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的未來在哪裡?

2021-01-11 騰訊網

7月18日,旁聽了中山大學謝有順老師的講座(嶺南大講壇之文化系列),題目是經濟危機下的文化機遇。作為校友,謝老師1972年出生,是我很敬仰的當代中國文化學者,他對於大眾文化、草根文化、文化自覺等有著深厚的情節,是年輕一代學習的榜樣。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是,毋庸危言,其文化地位一直處於邊緣化和失語態勢。長期以來,北方文化是學者、官方和媒體眼中的主流文化,話語權、聲音的主導者和唱響者一直都來自北方。全國性論壇、國際性會議很少聽到嶺南人的聲音,即使有,也只是曇花一現,被浩浩湯湯的北方文化大潮所湮滅,近現代以來的蠻夷之地、重商主義、文人墨客漸行漸遠等成為普適性認同。以每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春晚為例,鮮有廣東人入圍的,有的卻是以廣東人、廣東話作為笑柄的悲情談資身份出現,娘娘腔、鳥語是民眾對廣東的評價。再到最近中國城市軟實力排行榜,總評和10分項指標中,前15位中都找不到廣東城市的影子。

一個基本的和趨於保守的結論是:嶺南文化正在邊緣化!正在漸行漸遠!我們已經和正在遭遇一場文化危機。

在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對於地方文化自主性的保護和可持續行為已經成為共識。具體到廣東,我們的境遇可以用禍不單行來形容。一方面,由於外向依賴性過高、核心競爭力缺乏、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甚合理等因素,我們的經濟在經濟危機打擊下已遭受重創;另一方面,經濟背後的元力量——嶺南文化也遭遇發展瓶頸。經濟問題可以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雙轉移等實體性策略加以解決,而文化弱勢文化則根深蒂固,因為是軟的、虛的、不易控制和扭轉的,難以在短期內取得突破。

某種意義上,經濟大省、經濟強省的廣東已經和正在建立,未來的預期也一定是積極和樂觀的,而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道路任重道遠。基於以上事實,我以為,對於廣東文化的關心、關注和支持,應當成為每一個有責任、有良知和有遠見的嶺南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像關心廣東經濟一樣關心廣東的文化。

對於經濟危機下的文化機遇這一論題,不才有幾點淺見,和諸君分享,算是拋磚引玉。重要的是,希望以此為起點,希望大家本著各抒己見、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原則更多,對嶺南文化的現狀、問題、未來進行探討,為提升嶺南文化自主性、為建設文化大省獻計獻策。

第一、根源:經濟危機的背後是文化危機

我覺得,這次經濟危機的背後是文化危機。從發生邏輯看,次貸問題、信譽減低、超前消費、過度貸款等商業品德和社會文化墮化是主要原因,也就是說,正是這種商業文化發生質變,導致這次經濟危機。所以存在這種解決問題的路徑:文化原因——經濟問題——文化出路?從這個意義上看,這一命題題目很有邏輯性、很有意義。

第二、短板:嶺南文化的趨利性、短勢性

毫無疑問,廣東是我國市場經濟發育程度最高的地區,區域文化是在市場經濟主導下的文化體系。整體而言,廣東人市場意識強烈,重視短期利益、實際和現實訴求,部分人有得過且過、小富即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諸侯心態,一些商人陷入悶聲發財。這種結果是對社會進步、文化弘揚等宏大訴求表現不夠積極,這算不算嶺南文化的一個短板?

第三、陷阱:文化過度商業化

現在,廣州、深圳等中國大都市在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中,競相在文化產業上打下功夫,大辦特辦動漫產業、遊戲產業,我覺得有打著文化牌作為幌子的嫌疑,不可否認,利潤訴求要遠遠大於發展文化產業訴求,文化的教育、高雅、品味等原始本義在現代化、市場化和商業化運動背景下異化為賺錢的工具。在市場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這種異化程度更嚴重,文化過度商業化及由此帶來的文化本義襲奪現象比比皆是這是有關部分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現在高校興起出書熱,隨便一個人可以出書,有的一年幾本,其實,真正的好的作品有幾本?是真正的文化貢獻,還是職稱、工作量等的需要,大家心理都明白。

第四、矛盾:嶺南文化再現

這裡從我們身邊的具體事件——廣州亞運說起。廣州亞運宣傳太過低調是市民、媒體病垢的焦點。在經濟危機、官員腐敗等現實語境下,適當宣傳亞運具有提升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士氣的作用。低調、務實的嶺南文化在亞運宣傳方面似乎有著天生的劣勢。嶺南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市民化、平民化,如果在本地市民都不知道關於廣州亞運的基本信息,這種平民的文化特質如何體現?我以為,市民化、平民化的文化形成和發展過程也一定是文化從唯理論、束之高閣、空中樓閣之物走向社區化、街道化、具象化的過程。尋求市民高期望的認知需求和廣州低調務實的文化特質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是有關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五、出路:經濟與文化的整合

