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堂紀律管理除了繼承和豐富傳統課堂紀律管理中的許多精 華之外 ,還應凸現以下基本原則 :
一、 以人為本的原則。
課堂紀律管理的 目的絕不足對 人的支配 、 控制 , 扼殺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 而應該是充分 理解 、 尊重學生 , 充分張揚人性 ,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 自由和徹底解放 的基礎上而進行 自律 因此 , 在新課堂管理 巾教師要切實做到 :
(1)嚴格紀律要求和尊重 學生人格 相 結合。教師的行為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 , 尊重學生 自尊心。
( 2)自控與他擰相結合。以學生 自我控制為主 , 他控為輔 ,著重引導學生 自己管理 自己。
( 3)積極指 導與民主管理相 結合。在課堂紀律管理中, 教師既要積極地介入 ,機智地幹 預 , 讓學生知道哪些 可為 , 哪些不可為 ; 又要實施民主管理 , 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 和創新精神 , 培養 良好的紀律行為和 學 岡結友 愛的合作精 神。嚴 禁用 「不許 、不準」約 束學 生 ,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 反對苛刻的 、 惡意的和侮辱 性的懲罰方式 , 也反對諷刺 、 挖苦 嘲笑和恐嚇 。
二、 最小幹預的原則。
斯萊文指 出, 課堂教學中當發現 學生「走神」、 「開小差」時, 應該採用最簡單 的最小值 的幹 預糾正違規行為 如果最小值的幹預沒有發生作 用, 可逐 步增加幹預值 其主要 目的是既要有效地處理違 規行 為,又要避 免對教學 活動產生不必要 的幹擾。因此, 在新課堂 紀律管理中,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時 , 我們可以採取 以下 幾 步進行 :
(1)提供情境幫助 , 使之專心於學習活動。如移走 引起分心的事物 , 調整課堂環境和教學活動, 提高學生的興趣 、 強化恰當行 為等。
(2)採取非懲罰性 的行 為將學生喚 回到學習活動 中來。如運 用幽默的語言藝術予 以暗示 提 醒 、 讓其 回答 問題 、 接近控制、提醒學生紀律等。
(3)剝 奪 獎勵 以減少違規行為, 如剝奪獎勵 、 行為矯正等。
三 、 預防 為主的原 則。
凡事 「預則立 ,不預 則廢 」 實 踐證明 , 等到學生出現問題行 為再去補救 , 往往 比事先預防要困難得多。
因此 , 在課 堂紀律管理 中:
(1)確立學生活動 規範。通過與學生共 同討論的方式,對課堂行為提 出明確 而具體的要求 , 並依附 師生共同監督執 行 (以學 生監督 為主 , 教師的監督多採取 間接 的、 隱蔽的方式)
( 2)教師 要認真選擇學習材料, 科學選擇教學方法 , 精心組織教學活 動, 減少學生學 習焦慮和疲 勞, 激發學 生學 習興趣 , 讓每一 位學生都成為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 為學生個性的張揚 和獲得成功經驗創造條件。
( 3)建立積極課堂環境。一要 創建整潔、 優雅的教室氛圍, 使學生有足夠的情緒安全感 , 從而使學生有勇氣迎接學習的挑 戰; 二要綜合考慮學生 的 心理和生理特點 、 個性特長 、 學習習慣 、 行為特徵 、 同伴關係 等多種因素 , 依據學生和學習 目標 的不同而科學合理地安 排調整學生的座次和排列形式 。
( 4)建立和諧平等 的師生 關係, 理解學生所表 達的內心感受 , 接納學生 的意見和建 議。
四 、 因材施教的原則。
