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的內涵不同,會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2020-10-18 秦耕耘博客

                           秦耕耘

這裡所說的平等,是指權利、機會的平等,規則面前的平等。對於統治者來說,社會中的哪個地方關鍵,哪個地方與統治者的目的利益有聯繫,哪個地方就需要壟斷。他人的參與和競爭,就等於是對他們的淹沒與淘汰。所以他們不敢與人同臺競爭,而要施行壟斷。

權力制度也有平等,但這種平等就是把人都變成統治的對象,他們都沒有權利,沒有自由,不能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從表面上看這的確很平等,在奴隸的眼前出現的是和自己一樣的奴隸,至少最高權力與奴隸不會同處一個空間,減少了這種貧富貴賤差異的刺激,除了最高權力之外,他們都處於被統治的一面,他們的處境相同。他們都需要付出同樣的艱辛和恥辱才能得以生存,不管是奴才還是奴隸,即使自命不凡的人也不能改變自己的被動處境,在壟斷利益分配狀態下,他們都是被操縱的對象,都是乞食者。

世上的人各式各樣,什麼賤種都不缺少,正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種將人當作工具和沒有生命特徵的統治也是一些小人心理得以安慰的藥方,他們寧願忍受相同的壓制,也不願意看到自己周圍的人比自己高出一等;寧可簡單低級,也不要高貴自由和秩序。他們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與獨立生存的能力,害怕自己不如別人,他們需要別人的統治,他們拒絕建立在人格與機會之上的平等,拒絕人與人之間的權利平等,而不能放棄奴隸之間的平等。對於習慣統治別人和被統治的人,他們都缺少生存能力,從意識上缺少生存根基,這是幾千年集權統治給人養成的孽根。這種孽根在個別人身上有可能在一瞬間清除,有可能需要幾代人才能從他們身上緩慢消失,這主要是取決於個人的能力與認知程度。

而對於一切有能力的人,他們都需要權利的平等,機會的平等。只有機會的平等,權利的平等才能使人的生命價值產生作用。而奴役上的平等,被剝奪權利與自由的平等只會為被統治者套上一樣的枷鎖,人的能力是無法產生作用的。而「平天下,均貧富」的簡單需求,只能通過權力手段來完成,只能通過強硬手段來進行,這只會形成獨裁統治,只會形成單一的世界。這是權力產生的土壤。在這樣的社會是沒有任何生機的,這種需要只會導致社會的退步,因為人的多種需要與目的都無法實現。

人應該明白,即使付出相同時間的勞動,其價值是有很大差異的。再者,人的價值不是完全由自己決定,還取決於人才供給量的多少,但高級人才相對於中級人才在一般情況下是稀少的,這是因為他的產出難度較大。一個機械修理師與一個郵遞工的工作難度差異很大,修理師需要專業知識,需要通曉機械原理,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需要經驗,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修理師,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勝任。而一個郵遞工只需熟悉線路就能熟練地工作,任何一個人都能做這種事情。一個企業老闆與一個員工也不能實行利益等額分配,如果非要平等的話,就無人去選擇投資經營,就不會有商業的繁榮,不會有產品的正常供應,人都會去選擇沒有風險又有利益保證的簡單工作。如果多數人都不能獨立思考,都不能自主生存,那麼權力就是惟一的僱主,奴隸制度就是這樣促成的。

人的個性、目的、價值取向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在高度集權的社會,人的職業、目的、興趣等無法作自由的選擇,民眾的生存是統治階層一手設計出來的,一些人的低能、愚昧、無法獨立生存促成了權力的形成。權力制度下,一切都是出於權力的需要。人是被動地生存,被動地就業,人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平等的內涵不同,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追求財富的平等,只會招來強權,因為只有通過權力才能實現財富平等。權力要維護自己的目的利益,必然要實行對民眾的全面奴役,限制人的自由。人沒有自由,人的智慧能力與知識就不能產生作用,人的能力不能產生作用,就會導致整個群體的衰敗。在權力制度下,知識是無用的,因為知識不能與自由選擇相結合,不能與自己的目的利益相結合,沒有適宜的環境,人的知識能力是無法產生作用的,這是知識無用的總根源。而有價值的思想文化正是權力極力掃除的對象。而人的能力差異,個性差異,目的差異使這種財富上的平等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根據。財富平等只會將人導向深淵,只會抑制人的能力。

如果人的生存與出路完全依靠權力去安排,同樣會導致人成為權力的工具。

而權利的平等,機會的平等就能使人的能力發揮作用,通過制度與規則在所有的領域為每個人提供平等的參與權利。在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壟斷的格局下,人的能力無法得以釋放,人的生存和命運是處於被操縱狀態。普通人只會哀嘆自己的不幸,卻不知道不幸的根源在哪裡。而不同群體的意識差異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個群體的命運。「均貧富」的意識只會給他們自己構建人間地獄,只有追求權利平等才會為自己贏得自由。

