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在名字上做文章,和外國菜取名喜歡平鋪直敘,直接將食材和烹飪方式寫出來當成菜名不同,中國人的菜總要有一個讓人難以忘記的名字。例如「開水白菜」,大家想探究「開水」是什麼水,例如「佛跳牆」,到底是什麼菜能讓佛想「跳牆」呢?
但有些中國菜,又喜歡給人打幌子。就拿「重慶雞公煲」來說,幾乎所有人一聽到這道菜,就潛意識認為這道菜來自重慶,然而重慶人卻不這麼認為,在重慶,你會看到滿街的火鍋店,而不是重慶雞公煲店。
重慶雞公煲這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根據調查,這道菜的起源和說法不一,反正和重慶的關係不大,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關係。下面給大家羅列4種起源說法,大家可以看看到底哪一種比較靠譜。
一、叫重慶的人發明了雞公煲
最常見的一個說法,是一個福建人叫張重慶,這個人到上海創業,從上海發跡,做出來的雞公煲因為味道不錯,大家吃完整鍋煲後大汗淋漓,因此雞公煲越做越大,最後掛上張重慶的名字,就成了「重慶雞公煲」。
二、雞公煲來源於四川
四川成都是有名的美食之都、休閒之都,飲食文化更是深遠。成都和重慶的距離較近,因此兩地的人口味差不多,做出來的菜也多有融合。重慶菜注重菜的口味和口感,不拘小節,成都菜就把重慶菜精工細作改良一下,升級了菜的色、香、味。
原本重慶人烹飪雞肉,都是把整雞、整隻辣椒一起放在鍋裡炒制,改良後變成用散養幾個月大的土公雞,放上川料和輔菜,放入鍋中爆炒。公雞肉原有的香味加上川椒的麻香更讓人念念不忘。然後這道改良的雞肉又被重慶廚師學會去,將鍋改成煲,川料換成火鍋湯料,原名是「燒雞公」,改良後就成了重慶雞公煲。
三、雞公煲是改良菜
重慶雖然沒有雞公煲,但是有燒雞公。有廚師將重慶的燒雞公和其他地區的乾鍋雞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將改良的菜做成濃香滑嫩、入口味濃的熱門菜,口味可以根據客人的需求做成不辣、微辣、中辣、特辣等4種味型。
四、雞公煲來自「濟公煲」
有傳說,南宋初年有一位顛僧濟公,嘲諷秦檜,後來被逐出中原。濟公便來到重慶,被重慶的好酒好肉吸引。濟公本就是一位喜好酒肉的僧人,在重慶遊訪一段時間後,學了不少重慶人做菜的方法。
有一日,濟公買了當地人愛吃的辣椒、花椒及各種香料,找了一塊平地,支起一口鍋開始煮雞,在鍋裡放入各種香料後,雞肉煮熟,香氣撲鼻,惹得一群人圍繞,也有人想學做這道雞。濟公無意間給重慶留下一道「濟公煲」,久而久之傳成了「雞公煲」。
這重慶雞公煲到底是怎麼來的,如今沒辦法確定,關於雞公煲的起源還有不少說法,不知道你們覺得最靠譜的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