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測定

2021-02-18 環境修復圈


一、目的要求

土壤有機質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對了解土壤肥力狀況,進行培肥、改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通過實驗了解土壤有機質測定原理,初步掌握測定有機質含量的方法既注意事項。能比較準確地測出土壤有機質含量。

二、方法原理

在加熱條件下,用稍過量得標準重鉻酸鉀—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機碳,剩餘的重鉻酸鉀用標準硫酸亞鐵(或硫酸亞鐵銨)滴定,由所消耗標準硫酸亞鐵的量計算出有機碳量,從而推算出有機質的含量,其反應式如下:

2K2Cr2O7+3C+8H2SO4→K2SO4+2Cr2(SO4)3+3CO2+8H2O

        K2Cr2O7+6FeSO4+7H2SO4→K2SO4+ Cr2(SO4)3+3Fe2(SO4)3+8H2O

用Fe2+滴定剩餘的K2Cr2O72-時,以鄰啡羅啉(C2H8N2)為氧化還原指示劑,在滴定過程中指示劑的變色過程如下:開始時溶液以重鉻酸鉀的橙色為主,此時指示劑在氧化條件下,呈淡藍色,被重鉻酸鉀的橙色掩蓋,滴定時溶液逐漸呈綠色(Cr3+),至接近終點時變為灰綠色。當Fe2+溶液過量半滴時,溶液則變成棕紅色,表示顏色已到終點。

三、儀器試劑

1. 儀器用具 

硬質試管(18mm×180mm)、油浴鍋、鐵絲籠、電爐、溫度計(0~200℃)、分析天平(感量0.0001g)、滴定管(25ml)、移液管(5ml)、漏鬥(3~4cm),三角瓶(250ml)、量筒(10ml,100ml)、草紙或衛生紙。

2. 試劑配製

1.0.1333mol/L重鉻酸鉀標準溶液 稱取經過130℃烘燒3~4h的分析純重鉻酸鉀39.216g,溶解於400ml蒸餾水中,必要時可加熱溶解,冷卻後架蒸餾水定容到1000ml,搖勻備用。

2.0.2mol/L硫酸亞鐵(FeSO4.7H2O)或硫酸亞鐵銨溶液 稱取化學純硫酸亞鐵55.60g或硫酸亞鐵銨78.43g,溶於蒸餾水中,加6mol/L H2SO41.5ml,再加蒸餾水定容到1000ml備用。

3.硫酸亞鐵溶液的標定 準確吸取3份0.1333mol/L K2Cr2O7標準溶液各5.0ml於250ml三角瓶中,各加5ml6mol/L H2SO4和15ml蒸餾水,再加入鄰啡羅啉指示劑3~5滴,搖勻,然後用0.2mol/LFeSO4溶液滴定至棕紅色為止,其濃度計算為:

c=

式中:c——表示硫酸亞鐵溶液摩爾濃度(mol/L);

      V——滴定用去硫酸亞鐵的體積(mol);

6——6mol FeSO4與1mol K2Cr2O7完全反應的摩爾係數比值。

4.鄰啡羅啉指示劑  稱取化學純硫酸亞鐵0.659g和分析純鄰啡羅啉1.485g溶於100ml蒸餾水中,貯於眾色滴瓶中備用。

5.石蠟  (固體)或磷酸或植物油2.5kg。

6.6mol/L硫酸溶液  在兩體積水中加入一體積濃硫酸。

7.濃H2SO4  化學純,密度1.84。

四、操作步驟

1. 準確稱取通過60號篩的風乾土樣0.1000~0.5000g(程量多少依有機含量而定),放入乾燥硬質試管中,用移液管準確加入0.1333mol/L重鉻酸鉀溶液5.00ml,再用量筒加入濃硫酸5ml,小心搖動。

