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肉,作為一道中華傳統美食,深受人們喜愛,甚至於某種程度上已經超出了單純的食物概念,成為銘刻在中國人基因中的一種「味道」。一塊紅燒肉入口,唇齒輕合,瘦肉酥韌香濃、肉皮滑韌粘糯,咬勁在似有似無之間。然後一嘬,那一層夾一層早已走油的肥肉悄悄在口中消融……
是不是有一種要咽口水的趕腳?
紅燒肉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五世紀北魏時期,傳世文獻《齊民要術》中有記載此菜的做法——豬肉洗淨,反覆水煮,祛除油脂和腥味,然後放入銅製大鍋,加鹽、姜、蔥、椒慢火燉煮,「肉作琥珀色乃止」。
古人做法難免粗糙,但紅繞肉沿襲幾千年,經過古今吃貨們絞盡腦汁不遺餘力地研究改良,已經衍生出若干不同做法。所以今天除了主菜譜《腐乳紅燒肉》之外,另簡單介紹幾種其他的燒制方法,以供大家選擇。
腐乳紅燒肉
帶皮五花肉 一塊
紅腐乳 一塊
冰糖 適量
生薑 二塊
大蔥 一根
蒜瓣 六七個
桂皮 一塊
香葉 三片
紅椒 五個
料酒 生抽 老抽各少許
下面是步驟
首先挑選一塊肥瘦相間的帶皮五花肉,如上圖。肥肉太厚會膩,瘦肉太多不夠滑嫩,一層肥一層瘦的最好,品相口感俱佳!
(買肉時注意上面有無殘留豬毛,有的話可讓賣家幫忙剃乾淨,省得自己大費手腳)
準備材料。香料放桂皮香葉就好,八角味道較濃,調料放太多怕掩住肉的香味。
王致和玫瑰腐乳一塊,加少許湯汁。
這裡允許我將思維發散一下——如果木有這種腐乳,可加一勺半的海天黃豆醬,雖不能代替腐乳,但成品味道非常香濃,可以一試。
五花肉洗淨切三~四釐米的方塊,冷水下鍋焯水。水可放多一點,加入料酒、蔥頭祛腥。
水開後再煮六七分鐘,撇去浮沫(水放寬一點的好處就是這一步更便於操作)後將肉撈出備用。
水開後千萬多煮幾分鐘,讓血沫充分淅出,肉塊撈出後不用清洗充涼,溫熱的肉塊更容易上糖色。
開始炒糖色,同時旁邊燒一壺開水備用。
坐鍋點火,放適量植物油,放入冰糖,用中小火熬糖色。
一直保持中小火,當冰糖融化變成琥珀色時,糖色就炒好了。
快速放入香葉和桂皮炸一下。(注意桂皮香葉清洗後要把水份弄乾,不然入鍋會濺油!)
倒入焯過水的肉塊翻炒,使其均勻上色。
(如果糖色中倒入的肉塊是涼的,糖遇冷容易凝結成塊,達不到上色的效果,溫熱的肉塊會與糖色充分融合,上色均勻)
繼續翻炒,顏色慢慢漂亮起來。
翻炒片刻後,加入適量料酒。
個人比較喜歡花雕,代替料酒燉肉最香了。沒有花雕放普通料酒即可。
繼續翻炒,加入小半勺老抽、二勺生抽,翻拌均勻。
勺子就是普通喝湯勺,又叫調羹。因為已經有了糖色,老抽千萬別放多了,只少許即可,不然顏色會深。
放入生薑片和辣椒段,繼續炒炒炒。
將腐乳搗爛後連湯汁一起倒入鍋中,翻炒均勻。
炒勻就成這個樣子了,紅亮亮的,醬香濃鬱……
倒入剛剛燒開的開水,開水一定要一次放足,大約沒過肉塊一個半指節的樣子。沸騰之後蓋上鍋蓋轉小火慢燉,大約需燉煮一個半小時,儘量少揭鍋蓋,也儘量避免中途加水。
清代學者袁牧在《隨園食單》中記載了紅燒肉的做法:常起鍋蓋則油走,而味都在油中矣……以爛到不見鋒稜,精肉俱化為妙,全以火候為主。諺雲,「緊火粥,慢火肉」。至哉言乎!可見慢火煮肉是各種不同做法中統一認可的核心秘訣。
(燉煮肉類時一定放開水,為啥?死豬不怕開水燙啊!哈哈,玩笑話。其實是冷水會使肉質緊縮,口感變柴。即使中途需要加水,也一定加開水哈!)
