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色酸辣粉的正宗做法

2020-12-20 雨婷私廚

提起四川,不僅僅有國寶大熊貓,有峨眉山、有九寨溝,有杜甫草堂、有武侯祠......氣候宜人、風景秀麗、人傑地靈。四川的特色美食也頗具魅力呢!在國際烹飪界有著「食在中國,味在四川」之說。川菜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享有盛譽,麻、辣、鮮、香,令人越吃越上癮,欲罷不能。

說起川菜能被大眾所歡迎,不得不提到川味小吃,成都被稱為「美食之都」小吃也甚為豐富,四川餈粑、鍾水餃、賴湯圓、龍抄手等等,都是人們喜歡的小吃。尤其是這款「酸辣粉」,以其為名稱作為店招的門店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是本地人特別喜歡的美食,也被很多外鄉人所接受。

酸辣粉主料是紅薯粉絲,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鈣、鐵、磷、鉀等多種礦物質,可以補充人體所需,而且粉絲煮好後柔潤嫩滑,而且還有著良好的附著性,吸附著調味料汁後使酸辣爽滑,油而不膩更宜人。

在北京王府井吃過一回「酸辣粉」,打著四川特色的字樣,但是說實在話,簡直不正宗!想吃正宗酸辣粉還是來成都,如果實在沒有規劃出時間來旅遊,建議按照下面的方法自己在家試著做一做,麻、辣、鮮、香好滋味。

四川特色酸辣粉的正宗做法:

準備食材:紅薯粉絲100克、黃豆、綠豆芽適量;食用油30克、鹽3克、辣椒醬1湯匙、辣椒油1湯匙、花椒油、老抽、陳醋適量、高湯1大碗、香蔥蔥花適量

製作步驟:

1、紅薯粉絲衝洗一下,用溫水泡發後瀝乾備用。

2、黃豆入油鍋炒熟後盛出。

3、鍋中燒開水,先把豆芽菜燙20秒取出放在大碗中,然後放入泡發的粉絲煮軟煮熟撈出,放入大碗中覆蓋在綠豆芽上。

4、炒鍋中倒入油燒熱,先入辣椒醬炒出香味,加湯燒開,調入適量的鹽、老抽、花椒油、陳醋、辣椒油拌勻,盛出調味湯倒入煮好的粉絲中。

5、最後把炒好的黃豆放在粉絲上,撒上香蔥蔥花既提香也是裝飾,吃的時候翻拌均勻即可。

一個人輕輕鬆鬆就可以吃掉一大碗,酸辣爽滑開胃又過癮,好吃!

