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紀律管理的13條策略

2020-12-17 騰訊網

1.聚焦

在你開始上課之前,一定把教室裡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身上,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你不要講課。沒有經驗的教師或許會認為,只要開始上課了,學生自然就會安靜下來,以為學生會看到課堂已經開始,該進入學習狀態了。有時這會起作用,但學生並不一定總會這麼想,他們會認為你能接受他們的行為,不在意你講課時有人說話。聚焦這個技能意味著,你應該在開始上課之前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即只要還有人沒安靜下來,你就一直等下去。有經驗的教師的做法是,在所有學生都完全安靜下來之後,再停頓三五秒鐘,然後才開始用低於平時的音調講課。講課語氣溫和的教師,通常比嗓門大的教師課堂更加安靜。學生為了聽到他的聲音會保持安靜。

2.給學生交底

如果學生對這節課的安排心中無數,這就會增加他們在課堂上的不安定感。因此,教師應該在每節課的一開始就明確地告訴學生這節課要做什麼,以及每個環節大約需要多少分鐘。

為了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的心中有一個「盼頭」,告訴他們在這節課的結尾階段他們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在向他們說明了本節課的教學安排後,可以說:「如果進行順利,我可以讓你們在這個小時的最後階段跟朋友聊天,或到圖書館去,也可以趕做其他科的作業。」這樣的安排也會讓那些喜歡上課講話的學生有所收斂。

3.實時監控

實施這一條的關鍵是在教室裡四處走動。當學生在做作業時,在教室裡巡迴走動,檢查他們做的情況。有經驗的教師會在學生開始做作業兩分鐘後對教室進行巡視,看是不是所有學生都開始做了,都在做該做的事情。延遲兩分鐘是很重要的,因為學生已經做出了一兩道題,或寫完了幾個句子,這樣你就可以檢查是否正確。對於需要幫助的學生,教師應提供個性化的輔導。那些還沒怎麼開始做的學生會因為老師走到跟前而加快速度,而開小差的學生也會被其他同學提醒。除非教師發現了共性的問題,教師不要打斷全體學生,不要集體指導。

4.以身作則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做出榜樣,做到彬彬有禮、行動果斷、持重而不缺乏激情,有耐心、有條理。如果教師讓學生「照我說的做,不要跟我做的學」,只會讓學生思想混亂,並引發不良行為。

如果你希望學生在課堂上用溫和的聲音說話,當你在教室四處走動,給學生提供幫助時,你也應該用溫和的聲音說話。

5.非語言提示 過去,教室裡有一個供教師使用的標準物件,那就是講臺上的搖鈴。多年來,教師在使用非語言提示方面已有了很多創新。非語言提示包括面部表情、身體姿勢以及手勢等。在為自己選擇課堂上使用的非語言提示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自己的喜好。事先要跟學生講好,你的這些提示是什麼意思,需要學生怎麼做。

6.環境控制

上課的教室可以是一個溫暖、快樂的地方,學生喜歡一個經常有所變化的環境。在「學習園地」中掛上有趣的圖片,會激發學生對相關學科的興趣。學生還喜歡對教師個人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包括興趣愛好。教師可以在教室裡放一些個人的物品,比如跟自己的興趣愛好相關的東西,如收藏物、全家照等,它們可以成為你跟學生談話的引子。隨著教師跟學生相互了解的加深,學生的紀律問題也就會越來越少了。

7.低調處理

很多嚴重的紀律問題,比如到最後把學生送進校長辦公室,都是因小事引起,最後激化成了大衝突。往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點名批評,本來事情並不大,但是卻和學生發生了語言上的衝突,然後不斷升級,不可收拾。如果教師的幹預儘量低調,儘量把問題解決在悄無聲息中,就會使很多衝突得以避免。有經驗的教師會特別注意那些出現了行為問題的學生,如果讓他們成為教室裡的注意力焦點,反而會讓他們獲得成就感,進而得寸進尺。教師首先要密切監控學生的行為表現,來回在教室走動,對問題的發生要有一定的預見性。要以不太引起別人注意的方式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避免其他學生受到幹擾。有經驗的教師會在自己的講課中把學生的名字帶進去,被叫到名字的學生自然會得到提醒,而其他學生則可能不會覺察出什麼問題。比如,「大家把書翻到第25頁,都翻到了嗎,大衛?」 又如,「得比,看到黑板上的短語了嗎?第一個,你會嗎?我想你肯定會的。大家再仔細讀一讀」。

8.照章行事

這是動用教師權威的比較傳統的管理方式,也是高調的處理方式:教師是課堂上的老闆,任何人沒有權利幹擾其他學生的學習。這種方法需要制訂明確的課堂規則,並嚴格執行,並伴以表揚、獎勵措施。

