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無光產生單線態氧!pH響應化致發光納米粒成像和腫瘤治療

2021-01-10 Macromolecule

【背景介紹】

在足夠的H2O2存在下,基於Fenton或Fenton樣反應的活性氧(ROS)生成的化學動力療法(CDT)為癌症治療提供了另一種機會。與其他癌症治療方法(例如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或光動力療法)相比,CDT具有更高的選擇性,並且可以被內源性刺激(例如酸度和H2O2)激活。該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正常組織的損傷,因為該反應在正常細胞的微環境中被有效地抑制了。儘管已經採用了許多策略來促進CDT的有效性,包括選擇/修飾納米材料和優化反應過程,但仍需要開發具有高效率產生ROS的新型化學動力學反應。不出所料,CDT期間高效的ROS產生可能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它通常會增加損壞周圍正常組織的風險。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執行ROS生成的實時監控以進行精確給藥(例如精確的注射劑量或間隔)非常重要。

【文獻摘要】

在CDT中,迫切需要新穎的化學動力反應來提高活性氧(ROS)的產生效率,同時對ROS進行實時監測對於最大程度地降低CDT的毒副作用至關重要。先前,湖南大學宋國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浦侃裔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pH響應的化學發光和化學動力學系統(超分子Mn氧化物[MnOx]納米片-半導體聚合物納米顆粒[SPNs])。相關論文Light-free Generation of Singlet Oxygen through Manganese-Thiophene Nanosystems for pH-Responsive Chemiluminescence Imaging and Tumor Therapy發表在《Chem》上。他們首次發現超薄MnOx納米片在酸性觸發下產生1O2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由MnOx產生的1O2可以替代光,並特別激發基於噻吩的SPN發出光子以用於近紅外化學發光成像,從而大大放大了1O2的產生。由於腫瘤內固有的酸性,MnOx-SPNs實現了針對實體瘤的可激活化學動力學療法。此外,比例化學發光/螢光成像能夠校準1O2的輸出,並在治療過程中實現對1O2產生的實時和原位實時監測。

【圖文解析】

組織開發了一種可激活的治療和監測系統,該系統由超薄MnOx納米片和SPN組成(示意圖1)。組織提出了超薄MnOx((MnII)1(MnIII)3.4(MnIV)2.8O11.7)在酸性觸發下產生1O2的能力,這是一種新穎的化學動力學過程。通過篩選半導體聚合物,發現超薄MnOx納米片刺激了基於噻吩的SPN發出化學發光(CL)。在探索CL機理之後,組織發現MnOx產生的1O2與SPN中的噻吩單元反應,從而激發SPN發出近紅外(NIR)CL,從而進一步放大了1O2的產率。在腫瘤固有酸性的激活下,MnOx-SPNs系統在體內外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化學動力學治療效果。此外,CL /螢光(FL)的比例成像可以校準1O2的輸出,以便更準確地就地監測治療的化學動力學過程。

示意圖1. pH響應性1O2生成和CL的示意圖,以及按比例的CL/FL成像監測癌症治療

用於產生1O2的超薄MnOx納米片的合成

二維MnOx超薄納米片是通過用NaBH4直接還原KMnO4製備的(圖1A)。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圖像顯示出其超薄的片狀結構(圖1B),並通過原子力顯微鏡(AFM)測量了1.2 nm的厚度(圖1C)。所製備的MnOx可以很好地分散在DLS尺寸為25 nm的水中。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光譜表明MnOx納米片由MnII,MnIII和MnIV組成,比例為1:3.4:2.8(圖1D)。隨著pH值的降低,SOSG的螢光強度逐漸增加,表明酸性激活了1O2的產生(圖1E)。 MnOx與2,2,6,6-四甲基-4-哌啶酮(TEMP)(在pH = 4.4中)的孵育產生典型的1:1:1峰值信號,表明生成了1O2。ESR信號增加,表明1O2的產率更高;此外,降低的GSH被用作1O2的清除劑,並顯著降低1O2的ESR信號(圖1F),這些數據證明MnOx在酸性環境中產生了1O2。為了深入了解產生1O2的機理,與那些用滅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或不使用SOD的MnOx相比,誘導了SOD,它可以減少MnOx產生的1O2的ESR信號(圖1G)。此外,1O2探針SOSG的FL隨著MnIII離子濃度的增加而增強,並且在延長孵育時間的情況下也出現了這種增強(圖1H)。

