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有些人覺得身上開始不舒服:感冒來了、咳喘來了、皮膚癢了、關節病發作了。
其實冬季這些小毛病,不妨試試醫生們分享的小妙方,簡單好用!
1. 冬季風寒:多喝熱粥
推薦專家:湖北省中醫院老年病科甘愛萍
冬季感冒多由風寒引起,主要表現為發熱、畏寒、無汗等症狀。多喝熱粥有助於發汗散熱、祛風寒。
同時,感冒後,人的腸胃消化系統不好,喝粥能促進吸收。喝粥的時候要注意溫度,過燙容易傷害胃黏膜,過涼會影響粥的療效,溫熱舒適即可。
2. 冬季眼乾:喝枸杞菊花茶
推薦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蔡旭、趙欣
冬季乾燥,淚液蒸發較多,很容易出現眼睛發乾、發澀等症狀。除了必要時遵醫囑使用滴眼劑,還可以喝點枸杞菊花茶,枸杞10g、菊花5g,開水衝泡飲用。或者,每晚吃兩個核桃仁,也可起到緩解乾眼症的效果。
3. 冬季皮膚乾燥:用兌水的甘油
推薦專家:北京電力醫院皮膚科馮仁洋
冬季皮膚皮脂腺分泌減少,手足皮膚容易變幹、變脆,這種情況適合塗抹甘油。
建議把純甘油添加30%左右的水後再使用,一天一次,在皮膚局部塗抹有很好的保溼作用。
4. 冬季瘙癢:乾薑泥塗擦患處
推薦專家: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俊濤
冬季空氣乾燥,容易引發皮膚瘙癢症。可以利用生薑解決。取老生薑1塊,搗爛如泥,以紗布包裹,塗擦患處。每次10~20分鐘,一日1~2次。此方既能止癢,又能滋潤皮膚。
5. 冬季脫髮:來碗生發湯
推薦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皮膚科範瑛
每逢冬季,很多人感覺自己的頭髮也像樹葉一樣明顯脫落。冬季養發需先養肝腎,如黑芝麻、桑葚、核桃、黑豆等都是冬季養發的佳品。推薦兩款簡單的食療方。
黑豆生發湯:黑豆100克,枸杞20克,白糖少許,黑豆提前浸泡1小時,水煮約40分鐘,連湯帶渣一同食用。
核桃芝麻糊:核桃仁、黑芝麻各250克,炒熟後搗成細末,混合拌勻。每天早、晚各取2匙細細嚼服,或用溫開水加蜂蜜衝食。
6. 冬季肚子冷痛:乾薑粉衝服
推薦專家:中醫專家羅大倫
冬天肚子受了涼,往往會引起肚子痛。這時家裡如果有乾薑粉,可以衝服一點,能起到暖中的作用。
這種乾薑粉一般超市就有賣的,在作料櫃檯,一般衝服一次即可。同時用熱水泡泡腳,會很快緩解。
7. 冬季心慌氣短:推推背
推薦專家: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疼痛門診趙俐黎
冬天有些人心氣不足時,會感覺心慌、胸悶、氣短,尤其是女性多見。如果檢查後排除器質性病變,可以試試按摩,不妨和家人一起互相推推背,既能緩解不適、疏通經絡,還能促進感情。
此外,也可以自己經常摩挲前胸,用手掌根從上到下推20遍,可以起到寬胸理氣、溫通心陽的作用。
8. 冬季上火:吃點甘蔗
推薦專家: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馬嵐
冬季上火不適,吃節甘蔗吧!甘蔗清涼爽口,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和對人體新陳代謝有益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最適合冬季吃,幫助澆滅體內燥火。
但注意,甘蔗不能多吃,一是因為它含糖量很高,二是因為它寒涼,吃多了易引起不適,尤其是脾胃虛寒、胃腹寒痛者。
9. 冬季咽幹:生榨白蘿蔔汁
推薦專家: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馬堃
冬季嗓子不適,總感覺幹癢、多痰。生榨白蘿蔔汁對緩解咽喉不適非常有效,可用新鮮的白蘿蔔榨汁100毫升飲用。
體質好的可分兩次喝;體質差的可少喝或飯後喝;胃口不好的可加一點溫水;口味不適的可以加入一些蜂蜜調味。白蘿蔔具有清熱生津、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的功效,對急慢性咽炎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10. 冬季乾咳:蒸梨裡加橘皮
推薦專家: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營養科劉東莉
一到冬天,乾咳的人就特別多。將梨去皮挖核後切成滾刀塊,放在蒸碗中,再加入少量百合與適量冰糖,加些生水,入鍋蒸煮即可。
