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起源是什麼?是「倉頡作書」還是?

2020-12-13 絕唱文史

早在幾千年前就產生的漢字,孕育和記錄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文化,傳承了黃土地上悠久的文明。漢字以其獨特的形狀和用法而在諸多文字中獨樹一幟,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又是什麼人發明的?對於這個問題,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最為流行的是「倉頡造字」說。

關於「倉頡造字」,有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倉頡本來是黃帝的史官,有著四個眼睛,能上觀天文,下察地理,還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見的東西。黃帝時期,還是結繩記事,這種方法過於簡單,沒辦法將複雜多變的情況記錄下來,人們往往因為無法正確傳達和交流而使農耕生產受到了阻礙。於是關心民生的黃帝就命令倉頡去想辦法。倉頡接到命令後,把自己關在消水河岸邊上的一個房子裡,天天想得飯都忘了吃,覺都顧不得睡,整天蓬頭垢面,還是沒能造出字來。有一天,他站在屋門口的大樹下發呆,一隻鳳凰飛過,把嘴中的果實丟在他面前,倉額撿起來仔細一看,發現上面有一個他從來也沒見過的圖案,十分美麗。這時有一個獵人經過,看到那個圖案就告訴他說那是獾養的蹄印,與別的獸類蹄印不一樣,而且世界上萬物的蹄印都是各不相同的。倉額從這些話中得到了啟發,意識到自己原來造不出字是因為閉門造車的緣故。於是,他週遊四方,跋山涉水,看到什麼都要仔細地觀察和思考,將它們的特徵記下來,風花雪月、飛禽走獸、日月星辰都成為他的靈感來源。他將這些靈感的美麗動人的地方整理出來,成為最早的象形字。傳說他在造字的時候,天上竟然不可思議地下起米來,夜間聽到天地間有野鬼悽厲的哭咳聲。倉額把他造的這些象形字獻給黃帝,黃帝看後非常滿意,立即召集九州酋長前來,讓倉頡把造的這些字傳授給他們,九州酋長們又在各自的部落和領土大力推行。於是,九州大地上的人們都開始使用這些象形字,給生產生活和交流信息提供很大的方便。

關於這段傳說,很多書中有相關的記載。漢代準南王劉安著的《淮南子》一書中說:「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漢代偉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也說:「造端更為,前始未有,若倉頡作為……是也。」到了東漢,許慎更是很明確地在《說文解字》中寫道:「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兗州續志》中說「倉頡,馮翊人,黃帝史官也。生四目,觀鳥跡而制字」。此外,為了紀念倉頡造字的功勞,後人還根據傳說把河南新鄭縣城南倉頡造字的地方稱作「鳳凰銜書臺」,宋朝時還有人在這裡建了一座叫「鳳臺寺」的廟宇。甚至倉頡的墳墓也有多處,其中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現在的銅城鎮王宗湯村調查發現了一處龍山文化遺址,距今約4000年,據說原來就是被當地人稱「倉王墳」,墳前原來還建有「倉王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倉頡造字的說法還是很有來歷的。

但是如果客觀和理性地分析的話,漢字的複雜和多變根本不可能由一個人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發明出來。倉頡所處的時代還是原始社會,生產水平和文化水平都相對較低,人們每天風餐露宿,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證,要發明像漢字這樣既是獨立發展又有相當久遠歷史的文字,在當時的條件下幾乎不可能。此外,根據學者的考證,當時的文字有許多異體字,無疑產生於很多人的手中,所以人們認為「倉頡造字」是一種不太可信的說法,可能性大些的是他對這種形體不一的文字進行了整齊劃一的工作。荀子就曾經認為:古時候,創造文字的人很多,文字是眾人發明的,倉頡的功勞只是在於整理它們罷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考古史實是: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有一些刻畫符號,筆畫簡單,距今大約6000年左右,比倉頡造字的時代早1000年。除了倉頡外,還有傳說中的神農作穗書,黃帝作去書,祝融作古文,少吳作騖鳳書,曹陽氏作蝌蚪文,曹辛氏作仙人書,帝堯作龜書,大禹鑄九鼎而作鐘鼎文等等,可以說是各有各的道理。文人學者們為此考證了2000多年,提出了各種看法,但誰也沒能排除眾議,成為權威。

