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自河南的呂女士一直奔走在買車維權的道路上。
「當時他(毛豆新車網銷售)跟我說是買車,不是租車。」呂女士說。但現在手裡的購車合同變身一份「融資租賃合同」,行車證也不是呂女士的名字,還需要她每月掏5000塊錢分期。「是給別人掏錢,不是給我自己的車掏錢。」
呂女士的遭遇並非個案。多名消費者爆料,在毛豆新車網買車卻成了租車。
有消費者在網上投訴稱,「(毛豆新車網)就是騙子,誤導買新車,其實就是租車,誤導低息貸款,貸款非常高,虛假宣傳,坑害消費者。」
毛豆新車網與瓜子二手車,同屬於母公司車好多集團。
「毛豆」號稱,新車主打0到1成首付,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出售新車。細究「毛豆」的成長路徑,其實不難發現與「瓜子」如出一轍,重金砸廣告。
從瓜子的成交量「遙遙領先」到毛豆的「全網最低」。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將一股瓜子味的毛豆迅速「炒熟」。
與之相隨的是居高不下的網絡投訴,怨聲載道的消費者維權。
雖然現在汽車電商平臺,各種巨量廣告和燒錢似乎成為常態,但是激烈的競爭之下,企業不能讓消費者滿意,路肯定是走不長遠的。
01
買車變租車!?
據《河南民生大參考》報導,去年9月份,呂女士通過毛豆新車網買了一輛白色的哈弗汽車。當時銷售承諾,在「毛豆」買車,跟4s店一模一樣,不需要擔心什麼。
該車首付16000元,分期三年付清,總價160000多元。
但是,此後幾個月,呂女士一直沒有看到購車合同。
直到2019年年底,呂女士下載了毛豆新車網APP才發現,原本的購車合同竟然變身一份「融資租賃合同」。
當時,呂女士震驚了。買車竟然變成了租車!?
事情還沒有完。
呂女士發現這份「融資租賃合同」,出租人不是毛豆新車網,是另一家公司——瓜子融資租賃(江蘇)有限公司。
惡劣的是,合同上面還偽造了呂女士的親筆籤名。
無獨有偶,趙先生也有著同樣的遭遇。
趙先生表示,去年12月份選擇在「毛豆」購買一輛大眾桑塔納轎車。疊加優惠券,比4S店便宜。
車到手以後,他通過App驚奇發現,也是融資租賃合同。
「提完車以後才允許下載APP,否則不給中間人介紹費。」趙先生說,他就是這樣被套路的。
不少消費者表示在「毛豆新車網」的網頁以及APP上看到的宣傳都是低首付購車,現在變成了租車。這是否涉嫌虛假宣傳?
此外,無論是呂女士還是趙先生都紛紛表示,原本優惠承諾,至今沒有兌現。
更讓呂女士氣憤的是,即便提前還清融資租賃的款項,但是車輛仍無法過戶,必須等到三年期滿。
至於問題的解決,「毛豆」至今沒有給出滿意的答覆。
02
負累還是希望?
毛豆新車網與合同上的瓜子融資租賃,同屬於母公司車好多集團。
早在2017年,原來的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宣布,對現有業務進行整合,公司將升級為車好多集團,同時推出新車零售平臺——毛豆新車網。此後,車好多集團開始推行瓜子、毛豆雙品牌運營模式。
對於新鮮的「毛豆」,創始人楊浩湧這樣一番厚望:由二手車延展至新車、由交易切入金融,以新車金融與二手車業務互補,圖謀業務盈利、推高資本估值。
當年,為新業務另取「毛豆」新名,是高招,還是無奈之舉,營銷界見仁見智。
不少人認為,鑑於瓜子二手車品牌極高的知名度緊緊伴隨著是居高不下的客戶投訴、負面口碑這一不爭事實,另取新名、推出新品牌,為新業務保駕護航,不失為明智安全的選擇。
2019年2月,車好多集團正式宣布,完成1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楊浩湧也曾宣布,毛豆新車網的資源和品牌廣告投入將與瓜子二手車保持同等力度,力爭同樣用打瓜子二手車廣告的手法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毛豆等於新車」的用戶認知。
但是,三年過去了,好像事與願違。毛豆在用戶服務滿意度、消費者投訴解決率等問題上,貌似步入瓜子的老路。
隨便一搜,微博上客戶投訴多如牛毛。
網際網路變幻萬千,如何把握企業的正確走向,最終為用戶創造價值,是每一位創業者都應當認真思考的課題。
無論是炒「瓜子」,還是種「毛豆」,或許作為創始人需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初心:是真正想做好一件事,抑或只想趁著風口掙一筆快錢?
毛豆新車網,給車好多集團帶來的是希望,還是負累?市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