成都的玉林路,成都的「小酒館」,成都的各色美食數不勝數,有時間還是來成都走一走,嘗一嘗,體會一下不一樣的生活,感受一下別樣的麻辣誘惑。

相關焦點

  • 酸辣粉在家做也要吃到正宗的四川酸辣粉,做法分享
    酸辣粉是一年四季都不曾缺席的美食,不受季節的限制,冬季吃著暖身暖胃,渾身舒爽,夏季吃著酸辣開胃,解去炎熱造成的煩悶。酸辣粉還具有一定的排溼效果,在川渝地區很受歡迎。自己在家想要吃到正宗的酸辣粉,配料的調製是很重要的。
  • 怎麼才能吃到正宗的四川酸辣粉?
    尤其是酸辣粉,門店遍布四川的大街小巷,是本地人特別喜歡的美食,也被很多外鄉人所接受。 酸辣粉主料是紅薯粉絲,而紅薯粉絲中的紅薯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可以補充人體所需,同時它的熱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飯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後不必擔心會發胖。而且紅薯粉煮好後柔潤嫩滑,有著良好的附著性,吸附著調味料汁後使酸辣爽滑,油而不膩。
  • 正宗四川酸辣粉,麻辣鮮香,不用去四川就能吃的上的人間美食
    酸辣粉是四川流傳甚廣的傳統著名小吃,主要是由紅薯粉,土豆,豌豆等研磨成粉製作而成,有點像贛南的紅薯粉。在四川,很早以前酸辣粉就出現在民間了,酸辣粉一般採用手工製作而成,取材當地手工紅薯粉,以酸辣為主而出名。
  • 爽口四川酸辣粉,調料這麼配最正宗
    平日在家嘴裡沒有味道,想吃東西又不知道該吃什麼的時候,一碗爽口的酸辣粉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一道正宗的四川酸辣粉該怎麼做吧。製作材料:蒜末、薑末、小米椒、生抽、陳醋、鹽、白糖、蔥花白芝麻、辣椒油、香菜紅薯粉、青菜、炒花生米步驟一:製作酸辣粉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酸辣粉的調料部分
  • 正宗的重慶酸辣粉,做法和配料都給你,外加紅油辣椒的秘方
    酸辣粉是重慶的特色傳統小吃,以酸辣爽口的獨特口味,收貨了不少吃貨們的味蕾,如今全國各地都都賣重慶酸辣粉的,不過很多地方的酸辣粉都不正宗,小編有幸認識了一位重慶專門做酸辣粉的師傅,自己學了兩手,這就把正宗的重慶酸辣粉,做法和配料都給你,外加紅油辣椒的秘方。
  • 美食菜譜:酸辣粉的做法
    酸辣粉每個地方做法的都不太一樣,像重慶、四川、貴州等地方都有各自的做法。但是主要突出特點:香、麻、辣、鮮,油而不膩。酸辣粉老少皆宜,特別受上班族和學生們的追捧,湯汁酸辣開胃,紅薯粉柔韌彈牙,非常好吃過癮!但要怎麼做最正宗?
  • 重慶廚師教我的——正宗酸辣粉,做法配方都在這兒,簡單好學!
    酸辣粉是一道川渝地區非常有特色的美味。很多愛吃辣的人,簡直是欲罷不能,每次去街邊點上一碗酸辣粉。不吃到大汗淋漓,簡直不過癮。現在外面的酸辣粉價格也是越來越高,而且衛生狀況還不能保證,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在家中製作,重慶廚師教我的正宗酸辣粉做法,做法配方都在這兒,簡單好學,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吧。
  • 正宗重慶酸辣粉的做法,重慶人吃了都說巴適!
    重慶酸辣粉到底怎麼做才正宗,到底重慶酸辣粉的味道是什麼樣的,這根本就沒有準確肯定答案。只要是味道好,大家喜歡吃,那就是重慶酸辣粉的本意。這裡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兩種家常重慶酸辣粉的做法,看起來似乎沒差別,不過做出來可能會有小驚喜,動手試試吧。
  • 正宗重慶酸辣粉的製作方法,學會了在家也能做出比外面還好的味道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正宗的重慶酸辣粉的做法,學會了在家裡就可以做出好吃的酸辣粉,就再也不用出去吃了啊。酸辣粉起源於四川川西一帶,是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等地的傳統特色小吃,屬於川菜、渝菜、貴州小吃。其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
  • 御世尚品教你正宗四川重慶酸辣粉技術
    我們都知道四川/重慶自古以來就是美食大都,許多人的旅行行程計劃裡都有這麼一項——去品嘗一下四川/重慶地道特色小吃:火鍋、酸辣粉、麻辣燙。這幾樣美食都是在全國非常受歡迎的,現在美食行業又比較發達,每一個人都是消費者,餐飲行業十分火熱。
  • 麻辣爽口的正宗味道,酸辣粉調料選對自己也是大廚
