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鐵氧化物的納米顆粒,腫瘤特異性釋放單線態氧

2020-12-24 生物谷


活性氧(ROS)誘導的

細胞凋亡

已廣泛應用於癌症的治療。儘管光動力治療(PDT)受益於活性氧生成的空間 - 時間控制,但其對光、光敏劑和氧氣的精細匹配需求極大地阻礙了 PDT 作為癌症治療選擇的首選。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陳小元教授課題組與廈門大學的聶立銘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基於鐵氧化物的

腫瘤

特異性酸性 pH 可控釋放單線態氧的

納米

顆粒。酸性條件下,鐵氧化物顆粒(IO-LAHP)釋放的鐵(II)離子與

納米

顆粒表面的亞油酸氫過氧化物(LAHP)之間發生類 Fenton 反應,實現了基於 ROS 介導機制的腫瘤特異性治療。體外細胞實驗表明 IO-LAHP NPs 可有效地提高腫瘤細胞內的 ROS 水平,進而誘發凋亡性癌細胞;體內小鼠

腫瘤

模型實驗進一步證實了該

納米

顆粒對小鼠

腫瘤

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這項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種基於生物化學反應藥物實現可控特異性

腫瘤

治療的新方法。該結果發表於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該工作由陳小元教授課題組的周子健博士等人完成,聶立銘和陳小元教授是本研究的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科技部 863 課題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廈門大學校長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生物谷

Bioon.com)


原文出處:


Zijian Zhou et al.Activatable Singlet Oxygen Generation from Lipid Hydroperoxide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herap,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7).DOI: 10.1002/anie.201701181

