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畝到40畝,大棚妙用,他把草莓賣到25/斤!

2020-12-22 桂北農事

讓人眼花繚亂的農業果蔬大棚

面積範圍達40畝

年產值4萬/畝

這一切背後的指揮官

就是返鄉民工——李進發

從無到有

2015年,李進發已經在廣東奔波勞累的工作了近十年。適逢元旦放假,公司組織了遊農業山莊活動。山莊內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一片粉紅點綴著綠葉的草莓。也就是在那時,他心裡就萌生了種草莓的想法。

經過多番自己對自己的心理對比,年底毅然辭去了工作轉業回家,用自家土地流轉了幾畝地就開啟了種植草莓之路。

從4畝到40畝高性能專業農業果蔬種植大棚,從只有5萬投資額到60萬投資大棚建設。4多年間,李進發的大棚不斷發展壯大。

把草莓賣到25元/斤

2016年 李進發的種植大棚為了擴大效益,決定延長產業鏈條,讓每畝田的效益翻倍。本地草莓當時在市場上的價格也就七八塊錢一斤。但是外部草莓到這裡來了以後,正常的價格十五六元一斤。李進發就萌生了將優質草莓賣到最貴25元一斤的念頭。

剛開始萌生這一想法的時候,李進發遭到了家裡人的質疑,因為市場不好卻還要提價銷售,看似就是自尋死路。但是他全然不顧這些阻攔的聲音,悶頭研究種植管理方法。

農村旅遊+休閒體驗農莊發展

適逢縣政府將「旅遊+農業」發展納入農業發展的戰略的規劃,李進發所在的村莊被納入了重點旅遊項目開發的村莊。李進發先從草莓品種上改良,引進高產優質草莓品種,發展綠色無公害優質草莓。

同樣,他將裡的大棚園區的發展也同旅遊開發接軌,積極宣傳,用「旅遊+免費品嘗+體驗採摘」模式,果然大為成功。同時,他也積極學習與投入建設到農村電商的發展中,將優質的草莓經過合理化規範化的包裝,用電子商務的路線把產品賣出去。這完全擺脫了傳統「中間商賺差價」的模式,大大增加了大棚的收益。

吃水不忘挖井人

時至今日,李進發早已完成自己的脫貧致富目標。為回饋社會為農村脫貧致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他主張成立農業專業種植合作社,通過合作社,有效地轉移人工勞動力的成本,讓農村的孩子少一點奔波,讓村民們多一些收入。

很多成功的人都很相似,敢想敢拼,勇於創新,持之以恆等都是每一個成功的人身上擁有的氣質。

成功可以說是偶然,但也可以說是必然。趨勢固然重要,但是「人」更重要!