以梨塊用筷子一戳就透為度。一般早晚一次,連料帶湯一起吃,效果很好。如果咳得厲害,還可往裡邊加些橘皮絲,效果更好。
11. 冬季夜咳:喝芝麻冰糖水
推薦專家: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張軍鋒
夜裡咳嗽加重,一晚基本上都睡不好。可以試試芝麻冰糖水,能潤肺生津。
方法很簡單,將生芝麻15克加10克冰糖共放碗中,開水衝飲。對夜咳有效,一般適用於乾咳無痰者。
12. 冬季便秘:吃點菠菜
推薦專家:南京中醫藥大學食療專家郭海英
冬季氣候乾燥,是便秘和痔瘡的高發期。富含膳食纖維的菠菜就是最合適的蔬菜之選。
涼拌海蜇菠菜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常見涼拌菜,日常食用非常方便。需提醒,因為菠菜草酸含量較高,一次食用不宜過多,另外脾虛便溏者也不宜多食。
13. 冬季手涼出汗:吃點牛羊肉
推薦專家:北京中醫醫院健康服務中心吳劍坤、北京中醫醫院健康體檢中心郭昕
冬天怕冷,手腳冰涼,但手心卻一直出汗。這種症狀應屬陽虛,以女性居多。
主要是陽氣不足、虛寒引起。日常多注意腰部、下肢的保暖,即使在空調房裡,也應該儘量不穿露肩、露腰的衣服,以免寒氣進入體內。
飲食上應多吃些甘溫益氣的食物,如牛羊肉、豬肚、核桃、桂圓、韭菜等。
14. 冬季腳涼:中藥泡腳
推薦專家: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池曉玲
受寒氣影響,很多氣血循環較差的人常感到腳底冰涼。這類人可以用一些溫和活血的中藥來泡腳,有助於袪散寒氣。
取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1兩、當歸1兩、吳茱萸5錢。
用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水溫適宜,泡腳20~30分鐘。有行氣活血、暖身祛寒的功效。一個星期2~3次即可,最好是在睡覺前進行,水溫適中,避免燙傷。
15. 冬季疲倦乏力:推薦小米山藥飯
推薦專家:北京中醫醫院健康服務中心吳劍坤、北京中醫醫院健康體檢中心郭昕
有人總感覺身體懶懶的,精神不振,乏力愛感冒。這是典型的氣虛,平時不覺得,冬天天冷,再加上工作忙,就表現得很明顯了。
應多吃些益氣健脾的食物,推薦一道主食,小米山藥飯,山藥去皮切塊,煮小米粥時放上幾塊。
中醫說小米和山藥都是補氣的好東西,吃了能增加力氣。
16. 冬季免疫力差:常喝蘑菇湯
推薦專家: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趙曉田
冬天一碗美味的濃湯進肚,可以驅趕一天的寒冷和疲憊。冬天常喝蘑菇湯既可以暖胃,又能提升免疫力,幫助你遠離感冒。
蘑菇含有蘑菇多糖,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營養物質。
17. 冬季膝蓋疼:戴個護膝
推薦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骨科馮建民
冬天,不管哪個年齡段的人,都要注意防治膝關節骨關節炎。冬天防骨關節炎復發,首先建議大家戴護膝,既能保暖,又可以加強關節的穩定性,不易受傷。
其次,要避免關節外傷,老年患者外出時用一根手杖可以輔助關節的支持力,避免跌倒,久坐後也不要急於站起來,先坐著活動一下關節,活動開以後再站起來。
此外,適當的關節熱敷也有助於緩解疼痛。
18. 冬季犯困:伸懶腰曬太陽
推薦專家:中國企業家健康工程健康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劉納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白天防犯困,每隔一小時左右,盡力地伸一個大懶腰,可以快速緩解疲勞。
另外,到戶外曬曬太陽,不但可以驅散寒冷,還有助補充維生素D。
19. 冬季凍瘡:抹藥要看破沒破
推薦專家:北京中醫醫院皮膚性病科楊嵐
一到冬天,很多人的凍瘡就會反覆發作,又癢又痛,多是治療不對症。凍瘡未破時,可外用複方肝素軟膏、喜遼妥乳膏、維生素E軟膏等。
凍瘡已破潰時,可在沒有破的地方塗1%紅黴素軟膏,起到抗炎的效果,保護創面。不要塗抹在已破裂的皮膚上。
20. 冬季抑鬱:喝點綠茶
推薦專家:安徽池州市人民醫院心理科王勝
跟季節相關的「冬季抑鬱症」常見於老年男性,尤以性格內向者居多。建議抑鬱的人儘可能多到戶外曬太陽;睡前2~3小時可將室內燈打開,使亮度接近白天自然光。
情緒低落時可吃些巧克力、飲些綠茶等,來興奮神經,改善心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