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

2020-12-16 中公教師網

在古希臘,有一個人說了這樣一句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沒錯,這句話是出自亞里斯多德,他是柏拉圖的學生。歷年教師招聘筆試中,教育學的發展部分這個知識點裡面的人物歷來是大家最頭疼的,主要原因還是知識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而這個部分的知識點主要還是識記內容居多,那今天帶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與亞里斯多德相關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人物簡介:

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古代希臘哲學與自然科學的集大成者。

二、人物著作:

《政治學》、《倫理學》、《論靈魂》等。

三、人物思想:

1.亞里斯多德認為,教育事業應該是國家的,「教育事業應該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但是他主張的公共教育事業是不包括奴隸的,即只有一部分人可以接受教育,而另一部分奴隸是不可以接受教育的。

2.靈魂論:亞里斯多德在《論靈魂》中提到人的靈魂分為三大類:植物靈魂、動物靈魂以及理智靈魂。其中,植物靈魂是靈魂中的最低部分,主要是指生長、發育等生理方面;動物靈魂主要指本能、欲望及情感等;理智靈魂為高級部分,主要表現在思維、理解等方面。基於此,他認為兒童的發展,首先應培養身體,其次則是情感的培養,最後是理智的鍛鍊。該觀點為他的和諧教育提供了基礎。

3.教育原則:亞里斯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認為在教育中要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由此,他在教育史上成為第一個提出兒童成長過程的年齡分期的學者,並且主張體育、德育、智育的和諧教育思想。