課堂紀律管理必須深入 了解學 生的情況 , 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 綜合各種因素 , 因人而異 、 因事而異, 科學地選擇處理問題的方法 因此, 我們對待學 生的課堂不 良行為應認真分析 , 從學生的看法和感受 出發, 充分尊重學生 的感受與體驗 , 誠懇待人, 給學生 以必要的支 持 , 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 使紀律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功 效。
五 、 發展性原則。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 , 學生是發展 中 的人 , 其生理 、 心理、 知識 、 能力 、自律等都處於發展之 中, 處 於不成熟 、 不完善的狀態。每個學生不論他 (她 )目前的狀 況如何 , 都存在著發展 的潛能。教育 的責任就在於使學生 的潛在可能性向現實可能性 發展。
因此 , 要 用發展 的眼光 對待每一位學生 , 尤其是 曾有課堂不 良行為的學生 , 充分相 信他們經過教育培養都能成人成才 ; 「對」、「不錯 」、 「這樣 好」、 「你能行」、 「老師相信你」、 「你真棒 」、 「試試看」應成 為新課堂教師的常用語 , 使課堂成 為發展學生潛能的 良好 場所。
六 、 激勵性原則。
新課程要求教師有新的課堂行為, 而 教師對課堂的最大影響 , 是營造氣氛和對學生發展的激勵。在新課堂紀律管理中教師應採取成功激勵與評價激勵相結 合的辦法 , 堅持正面積極評價 , 多肯定 、 多表揚 、多鼓勵 , 盡 量做到不批評 、 不指責
(1)教師評價學生 課堂行 為的 出 發點和落腳點是尋找學生的進步 , 發現其 閃光點 。
(2)細 心發現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每一點滴進步 , 多肯定 、多 表揚 、 多鼓勵。
(3)對學生出現的不 良課堂行為一要 寬容 , 二要正確引導, 促使其 自我克服 、自我矯正、自我完善。要困難得多。
因此 , 在課 堂紀律管理 中:
(1)確立學生活動 規範。通過與學生共 同討論的方式,對課堂行為提 出明確 而具體的要求 , 並依附 師生共同監督執 行 (以學 生監督 為主 , 教師的監督多採取 間接 的、 隱蔽的方式)
( 2)教師 要認真選擇學習材料, 科學選擇教學方法 , 精心組織教學活 動, 減少學生學 習焦慮和疲 勞, 激發學 生學 習興趣 , 讓每一 位學生都成為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 為學生個性的張揚 和獲得成功經驗創造條件。
( 3)建立積極課堂環境。
一要 創建整潔、 優雅的教室氛圍, 使學生有足夠的情緒安全感 , 從而使學生有勇氣迎接學習的挑 戰;
二要綜合考慮學生 的 心理和生理特點 、 個性特長 、 學習習慣 、 行為特徵 、 同伴關係 等多種因素 , 依據學生和學習 目標 的不同而科學合理地安 排調整學生的座次和排列形式 。
( 4)建立和諧平等 的師生 關係, 理解學生所表 達的內心感受 , 接納學生 的意見和建 議。
七、 多法並舉的原則。
課堂紀律問題的產生 比較複雜, 用單一的方法一般難 以解決問題 , 優化綜合多種方法效果 往往會更好一些 。其常用的方法有 :
(1)榜樣 示範。教 師 要嚴於律 己、 以身作 則, 成為遵守課 堂紀律 的模範 , 用 自己 的行為影響感染學生 。
( 2)複述 常規。當學生違反課 堂紀 律時, 請其複述常規或教師強調某一規定 , 有利於學生 自我 約束。
(3)訂立合同。對於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 教 師可與其籤訂書面合同。學生遵守合用, 就給予某種鼓勵。
(4)體驗感悟。運用讚賞 的方法 , 引導學 生注意並 體驗 到 良好的紀律秩序和學 習風氣帶給 自己的好處 , 使遵守紀律 逐漸成為學生 自己的願望和動機 。
(5)輿論調節 。教師要 支持正確的輿論, 並巧妙地予以利用, 使違規學生了解大家 的態度和意見, 進而調整 自己的行 為; 但忌激化矛盾 , 傷害 學生。
( 6)自我覺醒。啟 發學生進行 自我分析 和評價 ,自 覺地改正錯誤 , 遵守紀律 ;也可引導學生用名言名句來隨時 鞭策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