廣東經濟危機發軔於國際次貸危機,及由此引發的有效外需減少和本地產業發展的結構性危機等綜合引致。擴大內需成為時下官員和民眾的一致看法,「廣貨北上」就是出路之一。高層紛紛充當企業的代言人,引薦廣貨,我們欣喜地看到政府在應對危機中的巨大作用和貢獻。但是,「廣貨北上」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經濟或商業層面居多,基於區域整體文化推介力度不夠。我以為,「廣貨北上」不僅僅是經濟的和商業邏輯,只有將其與廣州作為千年商都、嶺南商業歷史源遠流長、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改革開放的領航者等嶺南文化特質結合起來,這種商業才有了文化的源動力,這樣的北上才能可持續。作者:姚華松

(騰訊娛樂)

相關焦點

  • 「雲直播」嶺南文化精品圖書展,讓嶺南書香飄香國際
    據悉,本次展示聚集多家數位音樂、遊戲動漫、電子競技等領域的優秀文化企業,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網紅達人進行展演,通過「線下+雲上」的模式,展示最新文化成果,為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賦能。本次展示專門設置嶺南優秀圖書展示區,其中,廣東省出版集團策劃出版的《嶺南文庫》《嶺南文化知識書系》等大部頭的精品圖書受到文化學術界的好評和廣大讀者的青睞。
  • 香港嶺南大學在哪裡?
    嶺南大學,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現為香港八大公立大學之一,世界博雅院校聯盟成員、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京港大學聯盟及粵港澳大學聯盟成員
  • 嶺南師院「搭臺傳藝」傳承嶺南紡織服飾文化
    「第一天上課就迫不及待地將所學所悟的嶺南紡織服飾文化融入到新學期的課堂中來,T恤設計中的圖案設計,學生們親手編織裝飾畫收穫了意外的驚喜!」近日,來自潮汕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員沈小麗老師將自己參加培訓後的教學效果反饋回嶺南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 嶺南文化藝術館羊城開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宋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嶺南文化藝術館在廣州開館。活動展出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收藏的100多件代表嶺南文化藝術的精品。嶺南文化藝術館由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建設,設有藝術展覽區、書畫創作區、多媒體展示區等。
  • 嶺南文化藝術館羊城開館 以藝術瑰麗展現璀璨嶺南
    嶺南文化藝術館開館儀式現場。(央廣網記者 周羽 攝)央廣網廣州8月28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宋超)8月28日,嶺南文化藝術館開館暨「嶺南·高度」主題藏品展在廣州舉行,活動展出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收藏的100多件代表嶺南文化藝術的精品。
  • 展示嶺南文化多了一扇窗!「嶺南之窗」項目8月8日晚啟動
    展示嶺南文化多了一扇窗!「潮墟」以及極具親和感染力的地鐵非遺文化主題站(地鐵廣州塔站)一起,共同為打造「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促進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添加彭勃的生機與活力。
  • 《嶺南文化中的「廣東音樂」》賞析
    區域音樂的歷史書寫文化闡釋——— 陶誠《嶺南文化中的「廣東音樂」》賞析 《嶺南文化中的「廣東音樂」》陶誠 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廣東音樂」所產生的文化土壤為「嶺南腹地」的珠江三角洲,作者認為該地是一個遠離中原政治中心但開化較晚的「富庶之地」,提出正是由於遠離政治中心,受歷史包袱牽制少,自由發揮餘地大,加上地處對外通商口岸,接觸外來文化較早,造就了嶺南音樂文化一方面有著古代土著百越諸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深厚積澱,另一方面又有著南遷過程中原移民音樂文化的豐厚遺存,加上近代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形成嶺南音樂多元的層次結構
  • 「雲直播」嶺南文化精品圖書展:嶺南為基因,書香飄國際
    近年來,廣東省把文藝精品創作放在突出位置,著力打造嶺南文化新高地,出版了一大批嶺南文化題材的重要著作。本次展示專門設置了嶺南優秀圖書展示區。其中,廣東省出版集團策劃出版的《嶺南文庫》《嶺南文化知識書系》等大部頭的精品圖書受到了文化學術界的好評和廣大讀者的青睞。
  •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同懷赤誠之心,打造嶺南文化直播平臺
    國家館藏級廣州廣播電視臺節目--嶺南星空作為華南首屈一指「傳播嶺南文化」的人文節目,跟金僑集團打造的融嶺南文化於中式院子的初衷同出一轍,以嶺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目的,在廣州文化藝術村邂逅嶺南文化之菁華,在金僑嶺南會館溯源嶺南畫派風起之地,打造嶺南文化藝術直播基地。所以將融媒體形式的嶺南星空下落戶在金僑嶺南院,是「天作之合」。