以上便是有關亞里斯多德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希望能對各位考生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
    也正是由於這篇課文,在很多學生的印象裡,亞里斯多德恐怕成了守舊及陳年謬誤的代名詞。但實際上,「守舊」乃後人之「守」,非亞里斯多德之過,與作為探索者和思考者的亞里斯多德更是背道而馳。因為這一緣故,亞里斯多德被尊為「邏輯之父」。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很大程度上來自數學。在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中,數學未付專書,但分量及影響不容低估。
  •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
    在了解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之前,我們要從蘇格拉底說起。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具智慧的思想家之一,可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倫理和政治上,與科學哲學並沒有太大關係。那麼為什麼還要提到蘇格拉底?因為他是柏拉圖的老師,而柏拉圖又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二人正是西方科學哲學的源頭。蘇格拉底似乎不是一個喜歡動筆的哲學家,他生前連一本著作都沒有!
  •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
    其中,他說事物的本質是實在的,這個實在的本質是理性抽譯出的形式,在對雜多的外界的事物進行歸納的時候,亞里斯多德並沒有將理性和客觀事物像「經驗」和「先驗那樣」進行區分,他可能認為那是自然而然的,而且他在後面也只能將這種形式、實在或者本質歸結為潛在的理性。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在教育學的漫長發展立場中,經歷了萌芽階段,創立階段和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的人物以及觀點的出現,那麼在萌芽階段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涉獵多個領域的哲學家,因此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他就是-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 亞里斯多德為何自殺?
    亞里斯多德為何自殺
  • 亞里斯多德文論思想
    亞里斯多德先生是古希臘時期著名哲學家,文藝理論家,他是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奠基者。他的著作主要有《詩學》和《修辭學》。老先生的文藝理論也是很有意思的。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討論的是亞里斯多德的文論思想,那麼問題就來了,文藝理論是什麼呢?老先生給了我們答案。文藝的本質就是模仿,這種本質是基於實體論和四因說的哲學基礎出發的。那麼所謂實體是什麼呢?實體就是個別具體的事物,四因有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
  •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也是很有影響的教育家。他知識廣泛,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17歲求學於柏拉圖,是柏拉圖的得意門生。一方面繼承了柏拉圖的靈魂論和培養哲學王的思想,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其教育觀點散見於他的《政治學》和《尼各馬科倫理學》兩部著作中。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總結了教師考試中關於亞里斯多德的重要考點。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亞里斯多德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
  •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起源
    但是,在亞里斯多德以前這並不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哲學的起源是因為人類嘗試從個別的、具體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普遍的道理的思考能力,並且從一定程度上使人類脫離了蒙昧狀態。在亞里斯多德之前不是沒有思考,只是這種思考處於一種混亂不堪的狀態。他的貢獻在於第一次讓思考成為了一個體系,一門學科和科學,規範了思考的形式和方法,這就是邏輯學。
  • 生子當如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亞里斯多德), Bohr(玻爾),孔夫子 等等。這篇小文記述了亞里斯多德的故事對一個家長的啟發。  第歐根尼·拉爾修全文保留下亞里斯多德的遺囑,每每讀到這些故事,我總是感到一絲絲溫暖, 亞里斯多德不再是一個模糊的巨人, 立在遙遠的迷霧裡, 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孝敬的兒子,深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誠摯的兄長,真實的朋友,寬厚的主人。
  • 亞里斯多德:什麼是形上學?
    而要了解metaphysical的最初內容,應從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入手。經驗與技術的區別在亞里斯多德的年代,尚未有科學的說法,人們依靠感覺去認識事物,各種感覺集合到一起,最終會形成記憶。記憶再不斷的積累,就出現了經驗。
  • 亞里斯多德沒有超越柏拉圖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哲學中善的理念》中,其分析的意圖在於確定二者之間共同的善。伽達默爾以自己對柏拉圖的理解來解釋亞里斯多德對柏拉圖善的理念的批判並沒有超出柏拉圖哲學的範圍,並且這種批判恰恰說明了兩者哲學之間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所在。伽達默爾總結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分歧和共同的善之後,得出如下的結論:就把存在的問題建立在自然的存在者(physei onta)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eidos或數學—理念結構的普遍性上而言,亞里斯多德事實上批判了柏拉圖的學說。
  • 古希臘三哲之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教育學常考的一個考點,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呈現。他是西方百科全書式的教育家,也是柏拉圖的學生。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希臘的教育事業,為西方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全面地學習一下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動亞里斯多德出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
  • 亞里斯多德《政治學》讀書筆記
    一、亞里斯多德關於城邦的理念   城邦、公民與政體是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論述的三個核心概念,這部分主要介紹其對於城邦的理解。亞里斯多德認為城邦來源於村社,而村社來源於家庭。城邦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人的本性,因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 亞里斯多德:歷史終結於民主制?
    這種「線段式」框架也構成了一種評價模式:兩端的民主制和寡頭制子類型最為糟糕,位於正中間的則是混合得最好的政體——中道的政體(亞里斯多德認為多數城邦現實中可能達到的最好的政體),越接近這一中間政體就越好;反之,離之越遠、越靠近兩端則越壞。因此,與正當—變態模式不同,亞里斯多德在這裡並不忌諱稱呼某一民主政體的子類型為好的民主制,體現出亞里斯多德對民主制更為複雜的評價方式。
  • 亞里斯多德及其教育思想
    比如在教育學的萌芽時期在西方主要就會考察到古希臘三哲以及古羅馬的昆體良,那麼今天我們就主要針對於其中一哲,即亞里斯多德進行詳細介紹。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 亞里斯多德人性論思想淺析
    【摘要】在人性觀上,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這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徵,同時他還認為人性中包含著理性和非理性兩個方面。正因為人類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應該用代表理性的法來規範認得行為,這樣可以減少非理性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只有全方位理解和掌握亞里斯多德的人性觀,才可以客觀全面評價亞里斯多德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羅素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文/羅素 閱讀任何一個重要的哲學家,而尤其是閱讀亞里斯多德,我們有必要從兩個方面來研究他
  • 物理英才||亞里斯多德,腳踏實地,格物窮理
    文理科中不同的亞里斯多德 我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亞里斯多德。首先(關於他)比較有意思的一點,在中國,亞里斯多德是鑑別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的一個黃金標準。比如在中學裡你從政治書和歷史書中聽到的亞里斯多德是一個形象,而你從物理書裡面聽到的亞里斯多德是另一個形象。我們經常說在物理書裡面的亞里斯多德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形象。
  •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理想國
    亞里斯多德逝世後,他的著作在200年左右的時間裡都處於遺失狀態,所幸後來在克裡特(Crete)被重新找回。到了約公元500年的時候,波愛修斯(Boethius)將其翻譯成了拉丁語,使得亞里斯多德的影響力傳遍了敘利亞和伊斯蘭國家,但基督教歐洲因推崇柏拉圖而將其忽視。直到13世紀多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將其思想與基督教調和以後,亞里斯多德才在西歐世界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