9.傳遞正面信息

「我希望你??」教師在面對有行為問題的學生時候,可以向學生明確地說出他希望學生怎麼做。該技巧的核心是把重點放在教師所希望的行為上,而不是學生的問題行為上。說「我希望你??」「我需要你??」或「我期望你??」。使用這個技巧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把重點放在了學生的問題行為上,對學生說「我希望你不要再??」,這往往會引發學生的否認和對抗,學生會很快反駁說:「我什麼都沒有做!」或「這不是我的錯??」,或「什麼時候規定不可以??」,導致衝突升級。

10.使用更加溫和的表達方式

教師如果在課堂上需要用語言對問題行為學生進行提醒,可以考慮跟學生講三方面的意思:首先,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描述,比如,「我在講課的時候你在講話??」。第二,這樣的行為對教師的影響是什麼,「我不得不停止講課??」。第三,讓學生知道他的行為給教師帶來的感受,「這讓我感到很失望」。比如,一位有經驗的教師在受學生講話幹擾後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我不知道我對你做了什麼,以致我得不到你的尊重,而班裡的其他同學都是尊重我的。如果我曾粗魯地對待你,或對你不體諒,請告訴我。我感覺似乎我冒犯了你,使你現在不願尊重我。」

11.不要吝嗇你的表揚

對於那些平時經常出紀律問題的學生,要特別留意他們表現好的時候,並及時給予表揚。表揚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僅僅是點頭、微笑或豎大拇指。

12.努力喜歡每一個學生

每個班似乎總有一兩個學生跟你「不對付」,或「搞不定」,總有學生對你傲慢無禮,或愛理不理,還經常「攪局」,讓你頭疼不已。沒關係,對這樣的學生,最管用的秘訣就是喜歡他。是的,不必愛他,但確實是要真正喜歡他。當你真正在他身上發現能讓你喜歡的一點,哪怕只有一點,你就把他記在心上,在合適的時候真誠地向他表示你的欣賞,你們的關係將從此不同。

13.把課上好

最後但卻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一定要把課上好,把課上得吸引人。一節課儘量做到動靜結合,避免學生產生倦怠感。