2. 將試管插入鐵絲籠內,放入預先加熱至185~190℃間的油浴鍋中,此時溫度控制在170~180℃之間,自試管內大量出現氣泡時開始計時,保持溶液沸騰5min,取出鐵絲籠,代試管稍冷卻後,用草紙擦拭乾淨使館外部油液,放涼。

3. 經冷卻後,將試管內容物洗入250ml的三角瓶中,使溶液的總體積達60~80ml ,酸度為2~3mol/L,加入鄰啡羅啉指示劑3~5滴搖勻。

4. 用標準的硫酸亞鐵溶液滴定,溶液顏色由橙色(或黃綠色)經綠色、灰綠色變到棕紅色即為終點。

5. 在滴定樣品的同時,必須做兩個空白試驗。取其平均值,空白試驗用石英砂或灼燒的土代替土樣,其餘操作相同。

五、結果計算

有機質=

式中:c——表示硫酸亞鐵消耗摩爾濃度(mol/L);

V0——空白試驗消耗得硫酸亞鐵溶液的體積(ml);

V——滴定待測土樣消耗的硫酸亞鐵的體積(ml);

0.003——1/4mmol碳的克數;

10172——由土壤有機碳換算成有機質的換算係數;

1.1——校正係數(用此法氧化率為90%)。

六、注意事項

1. 土壤有機質含量為7%—15%時,可稱取0.1000g;2%—4%時可稱取0.3000g;少於2%時的,稱取0.5000g以上。

2. 消煮時計時要準確,因為對分析結果的準確有較大的影響。

3. 對含氮化物多的土壤樣品,應加入0.1mol/L左右的硫酸銀,以消除氯化物的幹擾。

4. 測定石灰性土樣時,必須徐徐加入濃硫酸,以防止由碳酸鈣分解是激烈發泡而引起飛濺損失樣品。

5. 在測定還原性強的水稻土時,把已磨細的樣品,攤成.堡層風乾十餘天,使還原性物質充分氧化後,再測定。

6. 燒煮完畢後,溶液的顏色為橙黃色或黃綠色。若是以綠色為主,說明重鉻酸鉀用量不足,在滴定時,消耗硫酸亞鐵量小於空白1/3時,均應棄去重做,因為沒有氧化完全。

7. 土壤樣品中存留植物根、莖、葉等有機物時,必須用尖頭鑷子挑選乾淨。

8. 油浴時,最好選用磷酸代替植物油,他易於洗滌,汙染少,同時,也便於觀察。

相關焦點

  • 土壤有機質的測定
    一、選定方法的依據土壤活性有機質的含量,一般是由有機碳的測定計算得來的,即假定土壤有機質含碳58%
  • 土壤中有機質的測定方法匯總!
    易分解者有較高的生物利用率與損失率,難分解者則有較高的殘留率,一般佔土壤有機質的60%~80%,且有相當多的部分參加到腐殖質的形成作用中去。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有機碳含量×1.724,換算係數決定於土壤有機質的含碳率。一般認為有機質中含碳58%,所以換算係數為1.724,也就是1/0.58。
  • 【論文精選】利用篩選高光譜波長變量估算土壤有機質含量
    《農業工程學報》2016年第32卷第13期刊載了華中師範大學於雷、洪永勝、周勇、朱強、徐良、李冀雲與聶豔的論文——「高光譜估算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波長變量篩選方法」。,並嘗試將不同類型的篩選方法進行耦合篩選關鍵波長變量,應用偏最小二乘回歸(partial least squaresregression, PLSR)分別建立土壤有機質含量估算模型,對比各種變量篩選方法的優缺點,最終,構建篩選土壤高光譜數據關鍵變量的方法體系。
  • 土壤有機質有什麼作用?看懂了才能做好農業
    土壤中的有機質是存在於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各種動植物殘體、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種有機質。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組成成分,儘管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只佔土壤總量的少部分,但在土壤肥力和植物營養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01提供作物需要的各種養分土壤有機質不僅是一種穩定而長效的氮源物質,而且它幾乎含有作物和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土壤有機質經礦質化過程釋放大量的營養元素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
