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之後,後疫情時代的學校課改要向哪裡去?
構建課堂教學新樣態。堅持立德樹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德育主渠道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抗疫精神等教育內容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逐步從重視「課堂技術」向重視「育人本真」轉化。聚焦核心素養,從目標設置、導學設計、教學流程、環境優化、教學效果等方面入手,落實核心素養要求。轉變學習方式,貫徹「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理念,使「自主、合作、探究」等課改理念落地生根,積極營造以「主動性、生成性、生動性」為主要特徵的新型課堂。實現技術革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推進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智慧課堂」和「智慧校園」建設。
探尋教師成長新路徑。提升教研實效,按照「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解決即成果」的思路,堅持問題導向,豐富教研內涵,通過課題研究、課例研究、專題研究等載體,積極開展觀摩研討、示範引領、崗位練兵、教學論壇、網上研修等活動,解決真問題,實現真突破,引領課堂教學改革健康發展。轉變教師培訓模式,校正教師成長方向,堅持以生命覺悟素養提升為核心,以學科專業素養和兒童研究素養提升為基點,採取「菜單式」「特色化」的培訓內容與形式,既重視教師能力提升,又重視教師精神成長,為課堂教學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人才支撐。
完善課程建設新體系。完善基於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堅持「以生為本、以校為本」的原則,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合理安排地方課程,加快開發校本課程,建構與學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讓豐富的課程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現育人目標的有效載體。積極探索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逐步打破以班級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能力培養模式,積極開展課程選修、「走班教學」、跨學科教學、長短課等,為學生成長提供個性化課程,讓每個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
深化課改文化新內涵。營造課改氛圍,充分利用樓道、走廊、教室、櫥窗等空間,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課改氛圍。制定課改制度,根據區域、學校課改實際,及時建立、完善相關管理、教學、考核制度,規範師生行為,引領課改發展。強化理念引領,通過思想發動、宣傳教育,把課改理念融入學校辦學理念和「三風」建設之中,讓課堂教學改革成為每個師生的價值取向和行動自覺。形成課改合力,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優勢,積極開展多種教育活動,不斷拓寬育人載體,從課堂走向課外,從教學走向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
加快評價改革新步伐。結合高考、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以「考改」倒逼「課改」,由「育分」走向「育人」,促進育人模式轉變,加快評價改革步伐。遵循教、學、評一致性原則,既關注學生學業成績,也關注學生品德發展、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實踐能力等方面發展情況,落實評價標準育人、評價過程育人、評價結果育人。積極改革評價辦法,探索書面測評、綜合性測評、活動實踐測評、基於大數據的智能測評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充分發揮評價導向作用,推動課改工作順利推進。
只有不斷創新,課堂才能永葆生機;只有不斷突破,改革才能順利推進。願後疫情時代學校課改在不斷突破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系陝西省千陽縣教研室)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29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