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機質的測定

2021-02-18 與土壤對話

一、選定方法的依據

土壤活性有機質的含量,一般是由有機碳的測定計算得來的,即假定土壤有機質含碳58%,則有機碳含量乘以1.724(=100/58)即得土壤有機質含量,顯然,各種土壤中有機質含碳百分數是很不一致的。因此,普遍應用這個係數,將產生某些誤差。目前我們對各種不同土壤類型中有機質含碳百分數還缺乏全面的系統研究,因此在一般土壤工作中大多仍沿用這個換算常數。

土壤活性有機質的測定方法很多,有幹燒法、溼燒法、溼燒法操作簡便、快速、適用於大量樣品的分析。

二、方法原理

即在加熱條件下,用一定量的標準重鉻酸鉀溶液濃硫酸來氧化土壤有機碳,多餘的重鉻酸鉀用硫酸亞鐵來商定,從所耗去的重鉻酸鉀計算有機碳的含量。其反應如下:

消煮:2K2Cr2O7+8H2SO4+3C→2K2SO4+2C2(SO4)3+3CO2+8H2O

滴定: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

三、試劑準備

1、儀器設備:硬質試管(18×160mm)、油浴鐵絲籠、溫度計(360℃)、分析天平、電爐、滴定管(25mL)、彎頸小漏鬥(2~3cm)、三角瓶(250mL)等。

2、試劑配製:

(1)0.8000mol·L-1K2Cr2O7標準溶液稱取研細的分析純K2Cr2O739.225g溶於500mL蒸餾水中,稀釋定容至1000mL。

(2)0.2mol·L-1FeSO4溶液:稱取FeSO4·7H2O56g[或(NH42SO4·FeSO4·6H2O80g]溶於蒸餾水中,加6mol·L-1H2SO430mL,然後稀釋至1000mL。

(3)鄰羅啉指示劑;稱取指示劑1.485g溶於100mL硫酸亞鐵溶液中(其中含FeSO4·7H2O0.695g),放在棕色瓶中加塞,指示劑與空氣接觸時間較長可能失效。

四、操作步驟

1、準確稱取風乾土樣(已過60號篩,揀去根和志等植物殘體)0.1~0.5g(精確至0.0001g)樣品稱量,一般有機質含量在7~15%用0.1g,4~7%用0.2g,2~4%0.3g,<用0.5g;

2、將稱樣放入幹硬質試管中,用移液管準確加入0.8mol·L-1的重鉻酸鉀5mL,小心搖勻,再加入濃硫酸5mL;

3、在試管口放一彎頸小漏鬥,將試管置於鐵絲籠中,再將鐵絲籠放入預先加熱升溫至185℃~190℃的石蠟油浴鍋中,控制油溫在170℃~180℃,溶液沸騰5min;

4、取出鐵絲籠,稍冷後用草紙擦淨試管外壁,將試管內容物傾入250mL三角瓶,再用少量蒸餾水(用洗瓶)衝洗,洗液傾入該三角瓶,使瓶內液體體積為60~80mL,到度為2~3mol·L-1;

5、加入鄰菲羅啉指示劑3~5滴,用0.2mol·L-1的硫酸亞鐵液滴定,溶液由黃色經綠色突變到棕紅色即為終點;

6、空白試驗:用適量石英砂代替土樣,其餘步驟相同。

五、結果計算

有機碳%=

土壤有機質%=有機碳%×1.724

式中:V0空白試驗用去FeSO4溶液的毫升數。

V測定試液中過剩的重鉻酸鉀所消耗FeSO4的溶液的毫升數。

W土樣烘乾重

0.003——毫克當量碳的克數

1.724——由土壤有機碳換算成有機質的經驗常數;

1.1——校正係數,由本法消化不充分而產誤差要進行校正。

六、注意事項

1、為了提高精度,樣品稱量應視土壤有機質含量而定,消煮好的溶液應為黃色或黃中帶綠,若為綠色(FeSO4溶液用量小於空白用量1/3),則表示稱樣太多,應減少稱樣重,重新消煮。

2、消煮時間應嚴格控制一致,溫度應控制好,鐵絲籠放入油鍋前為185~190℃,放入後可降至170~185℃。

參考文獻:

