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是中國原產花卉,有2000年栽培史了。歷來就是深受文人雅士喜愛的庭院花卉,在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等組合,象徵「玉堂富貴」。
作者 李其功
據《清史述聞》等多種史料記載,御花園內絳雪軒前曾經種植了很多海棠(一說五株),春日,粉白色海棠花落英繽紛,「絳雪軒」由此得名,乾隆皇帝還留下過詩句。但清末慈禧卻挖掉了海棠,換上了太平花,這可能與國運衰退,朝廷岌岌可危而祈求太平有關。
今日文華殿海棠之盛,已是遠遠超過了絳雪軒。我曾經在文華殿前數過海棠樹,地徑在40釐米左右的古樹20棵,其他幾年來新栽的海棠當有數百棵之多。
除了文華殿,在故宮其他開放區各處,海棠也是星羅棋布,比如永壽宮、慈寧宮、慈寧宮花園、御花園、寧壽宮、寧壽宮花園等等。
故宮也有意識地通過海棠文化來弘揚故宮人愛文物、護文物的精神。2012年,一群年輕的故宮人在故宮支持下首演了自編話劇《海棠依舊》。「海棠依舊」出自李清照的詞「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話劇以1933年到1949年故宮文物南遷、西遷、遷臺為主線,敘述了一群故宮護寶人保護故宮文物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正如《海棠依舊》的創作者對媒體所說,海棠謝了還會再開,《海棠依舊》的主旨就是延續老故宮人的一種精神。
西府海棠遍京城
海棠品種很多,其中優良品種有西府海棠、垂絲海棠等等。最出名的還是西府海棠。陝西寶雞古有西府之謂,當地海棠品質優異,於是因產地而名揚四方,寶雞市花就是西府海棠。故宮、恭王府等處多有西府海棠。
文人作詩詞為求高雅,也可以「西府」代稱「西府海棠」,學者啟功先生寫過一篇《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是回憶他的老師陳援庵先生的,文中寫到「一次作司鐸書院海棠詩,我用了『西府』一詞,另一位『同門』說:『恭王府當時稱西府呀?』老師笑著用手一指,然後說:『西府海棠啊!』」
記得在我學生時代,中南海還是對單位開放參觀的,周總理居住和辦公的西花廳就有西府海棠,於是西府海棠也成了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心愛之物。
北京觀海棠之名勝,不能不提宋慶齡故居,在宋慶齡故居前就有兩棵近300年的西府海棠,此地最早是清代康熙朝的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的父親)的府邸花園,乾隆年間為和珅別院,嘉慶年間為成親王永瑆王府花園,清末為光緒的父親醇親王奕譞的王府花園,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
目前宋慶齡故居每年都在舉辦海棠文化節。我在多年前就專門去看過這兩棵古海棠,花朵碩大,我不知道是枝條疏於修剪還是有意為之,繁花似錦的枝條已經被壓得彎彎,垂到了地上,實乃別處看不到的海棠盛景。
頤和園白海棠來自極樂寺
科普作家黎先耀先生寫過一篇《北京的海棠》,文中說,在1949年春天,他奉命到還沒有開放的頤和園準備國共和談的場所(後改在中南海),看到樂壽堂前白海棠正值花期,可謂「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園中老人相告,這是京城享譽最高的海棠,是慈禧從西直門外極樂寺移植過來的。
寺廟海棠之盛,不可勝數,除了名氣很大的極樂寺,還有憫忠寺(後改名法源寺)等,在《帝京歲時紀勝》有「曰『西府』、曰『鐵梗』、曰『垂絲』,海棠之妙,韋公寺、慈仁寺,可為甲於天下矣」。韋公寺位於左安門外,今無存。慈仁寺即廣安門內的報國寺。
明代《酌中志》記載,清明節「聖駕幸回龍觀等處,賞海棠」,說的是明代中後期有一處皇家道觀,名叫「玄福宮」,明代皇帝去天壽山拜謁皇陵回來必經此處,在玄福宮停歇,捎帶著欣賞一下觀中的海棠。故玄福宮因此又稱回龍觀。
貼梗海棠、木瓜海棠都不是海棠
古人在談到海棠名品的時候,常常提到四種海棠,如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木瓜海棠。
從植物學分類來說,這四種海棠雖然都是薔薇科,但是西府海棠和垂絲海棠是蘋果屬,算是海棠的「正規軍」,而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是木瓜屬,是「偽海棠」。它們的差別很大,蘋果屬的海棠是先葉後花,而木瓜屬「海棠」則是先花後葉。蘋果屬的海棠在古代被稱為「奈」,也有稱來禽或者林檎的,這個來禽或者林檎是包括海棠果、小沙果等在內的多種中國原產小蘋果的總稱,因為它們能吸引禽鳥食用,故名林檎或來禽。
木瓜屬的「海棠」結出的果子比海棠果大得多,呈梨形,叫木瓜(不是水果店出售的番木瓜),也不能直接作為水果食用(可做蜜餞或藥用)。但是因為木瓜有香味,所以慈禧喜歡,遊客參觀故宮儲秀宮的時候,會看到裡面的粉彩大缸,那個就是給慈禧裝薰香果子用的,裡面就有木瓜、香櫞、佛手,每個月初二、十六為水果換缸日,換下來的舊果子就賞給身邊宮女了(見故宮出版社《宮女談往錄》)。
故宮還有一種草本海棠
在故宮御花園裡的楸樹下,還種植著一種草本海棠,這就是秋海棠。
秋海棠科包括竹節海棠、銀星海棠、四季海棠、球根海棠等品種,均為草本,所以算不上名貴,但古人非常喜愛,認為「其花甚媚,色如婦面」(宋代《採蘭雜誌》),又名「斷腸花」。
明清兩代關於秋海棠的詩詞較多,其中明代萬曆年間的進士俞琬綸有《詠秋海棠》:「薄羅初試怯風悽,小樣紅妝著雨低,一段妖嬈描不就,非關子美不能詩」。最後一句點明了唐代杜甫沒有寫過海棠詩。這是很多人想不明白的事情,以至於北宋時有人說杜甫生母名「海棠」,故杜甫不作海棠詩。清代學者李笠翁反駁說,「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詠到」,認為這純屬無稽之談。
在文物器型裡,有一種四個花瓣的海棠花式口,且花瓣大小不一,僅僅相對的花瓣兩兩對稱,我一直困惑,海棠不是五個花瓣嗎?如何這個海棠花式口只有四個花瓣,而且大小不一?後來偶然看到秋海棠的花形,覺得相似無比。
來源:北京晚報 齊夢伯 攝
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