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辰讀時刻」年度10大熱文:分享家庭教育心得,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2021-02-08 騰訊網

「辰讀時刻」,是北辰教育為父母推出的一檔「家庭教育」音頻欄目。

欄目專注於剖析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為父母分享實用的教育方法,文章內容由專業播音演員為讀者朗讀。

從2018年上線以來,每周四下午6點,「辰讀時刻」都會準時與父母朋友們見面。

到今天,我們已經整整推送了119期

原創文章內容超過20萬字

音頻總時長超過1000分鐘

全網點擊數超過100萬次

不知不覺,2020年又走到了年尾。

今天,我們對過去一年的「辰讀時刻」進行盤點,選出最受歡迎的年度10佳文章!

希望能在家庭教育上帶給家長朋友們一點點啟示。

怎麼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

學習作為人生的頭等大事,「為誰學」實在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生活中,很多孩子認為自己是為了父母而學,缺少主動學習的動力,常常需要父母監督、嚴管。

整個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都非常痛苦。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剖析了讓孩子產生「為父母而學」想法的3個原因,並給出了家長3條建議。

最終目標是幫助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學習是為了自己。

父母會「示弱」,孩子更出色

在親子關係中,很多父母習慣一直扮演權威的角色,認為這樣利於灌輸教育理念。

相反,如果對孩子示弱,則會喪失家長的威信,以後再教育孩子,孩子可能就不聽了。

但其實,示弱並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智慧,是一個父母適當放手的過程。

父母會示弱,孩子才會更獨立;父母會示弱,孩子才更有責任感;父母會示弱,孩子才會更自信。

可以說,示弱的本質是以柔克剛,這是一種教育的藝術,是立足長遠的培養。

習慣了總是對孩子板著臉的父母,不妨閱讀這篇文章。

孩子「假勤奮」,比真懶惰更可怕!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上去很勤奮,可成績總是不理想呢?

這當然不是因為孩子不夠聰明,因為天底下的人大都是智商相近的「普通人」。

如果孩子學習刻苦卻不見成效,很大可能是陷入了「假勤奮」的陷阱!

很多「假勤奮」的孩子並沒有意識到:勤奮最重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時間和數量。

更糟糕的是,有的孩子是為了應對父母的焦慮,而故意演出「勤奮」的樣子……

當孩子身上出現「假勤奮」的現象,你是否能察覺到呢?

跟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你就輸了

一說到青春期,許多父母的第一印象就是: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越管越叛逆!

事實的確如此,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多變和矛盾的。雖然他們在外表上已經是大人的模樣,但是心理上並不成熟。

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很多離家出走、逃學、輕生的孩子,都是發生在這個階段。

所以,跟青春期的孩子較勁,輸贏的代價都很大。

在這期文章中,我們給出了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3個原則。

與青春期孩子的對話,我們父母真的需要點智慧。

一個壞脾氣的父親,足以毀掉三代人

我們國家自古就有「嚴父慈母」這個說法。

因為「慈母」的定位,人們對母親的情緒穩定提出了很高要求。

而「嚴父」由於經常要板著臉教訓孩子,所以我們通常對父親的壞脾氣比較寬容。

但其實,一個好脾氣的父親,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寶藏。

因為一個隨便發脾氣的父親,不僅會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更可能會遺傳給孩子,對一家人、乃至幾代人造成惡劣的影響。

不得不說,父親的好脾氣,才是一個家族最貴的傳承。

這樣的父母,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北京市抽樣調查了3000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其中「對待父母的態度」一項中:

選擇「喜歡自己的父母」的孩子只有不到5%,而選擇「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的孩子卻足有56%!

這組無情的數字,不禁讓我們反思:到底是什麼讓孩子對父母如此反感?

細察之下,問題的根源,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踩了紅線。

我們列出了4種情況,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很可能會變得支離破碎。

而這些情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仇視父母的孩子,都曾深深地被父母傷害過……

一個聰明的孩子,是怎麼慢慢變笨的?

生活中,很多孩子小時候很聰明,被身邊人誇作「小神童」。可是隨著升入高年級,學習越來越吃力,成績也下降得很快。

一個聰明的孩子,怎麼就變笨了呢?