相關焦點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光動力治療已被應用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病毒感染、動脈粥樣硬化和皮膚癌等疾病,並在深層實體腫瘤的治療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實體腫瘤具有異常的血管分布和代謝,使其內部處於乏氧環境,限制了單線態氧的產生。實體瘤內乏氧微環境成為制約PDT治療效果的核心難題。
  • CCS Chemistry | 聚吡啶酮衍生物+MOF,單線態氧「儲存器」用於光...
    武漢大學張先正教授課題組將聚合物和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結合,設計了一種單線態氧「儲存器」(PLP),用於儲存並將其在體內腫瘤部位釋放,釋放過程不依賴氧氣和光照且持續性好。在實體瘤和肺轉移瘤的腫瘤抑制實驗中,PLP均表現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 寧波材料所基於納米鐵氧體磁性材料的腫瘤治療研究獲進展
    化學治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常見方法之一,然而,腫瘤細胞在其過程中產生的耐藥性限制該治療策略的有效性。同時,依靠pH和氧化還原策略觸發藥物釋放的常規方式,無法通過外部刺激控制其釋放過程,使得該類技術的發展面臨挑戰。
  • 《Chem》無光產生單線態氧!pH響應化致發光納米粒成像和腫瘤治療
    先前,湖南大學宋國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浦侃裔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pH響應的化學發光和化學動力學系統(超分子Mn氧化物[MnOx]納米片-半導體聚合物納米顆粒[SPNs])。他們首次發現超薄MnOx納米片在酸性觸發下產生1O2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由MnOx產生的1O2可以替代光,並特別激發基於噻吩的SPN發出光子以用於近紅外化學發光成像,從而大大放大了1O2的產生。由於腫瘤內固有的酸性,MnOx-SPNs實現了針對實體瘤的可激活化學動力學療法。此外,比例化學發光/螢光成像能夠校準1O2的輸出,並在治療過程中實現對1O2產生的實時和原位實時監測。
  • 「蛋結構」材料能有效殺傷腫瘤細胞
    原標題:「蛋結構」材料能有效殺傷腫瘤細胞   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錢海生教授課題組,首次製備出由上轉換螢光納米顆粒與合金半導體組成的蛋黃—蛋殼結構複合材料,在近紅外光下可激活產生高活性氧物質,在腫瘤治療與有機染料廢水治理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楊培東Nature Energy:用於高效特異性CO2電催化的納米顆粒/有序配體間層
    酶的特點是在一個活性位點周圍有多個組分協同工作,從而產生了精細的催化特異性。
  • 自組裝單位點納米酶可用於腫瘤特異性擴增級聯酶促療法
    自組裝單位點納米酶可用於腫瘤特異性擴增級聯酶促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42:09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Yanli Zhao等研究人員開發出自組裝單位點納米酶,可用於腫瘤特異性擴增級聯酶促療法
  • 中國藥科大學 Nano Lett.報導: 納米配位聚合物協同NO和化學動力學...
    NO在與氧氣分子(O2)、超氧離子(·O2-)和過渡金屬反應後,會形成NO2、N2O3、ONOO-等各種活性氮氧物質(RNOS),生成的活性氮氧物質會氧化DNA並誘導單鏈斷裂,進而導致腫瘤細胞的凋亡。同時,它們還通過硝化和亞硝基化反應調節腫瘤細胞中的氧化還原酶、蛋白酶和磷蛋白酶等各種代謝酶的活性。
  • ...Advances發文闡述高效腫瘤免疫激活納米藥物殺傷腫瘤的新策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放射科孫繼紅團隊近期在Science Advances(IF=13.166)在線發表了題為」Nanoparticle-enhanced chemo-immunotherapy to trigger robust antitumor immunity」(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5/eabc3646)的研究論文,闡述了基於化療藥物為載體的腫瘤免疫激動劑納米藥物增強機體腫瘤免疫應答
  • 中科院團隊:納米催化醫學有望低毒高效殺死癌細胞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 實習生 陳卓瓊)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獲悉,該所施劍林和陳雨兩位研究員在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化學學會評論》首次提出「納米催化醫學」的新概念,並將這一新方法應用在腫瘤的高效、安全治療中,有望低毒高效殺死癌細胞。
  • 生物標記三部曲:綠色螢光蛋白、辣根過氧化物酶和小型單線態氧製造者
    生物標記三部曲:綠色螢光蛋白(GFP)、辣根過氧化物酶(HRP)和小型單線態氧製造者(MiniSOG)【towersimper註:本文為譯文,每篇都有部分改動,僅用作研究之用,不得用作商業開發,轉載請標明翻譯者towersimper,第一篇來自Sowmya Swaminathan, Nature Cell Biology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陳航榕團隊前期基於葡聚糖的縮醛化改性,製備出一種具有腫瘤微環境弱酸性響應的多糖基經皮藥物遞送系統。利用乳液/溶劑蒸發過程,同時裝載親水性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CTLA4抗體及疏水性的光敏劑ZnPc,自組裝形成粒徑在150nm左右的納米顆粒,並進一步集成到透明質酸基質中,構建智能響應型微針經皮遞送系統。
  • Nat Commun:黑色素納米顆粒有助於緩解癌症的惡化
    最近一項研究證明,這可以使其成為腫瘤診斷和治療中非常有效的工具。科學家設法製造了負載黑色素的細胞膜衍生納米粒子,這種納米粒子改善了動物模型中的腫瘤成像,同時也減緩了腫瘤的生長。納米粒子被認為是對抗腫瘤的有前途的武器,因為腫瘤組織比健康細胞更容易吸收它們,因為它們的血管系統更具滲透性。外膜囊泡(OMV)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基本上是被細菌膜包圍的小氣泡。
  • 功能納米材料在重金屬汙染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1.1.2 鐵氧化物鐵氧化物製備簡單、成本低,其中磁性鐵氧化物還具有易分離特性,因而將其應用於水處理領域去除重金屬的研究很多。鐵氧化物主要有三種,帶磁性的Fe3O4和γ-Fe2O4,以及不帶磁性的α-Fe2O3。
  • 碳點高效氧光敏:氮摻雜很給力
    其具體光物理過程如下:基態光敏劑吸收光子躍遷至激發單重態,經由系間竄躍(ISC)過程活化激發三重態。隨後,此階段的三重態激子與環境中的 O2 發生電子或能量轉移生成 ROS(Type-I 過程或 Type-II 過程)。氮摻雜碳點(N-CDs)具有優異的光學性能、穩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已廣泛用於生物成像、納米傳感、光催化等領域。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通常PTT和PDT協同治療的抑瘤率都大於95%,但腫瘤的後期復發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因此,構建一種能降低腫瘤復發率的新型PTT/PDT協同治療納米藥物體系,對腫瘤後期研究和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納米藥物在腫瘤內有限的滲透深度和腫瘤內部的嚴重乏氧狀況顯著降低了PTT/PDT協同治療療效(PDT治療需要氧氣的支持)。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醫學影像與應用研究所吳道澄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的PTT/PDT協同治療腫瘤的策略,在降低腫瘤復發率上取得了顯著進展。
  • 2020南京創新周開幕,德國艾能健單線態氧「黑科技」隆重亮相
    其中,來自德國艾能健的多款單線態氧「黑科技」亮相展會,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在這次的南京創新周玄武「創」科技主題展廳中,德國艾能健展出了來自德國單線態氧應用技術的Active Air、Active Cube、Active Numen、Active Water等多個高新產品,以其創意外觀、精巧造型廣受觀眾歡迎
  • 納米顆粒攜帶藥物組合可治療黑色素瘤
    2017年3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類新型藥物,可以藉助納米顆粒對一種藥物組合進行運輸這樣可以避免黑色素瘤產生治療抵抗。研究人員藉助納米顆粒將藥物直接送達癌細胞,「將多種藥物裝載到納米顆粒中是一個創新方法,可以將多種癌症藥物同時送達需要它們發揮作用的部位。另外一個優勢就是通過藥物聯合,可以使用更為有效且毒性更小的藥物濃度。」領導該研究的Raghavendra Gowda教授這樣說道。Celecoxib和Plumbagin無法通過口服的方式很好地進入體內,因此不能達到發揮毒性殺傷作用所需的藥物比例。
  • 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只在癌細胞內溶解的載藥納米顆粒
    為此,慕尼黑大學(LMU)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了一種納米顆粒,它可以選擇性地在腫瘤內部釋放藥物,而與此同時在健康細胞中安全地將藥物鎖起來。目前,放療和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但任何有過這種經歷的人都會表示,這不是一個愉快的治療過程。這種療法會讓健康的細胞也受到影響,這會導致人感到噁心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