不管「倉頡作書」的真相是怎麼樣的,不論它是嚴肅的史實還是美麗的傳說,它都反映人們對祖國文字的熱愛,是傳承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媒介。正因為人們對那些造字的祖先心懷感激和景仰,這些動人的傳奇才能流芳千古。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讚!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

相關焦點

  • 秦知道丨從倉頡造字,解讀漢字起源
    中國上古的時候,那麼倉頡作書、史皇作圖,車的發明、弓箭的發明都歸結到某一個人的身上。漢字也是文字的一種,漢字的起源有八卦說、契刻說,另外就是聖人造字說,就是倉頡造字。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舉個例子,上古結繩記事,倉頡造字說是在「結繩說」之後出現的,也就是說倉頡造字就是「以代結繩之政」。農曆的二十寫作「廿」,這應該就是結繩的這個遺留。
  • 【祭祀倉頡】倉頡與漢字
    另外,宋代鄭樵還在《通志·六書略》裡提到字起於「一」,即「起一成文」說。這種說法是建立在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基礎上的。但是,這種說法實屬牽強,因為文字的形成,絕非簡單的筆畫相加所能完成。迄今為止,我們知道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但是甲骨文並非最原始的文字。那麼,最原始的文字是什麼?漢字的源頭在哪裡呢?
  • 關於漢字起源,除了倉頡造字,你還知道哪些?
    關於漢字起源,除了倉頡造字,你還知道哪些?   作者·默默老師   漢字是我們漢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一般認為最古老的漢字是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紀商代的「甲骨文」。
  • 倉頡與漢字
    另外,宋代鄭樵還在《通志·六書略》裡提到字起於「一」,即「起一成文」說。這種說法是建立在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基礎上的。但是,這種說法實屬牽強,因為文字的形成,絕非簡單的筆畫相加所能完成。迄今為止,我們知道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但是甲骨文並非最原始的文字。那麼,最原始的文字是什麼?漢字的源頭在哪裡呢?
  • 文史 李零:誰是倉頡——關於漢字起源問題的討論
    它們還會做記號,比如在樹上蹭蹭,留下氣味,拿爪子撓撓,留幾個印兒,或者朝它撒泡尿,好像如今的小廣告。它們還會收發信號,有些簡直是高科技(如遠紅外、超聲波、電磁波)。這些本事,人類比不了。人和人交流靠什麼?一靠聽覺信號(如語言),二靠視覺信號(如符號、圖象和文字)。古代沒有電話、電報,更沒有手機、電腦,口說,耳聽,只能面對面。遠距離交流靠什麼?主要靠文字。
  • 漢字冷知識,甲骨文是漢字的起源?太平天國促進了漢字的簡化?
    倉頡可能不是漢字創造者提起漢字的起源,許多人應該都會想到「倉頡造字說」。在傳說中,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當黃帝統一中原各部落之後,聯盟之間的外交事務日益頻繁,社會中的交流也愈加密切,故而迫切需要一套可以用於交際的符號。就這樣,倉頡造出了漢字,並流傳下來。
  • 漢字起源:漢字概述(一)
    什麼是漢字?漢字起源的傳說有哪些?那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我們就一起交流這三方面內容。
  • 「媽媽,漢字真的是倉頡造的嗎?」聽副教授講給孩子聽
    在學術史上,關於漢字起源有各種各樣的傳說,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三種:一種是起源於八卦,一種是起源於結繩,還有一種就是倉頡造字說。01漢字起源的三種傳說1、八卦說歷史上有人認為古人在造八卦的過程中受到啟發,開始造出漢字。
  • 李零:漢字是何時起源的
    近二十年,不知為什麼,國際學術界對漢字起源和漢字性質的討論突然熱鬧起來。前不久,鄭也夫教授以新作《文明是副產品》見贈,邀我就他的書和漢字起源問題寫點感想。我說,您談的問題,我很有興趣,但我得把有關材料找來讀一讀,比較一下,再發議論,於是找了一些在我看來比較重要的書和文章,匆匆瀏覽後,寫了下面這些字。李約瑟說,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
  • 華夏文明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有多種。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到,遠古伏羲氏作八卦以示「憲象」(體現自然法則的圖象),神農氏以「結繩」來記事,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書契」。這其中,八卦是由記數符號構成的,結繩也屬一種紀數法,而「書契」則指刻寫在陶坯或甲骨上的文字。從「八卦」、「結繩」到「書契」,反映了原始文字起源和發展的幾個階段。
  • 說文解字很流行,那這漢字究竟從何而來?是倉頡,還是另有其人
