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29日,在山城重慶市江津區受評山莊,向陽兒童發展中心青年部的老師進行了關於心智障礙者美好生活和職業教育的培訓課程,緊張、有序的度過了7天,向山莊的所有老師致敬!
大家都在談論融合,原本認為在社區居住和活動就是融合。其實在社區,與人、事、物發生自然關係的活動,有社區資源的支持,才稱作是社區融合。
原本以為給心智障礙者提供好吃,好喝、好住的生活就叫有品質的生活。心智障礙者成年從義務教育階段進入社會,如果他們能順利就業當然很好,如果種種原因一時無法就業,社會如何接待他們?他們如何在紛雜的社會中建立自己的美好生活。專業的服務可以幫助他們用有限的資源過豐富的生活,有品質的生活。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由生活、工作、學習、休閒組成,有人生目標,有期待,有願望,那心智障礙者也同樣擁有這樣生活。專業服務可以幫助他們找到生活的重心,令他們生活豐富多彩。那被服務、被安排、被隔離將被有選擇、有計劃、有意願、有體驗、有成長的品質生活所替代。不要讓18歲的青春年華提前進入養老模式。
美好生活概念是由美國AAIDD(智力與發展障礙協會)前主席Dr.Robert Schlock(夏洛克教授)從1980年開始把社區生活居住、支持性就業與生活質量引入。
重慶向陽的美好課程是源於8年時間專業老師和6位障礙者一起組建青年部的實踐經驗編制。心智障礙者的家長總是以訓練為目標主導他們,總是說為了孩子好。美好生活課程的理念,老師、家長不是一個訓練的角色,更多是在扮演同理和支持他們。發展他們的自主意識、尋找自我、但也不意味放縱,更多的還是引導。
美好生活方案包括:好照顧、好家人、好幫手、好公民。
好照顧,需要全面支持,但照顧者不費力。障礙者的生活自理需要廣泛支持,但尊重障礙者的選擇,有配合的能力。在支持下參與社區活動,身心穩定。障礙者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對自己的生活有期待。
好家人,和家人一起居住,做家務,是家庭中的幫手。在支持下,可以獨立居住,可以使用社區中的大部分社區設施、和人互動,獨立使用少數特定的社區資源,和熟人自然互動,是社區中被接納的一份子。完成大部分自身自理工作,以及應急的家務工作,固定有一樣別人交付的簡單勞務,以得到獎勵,能管理一次性購物的錢。
好幫手,是讓當事人活出一種生活的意義,在機構、家庭和社區中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在外可以從事服務性工作,在家可以承擔家務事,成為一個真實有用,參與社區、融入家庭生活的人,並在其中體驗到做人的價值感。
好公民,這是在常態的生活環境中,在支持系統持續協助下,實現就業和居家,過上一種平常人的生活,這就是老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
作為心智障礙者的家長看到這裡是否明白以後努力的方向,障礙者不一定要就業,只要有物質生活,那就支持他們過日子。
美好生活的課程分為:工作時間、生活時間、學習時間、休閒時間。通過對障礙者的生活狀態的評量和障礙者重心生活的訪談,制定ISP支持計劃,推動美好生活的建立。
星星緣2021年小作所項目,讓大齡心智障礙者有地方去,有事做,有人管的核心理念,結合美好生活課程,在社區進行支持性融合。
2021,美好生活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