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品推薦:《詩經》插畫注音版:千年傳唱
香港收回大批土地,李嘉誠終於表態 !
據香港「東網」26日報導,香港地政總署當天根據《收回土地條例》等相關法例,表示政府將在12月27日之前收回784幅私人土地,面積約68公頃(約合732萬平方英尺),外加9個墳墓所佔用的土地也將被收回,面積約752.8平方米,以推動發展香港北部新界的新發展區。
上述土地將於收回土地公告張貼後三個月(即2019年12月27日)歸還政府所有。政府將會向相關的土地業權人提供特惠土地補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香港特區政府將收回的私人土地,不少涉及香港「四大地產家族」地塊。
據新華社此前報導,香港最大政團民建聯曾於9月12日向政府建言獻策。
民建聯指出,按照特區政府目前掌握的土地資源,未來10年只能新建約24.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與建設約31.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目標相差較大。通過規劃新發展區或公營發展項目,並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是短期和中期內大量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的有效辦法,政府應該積極引用。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曾明確表示,過去政府有引用過《收回土地條例》來收回土地用作公眾利益,未來政府也仍然會這麼做。
此次香港地政總署發布的公告透露,香港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全面落成後,將提供合共約71800個房屋單位,其中包括不少公營房屋單位,首批最早可在2026年入夥。
此次收地七分之一屬李兆基家族
眾所周知,香港官方手裡的土地並不多,不少土地都在私人手中,尤其是赫赫有名的「四大地產家族」。
根據美林報告,截至2019年6月末,香港四大開發商恒基兆業、新鴻基、新世界和長實地產共計持有農地面積約955萬平方米。其中,恒基兆業持有426萬平方米,新鴻基持有288萬平方米,新世界持有157萬平方米,長實地產持有84萬平方米。
對於此次政府收地,恒基兆業地產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此次收地涉及恆地所有的近10公頃農地儲備。「政府說要收地來建公營房屋,我們是樂意配合的。」恆地發言人表示,本次是集團第一次被政府收地,土地尚未有規劃。
對於此次收地的更多細節,恒基兆業地產集團方面人士表示,正在跟進回應內容。
李氏家族:農地儲備居四大開發商之首
恒基地產由李兆基於1976年創立,1981年在香港上市,如今已成為香港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業務遍及香港和內地。李兆基家族也是香港房地產「四大家族」之一。
今年3月20日,恒基地產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收到公司主席及總經理李兆基通知,因年事已高,現正式考慮退休,將建議由兩個兒子李家傑和李家誠出任主席和總經理一職。
在香港,恒基地產是擁有最多農地的房地產開發商。據港媒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該公司在新界擁有4590萬平方英尺(約合460萬平方米)農地,為香港四大地產商之首。
郭氏家族:
在仙界屯門地區有兩幅土地被政府收回
就在9月25日,鄭氏家族旗下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宣布:將合計捐出香港27.8萬平方米地皮興建社會房屋,舒緩基層居住壓力,幫助建設社會。
對於此次政府收地,新世界方面回應南都記者稱,在此次香港地政總署收回的748幅、總面積68公頃的土地中,新世界佔比微乎其微,只有不到幾萬平方英尺(幾千平方米)的土地儲備,新世界將全力配合政府的行動。
據了解,此次政府收地,與日前新世界的無償捐地,性質完全不同。
此外,早在9月中上旬,「四大地產家族」之一的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在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在仙界屯門地區已經有兩幅土地被政府收回。同時「郭氏家族」也表明了對政府收地的立場:「願意配合政府,但計劃收回的農地必須是已規劃作為公營房屋用途的土地,不應把收回的土地重新拍賣。」
長實地產相關人士告訴南都記者,關於此次政府收地一事,尚待集團總部消息確認是否有所涉及。
第一階段將提供18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據介紹,接下來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與相關土地業權人和受影響住戶及業務經營者保持緊密溝通,妥善處理他們的補償及安置事宜。
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全面落成後,將提供合共約71800個房屋單位。其中,第一階段工程將提供約21000個房屋單位,當中180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預計首批私營房屋及公營房屋住戶分別可於2023/2024及2026/2027年入夥。
鄭氏家族捐地27萬平方米
香港樓市,一直以「貴」聞名全球,並且供不應求。今年已經是中國香港第9年連續排在全球最貴的房價榜首,再一次「光榮」的成為了全球最負擔不起住房的城市。
造成這一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香港土地供應不足。隨著房屋短缺問題日益凸顯,香港社會近期就增加土地供應展開熱議,部分房地產商也作出回應。
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新世界發展,在昨天的業績發布會上突然宣布,要把手裡擁有的300萬平方英尺的農地捐出去,希望紓緩香港社會房屋短缺問題。
這個消息一出來,市場沒有一絲絲的防備,大為震驚。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產又有什麼回應呢?
據香港媒體報導,長實發言人指出,農地作房屋發展完成需時長,可能較長時間才能讓有需要人士受惠,會就這方面作出研究。發言人稱,一直以來,李嘉誠基金會及長實亦有以捐款方式,直接支持不同的社會公益項目。
而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地產,回應指出,過往曾捐地興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以及提供單位作過渡性房屋。恆地稱,樂意與政府磋商,積極協助增加房屋供應,照顧不同階層的需要。
恒基地產創辦人兼前主席李兆基,在2012年曾向外表示,有意捐贈位於元朗及粉嶺農地予政府,以興建房屋之用,宣稱可以興建3,000至4,000個單位。
最終李兆基分別向保良局及博愛捐地,以興建青年宿舍及長者宿舍。其中位於屯門藍地的安老院舍,合共提供1405個長者宿位,預料在2020至2021年落成。
人民日報:解決住房問題 香港不能再等了
據人民日報,近日,香港民建聯在報刊登全版廣告,促請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爭取達到「3年上樓」的目標。
香港的居住問題有目共睹,而且正變得日趨嚴重。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已升至5.4年,有10萬人住在「棺材房」和「劏房」。這樣的局面,與國際知名大都市格格不入,更與太平山上的豪宅形成鮮明對比。
香港不是沒有土地,但政府手裡地太少。根據去年底的《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香港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定為7:3,但事實上,政府能覓得的土地,仍不足以支撐這一目標。民建聯的建議,無疑為特區政府提出了一條解難題的思路。
要援引《收回土地條例》,意味著自有財產與公共利益之間的一次利益平衡。這些土地,主要指囤積於地產商手中長期不開發的土地。由於《基本法》第6條與第105條對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外加援引條例或遭曠日持久的司法覆核,特區政府對於是否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有過遲疑。
然而,諸路不通後,收回土地是可行之道。根據《基本法》105條,徵用土地的補償「相當於該財產當時的實際價值」,收回是有償的。為公共利益計,為解決民生計,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香港不能再等了。
覺得好看請點下方【在看】
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