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民國時期,潞城的女子初、高級小學校

2020-12-11 聽潞州

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取得勝利,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頒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倡學校不讀四書五經,教科書必須符合共和國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頒行的教科書。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愛為綱」的公民道德;提倡男女平等、婦女擺脫封建枷鎖,禁止蓄辮、纏足;興辦女子學堂,求得男女知識平等。

這些法令和措施,對潞城發展文化教育及匡正社會風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13年(民國二年),長治潞城知事屠忠輔創建女子初級小學校,校長為西街馬既同(縣議會議長)。校址在學署西院。之後,遷至西街舊義倉院(現存後西街路東、府西路西)。1922年(民國十一年),改為女子高級小學校,附設初級班。校長為西街馬金鴻(山西工業專門學校畢業)。1929年(民國十八年),改為兩級小學校,校長為橋堡王志強(長治省立第四師範畢業)。當時,求學的女子逐漸增多,於是擴充教室、齋房,修建操場,建築拱形西式大門,使校貌典雅壯觀。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侵華戰爭。1938年,潞城失陷,女子兩級小學校停辦。

女高的課程設置有《必須雜字》、《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國語》、《修身》、《算術》、《常識》,還兼學寫毛筆字。教學方法主要靠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念和背為主。經費的來源由縣裡劃撥和學生自負。

女高的學生成立有學生會,每半個月活動一次。在活動的會議上,學生們暢所欲言,談論國家大事,抨擊時弊,反對軍閥混戰。鼓吹女子解放,應當首先讓女子受教育。「女子不出閨」這句話,數千年來一直習慣地束縛著婦女,是改良的時候啦。要打破「男人走在縣,女子走在院」的陳規陋習。女子之聰明才力,不亞於男子,甚至有過於男子,男女平等之說,乃天經地義,無可否認。

欲求地位平等,必先求知識平等;欲求知識平等,女子必須有讀書的機會。同時,在學生會上,學生紛紛講訴,我們女高讀書的學生,首先要解放思想,革故鼎新,廢除女子纏足的舊習,纏足是對女子的迫害和侮辱,禁錮女子什麼都不能幹,走起路來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能在家裡伺候人、當奴才。放足首先從我們開始,為廣大婦女做出榜樣……

每次學生會,學生們爭先恐後的發言,表達了追求國家統一、社會進步、男女平等、廢除舊習、渴求知識的思想。

《西村志》記載了李天光(西村人,在包頭工作,李翰章的孫子。民國初年,李翰章在日本留學,歸國後,任山西省大學教授、省政府秘書)回憶他母親的文章,他的母親叫田保蘭(西南山田富和之女,田富和在民國時期是潞城縣有名的大財主,綽號「田八萬」,全部家產值八萬塊銀元。佔有土地三百餘畝,在縣城開設「和興魁」京貨鋪和兩座當鋪),潞城女子高小畢業,記憶力很好,常常講她在女子高小的學習情況,尤其談到當時提倡女子興學、放足、剪辮,學生會活動的熱烈場面時,她興奮不已。

解放後,天光上小學時,母親經常輔導他的學業。同時,該母還寫一手好毛筆字,指導他練字寫倣,還給他列印格子,讓他印寫或臨寫。這說明他母親在女高所學知識是全面紮實的,當時學校的教學質量是很高的。