【1】浙江林學院,土壤學綜合實驗指導書。

來源 農業技術指導平臺

相關焦點

  • 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測定
    一、目的要求土壤有機質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通過實驗了解土壤有機質測定原理,初步掌握測定有機質含量的方法既注意事項。能比較準確地測出土壤有機質含量。二、方法原理在加熱條件下,用稍過量得標準重鉻酸鉀—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機碳,剩餘的重鉻酸鉀用標準硫酸亞鐵(或硫酸亞鐵銨)滴定,由所消耗標準硫酸亞鐵的量計算出有機碳量,從而推算出有機質的含量,其反應式如下:2K2Cr2O7+3C+8H2SO4→K2SO4+2Cr2(SO4)3+3CO2+8H2O        K2Cr2O7+6FeSO4+7H2SO4
  • 土壤中有機質的測定方法匯總!
    (1)土壤有機質(OM)與有機碳(OC)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土壤有機碳根據微生物可利用程度分為易分解有機碳,難分解有機碳和惰性有機碳。易分解者有較高的生物利用率與損失率,難分解者則有較高的殘留率,一般佔土壤有機質的60%~80%,且有相當多的部分參加到腐殖質的形成作用中去。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有機碳含量×1.724,換算係數決定於土壤有機質的含碳率。一般認為有機質中含碳58%,所以換算係數為1.724,也就是1/0.58。
  • 土壤有機質有什麼作用?看懂了才能做好農業
    土壤中的有機質是存在於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各種動植物殘體、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種有機質。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組成成分,儘管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只佔土壤總量的少部分,但在土壤肥力和植物營養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01提供作物需要的各種養分土壤有機質不僅是一種穩定而長效的氮源物質,而且它幾乎含有作物和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土壤有機質經礦質化過程釋放大量的營養元素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
  • 土壤有機質礦化研究獲系列進展
    Horwath團隊合作在土壤有機質礦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加強了學科組的科研成果產出,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土壤學刊物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和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上。
  • 菜吧:土壤中萌萌的小動物,對土壤有機質有哪些影響?
    土壤動物,在土壤元素循環轉化和遷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凋落物分解的「微型粉碎機」,通過體內「特殊轉換器」,影響土壤有機質的轉化、腐殖質的形成。土壤動物對地表枯落物分解,通過刺激土壤酶活性,與土壤微生物群落一起,加快土壤有機物的分解,促進土壤腐殖質的轉化。
  • EST丨長期增溫降低了土壤有機質的氧化還原能力
    全球氣溫上升增加了微生物活動,加速了土壤有機質(SOM)的分解。SOM具有許多功能,其中參與還原-氧化反應的能力(或氧化還原能力)幾乎影響了所有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該研究對以增溫15年的原位土壤為研究對象,探討增溫對水溶性有機質(WEOM)氧化還原能力的影響。結合電化學分析和高解析度質譜分析,該研究評估了WEOM在受熱(高於環境溫度5℃)和非受熱有機和礦質溫帶森林土壤中的氧化還原能力變化的分子基礎。長期的土壤增溫顯著降低了WEOM的濃度和其固有的接受電子和供電子能力,特別是在礦質土壤中。
  • 【論文精選】利用篩選高光譜波長變量估算土壤有機質含量
    《農業工程學報》2016年第32卷第13期刊載了華中師範大學於雷、洪永勝、周勇、朱強、徐良、李冀雲與聶豔的論文——「高光譜估算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波長變量篩選方法」。,並嘗試將不同類型的篩選方法進行耦合篩選關鍵波長變量,應用偏最小二乘回歸(partial least squaresregression, PLSR)分別建立土壤有機質含量估算模型,對比各種變量篩選方法的優缺點,最終,構建篩選土壤高光譜數據關鍵變量的方法體系。
  • FASE:評價土壤健康和測定土壤退化的敏感性和抵抗力的新方法
    ▎論文IDNew approaches for evaluation ofsoil health,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to degradation評價土壤健康和測定土壤退化的敏感性和抵抗力的新方法期 刊:Frontiers
  • 【論文精選】土壤有機碳密度預測,光譜反射率是好幫手
    土壤有機碳密度是土壤碳儲量估算的重要參數,其時空分布信息的快速、高效獲取,是未來地理國情監測和國土資源調查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主要採用野外採土樣結合實驗室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定土壤有機碳密度,但該方法操作耗時,步驟繁瑣。近期有研究發現,使用土壤在可見—近紅外光譜區間內的反射光譜,可以快速估算土壤有機質等組分含量信息。
  • 給土壤「定向」補充有機碳分子
    我國耕地土壤貧瘠化嚴重。據初步統計,耕地有機質平均含量僅為2.08%,不但達歷史最低點,並已接近生態「警戒線」。更讓人擔憂的是,耕地有機質還在以每年0.05個百分點的趨勢在下降。  福建綠洲生化有限公司技術帶頭人、高工李瑞波說,發達國家對耕地有機質含量的要求超過3%。我國土壤有機質「失血」如此嚴重,是由於20多年來農田基本上不搞物質循環,沃土肥田的優良傳統被丟棄。
