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章。
或許,在世人的眼裡,很多人認為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很多人認為是好的,那它就是好的。因為,人大多有從眾心理和盲從心理。但老子卻認為,當天下的人都認為它是美的而去效仿,這是不好的;當天下的人都認為它是好的而去效仿,就會變成不好的。這是為什麼呢?
大凡天下事物多有相似之處,但都具有唯一性。所以,事物的美與善是由內而外,自然而現的。當我們發現美的、善的的時候,應該學習其內在的東西,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刻意模仿,只學其外表,結果,丟失了真正的自己,使「美」的變成了「惡」的,「善」的變成了「不善。」
現在,我們既要與時俱進,更要保持自己的個性。「學習,消化,吸收」是方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他為己用」是目的。這應該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給予我們的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