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讀】成語故事:圖窮匕現

2021-03-05 文明肇慶

多少次閱讀凝聚成一種習慣,多少種習慣積澱為一種文化。文明肇慶【童讀】欄目以講述中國傳統故事為核心內容,讓孩子們通過品讀傳統典故、成語故事、經典名著等,增進孩子們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理解,健康快樂成長。

今天的成語故事,給大家帶來《圖窮匕現》


【成語】  

       圖窮匕現

【拼音】

       tú qióng bǐ xiàn

【釋義】

       意思是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處】

      《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纆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

      解釋:秦王對荊軻說:「起來,把拿的地圖取過來。」荊軻就取過地圖奉獻上去,打開捲軸地圖,地圖完全展開時露出了匕首,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過匕首就刺向秦王,可惜沒能刺中。

【近義詞】

       暴露無遺  水落石出  原形畢露  真相大白

【反義詞】

       撲朔迷離  顯而易見

【造句舉例】

       他死不認帳,演戲演的不錯,接下來估計就要圖窮匕現了吧!

       事情到了關鍵時候,他終於圖窮匕現,露出了真正的面目。

【成語故事】

戰國末期,在衛國有一個叫做荊軻的人。傳說荊軻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荊軻為人豪爽,性情耿直,自幼就酷愛劍術。成年後荊軻遊歷列國,成了一位遊俠。

後來,荊軻得到燕國太子丹的禮遇,被尊為上卿。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已經攻破趙國的都城,俘虜了趙王,把趙國的領土全部納入秦國的版圖。大軍挺進,向北奪取土地,直到燕國南部邊界。燕國太子丹害怕了,於是問荊軻有沒有辦法。荊軻說:「我們可以刺殺秦王,這樣燕國才能安全。」太子丹大喜。燕國還有個勇土叫秦武陽,十二歲時就殺過人,別人都不敢正眼看他。於是太子就派秦武陽做荊軻的助手。

荊軻臨行出發刺殺秦王的時候,太子丹和高漸離等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為荊軻送行。到易水岸邊,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拍節唱歌,發出蒼涼悽惋的聲調,送行的人都流淚哭泣,一邊向前走一邊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又發出慷慨激昂的聲調,送行的人們怒目圓睜,頭髮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於是荊軻就上車走了,始終連頭也不回。

來到秦國首都鹹陽後,荊軻面見秦王:「燕王確實因大王的威嚴震懾得心驚膽顫,不敢出動軍隊抗拒大王的將士,情願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子。燕國要向秦王獻上燕國的城池。」說完便取出地圖,準備獻給秦王。

荊軻事先將千挑萬選找到的最鋒利匕首——徐夫人匕首藏在地圖之中,待向秦王展示地圖的時候,荊軻慢慢展開地圖,在匕首快要露出時,一把抓住匕首,向秦王刺去。不過非常可惜,荊軻的刺秦行動最終沒有成功。反而被秦王士兵抓住並殺害。