其實,「傷仲永」的故事早已給出了我們答案: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好的教育環境,那麼就算天資再聰穎,也會慢慢變「笨」。

在這期文章中,我們舉出了4種會讓孩子變「笨」的情況,推薦家長細讀,並在生活中對孩子靈活加以引導。

孩子有這5種表現,說明父母的教育很到位

曾有人說,培養孩子是這世界上難度最大的養成類遊戲。

為人父母后,我們才切身體會到其中的難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考驗,並且挑戰機會只有一次。

所以,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走得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讓孩子走上了歪路。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的教育成果也是有跡可循的。

文章中列舉了5種表現,如果你家孩子身上擁有這些表現,說明你的教育很到位。

你應該好好地給自己點個讚!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被慣壞了,

可惜很多父母還沒察覺

常言道: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愛孩子也要把握分寸,太多的「關愛」反而會害了孩子。

但在生活中,過分嬌慣孩子的家長依然不在少數,他們恨不能把一切最好的都給孩子,不知不覺便把孩子慣壞了。

如果你家孩子身上有這3種表現,表明你可能正在慣壞孩子,一定要及時糾正。

懲罰孩子的4個原則,

讓孩子「長記性」又不傷感情

孩子做錯了事情,該不該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適度的懲罰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如其所說,適度懲罰能讓孩子看清問題,收穫成長。

但不得不承認,當孩子犯錯後,很多家長情緒一上頭,行為就容易背離初衷。

比如把懲罰變成了體罰,最後既無法達到教育目的,又傷害了親子關係。

不為解決問題的懲罰,都是洩憤。

孩子犯了錯,我們可以小懲大誡,但要注意方法和分寸。

在這期文章中,我們為大家列舉了4個「有效懲罰」的原則,相信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華特·王爾林曾說過:管教孩子是一項時間跨度大,設計周密的活動。

沒有人是天生的好父母。自從我們成為了父母,勢必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成為孩子最安全的避風港。

未來一年,「辰讀時刻」欄目還將繼續陪伴大家,讓家庭教育變得更簡單,讓教育孩子變得更輕鬆!