圖1.超薄MnOx納米片的表徵及其產生1O2的能力.

pH響應CL成像的SPN的篩選

有趣的是,組織發現超薄MnOx納米片可以刺激具有特定結構的SPN發出CL。在兩親性聚合物(聚(苯乙烯-馬來酸酐)[PSMA])存在下,採用納米沉澱法將7種半導體聚合物分子轉化為水溶性納米顆粒(圖2A和2B)。在酸性條件下(pH = 4.4)將那些SPN與MnOx一起孵育,並在生物發光模式下(無激發)通過IVIS光譜成像系統收集CL信號。作者發現只有那些含有噻吩單體的SPN(例如PFODBT和TTFQx)才會顯示明顯的CL信號(圖2C)。令人驚訝的是,將MnOx與基於PFODBT的SPN在酸性(pH = 5.4)中孵育會立即產生強CL。僅從MnOx或SPN觀察到信號(圖2D)。此外,基於PFODBT的SPN與其他氧化底物或離子(ONOO-,H2O2,O2-·,·OH,Fe3+,Cu2+,Mn2+或S2- )沒有產生明顯的CL發射(圖2E),表明MnOx和基於PFODBT的SPN之間的反應具有高特異性。從690-770和820-880 nm通道觀察到強發光,表明NIR發射波長(圖2F和2G),這與PFODBT的FL發射一致(圖3D)。此外,MnOx-SPNs系統表現出超靈敏的pH依賴性CL和FL發射(圖2H)。隨著pH值的降低,CL強度逐漸增強,同時FL排放量持續降低(圖2H和2I)。此外,MnOx-SPNs的CL半衰期長達半小時(圖2J和2K)。

圖2.用於pH響應CL成像的MnOx-SPNs系統

機理研究

圖3做了對照證明Mn對SPN的催化影響。(1)引發酸性時,從MnOx納米片中釋放MnIII離子以生成1O2。(2)在MnIII離子的催化作用下,1O2通過π2-π2環加成反應氧化了聚合物單元中的噻吩,形成了噻吩-二氧雜環丁烷中間體。(3)該中間體不穩定並自發降解並產生化學能。(4)化學能通過化學電子交換發光(CIEEL)過程從噻吩-二氧雜環丁烷中間體轉移到未氧化的半導體聚合物中。(5)激發的半導體聚合物同時產生持久的發光和大量的1O2。

圖3. MnOx-SPNs(PFODBT)系統的CL的機理研究

CL/FL排放與1O2產生之間的關係

作者用不同濃度的MnOx(0-100μg/mL)孵育了SPN,然後在活體動物成像系統中捕獲了它們的CL和FL圖像(圖4F)。正如預期的那樣,隨著MnOx濃度的增加,CL強度逐漸增加(圖4G),而FL強度連續下降(圖4H)。由於CL和FL的規則逆變化,CL/FL的強度比可進一步用於比率成像。有趣的是,CL/IFL的比例與MnOx濃度呈正相關(圖4I)。此外,更多的MnOx參與也導致更高的1O2水平(圖4J)。作者嘗試使用比率信號(CL/FL強度)來監視1O2的產生。在按照ICL/IFL的比例繪製1O2的產量後(圖4K),

圖4.用於增強的1O2生成的MnOx-SPNs(PFODBT)和與1O2相關的比例CL/FL

體外成像及化學動力學治療

在4T1細胞共聚焦圖像中,作者發現用MnOx-SPNs處理的那些細胞顯示出比單獨用MnOx和SPNs處理的那些細胞更強的SOSG螢光,這表明SPN仍可以促進癌細胞內MnOx產生1O2的能力。(圖5A)接下來,作者通過測量分別與SPN,MnOx或MnOx-SPNs孵育的4T1細胞和HeLa細胞的細胞生存力來測試其對癌細胞的抗癌活性(圖5B和5C)。作者發現,MnOx對癌細胞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僅用SPNs處理的細胞則未觀察到細胞毒性。值得注意的是,MnOx-SPNs對4T1細胞和HeLa細胞的抗癌活性均高於單獨的MnOx,這與由MnOx-SPNs引起的細胞ROS產生更多有關。