  • 土壤有機質礦化研究獲系列進展
    有機物質輸入被認為是維持和提升土壤有機碳的重要措施。然而,外源有機物質輸入未必一定提升土壤有機碳含量。土壤有機碳庫的大小取決於碳輸入和碳輸出的動態平衡過程,其中,聯繫碳輸入和碳輸出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外源有機物質對原有土壤有機質的激發效應(Priming effect)。激發效應指外源有機物料的投入使土壤中原有有機質的礦化速率發生改變的現象。
  • FASE:評價土壤健康和測定土壤退化的敏感性和抵抗力的新方法
    SOC,土壤有機碳含量;TN,總氮含量;Avail P,有效磷;CEC,陽離子交換能力; WHC,持水能力;密度,土壤容重; MaAgg,宏觀集合體;Depth,Ah/Ap+ B層的深度;CO2,二氧化碳外排;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Nemat,線蟲;和EarthW,蚯蚓。
  • 菜吧:土壤中萌萌的小動物,對土壤有機質有哪些影響?
    土壤動物,在土壤元素循環轉化和遷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凋落物分解的「微型粉碎機」,通過體內「特殊轉換器」,影響土壤有機質的轉化、腐殖質的形成。土壤動物對地表枯落物分解,通過刺激土壤酶活性,與土壤微生物群落一起,加快土壤有機物的分解,促進土壤腐殖質的轉化。
  • BFS|土壤微生物化學計量和代謝熵與土壤有機碳變化的關係—1%SOC為關鍵閾值
    影響因子:IF2019=5.521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7/s00374-020-01532-2【亮點】1.以空間代時間,利用持續年代序列的礦區復墾土壤形成相同起始條件和明確時間起源的土壤發展過程
  • 土壤含多少有機質才算正常?每種土都不一樣
    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左右。保水保肥,耕性較好,土層深厚,適種性廣。 5.黃綿土:黃綿土是黃土高原最主要的土壤類型,廣泛分布於黃河中遊六省區的黃土丘陵土壤侵蝕強烈地區,以陝北分布最多,隴東、隴中和晉西北次之。常和黑壚土交錯分布。
  • 尿素中鐵含量測定條件研究
    利用優化後的測定條件對尿素中鐵的含量進行測定結果為2.04mg/kg。該方法操作簡便,節約分析成本,且準確度高,精密度好,適用範圍廣泛。關鍵詞:尿素;分光光度法;鄰菲囉啉;鐵含量鐵(Fe)參與葉綠素的生產,一些對鐵元素需求較大的植物,缺鐵主要表現在葉綠素含量低導致葉片變黃。
  • 給土壤「定向」補充有機碳分子
    我國耕地土壤貧瘠化嚴重。據初步統計,耕地有機質平均含量僅為2.08%,不但達歷史最低點,並已接近生態「警戒線」。更讓人擔憂的是,耕地有機質還在以每年0.05個百分點的趨勢在下降。  福建綠洲生化有限公司技術帶頭人、高工李瑞波說,發達國家對耕地有機質含量的要求超過3%。我國土壤有機質「失血」如此嚴重,是由於20多年來農田基本上不搞物質循環,沃土肥田的優良傳統被丟棄。
  • EST丨長期增溫降低了土壤有機質的氧化還原能力
    全球氣溫上升增加了微生物活動,加速了土壤有機質(SOM)的分解。SOM具有許多功能,其中參與還原-氧化反應的能力(或氧化還原能力)幾乎影響了所有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該研究對以增溫15年的原位土壤為研究對象,探討增溫對水溶性有機質(WEOM)氧化還原能力的影響。結合電化學分析和高解析度質譜分析,該研究評估了WEOM在受熱(高於環境溫度5℃)和非受熱有機和礦質溫帶森林土壤中的氧化還原能力變化的分子基礎。長期的土壤增溫顯著降低了WEOM的濃度和其固有的接受電子和供電子能力,特別是在礦質土壤中。
  • 土壤固碳能力與土壤有機碳分組有什麼關係?|| 陸地生態系統固碳問與答之三十八
