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暖氣病」?中醫專家給出這幾個建議

2020-12-15 澎湃新聞

怎樣預防「暖氣病」?中醫專家給出這幾個建議

2020-12-13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季降臨,北方地區逐步進入供暖季。暖氣來了,人們享受室內溫暖的同時,讓人不爽的「暖氣病」也如約而至。供暖期間,不少人早上醒來會感到口乾舌燥,甚至還會鼻腔出血,這是由於家裡暖氣溫度過高、空氣乾燥造成的。如果幹燥持續時間過長,會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減少。再加上為保暖減少開窗通風,灰塵、細菌附著在黏膜上,很容易引發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氣管哮喘等疾病。「暖氣病」是一種病嗎?對身體會產生哪些影響?暖氣來了,「暖氣病」如何不要來?小圈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

劃重點

01

 「暖氣病」是一種病嗎?

「『暖氣病』其實不是一種病,不屬於醫學上的病種,是由於供暖帶來一系列的症狀。」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中醫師嚴利依說。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中醫師嚴利依分析,出現「暖氣病」的原因在於,居民一般緊閉門窗保暖,空氣乾燥、不流通。在這樣環境待久了,容易導致人體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現不同程度的內熱和種種不適感,引發鼻咽乾燥、流鼻血、渾身無力、頭暈噁心,出現煩躁不安、皮膚幹緊等症狀。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其中經皮膚揮發600—700毫升,經呼吸道揮發300—400毫升。供暖後,室內乾燥,人體丟失的水分就更多,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統等身體多個系統都會出現不適應狀況。

劃重點

02

暖氣來了,「暖氣病」如何不要來?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中醫師嚴利依把脈「暖氣病」,開出預防方:

1. 身體補水

溫暖的室內要注意給身體補水。每天需要飲用1.5—2升水,保證人體不缺水。同時可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蘋果、梨、橘子、葡萄等。適當進食有溫熱性質的食品,如芝麻、蘿蔔、番茄、荸薺、豆腐、銀耳等。在中醫藥膳方面,可以烹調雪梨羹、百合蓮子小米棗粥、山藥麥冬燉燕窩、川貝燉雪梨、玉竹銀耳湯等滋陰潤燥的食譜。

2. 室內加溼

除了用加溼器、擺放水盆外,在室內多養些綠色植物,最好選綠蘿、吊蘭等,這些植物葉面蒸騰的水分比較多,既可以調節室內空氣溼度,還可吸附有害氣體。 

3. 開窗通風

室內溫度過高,容易導致咳嗽、嘴唇乾裂等。要控制好室內溫度和溼度,並保持空氣流通。室溫最好在18℃到22℃之間,溼度保持在50%—60%,每天兩次至少半小時的開窗通風。

4. 戶外鍛鍊

多到戶外參加體育鍛鍊,以減少「暖氣病」的發生。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氣病」,宜在戶外進行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養身健體的運動。當然,也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來合理安排。