    好些時候不想自己煮麵條了,就會在外面的小吃攤上吃一碗麻爽的酸辣粉再回家。我經常去的那家店還是和幾年前一樣,鹹鮮麻辣,酸香夠味。在酸辣粉上桌以後等待三五分鐘,再將粉下面的調料翻攪均勻,入味後更加美味,如果不是有飽腹感,真的是可以一直吃下去。
  • 四川特色的傳統小吃
    酸辣粉酸辣粉起源於四川[1],是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等地的傳統特色小吃,屬於渝菜、川菜、貴州小吃。其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酸辣粉源於四川民間[1] ,取食材至當地手工製作的紅薯粉,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後來經過西南各地不斷的演變和調製而正式走上街頭,成為各地的特色小吃。說起酸辣粉的來歷,廣泛流傳著這樣的典故。
  • 陝西新東方公開課——地道川味酸辣粉
    酸辣粉是重慶、四川等地的漢族傳統特色小吃,屬於渝菜、川菜小吃。特點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酸辣粉主粉由紅薯,紅苕,豌豆按比例調和,然後由農家用傳統手工漏制而成。酸辣粉源於西南民間,取食材至當地手工製作的紅薯粉,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後來經過西南各地不斷的演變和調製而正式走上街頭,成為各地的特色小吃。本期烹飪學堂,陝西新東方教你地道酸辣粉的做法。
  • 正宗重慶酸辣粉的製作,調料簡單,選好粉條在家就能做
    所以那些經受過時間打磨的傳統特色小吃更加的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在網上有人說中國有十大特色小吃它們分別為徽蘭庭牛肉湯,蘭州拉麵,北京烤鴨,上海糯米糰,重慶酸辣粉,武漢熱乾麵,寧波湯圓,廣西桂林米粉,寧夏手抓羊肉,西安羊肉泡饃。然而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美食特色,造就了如今多種多樣的美食。
  • 正宗川味酸辣粉的做法?年輕人都喜歡吃
    酸辣粉物美價廉,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酸辣粉的粉條是純紅薯粉,晶瑩剔透,有嚼勁,用上等高湯,專用醋,做出來的酸辣粉,麻辣鮮香,口感醇厚,鮮味十足,一聞到香味就情不自禁想流口水。酸的安逸,辣得過癮,麻的辣舒服。
  • 泡蘿蔔的做法 正宗四川泡蘿蔔的做法
    泡蘿蔔的做法蘿蔔泡菜的做法詳細介紹菜系及功效:韓國料理蘿蔔泡菜的製作材料:主料:白蘿蔔輔料:細蔥調料:粗鹽1.蘿蔔:洗乾淨後,葉子只留新鮮的嫩的葉子。假如蘿蔔大,請切4瓣,再均勻的放鹽。
  • 美味速食酸辣粉,桶裝更方便,還是正宗酸辣口感
    酸辣粉廣泛地在西北的川渝黔三地流行,它可葷可素,增添了更多的風味。酸辣粉的粉條是以紅薯和豌豆按照比例調配製成的,現在有傳統的手工酸辣粉,被稱為「水粉」,也有通過工藝或者晾曬處理,製成的「乾粉」。粉條已有千年歷史,正宗的酸辣粉條的顏色是:灰白色、黃色或者黃褐色。粉條的特色是:柔軟有韌勁,味道酸辣不膩,顏色紅亮,口齒留香。
  • 想吃正宗的重慶酸辣粉?不用去重慶,在家準備好這幾種食材就行
    重慶除了火鍋,小吃也特別多,尤其以重慶小面,重慶酸辣粉出名,以至於各種方便麵和方便粉絲往往打著重慶的旗號。當然,方便麵和方便粉絲是不可能有真正的重慶小面和重慶酸辣粉的味道的,那要是想要吃到正宗的重慶酸辣粉該怎麼辦呢?難不成專門跑重慶一趟啊?
  • 教你在家做好吃的酸辣粉,烹飪簡單,酸辣開胃,吃一次念念不忘
    酸辣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款流傳於四川、貴州一帶的特色小吃,總體口感呈現出鮮,辣,麻,酸,香五大特點。一般來說,這種美味無論是夏天吃還是冬天吃,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而筆者今天就要用紅薯粉絲為您呈現出地道酸辣粉的家常做法。
  • 一道原本四川、貴州一帶酸辣粉,現在引到閩南家裡做就入風隨俗吧
    在網上搜一下酸辣粉做法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竟然這麼多。酸辣粉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酸辣粉源於四川民間,取食材至當地手工製作的紅薯粉,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後來經過西南各地不斷的演變和調製而正式走上街頭,成為各地的特色小吃。但這個相比較之下做法也太家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