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睡眠和清醒狀態有六種深睡眠、淺睡眠、睏倦、安靜、活躍和哭泣。雖然每個狀態都有特定的特點,但寶寶在不同狀態的轉換方式是不同的。有些是逐漸從一種狀態轉移到另一種狀態,而有些則是突然轉移。有些寶寶要花更多的時間睡覺或者表現的比別人安靜、警覺。父母不能完全控制嬰兒的狀態,他們多少是由性格決定的。
如果媽媽們能夠識別到寶寶所處的每種狀態,就能及時的做出回應並給予適當的照顧。
深睡眠
在這種狀態下,寶寶非常的安靜和放鬆,他的呼吸有節奏。偶爾會抽動或吮吸,嘴唇也會動,但很少醒來。
在這種狀態下,最好不要叫醒寶寶吃奶或者逗他玩耍。如果想把他叫醒,他可能也只會保持一小段時間的清醒,然後重新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利用這個機會休息一下,睡覺、吃飯、聊天、或者和家人呆一會兒等等。
淺睡眠
這種睡眠狀態在新生兒中最常見。寶寶的眼睛是閉著的,但是它們可能會在眼皮後面移動。在淺睡眠中,寶寶會移動,發出短暫的哭聲,吮吸,做鬼臉或微笑的表情,他呼吸不規則,他對噪音和試圖引起、刺激他的聲音嘗試努力作出反應。有時,他會醒來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或保持這種狀態一小會兒,然後進入深度睡眠。
面對淺睡眠狀態的寶寶發出短暫的哭聲,許多媽媽就會著急去照顧寶寶,然而此時很多時候,寶寶都還沒有準備好醒過來,稍等片刻觀察一下,寶寶是否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是需要照顧還是重新入睡。
昏昏欲睡
寶寶的這個狀態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都是非常令人愉快的,這種狀態通常在長時間睡眠之前出現。寶寶可愛地靜靜地躺著,用明亮的大眼睛平靜地看著你。他有規律地呼吸,專注於他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東西。通過提供一些東西給她看、聽或吸取,鼓勵寶寶保持這種狀態。還可以給寶寶唱歌和寶寶說話,享受這些眼神接觸、平靜的時刻。
活躍的警覺
在這種狀態下,飢餓、疲勞、噪音很容易影響寶寶。他不能靜靜地躺著,雖然寶寶眼睛是睜開的,但不像在安靜的警覺狀態下那麼明亮和專注。有時候他呼吸不規律,還會做鬼臉。
當寶寶進入活躍的警戒狀態時,是時候餵他或安慰他了。如果媽媽立即採取行動,在寶寶進入哭泣狀態之前,可以讓寶寶很好地平靜下來。
哭泣
寶寶哇哇大哭,對於每個父母來說都是束手無策的。但是媽媽們應該知道寶寶只有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那就是——哭泣。無論寶寶是餓了、累了、病了、生氣了、溼了、孤獨了、冷了或者太熱了,寶寶只會用哭泣的方式來表達。他還會主動活動身體,睜開或者閉上眼睛,做出不高興的表情,呼吸不規律。
有時候寶寶哭也是一種釋放,一種自我安慰的機制,但是想讓寶寶進入另一種狀態, 更多的時候需要父母去餵養或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