如果你喜歡「辰讀時刻」欄目,把它分享給身邊的家長,就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願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攜手為孩子們的成長護航!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父母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趕緊收藏
    每一位家長都有好好思考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教育重要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不要在孩子需要陪伴的年紀走失自己,不要在孩子成長教育方面缺席。下面是清華、北大父母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趕緊收藏學習起來。
  • 朱永新的10點家庭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今天,中教君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一起來品讀!一、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很多人把上名校當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範,而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當然這些不那麼容易評價而是一種主觀體驗。
  • 留學生媽媽分享心得: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助順利留學
    據長期研究親子教育與職業規劃的專家、啟德教育廣州公司副總經理王麗霞介紹,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獨立與堅強的個性、充足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溝通與解決問題能力,且懂得感恩父母和願意分享與付出,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而以上素質也有助學生出國留學的路走得更順。
  • 家庭教育的真義:和孩子一起成長 —— 2016年第二屆家庭教育國際論壇側記
    他認為:成長是人生重要的使命,父母是孩子的成長楷模,兒童的許多問題其實是成人造成的,只有家庭的一起成長才能使兒童更好的成長。朱永新說,一起成長有三個維度,首先是拓展自然生命的長度,生命短暫但容量龐大,生命的品質高潔,能形成一座偉大的豐碑。第二要拓展社會生命的寬度,做受人尊重和喜歡的人,培養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第三是要拓展精神生命的高度,要有精神追求,有價值觀與人生信仰。
  • 家庭教育10點心得,看了一定有收穫
    以下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請各位家長老師一起來品讀。很多人把上名校當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範,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當然這些不那麼容易評價而是一種主觀體驗。
  • 家庭教育的這10點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今天,我們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吧~很多人把上名校當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範,而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當然,這些不那麼容易評價,而是一種主觀體驗。
  • 家庭教育父母的心得體會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1、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從終身教育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一生都在學習。因此,家庭教育並不等同於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如何在這個家庭當中自己去學習、終身去學習。  2、很多家長認為現在讓孩子辛苦一點,犧牲眼前的幸福可以換得未來的幸福。
  • 家庭教育應該怎麼做?身為母親班主任的心得和體會與大家分享!
    現將我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班主任作為一位管理者,是聯接學生、家長、任課教師、學校的橋梁。一位優秀的班主任,既要帶好學生,服務於任課教師,管理好班集體,還要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家庭是兒童和青少年的第一學校,家長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老師。
  • 第四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雲上大會開幕
    新理念:業內專家,前沿理論,探索親子關係本質每年的文化節都會給全國家長、老師帶來最前沿的家庭教育觀點分享,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今年也不例外。本屆文化節邀請了國內深耕家庭教育領域的朱永新、孫雲曉做主題分享。"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更深刻地反省親子關係和教育之間的關係。"
  • 盤點| 上海市法學會微信公眾號2019年度熱文
    盤點 | 上海市法學會微信公眾號2019年度熱文 2020-01-24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教育,從學做更好的父母開始
    在過去的2020年,「雞娃」「內卷」是引發許多父母有所共鳴的熱詞。在這種教育焦慮的驅使下,密集型的養育、教育方式,讓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疲憊不堪。來到2021年,如何逃離焦慮,重新回歸教育的常識和本質,是父母們需要進一步冷靜思考的問題。新的一年,如何做一個更好的父母?
  • 「與孩子一起成長」,2016第二屆家庭教育國際論壇圓滿落幕
    作為本次論壇的首位發言嘉賓和主辦方代表,朱永新強調:成長是人生重要的使命,父母是孩子的成長楷模,一起成長才能更好成長。他同時闡述一起成長的三個維度是:拓展自然生命的長度、拓展社會生命的寬度、拓展精神生命的高度……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父母與孩子的本質是互相依賴的生命,是共同成長的夥伴。
  • 興業路小學完成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編印工作
    四川在線消息(尤文平 記者 劉毅)近日,綿陽高新區興業路小學《家庭教育心得選編集(一)》編印成冊。據了解,興業路小學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由學校編委精選、設計、製作,歷時3個月,最後印製成冊。,舉辦家庭教育專題講座,開展親子互動、經驗分享,訂閱家庭教育配套教材《父母課堂》,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成立家長委員會,組織家長義工、家長志願者等活動,去影響家長、引領家長不斷豐富家庭教育知識,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 心得!兩個孩子的媽媽分享一下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對孩子教育的心得,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個人的觀點是,第一: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共同承擔的事,首先要注重家庭教育,平時要多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只有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和諧互補下,才能算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第二: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
  •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只有從心底真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明白到要夫妻一起為了孩子去努力,去創造更好的環境,願意對自己、對孩子、對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才是做好準備為人父母。此時的你們,是為單純的愛而生孩子,沒有附加條件,沒有感情綁架,在面對孩子,教育孩子的時候,才會真正地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他無條件的愛與信任。
  • 教育專家朱永新:好的家庭教育,在於這10點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他提出,好的家庭教育觀念應該是尊重兒童。我們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一起來品讀,相信你會受益匪淺。很多人把上名校當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範,而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當然這些不那麼容易評價而是一種主觀體驗。
  • 這十條家庭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家長必看
    今天,小編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很多人把上名校當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範,而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當然這些不那麼容易評價而是一種主觀體驗。
  • 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教育,父母如何更好陪伴孩子?
    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花時間更好的陪伴孩子?當然,不是說,夫妻一方必須辭職全職帶小孩,這在中國也不現實,但當父母的,有沒有竭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呢?家庭教育和心理專家都指出,孩子0到12歲,尤其0到3歲之間是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不應與孩子分離,不要以任何藉口和孩子兩地分居,或者放在身邊也置之不理。能否跟父母尤其母親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關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
  • 大咖齊聚 共論家庭教育——2020合肥首屆家庭教育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合肥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封安保致辭隨後,新東方合肥學校校長周帆也在致辭中強調,希望藉此次論壇在家長和孩子心中,埋下一個種子去生根發芽,一起關注、了解和學習家庭教育這件事情,把家教共育做得更好。同時,新東方作為公辦學校的有益補充,「我們也致力於提供家庭教育服務,通過新東方的平臺去匯集優勢資源,為家長賦能,為社會做貢獻」。
  • 育兒分享 | 一位新手媽媽的學習心得
    歡迎關注東城區婦聯官方帳號20212020年,疫情突然其來,東城區婦聯調整了家風建設和家庭教育的落地實施方案,在北京市婦女幹部學校的指導和支持下,把原來的父母課程線下活動轉換為在線直播,方便更多社區和居民一起參與,共建和諧家庭和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