來源 / 閱讀公社、CCTV生活圈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怎樣預防「暖氣病」?中醫專家給出這幾個建議
    暖氣來了,人們享受室內溫暖的同時,讓人不爽的「暖氣病」也如約而至。供暖期間,不少人早上醒來會感到口乾舌燥,甚至還會鼻腔出血,這是由於家裡暖氣溫度過高、空氣乾燥造成的。如果幹燥持續時間過長,會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減少。再加上為保暖減少開窗通風,灰塵、細菌附著在黏膜上,很容易引發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氣管哮喘等疾病。
  • 供暖季怎樣預防「暖氣病」?中醫專家開出預防方
    暖氣來了,人們享受室內溫暖的同時,讓人不爽的「暖氣病」也如約而至。供暖期間,不少人早上醒來會感到口乾舌燥,甚至還會鼻腔出血,這是由於家裡暖氣溫度過高、空氣乾燥造成的。如果幹燥持續時間過長,會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減少。再加上為保暖減少開窗通風,灰塵、細菌附著在黏膜上,很容易引發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氣管哮喘等疾病。
  • 你可能得了「暖氣病」,這5個解決方法很有效
    住在有暖氣的房子裡,很多朋友會出現頭暈胸悶、皮膚發緊、鼻咽乾燥、頭暈眼花、軟弱無力等都是暖氣病的症狀,這些症狀就是「暖氣病」的具體體現。為什麼會出現「暖氣病」,這是因為進入冬季以後,很多朋友會通過開暖氣來取暖,但是由於沒有及時開窗通風,暖氣加重室內的乾燥程度,此時人們若是長期待在室內就會引起各種不舒服。
  • 兒童「暖氣病」高發 補充維A得慎重
    然而進入供暖季已一個月了,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最近在鄭州多家醫院兒科門診,「暖氣病」小患者開始多了起來。為了預防「暖氣病」,家長圈裡可謂是湧現了許多「神操作」。醫生提醒,有些正在流行的做法可能會「坑」娃!什麼是「暖氣病」?
  • 取暖不當反受罪,防止寶寶被「暖氣病」侵襲
    這不對呀!其實,過於溫暖的房間裡,還真的容易就出現這樣的症狀,我們把這樣的情況稱之為:暖氣病。01「暖氣病」是個什麼鬼?冬季室內各種取暖設備的開啟,有些家中門窗緊閉,室內無法通風換氣,這就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從而引起孩子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暖氣病」就找上孩子們了。
  • 「生活小貼士」一年一度的「暖氣病」又來了!記得預防!(圖)
    1什麼是暖氣病冬季人們往往把門窗長期緊閉,再加上暖氣供暖會造成室內溫度升高,空氣流通不暢,十分乾燥,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導致人們煩躁不安、鼻咽乾燥、頭暈眼花、軟弱無力等,這些症狀醫學上稱為「暖氣病」。「暖氣病」其他症狀還包括胸悶、頭暈眼花、尿量減少等。
  • 得了暖氣病怎麼辦?
    #暖氣片#冬天雨水少,空氣乾燥是常態;再加上我們採暖,不管是暖氣片採暖還是空調;會使室內空氣就會特別乾燥,人們長期生活在這種的環境下,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我們通常說它們是暖氣病;自然我們知道暖氣病的起因,所以也就知道暖氣病的預防主要辦法就是加溼,以保證空氣的溼度,同時加強通風時間,以保證空氣品質;這兩點最為關鍵,下面我們主要來了解下,一但我們得了暖氣病,又該怎麼辦呢?
  • 補充電解質能防暖氣病 你試過麼?
    三個小妙招讓你遠離「暖氣病」那麼怎樣才能遠離暖氣病呢?孫老師建議,「當然要從根源上解決兩大『暖氣病』成因!首先要解決外部環境乾燥。」她還為大家提供了三個小妙招。妙招一 通風霧霾天,空氣汙染嚴重,很多家庭不再開窗通風,使暖氣房內空氣急速乾燥,給病菌的孳生和傳播提供「溫床」,建議天氣晴朗時,定時開窗通風避免細菌孳生。
  • 嘴唇乾裂、頭暈眼花……當心,注意防範暖氣病!
    因此許多人在供暖後會出現嘴唇乾裂、肌膚乾燥、頭暈眼花、鼻出血等「暖氣病」症狀。為了預防「暖氣病」,我們建議在晴好的天氣裡,每天上午十點到下午三四點之間給房間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新鮮。使用加溼器或是在室內栽種綠色植物來增加室內空氣溼度。此外,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老年人排尿次數多,更要常飲水。
  • 專家:「暖氣病」在作怪
    在這凍手凍腳的子裡,人們都希望,待在暖氣較熱或空調溫度較高的「暖氣房」內,殊不知,暖氣和空調在驅趕嚴寒的同時,很可能讓「暖氣病」趁虛而入。這不最近很多人跟老馮留言到,在家裡開暖氣時會有鼻咽乾燥、胸悶、頭暈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壓改變、尿量減少、軟弱無力等諸多症狀出現,是怎麼回事呢?
  • 多吃蔬果遠離「暖氣病」