來源:德育部落I陳保峰

版權聲明:版權歸原創,國際漢語教師對外就業平臺微信公眾號常年招聘世界各國的漢語教師及美國中小學幼兒園各科目教師,轉載本文旨在宣傳,圖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對本文進行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小學課堂紀律的管理方法
    為了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內容,良好的 課堂紀律與課堂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樹立教師威 信對小學教師管理課堂紀律是十分重要,那麼如何才能樹立教 師威信呢?制定班規 俗話說無規不成方圓,沒有班規的班級只能是亂鬨鬨的班 級,紀律會很差。學習初期,班主任會利用班會課,制定切合 本班具體情況的班級管理制度以及班規,讓學生自我約束有方 向,自我管理有章可循。
  • 新課堂紀律管理的基本原則
    新課堂紀律管理除了繼承和豐富傳統課堂紀律管理中的許多精課堂紀律管理的 目的絕不足對 人的支配 、 控制 , 扼殺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 而應該是充分 理解 、 尊重學生 , 充分張揚人性 ,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 自由和徹底解放 的基礎上而進行 自律 因此 , 在新課堂管理 巾教師要切實做到 :(1)嚴格紀律要求和尊重 學生人格 相 結合。
  • 如何做好小學生課堂紀律的管理
    做好小學生課堂紀律的管理,我們要從科學的角度去探索,站在小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這種每周一次記錄總結的管理方法效果較明顯,既減輕 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又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記憶、遵守學校紀律, 使之形成遵守紀律 的好習慣。
  • 【紀法課堂】六大紀律之政治紀律
    」微信公眾平臺「紀法課堂」專欄今天正式與大家見面。「紀法課堂」專欄以紀法教育為出發點,以解讀黨紀法規、評析典型問題為己任,利用知識解說、案例剖析、隨堂測試等方式,全方位、立體化推送紀法知識,力求打造全天候的「明規守法」教育活動陣地。
  • 課堂紀律的發展
    課堂紀律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要經歷一個發展過程。國外學者參照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的階段理論,對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紀律發展水平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階段1:反抗行為階段4-5歲之前的兒童,多處於這一階段。
  • 我為什麼不在課堂上「管理紀律」?
    在我們的兒童哲學日間營中,老師是完全不管課堂紀律的。因為主教老師Shiro認為:管理紀律,是老師對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缺乏信任的表現。每一次,我們開辦哲學冬令營或夏令營時,最常受到學生家長或是其他老師質疑的,往往跟教學內容無關,而是「學生太自由」。怎麼個自由法呢?
  • 幾種常用的課堂紀律管理方法
    教師進入課堂時,首先要樹立「心中要有火力點」的概念。每一個班都有一、兩個較調皮的學生,也就是這個班的火力點, 所謂擒賊先擒王,找準、控制好這個火力點也就控制好了這個 班,就能有針對性地採用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紀律控制。
  • 課堂中以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進行課堂紀律管理
    課堂上的紀律是一種藝術,課堂上要想使學生的紀律好對於課堂紀律的整頓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 把小組或大組競賽貫穿其中,以時刻吸引學生注意力,並讓他們及時互 相提醒、監督。為了避免失去新鮮感而減少激勵的作用,我也偶爾變換 競賽的花樣,比如,有時我以加分、扣分的形式比,看哪組最後得分多; 有時,我又嘗試給自己組的花朵添葉子的競賽,紀律好或發言積極
  • 【黨建小課堂】這18條組織紀律紅線,不要踩!(上)
    【黨建小課堂】這18條組織紀律紅線,不要踩!來源:七一客戶端掃一掃關注科左後旗黨建微信公眾號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黨建小課堂】這18條組織紀律紅線,不要踩
  • 口令在課堂管理中的作用
    所以,英語教師經常使用口令管理課堂。小學課堂管理口令多見於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而且形式多樣,但小學英語課堂口令形式單調。因此應該從創新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方面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力求以口令為載體,開闢課堂管理的新渠道。
  • 學生課堂紀律很差老師該怎麼辦
    在教育一線當老師多年,什麼樣的學生都帶過,課堂紀律是我一直重視的問題,這屬於課題常規中教學組織問題。能不能有好的課堂紀律,教學組織效果如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67一、從教師方面看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課堂紀律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紀律管理方面老師的作用最大,一個善於教學組織的教師往往能管理好任何班級學生。同樣班級,有的老師上課紀律很好,有的老師上課紀律就非常亂。
  • 新教師如何才能管理好課堂紀律?老教師的五點建議幫你解惑
    【原創首發,歡迎轉發】◎文/編 烏江網友提問:「作為一名新手教師,在關於學生課(堂)上紀律這方面有很大的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覺得教書真不是那麼簡單之事,似乎她都有打退堂鼓的感覺,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當初為什麼走上了這條路。我坦誠地告訴她,還早著呢,這才是剛剛開始,必須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後頭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嘗試,我都是從那個階段走過來的。她一臉的茫然。
  • 課堂紀律的預防應對方法
    有效管理課堂也是一樣 , 在上好一堂課之前 , 首 先要作好充分的準備 ,這樣才能防患於 未然。, 並不定時地進行課堂紀律課 前小測驗 , 這樣可以讓事情簡單化, 消除課堂的喧鬧 ,也讓學生有紀律條款可循 從而保證課堂的順利開展。
  • 教師安排班幹部維持課堂紀律,造成學生傷害,誰負責
    管理、教育學生是教師的權利,但這種權利不能任意轉讓給他人,包括轉讓給班幹部。教師安排班幹部維持課堂紀律,雖然不當,但也是職務行為,如果造成學生傷害,應由學校承擔相應的責任。課堂紀律需要《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002)第九條規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九
  • 7個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課堂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環境,將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具有各種能力和個性。因此,成為一名有效的教師需要實施創新和創新的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無論您是教授兩個月還是二十年,都很難知道哪種教學策略最適合您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因此,您可以使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激發您的課堂練習。
  • 幼兒園老師管理課堂紀律16招
    1、課堂活動30分鐘要求幼兒能做到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手放背後 ,腳並擾。抬頭挺胸。良好的坐姿可 以保護幼兒完美的體形。2、發言要舉手老師提問時,要做到舉手發言,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踴躍發言。紀律整齊之後就可以上課了。
  • 小學教師課堂管理的兩難困境及其化解
    但由於小學生生理、心理不成熟,自制力較差,因而在現實的課堂管理實踐中,要實現課堂管理「有效」並非易事,為此小學教師往往會採取與課堂管理理論相悖的管理方式,從而造成了真實情景中課堂管理的兩難困境。探究小學課堂中形成教師管理兩難困境的原因並及時化解,是促進小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
  • 課堂教學的20條策略,真實用
    對老師而言,課堂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請看這20條課堂教學常規,實用,易學!1、教師要對授課內容、課件操作爛熟於心,課堂自己關注點、重心已不是教案預設,而是課堂秩序、動態生成。否則只顧內容能順利講下臺,無睱顧及課堂秩序,就會出現顧東顧不了西的局面。
  • 課堂教學的20條策略,真實用!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584 篇文章 -對老師而言,課堂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請看這20條課堂教學常規,實用,易學!1教師要對授課內容、課件操作爛熟於心,課堂自己關注點、重心已不是教案預設,而是課堂秩序、動態生成。否則只顧內容能順利講下臺,無睱顧及課堂秩序,就會出現顧東顧不了西的局面。2先能管住課堂紀律,再談教學方法。
  • 課堂講授有紀律□曹慶波
    為了培養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師必須牢牢守住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做到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  在中國,學術無禁區,應該起源於當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出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