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富姐
編輯/ 周一
在2020年最後幾天,美團被一紙訴狀高上法庭,緣由是美團在支付方式上強制消費者「二選一」。
對此,王興自然是憤憤不平的,三個月前,王興曾在飯否上發文稱,「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比支付寶多,手續費也比支付寶低。」
王興的話將網際網路巨頭的「小心思」曝於日光之下。有熱心網友統計了阿里系和騰訊系相關軟體的默認支付方式,從圖中的結構來看,基本遵循了阿里系APP沒有微信支付,騰訊系APP沒有支付寶支付的邏輯。
最終的結果走向如何富姐不知道,但美團無疑再一次成為了網際網路行業中最受市場關注的公司。
在市場層面,先是一篇《外賣員被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引發輿論的軒然大波,將機器算法和人文情懷之間的矛盾推向高潮;再到後來美團「二把手」王慧文提前退休,退休原因眾說紛紜;最後到國家層面號召網際網路反壟斷,美團、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被推到聚光燈下。
在資本層面,受到疫情影響,美團財報表現出極強的波動性,但令人驚奇的是,在疫情和反壟斷的負面影響下,阿里的股價連續下挫,美團的股價卻並沒有出現波動,反而從3月份開始起跳,連破數關,截止發稿累計漲幅達175%。
綜合兩個層面的消息來看,美團是在少數在艱難的2020年中逆勢增長的公司。富姐認為,在已經到來的2021年,美團最值得關注的有三個問題:
外賣作為美團的基本盤,一年過去了,美團的外賣業務基本盤還穩固嗎?
美團2020年的股價實現三連跳,支撐美團股價起跳的邏輯是什麼?投資者最關注美團的什麼?
美團、阿里、滴滴們布局「買菜」業務引發政府層面對網際網路壟斷行業的警惕,在網際網路行業引來反壟斷的大背景下,美團的新業務會如何發展?對美團整體又有怎樣的影響?
恰逢美團近期發布了三季度財報,富姐認為,我們可以從財報中一窺管豹。
01
外賣護城河穩固,須進一步警惕反壟斷
毋庸置疑,外賣業務是每一次美團財報關注的重點,它是美團整體的「動脈血管「,負責帶動全身血液的循環。
富姐主要是通過四個財務數據指標來判斷外賣業務的運營情況,這四個緯度分別是:外賣訂單交易總額(GTV)、外賣訂單數量、變現率(經營利潤與營業額的比值)以及每單外賣利潤。
嚴肅財經製圖.數據來源:美團財報 單位:億元
先看前面兩個數據,美團Q3財報數據顯示,美團外賣訂單交易總額(GTV)同比增長36%至1522億元,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30%至32億單。
數據非常直觀的顯示出外賣業務依舊保持著較強的增長態勢。富姐簡單統計了一下GTV的增長曲線,從圖中可以發現,美團的外賣業務在走出疫情的影響之後,馬上就回歸到了巔峰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度期間,餓了麼宣布將百億補貼納入常態化戰略,這說明在競爭對手加碼補貼的態勢下,美團外賣市佔率並未受到衝擊,依舊保持著穩定增長。
再來看看變現率,美團Q3財報數據顯示,美團外賣業務的變現率為13.6%,同期為13.9%,上期為13.4%。
嚴肅財經製圖.數據來源:美團財報
從圖中的趨勢來看,美團外賣業務的變現率已經趨向平穩,這也意味著美團外賣的變現水平已經達到瓶頸期。結合美團的戰略布局來看,在提高抽成商家佣金水平到一定程度後,美團需要進一步提高營銷方面的收入優勢,才有進一步提高變現率的想像空間。
嚴肅財經製圖.數據來源:美團財報 單位: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團的外賣業務依舊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外界對於美團外賣的期許就在於,等待美團外賣每單1元利潤的時代,甚至是每單2元的時代。
但本季度,通過簡單計算可得,美團每單外賣的毛利潤在0.25元每單,上季度為0.56元每單。對此,美團方面在財報解釋稱,今年由於惡劣天氣較多,對於騎手補貼較大。
綜合來看,外賣業務在整個行業中,依舊處於行業領先位置,並且戰略靈活,補貼收放自如,競爭對手對其營銷較小,整個基本盤十分穩固,但由於疫情等原因,嚴重拖累了每單毛利潤,行業恢復正常後,美團可能要更加注重利潤的回歸。
美團幹的活都是別人不願意幹的「髒活累活」,賺的錢都是「幸苦」錢,向來是以用規模要利潤的,如果長時間利潤沒有起來,資本可能會失去信心。
美團外賣業務地位已經十分穩固,那麼反壟斷對美團外賣業務有沒有影響?
