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人性論思想淺析

2020-12-25 人民論壇網

【摘要】在人性觀上,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這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徵,同時他還認為人性中包含著理性和非理性兩個方面。正因為人類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應該用代表理性的法來規範認得行為,這樣可以減少非理性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只有全方位理解和掌握亞里斯多德的人性觀,才可以客觀全面評價亞里斯多德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關鍵詞】亞里斯多德 人性 理性 非理性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是世界思想史比較有影響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對於亞里斯多德的人性論思想,很少有人研究。人性論的認識有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資產階級要求解放「人」的過程。它是一個由自然人性論發展到理性人性論的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文章試圖對亞里斯多德的人性論思想作初步探析。

人性在於理性論

在古希臘哲學家中,亞里斯多德對人性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古希臘的人性理論中,可分為三個主要派別,即以普羅泰戈拉為代表的人性在於人的感性慾望的個性解放論;以德謨克裡特為代表的人的理性為人的本性,通過理性認識外界事物、指導自己行動的原子決定人性論;以柏拉圖為代表的人的理性為人的本性,人只有節制、排除欲望的幹擾,才可以達到絕對的普遍的善本性的理念決定人性論。亞里斯多德在總結各派人性學說的基礎上,對各派的人性學說進行了分析評論、適當取捨,從而建立了自己的人性思想化體系,這就使他的人性思想理論超越了前人。

亞里斯多德從他所代表的中等奴隸貴族的立場和現實生活實際出發,提出了他的人性觀點。他在總結前人關於人性成果的基礎上,第一次把人與動物加以區別,肯定了人與動物相區別的屬性,得出了「人是理性的動物」和「人是政治的動物」兩個重要命題。

在「人是理性的動物」這個命題中,亞里斯多德主要是指人是具有主動選擇理性生活的能力,即能夠過道德生活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亞里斯多德強調有道德生活,是人的生活和動物生活的本質區別。他說:「人們分為靈魂的德性或優點兩種」。對德性來說,它是人們具有的區別於動物特有的功能,而這種特有的功能可以讓人們表現為善良的人。「德性」基於只有人才特有的性能—理性思維能力上,「德性」是人的「優越」或「特點」才是明顯的。因此,他認為人類的善「就應該是心靈合於德性的活動」,或者說是與美德相一致的靈魂活動。這就是說,人的激情和欲望自然地服從於理性的權威,即服從行為正確調解者的權威。

亞里斯多德認為:對每一事物是本己的東西,自然就是最強大、最使其快樂的東西。對人來說這就是合於理智的生命。如若人以理智為主宰,那麼,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①德國哲學家加達默爾認為,亞里斯多德為人定義了一個充滿靈性的概念,從而說明了人也是具有邏各斯的生物。在西方文化中,人的定義成為一種規範被廣泛推廣。這充分證明,人既然是一種有理性的生物,應在思維和行為上與其他動物有所區別。②為了更加準確規範人的定義,亞里斯多德更進一步將語言和發音進行了區分,使語言同人的智慧關係更加緊密。語言在不同的場合、環境等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含義。根據語言人類可以辨別事情的是非、善惡、好壞,從而給人傳達各種信號使人趨利避害。在自然界中,人作為萬物中的高級動物,做事前通過思維活動來對事情進行判斷是否有必要做。聲音是所有生物的一種本能,生物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可通過發出不同的聲音,來表達當時的苦樂等,語言的偉大之處在於能把事情的利與弊充分表達出來,和其他動物相比,人不但能通過思維區分好與壞、對與錯、公平與不公平以及其他事物的判斷。家庭和城市作為這類生物的有機結合體,對人類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③

使行為合乎道德,這就是幸福和快樂。因為合乎理性的生活是最合乎道德的生活,所以是最好的生活。亞里斯多德認為人是具有理性的,要實現幸福,就必須充分發揮理性活動的作用。理性活動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理性作為一種理論的活動,其結果,就是理智的德性。另一方面,理性活動表現在實踐上,就是理性對人的行為的控制,其結果是道德的德性。