  • 佛山好去處,不知道去哪裡拍照,來嶺南天地就對了
    佛山好去處,不知道去哪裡拍照,來嶺南天地就對了距離佛山祖廟一步之遙的嶺南天地是佛山地標之一,既有復古嶺南文化特色,又不失文藝小清新風情。嶺南新天地用「修舊如舊」的理念,保留了很多嶺南傳統居民建築,兼有餐飲,娛樂,旅遊,住宅等多種功能。
  • 三次文人大進聚對嶺南文化的特殊意義
    作為上虞地域最高山峰的嶺南覆卮山,那還是東晉詩人謝靈運給領的「身份證」;其山上有一種先苦後甘的苦丁茶,被謝靈運命名為「天茶」。由此,曲曲折折、層層疊疊的群山峻林中,從白道猷的足跡始,此後有過三次文人大進聚,歷史文化星布嶺南山鄉。據此,做好奇麗山水、山珍異果與歷史文化等的整合文章,使在遊樂中更具品味文化的厚重,對嶺南未來的發展,意義深遠。
  • 當中原「宋潮美學」遇上嶺南文化
    昨日上午,首屆「宋潮美學」全球文創設計大賽啟動儀式在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舉行,拉開國際「宋文化」文創設計的序幕。這是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相遇,是文化傳承與時代創新的又一次跨越山水的融合。廣州作為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它與生俱來的創新精神,一直為國人所稱道,令世界所矚目。
  • 文化不可複製 佛山嶺南天地注重底蘊、個性和體驗
    自2008年誕生以來,佛山嶺南天地這一文旅商業項目逐漸聞名於廣佛、珠三角乃至整個華南區域,「來佛山必去嶺南天地」。作為祖廟商圈內的舊改項目,佛山嶺南天地以現代化手法融合嶺南文化、商業街區,以商業街+購物中心為運作核心,推差異化經營路線。它深信:文化不可複製,只有有底蘊、有個性、有體驗,這個商業項目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 ...廣東省紅色文化研究會、廣東嶺南紅色文化研究院與長鹿休博...
    6月23日上午,廣東省紅色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馮勝平率領廣東省紅色文化研究會、廣東嶺南紅色文化研究院一行赴廣東長鹿旅遊休博園進行調研,三方對共同推進打造我省紅色文化建設以及國家級紅色教育基地達成一致意見,並共同籤署《紅色文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
  • 廣州荔灣:高層次文化人才相聚沙面 共話嶺南文化中心建設
    來自各行各業的50多位嘉賓在月下品新茶敘友情,共商荔灣區人才發展和嶺南文化傳承創新之路。本次智匯荔灣才聚鵝潭茶話會是由荔灣區高層次人才聯誼會和廣東省文化學會共同舉辦,區文化館、荔仕豐產業運營、廣州當代教育研究院協辦。
  • 去廣州曉港公園看嶺南婚俗文化展(12月12日)
    嶺南婚俗文化展  時間:2015年12月12日  地點:廣州曉港公園  票價:免費  想了解一些嶺南的婚禮習俗嗎?本周六,「嶺南婚俗文化展」展覽將在曉港公園舉辦,免費向公眾開放,屆時將展出不同年代的、具有嶺南婚俗特色的婚嫁物品,想了解嶺南傳統婚禮習俗的市民可前往一睹為快。  了解或參加展覽、講座的市民可登錄智慧團建U友緣網(http://love.youths.org.cn),或通過「U友緣」微信公眾平臺報名。
  • 作為嶺南四大佳果之一,荔枝在嶺南的文化地位是怎樣的?
    荔枝不僅以一種南方特有的熱帶水果存在,在嶺南文化中同樣有著重要的地位。一、被美食文化列為"嶺南四大佳果"之一,有"果王"之稱。嶺南四大水果分別為:荔枝、菠蘿、芭蕉、木瓜。有"果王"之稱的荔枝,其果形別致,顏紅悅目,果肉狀如凝脂,清甜濃鬱。市場上常見的優良品種有糯米餈、桂味、妃子笑、掛綠等。
  • 2025年荔灣將建成嶺南文化中心區
    信息時報訊(記者 吳瑕)廣州荔灣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是嶺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地區之一。12月26日,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發布《廣州市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下稱《規劃》),計劃通過打造北岸嶺南文化傳統風貌區、南岸嶺南文化創新發展區,建設嶺南文化傳承展示中心。
  • 文化強市 |「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其中提出,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荔灣是大灣區範圍內嶺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共建人文灣區、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荔灣自然而然被委以重任。
  • 這個星期,來荔灣感受嶺南文化
    系列活動包含文藝演出、讀書活動、文化講座、非遺展示等10餘項活動,精彩紛呈,充分彰顯荔灣嶄新文化活力。兩年來,荔灣自覺擔負起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的重任,在廣州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進程中,讓嶺南文化通過荔灣這個名片大放光彩。在其中,以粵劇粵曲藝術為代表的多種文化藝術展演已經形成了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