本文資料來源於民國版《潞城縣誌》,筆者在民間挖掘、拜訪老人。因時間久遠,難免有些紕漏,敬請知情者給予斧正。

相關焦點

  • 武功縣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小學教育
    武功縣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小學教育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綠野書院改建為縣立高等小學堂,有學生60名。改城內有邰義學為初等學堂,有學生30名。先後在長寧鎮、普集鎮、魏公鎮等處設立初等小學堂各一處,每處學生20~30名。改制以後的學堂一般開設修身、講經、國文、歷史、地理、算術、格致、圖畫和普通兵式體操等課程,季終實行考試。
  • 鴻記潞城甩餅美食天下
    6月16日,筆者採訪結束後,沿著長治英雄南路東華門走,看見一個門牌寫著「絕一甩」 潞城甩餅店裡店外坐滿賓客,吃著甩餅卷臘肉,喝上一碗豆腐湯,真好吃。據記載,鴻記甩餅最早是在潞城縣衙道街口上。相傳清乾隆年間,大學士紀曉嵐遊學到潞城境內,拜辛安塔,祭比幹嶺,遊盧醫山,一路勞頓,便到潞城縣衙歇腳,督學。行至衙道街口,見一甩餅店,頓覺饑渴難耐,又驚訝於這一「甩」字,於是決定進店一嘗。進到店內,見店主手執約一尺餘長,形似棗核兩頭尖的擀麵杖,將一小圓形麵皮搭在麵杖一頭,不停地翻甩,甚是好奇,讓店主給做了幾個嘗嘗,美味至極。
  • 新式教育 在清末至民國時期 的發展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通海縣城內文昌宮內成立女子初等小學堂②。辛亥革命以後,民國初年又改小學堂為小學校。通海、河西兩縣共計有兩等小學校9所,初等小學校26所,學生總數2865人③。民國元年(1912年),飽讀詩書的雁塔村儒學生員馬雲松先生因清末「廢科舉、興學堂」,被聘請到「昆陽五村」執教。該處一向被視為「不毛之地」條件較差,而且教室位於石頭山上,學生連活動的場地都沒有。初時,暫用木刻本四書、五經為教材。民國三年(1914年)改舊學制為新學制。.教材以國文、算術、美術、音樂、體育、修身等6門。學生由30人增至50餘人,又遷人了新校舍。
  • 解讀民國時期服飾特點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發生了較大的變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的衣、食、住、行的變化時中國文化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直接特徵。女子纏足一方面迎合中國傳統的對女性要求纖細、柔軟的審美觀;另一方面滿足一些男子的畸形性需求,因此女子纏足一直在封建傳統勢力中存在。儘管有大量的有識之士的反對和統治者的禁止,卻難以制止纏足之風。民國初建,妄想更新,社會上興起一種改良社會風俗熱潮,其中就有禁止纏足。由於地理文化因素,民國年間,纏足現象農村多以城市,小城爭多於大中城市,內地多以沿海。
  • 民國時期山東學校的畢業證及徽章
    蘇繼周,民國前七年生人,山東省博山人,民國十三年三月畢業於日本廣島高等師範學校,後任山東省立濟南女子中學校長。抗戰初期率領師生西遷,任國立六中第二分校校長。一九四六年任山東省立濟南中學校長。濟南戰役後任山東省教育廳督學,一九四九年二月去臺灣,一九五三年任員林實驗中學高中部、師範部物理、化學教員,教務主任。一九六四年五月一日退休。三.
  • 食在山西,邀您品嘗長治5道扛把子美食,吃過三樣以上才算沒白來
    01傳統民間小吃——潞城甩餅潞城甩餅是長治上黨獨有的一種傳統民間小吃,因為它的起源是潞城,所以人們習慣稱它為潞城甩餅。而何為甩餅呢?不過在長治還是有幾家的甩餅味道還是不錯的,比如潞城王建國、興德園的驢肉甩餅,潞安劇院對面那條街上的驢肉甩餅也是不錯的,喜歡的朋友可以去試試,如果您還知道長治有哪些卷餅好吃歡迎下方留言補充,想吃的朋友評論區見。
  • 因鐵路而興,因公路而黯然的長治北鐵路地區(上)
    而長治北站和長治火車站在 1960年10月和1961年先後建成。長治北站建成,而長治火車站由長治北火車站管轄。之所以有長治北站在晉東南的中心地位,也與車站處於沁水煤田腹地緊挨潞安幾個國統礦有關。隨著長治北火車站在鄭局山西片區中心地位的確定,在鼎盛時期長治北站管轄著管轄著南太焦線的長治北車站、長治北工務段、長治北電務段、長治北鐵路醫院、長治北機務段、長治北列檢領工區、長治北房建領工區、長治北水電領工區、長治北公安、長治北學校,另有高平車務段、晉城北車站等諸多單位,是鄭州鐵路局下屬六大鐵路地區黨工委之一,被鐵路人成為長治北鐵路地區。
  • 晉冀豫三省交界之地,打卡長治特色美食
    長治,古稱上黨、潞州、潞安等,山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之處。長治得名於明嘉靖八年,取長治久安之意,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是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曲藝名城。山西長治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名字為長治久安之意。
  • 民國時期的國民黨是資產階級政黨嗎?
    蔣介石檢閱黃埔軍校學員  國民黨建黨之初主要在武力依靠的是會黨,就是幫會,後來依靠軍閥,到黃埔軍校後才真正擁有自己的武裝。幫會、軍閥是沒有理想的,所以才有民國初年的亂象。孫中山和國民黨創建了民國,但是其實民國初期和國民黨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大家看看民國初年的政府元首,哪個是國民黨?