相關焦點

  • 虞根華:「圍裙書記」與800畝草莓大棚
    虞根華到石大屯村赴任時,剛好趕上鎮裡調整產業結構。燒頓午飯都手忙腳亂的「圍裙書記」,能領導村裡產業和種植結構調整?村裡不少人存有疑慮。     一天,他一大早找到村治保主任,要去看村裡的草莓地。「我第一次見到的草莓基地,實際面積有60畝,地裡雜草叢生,因為剛下過雨,一部分草莓就爛在了地裡。」虞根華經過了解得知,「露天草莓種植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氣候和天氣。
  • 未來五年,大棚種植最值得投資?那一畝能賺多少錢?
    雖然辛苦,但孫大哥種植的這種大棚黃瓜,產量非常穩定,一畝地差不多能產3萬斤,多的時候能達到35000斤。 目前,他主要通過批發和電商兩種渠道進行銷售,除去所有成本以後,一畝地算下來大約能賺15000元。
  • 大棚裡種出的「致富果」,一斤要賣30元,4畝地能賺5萬元!
    大棚裡種出的「致富果」,一斤要賣30元,4畝地能賺5萬元!如今為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不同季節的蔬菜水果,大棚菜、水果也越來越多的了。而這樣不僅普通民眾可以吃到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而對於我們這種種植它的人來說也是極好的。
  • 貴州:噠啦仙谷60畝大棚草莓上市
    日前,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兩河街道噠啦仙谷景區草莓園的大棚內一派生機,60畝無土栽培的草莓開始陸續上市,為當地農民增收開闢了新路子。噠啦仙谷種植草莓已經多年,但一直沿用傳統的種植方式。來自雲南的技術員非勇有十多年種植草莓的經驗,2016年,在草莓園老闆的邀請下,來到噠啦仙谷景區,在考察了當地的土壤、氣候都適宜栽種草莓後,他決定打破常規,突破傳統的種植模式,以無土栽培的方式建起了佔地60畝的草莓園。走進草莓園內,鮮嫩的草莓猶如紅寶石般鑲嵌在綠油油的枝葉間,格外惹人喜愛,鮮紅的草莓不僅長得顆粒飽滿,而且還有多種口味可以選擇。
  • 草莓價格高,居然賣到了20元一斤,種植一畝能賺多少錢
    今天為大家談談這個種植項目,每畝收入都超過萬元,它就是草莓。如果你想發展種植,在種植方面賺多點錢,草莓是很不錯的。具體情況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一、草莓種植前景分析草莓大家都吃過的,酸甜酸甜的,它是一種具有營養價值和美容價值很高的水果。
  • 從100畝到600畝,陽光玫瑰品質始終如一的秘密是什麼?
    種好果,賣好價,是每個果農的心願,但好果一定就能賣好價嗎?不一定,一方面是種植端與銷售端產銷不對稱;另一方面,種植端與收購端的品控標準不一致,種植端標準薄弱與缺失更是一大痛點。
  • 草莓採摘可以預約啦!臨沂郯城萬畝大棚草莓迎來收穫期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4日訊 「今天約一下,有去花園草莓基地摘草莓的嗎?」「什麼時候去?」「下午兩點鐘走唄!」春暖花開時節,臨沂市郯城縣花園鄉萬畝大棚草莓基地迎來收穫期,基地採取預約採摘、錯峰採摘和限定人數採摘的方式,每個大棚外邊放置口罩、消毒用品等疫情防控物資,採摘人員需測量體溫,佩戴口罩方可進入大棚,在嚴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一解種植戶銷售之憂,同時滿足了當地群眾對春天甜美味道的渴望。郯城縣花園鄉草莓種植面積達上萬畝,是名副其實的「草莓之鄉」。
  • 種大棚草莓一年能收入多少錢?
    大家都知道草莓現在一般都用大棚來種植而且草莓的價格也都高,尤其是到反季節更高,有時候貴的我們都買不起,那麼種大棚草莓效益怎麼樣,一年能收入多少錢呢?草莓價格高但成本也不低,一般情況下種植一畝地的草莓需要5000元左右的大棚設備,地租的話1000元左右,肥料500左右,買苗一畝地大概8000多株,每株0.3元左右,大概需要2500元左右,滴管系統得500左右,農藥和人工費用大概得7000元左右,種植一畝草莓的總成本大概為1.5萬元左右。
  • 膠州洋河鎮大棚草莓進入收穫季 即將大量上市
    頭茬大棚草莓上市了。18日,記者從膠州洋河鎮政府了解到,今年該鎮共種植大棚草莓3000畝,目前已進入收穫季,預計下周將迎來上市大流期,批發價格每公斤60元。在這期間,市民每人花60元,就可進園採摘敞開吃,採摘期可持續到明年5月。
  • 80後女醫生種草莓,35畝大棚變親子樂園,採摘園扭虧為盈
    一位寶媽,6年學醫一次體驗,愛上草莓,棄醫從農5年堅持無公害,得到市民認可思想轉變,大棚變兒童樂園一次和家人去郊區的一家採摘園摘草莓,感覺太美好了,酸甜適中的口感,比水果店的草莓更好吃。第一次看見草莓在地裡的樣子,以前總以為是長在樹上的,我比女兒還要興奮,走時還買了一顆草莓苗帶回家,我想我是愛上草莓了。
  • 4年推廣不到100畝 高架草莓為何叫好不叫座?