圖5.與體外抗癌作用相關的細胞ROS產生和CL/FL成像

MRI核磁成像

考慮到MnOx的MRI性能及其依賴於pH的降解特性,作者還研究了SPN激活的MnOx的MRI信號放大(橫向弛豫,1/T2)(圖6A)。此外,隨著pH值降低,MnOx-SPNs的1/T2逐漸升高(圖6E)。接下來,向瘤內注射4T1荷瘤小鼠的MnOx-SPNs(0.5mg/mL),並使用T2-MRI序列在不同的時間點進行掃描。隨時間推移,注射MnOx-SPNs的腫瘤區域逐漸變暗,表明MnOx-SPNs可以作為體內T2-MRI的pH響應對比劑(圖6F)。

圖6.用於可激活MRI的MnOx-SPN

體內癌症治療的可激活CL和比率CL/FL成像

由於在體外的優異CL性能,研究了該系統是否可用於體內CL成像。使用IVIS光譜成像系統(採集120 s)收集CL圖像(圖7A),並量化腫瘤的CL強度(圖7A)。重要的是,與僅用MnOx治療的腫瘤相比,MnOx-SPNs表現出更顯著的腫瘤生長抑制作用(圖7C和7D)。為了進一步驗證體內腫瘤損傷,在免疫螢光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標記(TUNEL)染色和蘇木精和曙紅(H&E)染色處理後24小時將腫瘤切片(圖7E和7F)。作者發現在PBS和SPNs注射的腫瘤中沒有出現明顯的凋亡信號和病理變化。

圖7.用於可激活CL成像和體內動態療法的MnOx-SPN

接下來,作者研究了比例成像在體內與治療效果相關的潛力。可以預期的是,隨著MnOx濃度的增加,這些腫瘤的CL圖像會隨著FL圖像的減弱而逐漸變亮(圖8A和8C)。從CL/FL圖像計算,腫瘤區域的ICL/IFL比率也與MnOx濃度呈正相關(圖8D)。