    冬季供暖後,為了不使暖氣流失,很多人家幾乎是門窗緊閉,通風換氣的時間和頻率明顯降低,造成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乾燥,久而久之,不少人發現自己出現了鼻咽乾燥、皮膚發緊、咽喉疼痛,甚至咳嗽、煩躁不安等「暖氣病」症狀。專家表示,除了控制溫度和通風外,補水和多吃蔬果對緩解「暖氣病」有很大的幫助。
  • 當心「暖氣病」!長沙女子24小時泡在熱空調裡 結果……
    最終,李女士被醫生診斷為「暖氣病」。明明是流鼻血,怎麼是「暖氣病」呢?「所謂『暖氣病』只是一個俗稱,並非醫學上的病種,是指取暖所帶來的不利健康的一系列症候群。」該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彭斌表示。寒冷季節,人們會在室內開啟熱空調或烤電暖爐,但因門窗緊閉,致空氣流通不暢,使得室內空氣更加乾燥,汙染加劇,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
  • 冬季室內溫度不宜過高,注意以下幾點,徹底告別「暖氣病」
    冬天到來後,北方的很多地區開始了室內供暖,供暖使室內的溫度得到提升,然而很多人因為暖氣的到來,引發了各種各樣的身體不適的症狀,大家俗稱「暖氣病」。例如很多人在供暖期間會鼻腔出血、心情煩躁、咳嗽、渾身無力等。那麼由供暖帶來的這一系列不適的感覺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怎麼預防呢?
  • 科學取暖 遠離「暖氣病」 醫生來支招!
    如果您有上述這些症狀,那可一定要改變用熱習慣,遠離「暖氣病」。醫生建議在出門之前先做好熱身運動 再進行早晨的晨練。就是在離開主樓之前 在樓道的門口 大概停留15到30秒鐘 充分適應了寒冷空氣之後再做運動。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有些市民認為只要打了流感疫苗就可以萬事大吉了。但實際上我們市面上打的那種(預防)感冒的針,是預防流感的。
  • 嗓子幹流鼻血 當心患上「暖氣病」
    她到哈爾濱市中醫院就診,被醫生診斷為患上了「暖氣病」。 治未病科周妍醫生介紹,人們在享受暖氣帶來的舒適感的同時,殊不知因門窗緊閉、暖氣供暖等原因,造成室溫過高、空氣乾燥,從而導致免疫功能和呼吸系統抵抗力下降,出現鼻咽乾燥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症狀,有的市民還出現了煩躁不安、皮膚發緊、胸悶、頭暈眼花、血黏度增高,這些都是室內室外溫差過大導而引發的「暖氣病」造成的。
  •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北京中醫專家推薦兩個藥方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中醫專家,推薦了兩個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姜良鐸教授推薦成人預防用方適應人群:成年人中藥處方:可預防服用3~5天。孕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北京中醫藥大學著名溫病學家谷曉紅教授推薦兒童青少年預防用方適應人群:青少年兒童中藥處方:北沙參6克,金銀花6克,連翹6克,蒼朮6克,桔梗6克,萊菔子8克,蘆根15克,生白朮5克,蔥白5g。
  • 孩子嘴唇乾裂,頭暈眼花、出虛汗是怎麼了?
    但是很多父母不明白房間裡如此暖和了,為什麼孩子還會咳嗽,流鼻涕,嘴唇乾裂,甚至沒食慾呢……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甚至有家長表示自己也出現了這些不適:口唇發乾、容易上火、鼻咽乾燥、皮膚發緊、頭暈眼花、胸悶、腸胃不適、出虛汗......如果您同時符合5條以上症狀,那您可能患上「暖氣病」了。PART.01什麼是暖氣病?
  • 冬至進補,中醫專家推薦這「三寶」
    「正所謂『冬藏』,這是人們養精蓄銳、儲藏能量的最佳時間,所以冬至是進補的最好時機。」浙大一院中醫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劍平副主任醫師說。這些食物最適合現在吃「冬季進補,應該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但是注意,這指的是比其他三季可以多攝入一些,但如果一味依賴這類食物,不僅會『一身贅肉』,而且會給原來就胖或心血管功能不佳的人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冬季進補,並非只是『大魚大肉』,同樣要注重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 中醫專家建議春季養肝時也注意養肺
    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春季應養肝,但往往有人在剛入春時會覺得口渴、嘴唇乾裂,這多半是養肺「工作」做得不夠。中醫專家提醒,春季養肺的重要性不亞於養肝。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晉獻春教授介紹,春季氣溫變化不定,加上空氣汙染,肺是最容易受到外來有害物質侵害的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