相關焦點

  • 兩種學佛人,兩種結果截然不同,你是哪一種?
    在現實生活中有兩種學佛人,他們都很認真,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截然不同,一種不斷進步,契入境界,一種則是迷惑而無所得,只能高談闊論,對於生活與工作以及未來無絲毫助益。你是哪一種?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學佛人的不同之處。
  •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內涵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內涵 2020-12-29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媽媽會不會花錢,孩子過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導讀:媽媽會不會花錢,孩子過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會不會花錢,孩子過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林彥俊來了,同一個人上演截然不同的兩種穿搭,你喜歡哪個?
    但是,讓小編大跌眼鏡的是,他這次的穿搭跟上一次差別很大哦,同一個人上演截然不同的兩種穿搭,你喜歡哪個?一起來看下。這便是林彥俊今日份的機場穿搭造型了。白色的豎條紋襯衣,戴著紳士帽,黑色長褲,這樣的一身「紳士風」穿扮,讓他整個人看起來瀟灑帥氣,腳上的皮鞋,更是給他增添了幾分成功男士的成熟魅力!
  • 北部和南部殖民地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
    殖民地社會在17世紀後期和整個18世紀,北部和南部殖民地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在南方,菸草成為主要作物。這種情況在種植條件下生長得最好,勞動者團隊分組工作。結果,南部殖民地從外部 - 從英國進口,並且越來越多地從北部殖民地進口了大部分食物以及他們所需的大部分製成品。在社會和政治上,南方殖民地由種植園主所主導,他們組成了一個採用英國貴族生活方式的社會精英。北方殖民社會相比之下,新英格蘭的殖民地,加上紐約,新澤西和賓夕法尼亞州可能發展了當時世界上最平等的社會。
  • 體驗了同一個書店的兩個版本,獲得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作者 |Bookshop凱文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不同的體驗昨天飯餘閒暇的時間,便體驗了一下同一個書店的兩個版本,並獲得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可惜,衝動之下必定缺乏思考力,結果買錯實體店了,本想著去園區店的,結果買成了市區店。這個也是在後來園區店的店員耐心的告訴我,並且跟我解釋和介紹。這樣我便匆匆來到市區店,第一時間詢問使用情況。結果第一時間的回覆讓我懵圈,不知道,不能用,也沒法查。我還是沒有放棄,還好有時間,不然我日常的話就走人了。我再三詢問並詳細告知我的購券經歷,結果是另一個店員想到了,在另一臺電腦上終於查到了我的記錄。
  • 兩個沉迷於遊戲的已婚男人,為何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導讀:有的人沉迷於賭博,有的人對抽菸喝酒極度上癮;有的人遇到壓力會通過吃喝玩樂去發洩,而有的人會壓抑在心裡。每個人都有自己難以言語的苦悶,最終如何走出來,除了自己的心態,也需要身邊最親近的人去理解和幫助。
  • 周穎剛等 | 高房價和「嬰兒荒」:住房不平等導致生育不平等
    同時,我們想看房價上漲會導致財富的不平等,進而會影響到生育決策,導致生育不平等。這裡要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房價上漲會導致財富的不平等?這是因為中國最大的資本市場不是股票市場,而是處於城市化轉型中的房地產市場,它會帶來很大的財富效應。這個觀點大家都會認同,現在有人經常說,有房和沒有房是劃分階層的標準,所以這裡就有一個財富不平等的問題,進而影響到生育不平等,這是我們這篇文章要講的一個故事。
  • 男女平等原則在中國離婚制度中的內涵變遷
    1950年婚姻法宣傳連環畫《婚姻法給我們帶來了幸福 》男女平等原則在我國三次婚姻立法總則部分都有所規定,但其內涵不盡相同,體現在離婚制度中,各有不同演繹。在1950年婚姻法中,男女平等是指男女權利平等;在1980年婚姻法中,指男女共享權利、共擔義務;而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則是保護婦女與男女平等發展並重。在我國民法典修訂進入快車道的今天,如何使男女平等原則落實到婚姻法的具體制度中,從形式平等向實現實質平等更進一步,仍然值得討論。
  • 4種不同的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截然不同的一生,你是哪一種?
    4種不同的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截然不同的一生,你是哪一種?每個來到這世界的孩子都是母親的生死之交,媽媽懷胎十月,忍著骨肉分離的撕裂之痛,冒著生命危險讓孩子平安降臨。媽媽和孩子依戀關係的不同,決定了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看看這4種不同的親子關係,你是哪一種?