相關焦點

  • 【每日成語故事】《圖窮匕現》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纆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解釋:秦王對荊軻說:「起來,把拿的地圖取過來。」荊軻就取過地圖奉獻上去,打開捲軸地圖,地圖完全展開時露出了匕首,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過匕首就刺向秦王,可惜沒能刺中。
  • 一天一個成語·圖窮匕現.荊軻和秦王,你成年後站誰?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圖窮匕現 【成語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 【成語釋義】意思是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成語出處】《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纆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解釋:秦王對荊軻說:「起來,把拿的地圖取過來。」
  • 「圖窮匕見」的匕,讀第幾聲是正確的?
    成語,言簡意豐,在口語和書面語當中被廣泛地運用。由於成語本身的特殊性,成語的讀音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人。請閱讀下面4個句子,看您能否把黑體字成語的音讀準確吧。下面,要公布黑體字成語的正確讀音了,一起來看看。1、安土重遷正確讀音:ān tǔ zhòng qiān易錯讀:重釋義:習慣於生活在故土,不願隨便遷往別處。重:看得很重。
  • 【小學教育】成語故事:作威作福
    【近義詞】肆無忌憚  為非作歹  盛氣凌人  揚威耀武  專橫跋扈  妄作胡為  任性妄為  胡作非為  耀武揚威   為所欲為  無法無天  武斷專行  飛揚跋扈  橫行霸道【反義詞】俯首稱臣 仁至義盡 俯首貼耳【用法】貶義【成語故事】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圖窮匕見,你還知道哪些具有緊縮式用法的成語?
    1.圖窮匕見 [tú qióng bǐ xiàn]基本釋義:圖:地圖;窮:盡;見:現。 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出處:《戰國策·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相關成語:東窗事發 真相大白 暴露無遺 撲朔迷離 不明真相 顯而易見2.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基本釋義: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 關於匡衡的故事成語故事 精選簡短勵志小故事賞析
    匡衡是我國歷史上的著名的經學家,而且還是西漢末期一品大官,他的官職在當時僅次於皇帝,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說關於匡衡的故事成語故事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下面小編就再為大家講述一遍。   關於匡衡的故事成語故事是鑿壁偷光。
  • 一起看看春秋戰國時的幾個成語典故
    最古老這些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嗎?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成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 《寫給兒童的成語遊戲書》小故事大道理,讓孩子在玩中學成語
    卡片的魅力記得前幾天我們一家人比賽接成語,遇到接相同字音的成語,那詞窮的真是無語。就是上次的接成語比賽才讓我有了給兒子看成語故事的想法。但很多書並不是給孩子買了他就喜歡看,尤其是純文字的書。選了好久,諮詢了權威方面的童書老師決定給孩子下手了這套《寫給孩子的成語遊戲書》。
  •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
    【成語】:不求甚解 【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釋】: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成語故事】:
  • 一個「窮」字,兩個成語
    >關於「窮」字的成語,那是枚不勝舉。 今天,就來聊兩個關於「窮」字的成語,一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另一個是大家比較陌生的。 「人窮志短」,意思指人的處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其實,從這兩個成語都可以得到相同結論: 無論是「志短」,還是「智短」,都源於一個字——「窮」。
  • 米粒講成語| 黔 驢 技 窮
    ☆成語解釋:黔:今貴州省;窮:盡。黔地的驢;本領窮盡了。比喻極為有限的一點本領也用盡了。*黔;不能讀作「jīn」。☆成語出處:寓言故事見唐·柳宗元《黔之驢》。②黔驢技窮是貶義成語;「無計可施」是中性成語,好人壞人都可用。☆例句:犯罪分子自以為很精明;作案隱蔽、方法巧妙;但事後總是~;被我公安人員擒獲。☆成語故事:很久以前,在中國貴州沒有驢子這種動物,大家都不知道驢子長什麼樣子。
  • 成語故事:涸轍之鮒
    近義詞:涸轍之枯、涸轍窮鱗、涸轍窮魚反義詞:絕處逢生// 成語故事 //「涸轍之鮒」這個成語,乍一看,可能很多人會讀錯其中的字或者不懂它的字義,所以大家需要多讀多看幾遍。成語雖然讀起來生澀難懂,但是它的故事很有寓意!
  • 【團】涵蓋120個成語典故、1000個成語的啟蒙成語書《逗逗鎮的成語故事》
    圖 | 《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清華才子李健憑藉信手拈來的成語,絲毫不輸其他導師的風採既然學習成語那麼重要,我們該如何讓孩子事半功倍地學呢圖 | 逗逗鎮的居民們每本書都是一個成語故事,在每個故事後,還會附上每個成語的解釋及真正的出處介紹,以及意思相近的成語。
  • 一天一個成語——室如懸磐.窮的沒有話語權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成語名字】
  • 漢字探索之匕
    它應該是個匕首的【匕】字才對啊。有人可能會說,它是【人】字的變形體。但是這沒有辦法去解釋其他帶有【匕】的字。比如【牝】字,它指的是雌性的動物。如【牝馬】指的就是母馬。假如右邊是個【人】字。那麼為什麼一個【牛】加一個【人】,【牝】字,就是表示母的,雌性的了呢?很明顯這樣解釋不通。如果認為【牝】的右邊不是一個【人】字,為什麼又認為【比】字的右邊又是個【人】字呢?
  • 成語故事丨鴻鵠之志
    每晚陪孩子聽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典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經過長期使用
  • 三國成語故事:土崩瓦解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陸遜傳》,時間是在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主人公是劉備和陸遜。原文如下:(陸遜)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備將杜路、劉寧等窮逼請降。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備大慚恚,曰:「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陸遜於是下令讓士兵們都手拿一把茅草,用火攻對付劉備。
  • 一天一個成語·室如懸磐.窮的沒有話語權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成語名字】
  • 水落石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真相大白、原形畢露,反義詞有:匿影藏形,水落石出是中性成語,緊縮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補語;含褒義。水落石出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成語釋義: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經過澄清以後徹底暴露;真相大白。
  • 成語故事:望洋興嘆
    【成語】:望洋興嘆【拼音】:wàng yáng xīng tàn【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成語故事】:  成語望洋興嘆出自莊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說:秋天的大水按著時令到了,無數支流的水都灌進了黃河。河面十分寬闊,水霧蒸騰,不論是河的兩岸,還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簡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還是馬。這時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來,認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順著水勢向東前行,到了北海,朝東一看,只見一片汪洋,無邊無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