    中國江蘇網5月17日訊 草莓又到了下市關口,各地種植戶陸續開始整田、扎帳。但一組數據引起了記者的關注,目前,我市草莓種植面積達1.57萬畝,而備受農業科技人員和種植大戶推崇的高架草莓,四年推廣下來,種植面積卻僅有100畝不到,出現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高架草莓,通俗地講就是把草莓苗種在一個個小花盆裡,然後放在高架上。
  • 又到草莓成熟季 來體驗「莓」好時光
    又到草莓成熟季,南海的多處田野洋溢著香甜,「莓」好時光正等著你來親身體驗。草莓的最佳採摘期一般從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各位快走起種草這個秋冬最火紅的「色號」吧!●獅山·思源農場 這家農場擁有8畝草莓田,共4個品種(法蘭地、田查理、妙香7號和太空2008)已成熟,預計產量能達3萬斤,可採摘至2020年4月。 此外,在農場裡品嘗佛跳牆,試過沒?
  • 一畝高端蟠桃可以賣三萬元,100畝年收入三百萬,你信嗎
    幾年來,他在本地承包了100畝土地種植桃樹,還在太原承包了200畝地建設了大棚,大棚也是栽植的桃樹。吳登科是專門試種高端蟠桃的,他的300畝地幾乎全部是蟠桃。今年春天,一場嚴重的霜凍,使當地的100畝桃樹絕收。僅此一項,吳登科損失了將近300萬元。
  • 大口吃草莓的季節到了!富陽大青開啟春日草莓採摘季
    據了解,富陽大青草莓基地離杭州40多公裡,從杭州出發只需大半個小時車程,非常適合自駕採摘遊,約個周末帶上家人朋友趕緊出發吧!    大杭州每年春天的清甜,少不了大青草莓。大青草莓基地在富春街道執中亭村,這裡種植草莓已有30多年的歷史,全村有50%的農戶種植草莓,大戶4戶,合作社2個,年產值超3000萬元。這是繼建德後,大杭州最有名氣的草莓基地。
  • 貴州果農西安種31畝草莓,因大棚外膜質量問題恐將損失近百萬
    最近在西安長安區種植草莓的曾先生,遇到了揪心事。曾先生今年52歲,貴州省畢節市人,種植草莓已經有10多年了,之前一直在杭州那邊種,2015年來西安發展,在西安種草莓已經有四年多了。經過在西安這幾年的發展,他感到這邊種草莓比在杭州成本更低,賺得更多。所以在今年年初將弟弟也帶過和他一起種。
  • 3.5畝賣出58萬高收益!這種草莓經營模式,被複製的可能性有多大?
    據了解,2018/2019年度,佳墾草莓3.5畝賣出58萬元高收益!別人賣難,而他卻能賣出高價,差距如此之大,相信你我的求知慾都不受控制地飆升。
  • 西安高新區慶鎮村:500畝草莓基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央廣網西安9月17日消息 近日,走進位於西安高新區東大街道慶鎮村的草莓種植基地,青山白雲掩映下,田間地頭上,皆是一片農忙景象,500畝草莓秧苗的栽種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今年育的草莓苗都很成功,現在進入大棚栽苗,預計元旦時節就會成熟上市。」慶鎮村黨支部書記楊軍善告訴記者。
  • 四川瀘州 草莓園套種火龍果畝增收過萬元
    周超文 魏德鑫近日,在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鄰玉街道漕溪村外來農民工王林的草莓種植基地,筆者發現草莓基地已不見草莓的影子,但王林在園中套種的火龍果卻長勢蔥鬱。王林介紹,在草莓園套種火龍果,今年是第二年。2017年秋,返鄉創業的王林來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的漕溪村,以360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11畝土地搞起了大棚草莓種植,由於技術到位,管理精細,這兩年他的大棚草莓畝入都在2萬元左右。
  • 新蔡商會會員企業:軍輝草莓採摘園20畝奶油草莓喜等家人認購嘗鮮
    親愛的家人們,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位於練江大道與驛城大道交叉口向西4公裡路北的「軍輝草莓採摘園」,20畝無公害新鮮有機奶油草莓滯留大棚裡,新蔡商會新入會會員、草莓園培育種植負責人何軍輝為人厚道、熱心商會發展,特意把新鮮的頭茬草莓貢獻給商會年會,體現出會員企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 做草莓主題休閒農園 開發草莓衍生產品 一畝賺5萬
    導語 一畝草莓你能賺到五萬元嗎?如果只做釆摘肯定不能做到。如果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休閒農業,開發草莓衍生產品,將草莓與美食、咖啡、觀光、科普、教育等融為一體,就非常容易實現。 在很多城市周邊都有大棚草莓種植,因為離城近,每到草莓成熟季節,就有很多城裡人到草莓園來釆摘、購買草莓。但實際上,由於種草莓的人多,加之成本高,遊客釆摘不好管理,種草莓也並不怎麼賺錢,有的草莓園只能靠短斤少兩來求得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