圖8.比例CL/FL成像與體內抗癌作用相關

參考文獻:doi.org/10.1016/j.chempr.2020.06.024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或投稿請後臺聯繫編輯。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近期,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光動力治療已被應用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病毒感染、動脈粥樣硬化和皮膚癌等疾病,並在深層實體腫瘤的治療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實體腫瘤具有異常的血管分布和代謝,使其內部處於乏氧環境,限制了單線態氧的產生。實體瘤內乏氧微環境成為制約PDT治療效果的核心難題。
  • CCS Chemistry | 聚吡啶酮衍生物+MOF,單線態氧「儲存器」用於光...
    武漢大學張先正教授課題組將聚合物和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結合,設計了一種單線態氧「儲存器」(PLP),用於儲存並將其在體內腫瘤部位釋放,釋放過程不依賴氧氣和光照且持續性好。在實體瘤和肺轉移瘤的腫瘤抑制實驗中,PLP均表現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 基於鐵氧化物的納米顆粒,腫瘤特異性釋放單線態氧
    活性氧(ROS)誘導的細胞凋亡已廣泛應用於癌症的治療。儘管光動力治療(PDT)受益於活性氧生成的空間 - 時間控制,但其對光、光敏劑和氧氣的精細匹配需求極大地阻礙了 PDT 作為癌症治療選擇的首選。
  • 【分析】螢光成像研究超氧陰離子和pH對線粒體形態的調控作用
    近日,山東師範大學唐波和李平課題組通過一種同時檢測線粒體內O2-和pH雙光子螢光成像分析的方法回答了這一問題。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其形態在不斷的分裂與融合中進行有序的動態變化。但線粒體形態變化失控會導致腫瘤等很多疾病。
  • 華東理工大學田禾、賀曉鵬等在 Chem Soc Rev 發表綜述:光致發光複合傳感器推動醫學診斷的進步
    對致命疾病的早期和精確診斷有助於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預後。從量子力學理論上,這一過程可以描述為物質吸收光子躍遷到較高能級的激發態後返回低能態,同時放出光子的過程。光致發光具有高對比度、高特異性以及快速響應等優點,被廣泛運用於各類分析工具和方法的開發之中。
  • 生物標記三部曲:綠色螢光蛋白、辣根過氧化物酶和小型單線態氧製造者
    生物標記三部曲:綠色螢光蛋白(GFP)、辣根過氧化物酶(HRP)和小型單線態氧製造者(MiniSOG)【towersimper註:本文為譯文,每篇都有部分改動,僅用作研究之用,不得用作商業開發,轉載請標明翻譯者towersimper,第一篇來自Sowmya Swaminathan, Nature Cell Biology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乳腺癌是一種複雜的異質性疾病,在女性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三陰性乳腺癌(TNBC)被認為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乳腺癌。光動力療法(PDT)作為一種依賴於光活性染料的療法,可以與免疫療法和化學療法等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產生針對惡性腫瘤(如乳腺癌)的增強的抗腫瘤功效。然而,目前的困境是,光活性劑未能通過化學修飾可控地調節它們的光轉化,以優化腫瘤治療和預後。
  • 助力腫瘤精準治療!湖南大學創新「可視化」技術
    助力腫瘤精準治療!我國每年所需的相關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這給我國帶來了沉重的醫療和經濟負擔。癌症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未知性以及不徹底性會增加癌症治療後的副作用和復發風險。利用活體成像技術實時/原位監測癌症診斷和治療,可及時根據成像設備的反饋信息來調整治療方案,控制藥物使用量,從而避免治療過度或不足。這種「看得見」的治療方式有望確保癌症診斷的精準性以及癌症治療的高效性。
  • 近紅外稀土材料可對免疫治療進行成像
    近紅外稀土材料可對免疫治療進行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 13:32:28 美國史丹福大學Hongjie Dai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使用超亮近紅外IIb(NIR-IIb)稀土納米顆粒對免疫療法進行體內分子成像
  • 北京大學侯仰龍《Science》納米酶「解鎖」腫瘤微環境,強化治療
    乳腺癌組織的異質性通常易於引起腫瘤的多藥耐藥性,腫瘤復發或轉移,從而導致治療效果下降。主要原因是同一腫瘤在基因型和表型之間存在差異,導致腫瘤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生長速度,侵襲能力,預後以及其他方面不同。基於腫瘤異質性的更準確的聯合療法可以充分發揮最大作用,產生最小的副作用,並避免發生多藥耐藥性。近來,在臨床應用中已經非常提倡組合療法。
  • 光致發光技術在檢測晶體Si太陽電池缺陷的應用
    因此,太陽能行業需要有快速有效和準確的定位檢驗方法來檢驗生產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  發光成像方法為太陽電池缺陷檢測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這種檢測技術使用方便,類似透視的二維化面檢測。本文討論的是光致發光技術在檢測晶體Si太陽電池上的應用。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PL)檢測過程大致包括雷射被樣品吸收、能量傳遞、光發射及CCD成像四個階段。
  • 寧波材料所基於納米鐵氧體磁性材料的腫瘤治療研究獲進展
    化學治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常見方法之一,然而,腫瘤細胞在其過程中產生的耐藥性限制該治療策略的有效性。同時,依靠pH和氧化還原策略觸發藥物釋放的常規方式,無法通過外部刺激控制其釋放過程,使得該類技術的發展面臨挑戰。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
    腫瘤在生長惡化過程中,常伴隨產生乏氧、低pH值、失衡的氧化還原狀態等一系列具有異常特徵的微環境,這些微環境特徵為開發更加智能的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提供了可能。多糖類物質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化學修飾基團豐富等優勢,在抗菌、醫用敷料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 「蛋結構」材料能有效殺傷腫瘤細胞
    原標題:「蛋結構」材料能有效殺傷腫瘤細胞   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錢海生教授課題組,首次製備出由上轉換螢光納米顆粒與合金半導體組成的蛋黃—蛋殼結構複合材料,在近紅外光下可激活產生高活性氧物質,在腫瘤治療與有機染料廢水治理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科學家創建新型配位響應型磁共振成像策略,實現腫瘤微環境標誌...
    腫瘤微環境調控以及標誌物探測有助於提高腫瘤治療效率以及診斷精度,特別是採用非侵入成像手段實現活體層面上腫瘤標誌物的探測有望為良惡性判斷、腫瘤的分級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但由於缺少有效的成像策略,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仍是一個難點。
  • 癌症光動力磁熱協同治療結合免疫治療研究獲進展
    在特定波長激發光的作用下,同時在分子氧存在的情況下,產生單線態氧(singlet oxygen)及其它活性氧類物質(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導致腫瘤細胞壞死和凋亡。然而,由於雷射無法穿透腫瘤病灶中心以及腫瘤內部乏氧的限制,光動力治療不能完全地消滅癌細胞。  近些年來,熱療已發展成為癌症治療的一種替代或輔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