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但是有一種笑例外:「微笑抑鬱症」。說起抑鬱症,大家聯想到的一定是情緒悲觀、萎靡不振,對所有事物都缺乏興趣。但是微笑抑鬱症就不一樣了,他們總是被誤解:「他明明開朗活潑,與人為善,怎麼可能患有抑鬱症呢?」。所以正是應了那句歌詞,「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他們只是以樂觀的形式來掩蓋自己。這樣的病人,你身邊有嗎?
為什麼有人會得微笑抑鬱症?
為什麼有人會得微笑抑鬱症?
一查「微笑抑鬱」這個關鍵字,相關聯的新聞是這樣的:
從官方定義來看,「微笑抑鬱症」是抑鬱症的一種,多發生在都市白領或者服務行業從業者身上的一種新型抑鬱傾向。由於「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尊嚴和責任的需要」,他們白天大多數時間都面帶微笑,但這種「微笑」並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成為情緒的抑鬱。
「習慣性微笑表情」並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煩惱、憂愁,只讓他們把憂鬱和痛苦越積越深。
有研究顯示,喜劇演員更容易體驗快樂感覺的下降,更容易出現精神病的症狀,他們更容易患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等。喜劇大師卓別林、以 「憨豆先生」 形象走紅全球的英國喜劇演員羅溫·艾金森。
以及好萊塢喜劇明星金·凱瑞,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
而好萊塢影星羅賓·威廉士在給觀眾帶去許多歡樂的同時,自己卻因為抑鬱症的折磨自殺身亡。他們的共同特徵是,明明深陷抑鬱,卻選擇微笑來示人。
當看到 《博物館奇妙夜3》中,早晨第一縷陽光照進博物館,羅賓·威廉士飾演的羅斯福身體化成雕塑的那一刻,他滿含熱淚向拉裡告別: 「再見,笑一個吧。」這仿佛一語成讖,預示著他即將離去,並或許在最後一刻,他仍會一如既往地保持微笑。
微笑抑鬱症的表現是什麼?
微笑抑鬱症的表現是什麼?是「她笑著說:『I'm fine』(我好著呢),內心在喊:『Help me』(快救救我)。」
以微笑示人,以微笑為武器攻擊自己。微笑抑鬱症患者通常很善良,出於面子、工作、禮節等需要,以微笑示人,反而過以微笑為武器,內向攻擊自己,就像上癮一樣,明明知道是飲鴆止渴,卻微笑著含淚喝下去,一飲而盡,而實際上,他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
感覺:世界失去了色彩,一片灰濛濛,天不再藍,水不再清,花不再緋紅。
知覺:失去味覺,食之無味,如同嚼蠟,小奶狗或萌妹子再也沒有誘惑力,甚至出現幻聽。
認知:老闆交代工作半天才反應過來,心儀對象的暗示也看不懂,狀若呆呆傻傻。
行動:行動遲緩,77%的患者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失眠,身體累到虛脫,卻始終無法入睡,大腦始終無法按下暫停鍵,不斷回放自己後悔和懊惱的畫面,洶湧而來的羞恥感如同一座大山,壓得人快崩潰。
具體到思維,經常出現在他們腦海中的自我評價是「我是一個蠢人」、「我什麼事都幹不好」、「我應該得到每個人的同意」。他們的標籤很明顯:強顏歡笑、刻意掩蓋自己的情緒,強抗壓力、不願向人傾訴。
如何走出微笑抑鬱症?
哈佛幸福心理學教授泰·本博士(Tal Ben-Shahar)對積極心理學有深入的研究,他說:「長期的抑鬱,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情感破產』」,總結並實踐得出方法,幫助抑鬱的人獲得幸福。那就是:調整認知,改變錯誤思維。
告訴自己:大腦也是一種人體器官,跟手腳、心肺一樣會生病,生病了一樣要治療。不要覺得難以啟齒,這是正常現象,人吃五穀雜糧,肯定會生病,沒什麼大不了。生而為人,允許自己擁有和展示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你不是例外,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接納難過、傷心、焦慮等時候的自己。當然,除了「自救」,還可以向朋友尋求幫助。如果發現身邊有「微笑抑鬱」的苗頭,一定要多提供幫助。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意別人的感受,我們會擔心別人是不是喜歡自己,因此羞於表達自己的不開心和需求,害怕因為自己的不好,以及「過分」的要求,別人離我們而去。但其實,在愛你的人眼裡,哭著的你和笑著的你一樣可愛;而在平等關係中的你,才有力氣更好地維護一段和諧的人際關係。所以,當你不想笑時,請不要勉強自己。畢竟,哭過笑過,輸過贏過,跪過也爬起來過,這才是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