從市場份額上來看,中國網際網路監測權威機構&數據平臺DCCI曾在2019年發布一份關於網絡外賣服務的市場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美團外賣市場份額達到64.1%,餓了麼和餓了麼星選市場份額分別佔25%和8.7%。
也就是說,2019年的時候,美團的外賣市佔率就已經超過一半,在馬太效應強者恆強的作用下,富姐認為,美團的市佔率將會進一步擴大,繼續擠壓餓了麼的生存空間,屆時,反壟斷可能會成為懸著美團的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02
酒旅持續復甦,到店迎來新增長點
美團到店酒旅業務業務方面,這個季度可以明顯看出其恢復水平超出了市場預期,具體來看:
收入方面,美團Q3財報數據顯示,美團到店、酒店及旅遊的收入為64.7億元,同比增長4.8%。從數據上來看,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利潤方面,在收入增長 4.8% 的情況下,到店酒旅經營利潤 28 億,同比增長 20%,說明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作為高頻業務衍生出來的低頻高毛利業務,其經營槓桿持續釋放。
從這兩個層面的數據來看,美團到店及酒旅業務基本是走出了疫情的影響。
從酒旅市場的橫向對比來看,根據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在線酒店預定行業發展分析報告》,2019年上半年,美團的酒店訂單量達到50.6%,間夜量(酒店在某個時間段內房間出租率的計算單位)佔比超過攜程、去哪兒及藝龍的總和,達到47.3%。
當然,不同的數據公司對數據統計有些許偏差,富姐了解到,在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中國在線住宿預訂行業研究報告》報告中,攜程系交易額口徑佔63.8%,間夜量口徑佔47.5%,均超過CR5總量的一半,超越美團。
從酒旅市場的市佔率來看,美團已經隱隱有了超越攜程的趨勢。與外賣業務的邏輯不同,酒旅業務是美團的現金奶牛業務,為美團貢獻了絕大部分的利潤。當美團酒旅業務繼續增長時,有可能面臨強監管時代的到來,需要進一步警惕。
從到店業務來看,此次美團Q3財報中重點提及到了,麗人、醫美、寵物醫院的等到店業務增速迅猛。在富姐看來,這實際上是基於美團的商業邏輯,未來美團還有湧現出更多的新增長點。
美團的模式是做連結交易雙方的平臺,具備雙邊市場的特徵:
1、把交易兩端聚集到平臺上;
2、市場的另一端會吸引另一段,形成正循環;
3、具備正外部性,用戶越多,平臺價值越大。
這就意味著,隨著的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新經濟業務發展,比如現在大火的付費自習室,這類新的經濟業務都需要聚集到美團平臺上來完成交易。因此,美團的到店業務會像滾雪球一樣,將越來越多的新經濟業務吸納過來,可以很好的完善和豐富美團整體。
綜合來看,美團酒旅業務持續復甦,為美團的大盤子源源不斷的輸送著血液,而到店業務在新經濟業務層出不窮的大背景下,正迎來越多越來的增長點。當然,酒旅、到店業務的高速增長,也需要時刻警惕強監管所帶來的影響,美團可能會失去「壟斷」所帶來的規模化優勢。
03
「Food + Platform」戰略見效,飛輪效應持續顯現
再來看看新業務,美團Q3財報數據顯示,新業務虧損20億元,同比擴大68.8%;營收為82億元,同比增長43.5%。
這個數據好不好?
在富姐看來,虧損速度大於營收增長速度,這肯定算不上亮眼的數據,但美團的新業務不是簡單的將其單獨出來拎出來的看,但是要把新業務放在整個美團中去看。
比如,美團的「Food + Platform」戰略都很熟悉,簡而言之,就是美團正以「吃喝玩樂住「為核心,形成了一個」高頻帶低頻「,」萬物皆可送「的商業閉環生態。
而美團的新業務則是對美團整個生態的加強和補足,從Q3季度財報中來看,財報中重點提及了基於「Food + Platform」戰略,正加強了對食雜零售業務的投入,這裡主要指三大業務,社區團購,美團閃購,美團優選。
從整體上來看,這三大業務正進一步加強與美團整體的協同性,具體來看
美團閃購和美團外賣可以共享同一部分物流系統,而且兩塊的高峰配送時間是錯開的,整體上可以提高系統調度的效率。
美團優選主要是布局生鮮賽道,採用前置倉模式。而基於美團的快驢(B2B送菜)和買菜業務上積累的供應鏈方面的經驗,美團在供應鏈建設上具備一定優勢。
這三個業務對美團而言都有是一個很好的流量補充,對於一個系統而言,只要培養好用戶的使用習慣,就能讓用戶長久的停留在系統中,補充整個系統生態的活力。
總結來說,美團是基於地理位置的本地服務(LBS),新業務上技術能力有復用性,具備一定優勢,從前文提到美團的商業邏輯來看,美團「Food + Platform」具備高頻帶低頻,連結一切人與服務的特性,業務關聯性強。
綜合來看,目前美團手握4億用戶的美團無論在資本實力、業務基礎還是持續拓展能力都具備較大優勢。近期開展的三大新業務與美團整體具備較強協同性,一旦新業務「突破」成功,美團的飛輪將會獲得一個更大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