  • BFS|土壤微生物化學計量和代謝熵與土壤有機碳變化的關係—1%SOC為關鍵閾值
    影響因子:IF2019=5.521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7/s00374-020-01532-2【亮點】1.以空間代時間,利用持續年代序列的礦區復墾土壤形成相同起始條件和明確時間起源的土壤發展過程
  • 土壤含多少有機質才算正常?每種土都不一樣
    婁土是褐土經人為長期耕種熟化、施肥覆蓋所形成的優良農業土壤。其剖面構型大體可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婁化土層,由耕作層、犁底層和老熟化層所組成,質地中壤,顏色灰棕色,呈粒狀結構或團粒結構。下部為自然褐土剖面,由古耕作層、粘化層、鈣積層和母質組成。粘化層一般呈枝柱狀結構,棕褐色,質地粘重。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左右。保水保肥,耕性較好,土層深厚,適種性廣。
  • 土壤檢測淺析
    二、土壤檢測的方法土壤檢測主要是測定土壤中的水分、有效氮、磷、鉀以及有機質。水分的測定是採用燃燒失重法,通過高溫蒸發土壤中的水分,以失水量計算土壤中的水分。有效氮、磷、鉀養分的測定是先用聯合浸提劑提取,接下來氮用靛酚藍比色法,磷用鉬銻抗比色,鉀用四苯硼鉀比濁法測定。
  • 理解了土壤微生物,才叫懂得有機農業!
    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分解,植物所需各種營養成分的轉化都離不開微生物的活動。土壤微生物能分泌出多種酶和生長刺激素,促進植物根系的生長,把土壤微生物比作植物的胃,並不為過。土壤微生物就好比土壤中的肥料加工廠,將土壤中的礦質肥料加工成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形態。不僅可以促進有機生長,還能帶來豐富的肥料,從事有機種植不在此刻將這麼有價值的「寶貝」重視起來,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 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值(ORP值)的測定
    TR-901土壤ORP計主要用於現場原位測試新鮮或溼潤土壤的氧化還原電位,符合《 HJ 746-2015 土壤氧化還原電位的測定 電位法》標準。將鉑電極和參比電極插入新鮮或溼潤的土壤中,土壤中的可溶性氧化劑或還原劑從鉑電極上接受或給予電子,直至在電極表面建立一個平衡電位,測量該電位與參比電極的差值,再與參比電極相對於氫標準電極的電位值相加,即得到土壤的氧化還原電位。
  • 土壤固碳能力與土壤有機碳分組有什麼關係?|| 陸地生態系統固碳問與答之三十八
    土壤固碳能力與土壤有機碳物理分組的關係如下: ① 輕組碳是介於新鮮有機質和腐殖質之間的碳庫,該組分容易礦化,分解速率是重組碳的2~11倍;重組碳是與礦物結合的有機碳,是土壤有機碳的主要碳庫。例如,美國溫帶地區免耕下土壤有機碳的增加幅度與黏粒含量成正比;法國土壤的質地(黏粒含量)對於土壤碳水平有重要控制作用,在保護容量高的耕作土壤採取固碳措施比在保護水平低的低碳土壤的固碳更有效。  化學分組是基於土壤有機碳在各種提取劑中的溶解性、水解性和化學反應性,分離出溶解性有機碳組分、酸水解有機碳組分和易氧化有機碳組分。
  • 從事農業,不可不知的土壤知識
    ③壤土:這種土壤泥砂比例適中,一般砂粘佔40~55%,粘(泥)粒佔45~60%。土壤容重1.1~1.4克/釐米3之間。質地輕鬆,通氣透水,保水保肥力強,耕作爽犁。土壤有機質有機質本身就是養分的儲藏庫,同時深刻地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
  • 土壤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大全
    8GB 7172-1987土壤水分測定法9GB 7173-1987土壤全氮測定法(半微量開氏法)10GB 7833-1987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測定11GB 7836-1987森林土壤最大吸溼水的測定12GB 7838-1987森林土壤滲透性的測定13GB 7839-1987森林土壤溫度的測定14GB 7843-1987森林土壤堅實度的測定
  •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8O-H2O方法測定土壤微生物碳利用...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白娥研究員團隊以長白山溫帶森林土壤為研究對象,利用18O標記的葡萄糖和18O標記的水作為兩種不同的O源,分析兩者對微生物DNA中O元素的貢獻。土壤微生物的碳利用效率是描述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標,研究發現引入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模型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土壤碳循環過程。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測量一直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最新一些研究將18O標記的水加入土壤後進行培養,分析微生物DNA中18O的變化以獲得微生物的生長速率,進而計算微生物的碳利用效率。這種方法的前提假設是:微生物DNA中的O元素全部來自於水。
  • 【視點】陝西師範大學王玉如博士課題組:出水有機質對紫外線/氯去除 PPCPs 的影響:自由基化學和毒性生物測定
    EfOM是城市汙水二級出水基質的主要成分,其濃度 (mg L-1) 比微汙染物 (ng L-1) 高几個數量級。EfOM 通常被認為是源自飲用水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溶解有機質(DOM)、痕量難降解有機微汙染物(例如PPCPs)和可溶性微生物產物的異質混合物。EfOM的存在通過清除自由基物種、消耗自由氯和通過內部過濾效應誘導紫外線衰減,顯著影響紫外線/氯工藝的自由基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