近日,隨著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新政策落地實施,新政免稅品種類從38種增加到45種,其中新增加了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消費產品以及酒類、茶葉等。
這一波政策除了實打實讓遊客享受到優惠之外,還在代購圈裡掀起了一波「海南熱」。
眾所周知,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不少代購出國採購的行程都受到了影響,而如此「史無前例」的離島免稅政策一推出,就吸引了不少代購湧向海南免稅店。
只是代購們還沒高興上幾天,國家海關總署就出手了。
7月6日,為規範對海南離島遊客免稅購物的監管,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根據國務院調整海南離島遊客免稅購物政策的決定,海關總署公布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監管辦法》。
根據《監管辦法》,離島旅客可在任意離島免稅商店購買免稅品,採用線上方式購買的,購物人、支付人應當為同一人。
遊客購買免稅品後,搭乘運輸工具攜運免稅品離島記為1次免稅購物。
離島免稅商店如果存在將免稅品銷售給規定範圍以外對象,超出規定的品種或者規定的限量、限額銷售免稅品,出租、出讓、轉讓免稅商店經營權等行為,海關將責令其整改,並可給予警告。
對於在一個公曆年度內被海關警告超過3次的,海關可暫停其從事離島免稅經營業務,暫停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情節嚴重的,海關可以撤銷離島免稅商店註冊登記。同時,離島免稅商店還應當按照進口貨物補繳相應稅款。
不過也有網友提出了疑問:該如何界定是不是代購?據中新經緯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宇浩時表示,根據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新政,如當年沒有免稅店購物記錄,一次性購買10萬元貨物的行為並未超過新規的額度限制,因此該行為本身並不違反規定。但如果背回的貨物在國內市場重新被投放銷售,將違反相關規定。「此次海南免稅政策調整,主要目的是通過釋放政策紅利,讓利與消費者,促進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增強各界對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信心。而倒賣、代購、走私免稅商品的行為,將違背『惠民』這一政策調整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