  • 民國時期中學成績單長這樣
    民國時期,學校也有類似的成績單。在漳州市圖書館舉辦的《紙閱百年|閩南地方暨臺僑早期文獻展》,展出一張民國時期的中學成績單。讓人想不到的是,當時的科目設置一共18門,比現在多得多。這張成績單早已泛黃,呈長方形,從右到左豎排,分為三部分。
  • 中國歷史上最好看的校服——民國女子校服
    校服,是一種制式服裝,其剪裁設計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不同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風格樣式,諸如圖案、面料等差別,而這從一定程度上,也能側面看出學校的辦學宗旨與教學理念,同時也能襯託出當時學生的精神面貌。我國校服,最先流行於民國時代。
  • 兩位教師延上迎檢課,省廳報告飭令辭退,看民國硬核教育視察報告
    >民國十八年(1929年),武安縣教育統計有男子初級小學校219所,女子初級校2所,男子完全小學8所,共有男生10125人,女生288人,共有男教職員工319人,女教職工7人,全年的教育經費48050元。
  • 民國初年「天乳運動」:解放身體 止於至善
    (資料圖:民國時期月份牌上廣告)不說或許不知道,今年是胸罩發明整整100年。幾乎與江確生反對「淫妖」衣服同時,中國第一位留洋性學博士張競生,在其著名的《美的人生觀》一書中抨擊束胸:「束胸使女子美德性徵不能表現出來,胸平扁如男子,不但自己不美而且使社會失了多少興趣。」——廣東很快成為停止束胸運動的前線。1927年7月8日,時任廣東民政廳廳長、著名學者朱家驊在《民國日報》上刊登《禁止婦女束胸提案》:「廳長有見及此,亟思將女子束胸之陋習,嚴行禁革。
  • 長治歡迎您!
    長治歡迎您! 要知道 長治美食香嘞很! 長治的景色真排場! 如果你坐高鐵來長治 長治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 是北方的南方 南方的北方 被形象的稱為「無扇之城」
  • 中國民國時期四大才女
    民國時期湧現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呂碧城(1883年~1943年1月24日),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寶蓮居士。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並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先例的民國奇才女。20世紀頭一二十年間,中國文壇、女界以至整個社交界,曾有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
  • 民國時期的二十四所教會大學及其變遷
    民國時期的東吳大學以其法學院之優秀而聞名於中國,被譽為「華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學院」,培養了中華民國外長、總理、著名法學家王寵惠;著名法官、法學家吳經熊、李浩培、潘漢典;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倪徵燠等。
  • 民國戰爭時期,日本女子竟嫁給中國人,生下五個女兒如今成這樣?
    說到民國時期,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戰爭。沒錯,民國時期的確是戰爭年代,也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國家出現了很多的愛國人士,在民國戰爭時期,我們最痛恨的國家莫過於日本了。那時候的日本在我們國家橫行霸道,給我們帶來了很慘重的代價。
  • 民國時期的教育現狀
    當堂課的主題是愛國主義教育1918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學生在做化學實驗1920年,北京匯文學校大學預科部的數學課堂1937年,上海,某小學學生在做廣播體操1932年,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學生在圖書館內自習1943年,新疆某小學課堂上1946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圖書館舉行結業典禮。
  • 太原建南汽車站晉城、長治等方向客長途汽車票價下調
    鄭太高鐵開通後,太原前往晉城、長治等方向的長途汽車客運受到影響,對此,12月12日起,建南汽車站下調部分線路的客運票價,旅客出行更加實惠。建南汽車站的客車省內發往晉中、晉東南,省際發往昆明等地。此次調整後,太原至長治的汽車客運票價為每人45元,太原到榆社為32元,太原到武鄉為35元,太原到屯留為45元,太原到潞城、山化為45元,太原到襄垣為40元,太原到平順為50元,太原到壺關為46元,太原到黎城60元,太原到沁源為60元。通過對比發現太原到長治的價格降價幅度最大,從原價91元/人降到45元/人,降了46元。
  • 高鐵開通,太原到長治客運班線票價直線下降!
    高鐵開通,太原到長治客運班線票價直線下降! 12月13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太原建南汽車站獲悉,該站由太原開往長治等地的部分線路將運行最優惠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