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凡事泛濫成災、所謂「物以稀為貴。」
物以稀為貴,成語,意思是指事物因稀少且有益,從而顯得珍貴。在經濟學上,稀,不是指物品數量稀少,而是指供小於求,有需求的稀才有價值.也諷刺現代社會的人們總是在失去之後才知道珍惜。出自晉·葛洪《抱樸子·明本》。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如果天下人都知曉美的事物是美的,這就顯露出醜來了;都知曉善的事物是善的,這就顯露出惡來了。所以,有和無由互相對立而生,難和易因由互相對立而成,長和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高和下由互相對立而傾倚,音和聲由互相對立而產生和諧,前和後由互相對立而產生順序。因此,聖人順應自然的規律來做事,順應自然施行教化。任憑萬物自作自息而不幹預,萬物生成而不據為己有,有所作為而不憑藉以自大;成就大事而不居功自傲。正因為不居功自傲,所以不會失掉功業。
讚美善人,拋棄惡人。這是小善,不是大善。所以,老子讚美的是大善大美。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美才是大美,不居功的玄德才是大善。老子這裡讚美的不是世人的小美小善。老子告訴世人,世俗的美與善沒有真正擺脫醜與惡。
自古中庸平衡,再美的事物,看得多了,也是會失去感覺的,所以請適度安利,凡事都要順應天道、平常心、樸素的語言去闡釋,真的不要太過了!
如果真愛就請理智、清醒、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