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DNA mutation lets some people live healthily on only 4 hours' sleep)
作者 | 樂邦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有些人只需要睡4個小時就精神抖擻,但有些人睡滿8小時還會昏昏欲睡。為什麼呢?現在科學家們可能已經發現了其中的原因。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該突變可解釋為什麼有的人根本不需要像很多人那樣追求八小時的睡眠。
攜帶變異ADRB1基因的人,到目前為止已經在50多個家庭中發現,他們的睡眠時間比人均睡眠時間少2小時。
他們通常也更樂觀,更擅長處理多重任務,更有活力。一項研究發現,這一人群有著更高的疼痛閾值,不受飛行時差影響,壽命也可能更長。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仍然是個謎。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病學家、資深作家Louis Ptá?ek說道,「普通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眠上面,但我們對於睡眠卻知之甚少。」
「這項研究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新領域,它讓我們能夠剖析大腦迴路的複雜性,以及各種有助於睡眠和覺醒的神經元。」
研究論文發表在《神經元》(Neuron)雜誌上,它稱,這種基因突變意味著人們在清醒期間和快速眼動(REM)睡眠期間會更加活躍。在對老鼠的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那些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老鼠每天需要的睡眠要少55分鐘。
該研究的作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教授傅穎慧(Ying-Hui Fu,音譯)指出,「在我們發現第一個短睡眠基因之前,人們真的沒有真正從基因的角度來思考睡眠時間。」
「利用人類遺傳學的工具來研究睡眠可能很困難,因為人們會使用鬧鐘、咖啡和藥物等手段來改變他們的自然睡眠周期。」
正是因為這些睡眠幹擾因素,讓研究人員難以區分一個人本身自然睡眠時間短,還是由於人為刺激而睡眠時間較短。
2009年,科學家發現,遺傳了一種名為DEC2的特殊基因突變的人平均每晚睡眠6.25小時。那些沒有攜帶這種突變基因的人則平均睡眠8.06小時。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證明自然睡眠時間短是與基因有關的。然而,這種基因突變極其罕見,因而並不能解釋所有需要較少睡眠的人的情況。
最新的研究突破是,研究人員發現有個家庭三代都有自然睡眠時間短的人,他們都沒有DEC2基因。科學家們梳理了該家族的基因組,發現了新的ADRB1基因突變。
在對老鼠的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基因突變會使得自然睡眠時間變短,因為它有助於大腦更容易被喚醒,也更容易保持清醒。自然睡眠時間短的人不會出現任何與睡眠不足相關的不良健康影響。
科學家們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藥物來對抗據信與睡眠不足有關的病症。「如今,大多數人都長期缺乏睡眠。」傅教授說道,「如果你需要睡8到9個小時,但只睡了7個小時,那麼你就是睡眠不足。」
「這對健康有著眾所周知的長期影響。你的身體更有可能出毛病,比如患上心血管疾病、癌症、痴呆症、代謝問題和免疫功能低下。」
研究人員補充說,這是理解良好睡眠和整體健康之間的關係的第一步。傅教授說,「自然睡眠時間短的人,睡眠的質量和效率都比較高。」
「通過研究他們,我們希望能了解到如何才能睡個好覺,這樣我們所有人都能睡得更好,過上更快樂、更健康的生活。」
研究人員現在想要研究ADRB1蛋白在大腦不同部位的功能。他們也在研究其他可能因為擁有不同基因而需要更少睡眠的家庭。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