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為您列出較常見的10個成語,可以看出羊在傳統文化中的含義
江南時報記者程嵐嵐實習生盛陽
再過兩天,羊年就要來了。羊是人類最早開始馴養的動物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羊往往被賦於美好的代言。而且因其溫順的性情、美好的寓意,自古便成為器物塑形、裝飾紋樣和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同時,羊也常常被古人引入典故,從而誕生了許多與羊有關的成語。
江南時報記者程嵐嵐實習生盛陽
1、羚羊掛角
這句成語很有仙氣,正如詩本身帶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味,曾被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用來形容詩空靈玄遠的意境。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辨》中說:「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又有佛教禪宗史書《景德傳燈錄》中說到:「如好獵狗,只解尋得有蹤跡底。忽遇羚羊掛角,莫道跡,氣亦不識。」再好的獵狗也嗅不到絲毫禪法之妙。
後來我們以「羚羊掛角」來比喻沒有刻意地用華麗詞藻和修辭手法修飾,卻給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覺,意境超脫,不著形跡。
[同義]超凡脫俗[反義]俗不可耐
2、羊腸鳥道
公元723年農曆正月,開創「開元之治」的唐玄宗李隆基傾慕先皇的聖德,體察民情,決定躊躇滿志地從東都洛陽北巡河東道(今山西)。大隊人馬登上太行山,唐玄宗感慨萬千,寫下一首《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云:「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行。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澗泉含宿凍,山木帶餘霜。野老茅為屋,樵人薜作裳……」「羊腸鳥道」便來自於此。
「羊腸鳥道」形容狹窄而曲折的小路,多指山路,或艱險的壞境。
[同義]蠶叢鳥道羊腸小徑 [反義]康莊大道陽關大道通衢大道
3、羊質虎皮
在所有的動物中,以羊最為馴良,常常會受到其他動物的欺侮,而最兇惡的,應該是老虎了。《後漢書·劉焉傳論》曾經有一句「所謂羊質虎皮,見豺則恐。」用來比喻有一種人,本來是羊一般的素質,卻喜歡扮成老虎威猛的樣子。從外表看,這種人雖然像一隻老虎,但內心仍然像羔羊一般的懦弱,當他遇到豺狼的時候,便會感到恐懼,而不再像一隻威猛的老虎了。
這個典故,被大家用「羊質虎皮」這句話來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的人。也用來比喻蒙上一層虛偽欺人的外表,而實際卻是一個空虛無力的人。
[同義]繡花枕頭 [反義]渾金璞玉
4、虎入羊群
《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北海孔融準備救陶謙,自己卻被黃巾管亥打敗包圍,便派同鄉太史慈前往平原請劉備前來解圍。劉備兵少,「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隨機也帶兵出城。這樣一來,兩下夾攻,大敗群賊,降者無數,太史慈、張飛、關羽勢不可擋。
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強者衝入弱者中間,任意施威。
[同義]狐入雞舍虎蕩羊群 [反義]鋤強扶弱除暴安良抑強扶弱
5、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裡鑽進來,把羊叼走了。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裡一看,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裡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了那個窟窿。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了。
出自《戰國策·楚策四》。它說明:羊丟了,把羊圈修補起來,剩下的羊就不會再丟。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同義]知錯就改舍策追羊 [反義]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6、羊入虎口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人們紛紛起來反對暴政。劉邦也帶領自己的人馬參加起義,不久他就打算攻打首都鹹陽。當劉邦的軍隊路過陳留縣的時候,有個叫鄙食其的人來勸說:將軍的人馬不足10萬,且訓練不夠,如果現在攻打鹹陽,好比將羊送到虎嘴裡,一定會戰敗的。鄙食其說:不如先拿下這個縣,招兵買馬,訓練部隊後再攻打鹹陽。劉邦接納了他的提議。
後來人們就用羊入虎口比作人們陷入了危險的境地,後果不堪設想。
[同義]羊落虎口 羊入虎群
7、羊續懸魚
東漢時期,漢靈帝派羊續擔任南陽太守。羊續只帶一名隨從前往,微服私訪後上任,他決心以自己的清廉樹立官場榜樣。府丞焦儉送來一條他愛吃的鮮鯉魚,推辭不掉,就只好讓僕人將魚掛在屋外,曬成魚乾,從此就沒人敢給他送禮了。出自《後漢書·羊續傳》「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於庭;丞後又進之,續乃出所懸者,以杜其意。」
「羊續懸魚」後形容為官清廉,拒受賄賂。
[同義]前庭懸魚 素絲羔羊
8、順手牽羊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中,梁山泊好漢們在宋江的帶領下打敗遼國的入侵,又奉命清剿河北的田虎暴動。在清剿的過程中,田虎的大將馬靈會巫術,被公孫勝破解。馬靈如飛逃去,戴宗作法也追不上。恰好碰到花和尚魯智深,一禪杖把馬靈打倒,順手牽羊把他捆了交戴宗看押。
「順手牽羊」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形容完成一件事情非常輕鬆。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同義]信手拈來 [反義]困難至極
9、羊觸藩籬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一回:聞太師驅兵追襲,黃飛虎和周紀兩員大將死於對戰,眾將士見死了二人,一時間心下無謀,於是「前無所往,退無所歸,羊觸藩籬,進退兩難」。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既不能進,也不能退。
[同義]進退維谷騎虎難下跋前疐後左右為難
[反義]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一帆風順進退自如
10、十羊九牧
《隋書·楊尚希傳》中說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隋朝當時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另外,唐朝劉知幾記錄的《史通·忤時》寫到「頃史官註記,多取稟監修,楊令公則雲『必須直詞』,宗尚書則雲『宜多隱惡』。十羊九牧,其令難行;一國三公,適從何在?」歷史必須真實直接還是要多隱藏惡性,兩位長官對記錄歷史的態度不一,令人無所適從。
所以這個成語也比喻詔令不一,難以實行。
[同義]僧多粥少人浮於事杯水車薪
[反義]人盡其才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