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降臨,北方地區逐步進入供暖季。
暖氣來了,人們享受室內溫暖的同時,讓人不爽的「暖氣病」也如約而至。
供暖期間,不少人早上醒來會感到口乾舌燥,甚至還會鼻腔出血,這是由於家裡暖氣溫度過高、空氣乾燥造成的。如果幹燥持續時間過長,會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減少。
再加上為保暖減少開窗通風,灰塵、細菌附著在黏膜上,很容易引發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氣管哮喘等疾病。
「暖氣病」是一種病嗎?對身體會產生哪些影響?暖氣來了,「暖氣病」如何不要來?
小編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
01
「暖氣病」是一種病嗎?
「『暖氣病』其實不是一種病,不屬於醫學上的病種,是由於供暖帶來一系列的症狀。」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中醫師嚴利依說。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中醫師嚴利依分析,出現「暖氣病」的原因在於,居民一般緊閉門窗保暖,空氣乾燥、不流通。
在這樣環境待久了,容易導致人體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現不同程度的內熱和種種不適感,引發鼻咽乾燥、流鼻血、渾身無力、頭暈噁心,出現煩躁不安、皮膚幹緊等症狀。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其中經皮膚揮發600—700毫升,經呼吸道揮發300—400毫升。
供暖後,室內乾燥,人體丟失的水分就更多,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統等身體多個系統都會出現不適應狀況。
02
暖氣來了,「暖氣病」如何不要來?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中醫師嚴利依把脈「暖氣病」,開出預防方:
1. 身體補水
溫暖的室內要注意給身體補水。每天需要飲用1.5—2升水,保證人體不缺水。同時可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蘋果、梨、橘子、葡萄等。適當進食有溫熱性質的食品,如芝麻、蘿蔔、番茄、荸薺、豆腐、銀耳等。
在中醫藥膳方面,可以烹調雪梨羹、百合蓮子小米棗粥、山藥麥冬燉燕窩、川貝燉雪梨、玉竹銀耳湯等滋陰潤燥的食譜。
2. 室內加溼
除了用加溼器、擺放水盆外,在室內多養些綠色植物,最好選綠蘿、吊蘭等,這些植物葉面蒸騰的水分比較多,既可以調節室內空氣溼度,還可吸附有害氣體。
3. 開窗通風
室內溫度過高,容易導致咳嗽、嘴唇乾裂等。要控制好室內溫度和溼度,並保持空氣流通。室溫最好在18℃到22℃之間,溼度保持在50%—60%,每天兩次至少半小時的開窗通風。
4. 戶外鍛鍊
多到戶外參加體育鍛鍊,以減少「暖氣病」的發生。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氣病」,宜在戶外進行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養身健體的運動。
當然,也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來合理安排。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