亞里斯多德的人性理論道德原則是為其代表的奴隸主階級服務的。他提出:「人類在本性上,也是一個政治動物」。他認為人是政治的動物,因此是具有理性的動物。把人作為政治動物來考察,就把人和動物區別開來。在「人是政治的動物」這個命題說明,人從不可以獨立的以人的方式存在,只有在城邦和國家中,人能夠滿足個人的需求,這充分說明了人的本性。人類生來就是群居動物,孤獨存在不符合人類本身特點。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說:「一個人如果離開國家而生存,他不是野獸,就是個神。」亞里斯多德認為的自然本性就是群居。

亞里斯多德把事物的本性看成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始終認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生活的;語言和理性能「揭示正義和不義」,動物中只有人「知善與惡、正義與不正義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情,而在這些方面的合作關係造就了家庭和城邦,必須要對這些合作關係進行好的管理,從而實現人的優良生活,從而在城邦中始可獲得完全的自給自足。對於人的自然潛能的實現至關重要。他斷言,這種實體、性質或形式的內涵和本質的東西常常存在於事物之中,它既可以理解為現實與潛在兩種不同方式,這種觀點,改變了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戈拉、柏拉圖等人從外面尋找事物的觀點,實際上其不僅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生」、「長」的活動性,使運動的觀點更具有客觀性。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的過程就是「生」、「長」的過程,體現了自然觀的客觀性,證明了生命的脈動是萬物之源。從另一個方面講,萬物有靈體現了生命的存在,我們不是一個舞臺上的木偶,我們應該善待跟我們一樣有靈的萬物,互相之間精心呵護,平等友善,達到有靈萬物之間的和諧相處。自然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前提,是生命活動和組織的有機結合。自然的目的是自身善的一種表現,它表現是自己,跟其他任何物沒有關係。這就告訴我們自然不是一種手段或工具,我們不應該把它充當奴役使用,當作發財致富的客體進行無限制的掠奪,從而破壞它自身的目的善的實現,也滅絕我們自身的善。他第一次較為樸素地揭示了人的社會屬性,「人是政治動物」較為正確地洞見了人的社會歷史性。亞里斯多德很早就認為,人在生活關係中具有複雜的社會關係,城邦的建立不只是為了滿足人民之間的交換,減小相互之間的損壞等。城邦的發展推動了道德的發展,實現了通過城邦來協調各人的功能,創造了人類的美好生活。對於人類和城邦來說,獲得美好的生活是最終的願望,也是城邦區別於其他社會團體的客觀存在。