    土壤固碳能力與土壤有機碳物理分組的關係如下: ① 輕組碳是介於新鮮有機質和腐殖質之間的碳庫,該組分容易礦化,分解速率是重組碳的2~11倍;重組碳是與礦物結合的有機碳,是土壤有機碳的主要碳庫。例如,美國溫帶地區免耕下土壤有機碳的增加幅度與黏粒含量成正比;法國土壤的質地(黏粒含量)對於土壤碳水平有重要控制作用,在保護容量高的耕作土壤採取固碳措施比在保護水平低的低碳土壤的固碳更有效。  化學分組是基於土壤有機碳在各種提取劑中的溶解性、水解性和化學反應性,分離出溶解性有機碳組分、酸水解有機碳組分和易氧化有機碳組分。
  • 紫牛有機肥:不僅有機質含量高,還易吸收
    為什麼紫牛有機肥效果如此顯著?選有機肥要看有機質類型  有機肥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活動。因為有機肥本身並不能直接被作物大量吸收,必須經過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分解後產生的物質,才能被大量吸收。  於是,微生物的「食物」——有機質便成為測定有機肥質量的關鍵性因素。
  • 土壤檢測淺析
    二、土壤檢測的方法土壤檢測主要是測定土壤中的水分、有效氮、磷、鉀以及有機質。水分的測定是採用燃燒失重法,通過高溫蒸發土壤中的水分,以失水量計算土壤中的水分。有效氮、磷、鉀養分的測定是先用聯合浸提劑提取,接下來氮用靛酚藍比色法,磷用鉬銻抗比色,鉀用四苯硼鉀比濁法測定。
  • 鋼中碳含量測定方法,7種!
    鋼中碳含量測定方法2:發射光譜法 元素在受到熱或電激發時,會由基態躍遷到激發態,而激發態會自發地返回到基態。在由激發態返回到基態的過程中,會釋放每種元素的特徵譜線,根據特徵譜線的強度可以測定出其含量。
  • 沼渣型土壤調理劑用於修復Cu汙染效果研究
    城市垃圾、工業三廢對土壤汙染,含銅農藥( 如波爾多液) 的廣泛使用,大氣中重金屬沉降,土壤酸化等,都使土壤中銅含量的增加,以至造成了土壤中銅汙染[2]。 原位鈍化是修復土壤中重金屬汙染的重要手段,有機-無機聯合修復成為一種發展趨勢[3]。土壤中加入有機-無機土壤調理劑,通過吸附、氧化-還原、離子交換、沉澱等系列反應,降低重金屬的有效態和可遷移性,從而減少對植物的毒性[4 - 5]。
  • 聚光ICP-5000 測定土壤中10 種金屬元素
    土壤中各種金屬元素的含量差別較大。它們含量高低直接影響植物的健康。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ICP-OES)是痕量元素分析的主要技術手段,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土壤樣品中多種金屬元素的分析檢測。
  • 土壤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大全
    1990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測定方法3GB 12298-1990土壤有效硼測定方法4GB 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5GB 19062-2003銷毀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 土壤汙染控制標準(試行)6GB 19615-2004銷毀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 環境土壤中汙染物含量標準(試行)7GB 6260-1986土壤中氧化稀土總量的測定 對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 土壤常規分析(分光光度法)原理/檢出限匯總
    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總量與亞硝酸鹽氮含量之差即為硝酸鹽氮含量。 二. 在一定濃度範圍內,磷的含量與吸光度值符合朗伯-比爾定律。2.2 總磷原理:經氫氧化鈉熔融,土壤樣品中的含磷礦物及有機磷化合物全部轉化為可溶性的正磷酸鹽,在酸性條件下與鉬銻抗顯色劑反應生成磷鉬藍,在波長 700nm 處測量吸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