小火四十分鐘後開蓋,湯汁少了很多,這時放鹽、放入蒜瓣和蔥段,拌勻,蓋好鍋蓋繼續煮。
到這一步時,如果不想繼續用大鍋煮,可將肉塊轉移陣地盛入砂鍋,眾所周知砂鍋燉肉是絕配啊……但我屬於間歇型懶癌,覺得一隻鍋燉到黑…不,一隻鍋燉到爛…呃,總之人懶不需要理由!
再四十分鐘後開蓋,肉差不多爛了,湯汁已經剩餘不多。可以嘗下鹹淡,然後挑去大蔥,加少許雞精調味,開大火收汁。
收汁時不要走開,以免糊鍋。湯汁也不要收得太幹,紅燒肉湯汁拌飯或者燒點土豆啊粉絲之類的,超美味。
收汁時注意翻拌,當肉塊沾滿肉汁,紅亮酥爛即可關火。
嗯,好了,大功告成。
鐺鐺鐺鐺!出鍋,裝盤。哦,我裝的碗
袁牧大吃貨說過:早起鍋則黃,當可則紅,過遲紅色變紫,而精肉轉硬。
意思是起鍋時間與火候都很重要,出鍋太早顏色不漂亮;肉塊紅亮豔麗為最佳;起鍋太遲呢,顏色變成紫紅,瘦肉變硬,不好看也不好吃。
賞心悅目一碗肉!
上面說了,本菜譜買一送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另外三種紅燒肉的做法
不炒糖色版
材料同上
下面是步驟
第一步:帶皮五花肉洗淨後切三~四釐米方塊,焯水後撈出備用。(焯水步驟同上)
第二步:燒一壺開水備用。
第三步:鍋中放油,油熱將桂皮香葉放入炸香,放入焯過水的肉塊翻炒。
第四步:放料酒翻炒(最好用花雕)。
第五步:放薑片、辣椒段炒勻,放二勺老抽、三勺生抽、一小把冰糖翻炒。
第六步:當老抽已經完全炒勻上色,肉塊滋滋冒油時,略翻炒片刻倒入準備好的開水。水量一次放足,沒過肉塊一個多指節的樣子。(同上)
第七步:小火燉煮四十分鐘後開蓋加鹽,加蔥蒜,拌勻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燉四十分鐘左右。
第八步:開蓋嘗鹹淡,放雞精,開大火收汁,收汁肉色紅亮即可關火裝盤。
這個做法適用於不想炒糖色的童鞋,也是紅燒肉最經典的做法。
李錦記紅燒汁版
除李錦記紅燒汁外其餘材料同上
下面是步驟
李錦記紅燒汁。
第一步:帶皮五花肉洗淨後切三~四釐米方塊,焯水後撈出備用。(焯水步驟同上)第二步:燒一壺開水備用。第三步:鍋中放油,油熱將桂皮香葉放入炸香,放入焯過水的肉塊翻炒。第四步:放料酒翻炒(最好用花雕)。第五步:放薑片、辣椒段炒勻,放李錦記紅燒汁三~四勺,少許幾粒冰糖翻炒。第六步:當紅燒汁已經完全炒勻上色,肉塊滋滋冒油時,略翻炒片刻倒入準備好的開水。水量一次放足,沒過肉塊一個多指節的樣子。(同上)第七步:小火燉煮四十分鐘後開蓋加鹽,加蔥蒜,拌勻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燉四十分鐘左右。第八步:開蓋嘗鹹淡,放雞精,開大火收汁,收汁肉色紅亮即可關火裝盤。
這個菜譜和上一個菜譜的區別在於第五步的不同,其他步驟完全一樣。因為紅燒汁帶甜味,所以這裡冰糖只放少量幾顆增加肉塊的光澤度即可。
砂鍋翻炒版
材料同上
下面是步驟
第一步:燒一壺開水,準備一隻砂鍋。
第二步:將五花肉洗淨切三~四釐米的方塊,不焯水,直接放入砂鍋。
第三步:將桂皮香葉、料酒、生薑、辣椒、鹽、冰糖、生抽老抽(或者紅燒汁)全部放入砂鍋,與肉塊拌勻。
第四步:開中火,不停翻拌砂鍋中的肉塊,直到肉中水份蒸發,滋滋冒油時,加入少量開水(約肉塊的一半位置),蓋上蓋子,小火燉煮。注意,人不能走遠,隨時開蓋檢查翻拌,以免乾鍋。燒至水快幹時再加少量開水……如此反覆幾次之後放入蔥蒜繼續之前操作。
第五步:反覆多次至肉質酥爛,最後放雞精,大火收汁即可。
這種操作既簡單又麻煩,因為水放得少,人不能走遠,得隨時照看著,不過成品頂呱呱的美味,有興趣不防一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