相關焦點

  • 亞里斯多德及其教育思想
    比如在教育學的萌芽時期在西方主要就會考察到古希臘三哲以及古羅馬的昆體良,那麼今天我們就主要針對於其中一哲,即亞里斯多德進行詳細介紹。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 亞里斯多德:什麼是形上學?
    而要了解metaphysical的最初內容,應從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入手。經驗與技術的區別在亞里斯多德的年代,尚未有科學的說法,人們依靠感覺去認識事物,各種感覺集合到一起,最終會形成記憶。記憶再不斷的積累,就出現了經驗。
  • 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
    亞里斯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里斯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
  • 亞里斯多德:什麼是「形上學」?
    而要了解metaphysical的最初內容,應從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入手。亞里斯多德(前384年—前322)經驗與技術的區別在亞里斯多德的年代,尚未有科學的說法,人們依靠感覺去認識事物,各種感覺集合到一起,最終會形成記憶。記憶再不斷的積累,就出現了經驗。
  •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理想國
    亞里斯多德逝世後,他的著作在200年左右的時間裡都處於遺失狀態,所幸後來在克裡特(Crete)被重新找回。到了約公元500年的時候,波愛修斯(Boethius)將其翻譯成了拉丁語,使得亞里斯多德的影響力傳遍了敘利亞和伊斯蘭國家,但基督教歐洲因推崇柏拉圖而將其忽視。直到13世紀多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將其思想與基督教調和以後,亞里斯多德才在西歐世界產生影響。
  • 淺析亞里斯多德《倫理學》中心思想,掌握閱讀哲學作品原則和方法
    我們以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為例,簡單為大家闡釋一下其中的中心思想與其他思想之間的關係。亞里斯多德《倫理學》在《倫理學》中亞里斯多德談多了很多事:幸福、習慣、美德、喜悅等等許多,一系列我們每個人都心動嚮往的東西
  • 亞里斯多德
    沒錯,這句話是出自亞里斯多德,他是柏拉圖的學生。歷年教師招聘筆試中,教育學的發展部分這個知識點裡面的人物歷來是大家最頭疼的,主要原因還是知識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而這個部分的知識點主要還是識記內容居多,那今天帶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與亞里斯多德相關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精選了亞里斯多德的24句名言,相信肯定有一個戳到你!
    哲學詩畫,生命精華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
    也正是由於這篇課文,在很多學生的印象裡,亞里斯多德恐怕成了守舊及陳年謬誤的代名詞。但實際上,「守舊」乃後人之「守」,非亞里斯多德之過,與作為探索者和思考者的亞里斯多德更是背道而馳。因為這一緣故,亞里斯多德被尊為「邏輯之父」。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很大程度上來自數學。在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中,數學未付專書,但分量及影響不容低估。
  •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
    在了解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之前,我們要從蘇格拉底說起。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具智慧的思想家之一,可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倫理和政治上,與科學哲學並沒有太大關係。那麼為什麼還要提到蘇格拉底?因為他是柏拉圖的老師,而柏拉圖又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二人正是西方科學哲學的源頭。蘇格拉底似乎不是一個喜歡動筆的哲學家,他生前連一本著作都沒有!
  • 亞里斯多德24句名言,堪稱西方哲學的集大成者
    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第一個廣泛成系統的集大成者,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他和柏拉圖、蘇格拉底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三大奠基者。 1,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2,幸福就是至善。
  •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
    其中,他說事物的本質是實在的,這個實在的本質是理性抽譯出的形式,在對雜多的外界的事物進行歸納的時候,亞里斯多德並沒有將理性和客觀事物像「經驗」和「先驗那樣」進行區分,他可能認為那是自然而然的,而且他在後面也只能將這種形式、實在或者本質歸結為潛在的理性。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在教育學的漫長發展立場中,經歷了萌芽階段,創立階段和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的人物以及觀點的出現,那麼在萌芽階段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涉獵多個領域的哲學家,因此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他就是-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 亞里斯多德為何自殺?
    亞里斯多德為何自殺
  • 亞里斯多德文論思想
    亞里斯多德先生是古希臘時期著名哲學家,文藝理論家,他是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奠基者。他的著作主要有《詩學》和《修辭學》。老先生的文藝理論也是很有意思的。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討論的是亞里斯多德的文論思想,那麼問題就來了,文藝理論是什麼呢?老先生給了我們答案。文藝的本質就是模仿,這種本質是基於實體論和四因說的哲學基礎出發的。那麼所謂實體是什麼呢?實體就是個別具體的事物,四因有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
  •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也是很有影響的教育家。他知識廣泛,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17歲求學於柏拉圖,是柏拉圖的得意門生。一方面繼承了柏拉圖的靈魂論和培養哲學王的思想,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其教育觀點散見於他的《政治學》和《尼各馬科倫理學》兩部著作中。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總結了教師考試中關於亞里斯多德的重要考點。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亞里斯多德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
  •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起源
    但是,在亞里斯多德以前這並不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哲學的起源是因為人類嘗試從個別的、具體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普遍的道理的思考能力,並且從一定程度上使人類脫離了蒙昧狀態。在亞里斯多德之前不是沒有思考,只是這種思考處於一種混亂不堪的狀態。他的貢獻在於第一次讓思考成為了一個體系,一門學科和科學,規範了思考的形式和方法,這就是邏輯學。
  • 生子當如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亞里斯多德), Bohr(玻爾),孔夫子 等等。這篇小文記述了亞里斯多德的故事對一個家長的啟發。  第歐根尼·拉爾修全文保留下亞里斯多德的遺囑,每每讀到這些故事,我總是感到一絲絲溫暖, 亞里斯多德不再是一個模糊的巨人, 立在遙遠的迷霧裡, 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孝敬的兒子,深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誠摯的兄長,真實的朋友,寬厚的主人。
  • 亞里斯多德沒有超越柏拉圖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哲學中善的理念》中,其分析的意圖在於確定二者之間共同的善。伽達默爾以自己對柏拉圖的理解來解釋亞里斯多德對柏拉圖善的理念的批判並沒有超出柏拉圖哲學的範圍,並且這種批判恰恰說明了兩者哲學之間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所在。伽達默爾總結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分歧和共同的善之後,得出如下的結論:就把存在的問題建立在自然的存在者(physei onta)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eidos或數學—理念結構的普遍性上而言,亞里斯多德事實上批判了柏拉圖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