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眼花繚亂的農業果蔬大棚
面積範圍達40畝
年產值4萬/畝
這一切背後的指揮官
就是返鄉民工——李進發
從無到有
2015年,李進發已經在廣東奔波勞累的工作了近十年。適逢元旦放假,公司組織了遊農業山莊活動。山莊內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一片粉紅點綴著綠葉的草莓。也就是在那時,他心裡就萌生了種草莓的想法。
經過多番自己對自己的心理對比,年底毅然辭去了工作轉業回家,用自家土地流轉了幾畝地就開啟了種植草莓之路。
從4畝到40畝高性能專業農業果蔬種植大棚,從只有5萬投資額到60萬投資大棚建設。4多年間,李進發的大棚不斷發展壯大。
把草莓賣到25元/斤
2016年 李進發的種植大棚為了擴大效益,決定延長產業鏈條,讓每畝田的效益翻倍。本地草莓當時在市場上的價格也就七八塊錢一斤。但是外部草莓到這裡來了以後,正常的價格十五六元一斤。李進發就萌生了將優質草莓賣到最貴25元一斤的念頭。
剛開始萌生這一想法的時候,李進發遭到了家裡人的質疑,因為市場不好卻還要提價銷售,看似就是自尋死路。但是他全然不顧這些阻攔的聲音,悶頭研究種植管理方法。
農村旅遊+休閒體驗農莊發展
適逢縣政府將「旅遊+農業」發展納入農業發展的戰略的規劃,李進發所在的村莊被納入了重點旅遊項目開發的村莊。李進發先從草莓品種上改良,引進高產優質草莓品種,發展綠色無公害優質草莓。
同樣,他將裡的大棚園區的發展也同旅遊開發接軌,積極宣傳,用「旅遊+免費品嘗+體驗採摘」模式,果然大為成功。同時,他也積極學習與投入建設到農村電商的發展中,將優質的草莓經過合理化規範化的包裝,用電子商務的路線把產品賣出去。這完全擺脫了傳統「中間商賺差價」的模式,大大增加了大棚的收益。
吃水不忘挖井人
時至今日,李進發早已完成自己的脫貧致富目標。為回饋社會為農村脫貧致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他主張成立農業專業種植合作社,通過合作社,有效地轉移人工勞動力的成本,讓農村的孩子少一點奔波,讓村民們多一些收入。
很多成功的人都很相似,敢想敢拼,勇於創新,持之以恆等都是每一個成功的人身上擁有的氣質。
成功可以說是偶然,但也可以說是必然。趨勢固然重要,但是「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