    漢字究竟是誰發明的?是倉頡,還是另有其人?我國著名的漢字研究專家蕭啟宏曾說過:「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漢字是國家統一之本;漢字是國人立命之神。」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夠看出漢字對於我們這個民族的重要性。探究漢字起源的步伐從沒有停止過,追溯漢字的來源從未間歇過,探秘漢字的最初,尋找最本真的漢字文化……《淮南子·本經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漢字由倉頡所創造,倉頡在造字時,天上下起了粟米雨,夜間群鬼也在號哭。
  • 倉頡造字只是神話,漢字真正的發展是什麼
    文字在文明發展過過程中作用不言而喻,文明傳承離不開文字,漢字歷史就是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字最早出現上古神話之中,倉頡造字就是其中之一。「倉頡作書」。在漢代開始神化倉頡造字相關傳說,在《淮南子》與《論衡》中記載是「倉頡四目」漢代緯書開始進行渲染,「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
  • 倉頡造字真假存疑,漢字起源才是最大的未解之謎
    而唯獨只有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數千年,讓漢字成為持續使用時間最悠久的傳奇文字。數千年的文明延續史,將「漢字」這個中華文明的核心載體,深深的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裡。漢字讓中國人倍感親切和溫暖之餘,還能穿越千年時空,清晰的傳達古人的喜怒哀樂。
  • 我們的漢字除了倉頡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文字的說法?
    我國的漢字在當今世界文字系統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意系統文字,它的悠久歷史和無窮的奧秘,引起了無數人的興趣,中國的漢字起源於何時?它是怎樣發明的?關於文字的發明,歷史上最流行的說法是倉額造字。如《韓非子·五蠢篇》稱:「古者倉額之作書」。
  • 漢字是怎樣的起源的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漢字的創造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漢字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又是誰發明的?對於這個問題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最為流行的就是「倉頡造字」說。
  • 漢字簡史:關於漢字起源的六種說法
    自從漢字產生之後,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一直使用到現在。從最早的抽象圖畫,到後來的象形文字,逐漸又增加了指事、會意、形聲等構字方法,然則依然是不夠表述使用,有增加了轉注、假借兩種漢字使用方法。許慎總結出來「六書」之後,後世造字用字均以此為依據。漢字究竟起源於什麼?
  • 歷代文字演變,你不知道的文字變化,漢字起源真的是倉頡造字嗎
    漢字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又是誰創造的,我想歷代以來,大部分人的答案都無外乎是「倉頡造字」了。倉頡漢字的演變現在大概分為楷行草隸篆。這是比較常見的分類,但是你知道細分是怎麼樣的嗎?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可以細分為: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九種字體。
  • 訪「字聖」倉頡故裡 探中國漢字起源
    他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的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他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就是中華漢字發展史上最早的集大成者——倉頡。  關於漢字起源的傳說,有始於結繩說、契刻說、八卦說、倉頡造字說、漢字神賜的「河圖洛書」說、漢字的「起一成文」說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倉頡造字說。倉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西十八公裡吳村人。
  • 倉頡造字只是神話,中國漢字的起源其實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
    倉頡造字是神話,那麼真正創造文字的是那些人?中華文字起源於何方?記得很小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講的是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那個時候還小,不覺得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甚至還覺得這個爺爺太了不起了!現在想來,覺得甚是匪夷所思。
  •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漢字的起源吧
    在寫此文之前,我也在網上搜索了相關漢字起源的文章和資料,閱讀下來都覺都條例和清晰度不夠,於是綜合各方資料,對漢字起源做一個比較完整的梳理。漢字是誰創造的?在我國歷史上,歷代的觀點認為漢字是倉頡個人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