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曹慶波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為了培養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師必須牢牢守住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做到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
在中國,學術無禁區,應該起源於當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出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蔡元培認為,大學是囊括大典、網羅眾家的學府,應容納各種學術和思想流派,讓其互相爭鳴,自由發展,切不可墨守成規、抱殘守缺,處處設禁,讓學術變成不學無術。
那是不是教師在向學生傳道、授業的時候,就可以什麼話都說、什麼思想都灌輸呢?不是。蔡元培在強調「學術無禁區」的同時,更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蔡元培先生成立了「進德會」,該會的宗旨便是砥礪德行,力挽頹俗。一方面不拘一格引進人才,另一方面大刀闊斧地退聘了一批學術水平低、教學態度差、只會在課堂上耍花架子的外籍教員。他說,「無論哪種自由,都要能使學生養成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一百年過去了,蔡元培先生的治學風格仍然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而今我們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起點上,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世所矚目的成就,但毋庸諱言,高校也必須對相關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如有的教師並不安心於講臺,而只想謀個一官半職,即便身在講臺,給學生灌輸的也是如何混跡官場的厚黑學;有的教師奉行拜金主義,急於將學術研究轉化為金錢權力;還有的教師,不是孜孜於學術,而是汲汲於功名,將自己裝扮成「名士」,以期在網上走紅……這樣言行無底線、思想無原則的教師,雖然只是極少數,但對學生的危害很大。
學術無禁區,講臺有紀律。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聖任務。高校教師,只有加強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準,才能率先垂範,言傳身教,才能給青年學生們傳遞正能量。牢牢守住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要求我們必須強化理論武裝和正面宣傳,加強教育和引導,重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中國夢主題教育。高校教師以及德育工作者、輔導員等,要牢牢守好守住「三條底線」,用實際行動真正做到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