  • 同樣是早戀,兩位家長的不同做法,帶給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關於孩子早戀問題,兩位家長的不同處理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首先,我們來說第一位家長。故事的主人公是爸爸和女兒。正在讀高中的女兒,因為暗戀班級裡的一位男生,導致月考成績下滑。女兒的這一變化,被細心的爸爸發現。
  •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應對辦法也就不同
    看了還有另外一個鞋廠的推銷員,卻興奮地向厂部發回信息說 :這裡的人都還沒有穿鞋,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然後他把一雙最好看的鞋送給島國的國王,這裡的人看到國王穿鞋也都學著穿鞋 ,於是B鞋廠的推銷員在這裡開設了賣鞋的商店 ,結果這個鞋廠電發財了。
  • 「人人生而平等」是指「權利」,並非「狀態」上的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是指每個人生而應該具有平等的「權利」,而不是指每個人生而應該具有平等的「狀態」。關於這一點,常為很多國人所誤解,包括一些學者文人。「人人生而平等」的出處是美國獨立宣言(1776)。「人人生而平等」可用一個通俗的例子來描述:一個人生在王子家,而另一個人生在乞丐家,他們的財產,聲譽,養育和教育等狀態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們同樣都有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如上所述,在完整的句子中「人人生而平等」後面是有一個短語作為它的特定的賓語,即「權利」。
  • 【心驛·第九十二站】框架效應:不同說法不同結果
    你知道75%瘦肉和25%肥肉的區別嗎當你來到超市時,看見貨架上擺著兩種包裝的豬肉事實上,多數人更喜愛瘦肉,所以人們會更偏向選擇「75%瘦肉」。但是仔細一想,「75%瘦肉」和「25%肥肉」,難道不一樣嗎……為什麼同樣的東西,換一個說法,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 孩子壓歲錢會不會被「沒收」? 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我們會對孩子說,「乖了寶貝,來給媽媽,媽媽先給你存著!」可是存著存著就沒了,很多網友都說,這是父母說過的最大謊言。  而如果強制要過來,那孩子肯定要跳腳,這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明明是別的長輩給自己的,憑什麼被收走,孩子會很不願意、很傷心。
  • 近代之「心」,除了表達平等博愛的新內涵,還表達著什麼?
    近代之「心」則更強調平等、博愛的新內涵。如康有為認為人是一種能愛類、懂得博愛的生物,愛類和博愛成了人的本性,其不忍人之心就是強調「人人平等,愛人若己」。他在運注中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就是大同社會,而在這個社會中「無貴賤之分,無貧富之等,無人神之殊,無男女之異。」
  • 如何定義平等?
    效率原則要求一切社會資源按照市場機制來分配,但問題在於:市場化並不必然導致平等,有時甚至恰恰相反。從世界範圍內來看,越是自由的經濟體(典型如美國),其社會不平等程度越是明顯。這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如果國家不能干預市場活動,那麼在實際運作中這必然導致更偏重效率而非平等。其結果是,在近三四十年來的西方的很多國家,人們把生活中的不平等看作是一種「自然狀態」,儘管許多人本能地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的狀況,但又對此無能為力,主流政治甚至已經不再探討這些問題。好像國家唯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公民自由地賺錢,但人們不再相信國家具備改善社會的功能。
  •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兩種養育方式下,孩子的發展截然不同
    很多寶媽在第一胎的時候都非常的小心,但是在第二胎的時候就很馬虎了,其實爸媽兩種帶娃的心態,還有兩種帶娃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兩個孩子也會截然不同,有很大的反差。甚至兩個孩子會出現外向內向兩種差異很大的性格,但是兩個孩子都是在一個家裡面長出來的呀?這是為什麼呢?
  • 【學術前沿】溫子龍組發現成體斑馬魚腦內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小...
    100年後的今天,儘管有許多研究嘗試從分子標記、吞噬能力和單細胞轉錄組學分析等等不同方面來研究小膠質細胞的功能異質性,人們還沒有在脊椎動物中發現與不同功能相對應的小膠質細胞亞型,而小膠質細胞功能多樣性的生物學基礎也待進一步闡明。
  • 吸吮乳頭和吸吮奶嘴需要兩種截然不同的技巧
    吸吮乳頭和吸吮奶嘴需要兩種截然不同的技巧奶瓶的奶嘴較長,塞滿了整個口腔,寶寶吸吮起來省力痛快,只需用上下唇輕輕擠壓橡皮奶嘴,不必動舌頭,奶汁就會通過開口較大的橡皮奶嘴流入口中。當你將乳頭與寶寶分離的時候,乳汁是會往外噴的。所以其實寶寶不用費力,乳汁自己就譁譁譁的像自來水一樣就會走出來。但是奶瓶沒有這個功能,寶寶每一下都需要他用力吸,所以其實他不會特別喜歡吸奶瓶子,這也是人之常情。吸吮橡皮奶嘴看似省力,容易得到乳汁,但是母乳在憑藉有力的吸吮刺激後,乳汁便會源源不斷的流入寶寶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