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題
口服短效避孕藥(COC)是目前全球範圍廣泛使用的高效避孕方法之一,正確使用 COC 的有效避孕率高達 99% 以上。目前 COC 給藥多採用 21 天活性激素攝入期、之後為 7 天的無激素間期(hormone-freeinterval,HFI),由此模擬月經周期,稱為激素聯合避孕(Combined Hormonal Contraception,CHC)。
但有些學者認為,連續服藥跳過月經是安全的,沒有必要堅持每月出血一次。甚至有一些研究認為連續服藥利於消除痛經和因出血帶來的麻煩。
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近日,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旗下的性與繁殖健康委員會(FSRH)更新了指南,其中提到了短效避孕藥間斷七天不吃是沒有醫學意義的,反而是一直連續吃下去既不影響其避孕的本意,還能減少許多出血帶來的併發症。
該指南認為:傳統的 21/7 服藥周期被設計成每月誘導一次出血,模擬自然發生的月經周期。然而,每月一次的出血對健康並無益處,反而是維持 7 天無激素間隔期有以下缺點:
1. 撤退性出血可能會很嚴重,造成女性不必要的痛苦,亦或是單純不被期望。
2. 7 天的無激素間隔期以及所造成的出血可能和女性的頭痛以及情緒改變相關。
3. 傳統的服藥周期可能增加排卵風險,從而增加潛在的懷孕風險。
該指南指出,連續服用短效避孕藥以取消或者縮短無激素間隔,女性可以減少或者避免出血及其相關的症狀,並可能降低逃避排卵和導致避孕失敗的風險。並且該方案與傳統的 21/7 方案一樣安全和有效。
傳統的激素避孕模式包括了使用口服避孕藥(連續服用 21 天后停藥 7 天)、激素貼片(一片貼 7 天,連續三周後停用 7 天)以及陰道環(一枚陰道環放置 21 天后取出,間隔 7 天)。
這些方法均可以促進月經來潮,但是指南指出,該種出血對於女性來說並不等同於生理性的月經,這種「月經」對於健康毫無裨益。
該指南推薦了新型的激素避孕方案,與傳統方案不同,新的方案包括了:
1. 持續使用激素避孕,包括口服避孕藥、激素皮貼以及陰道環,從而達到無激素間隔;
2. 延長激素的使用時間,從而縮短無激素間隔的時間;
3. 在進行了 21 天的激素避孕後,縮短無激素間隔的時間,直接進入到下一循環。
指南認為,這種新型的模式可以減少甚至消除撤退性出血以及它所帶來的相關症狀,同時降低避孕失敗的風險。
指南還就下列一些問題進行了回答:
1. 跳過月經期的方案的避孕效果與傳統方案相比如何?
根據現有證據,GDG 認為,與傳統 21/7 方案相比,延長或持續使用口服避孕藥以及縮短無激素間隔時間在理論上可以降低排卵逃逸風險,但尚無確鑿證據表明其為更有效的避孕措施。
2. 連續用藥的安全性如何?
根據多方 RCT 研究,連續用藥所造成的嚴重不良反應非常少。而觀察性研究報告,與 21/7 方案相比,延長方案和縮短無激素間隔的方案的嚴重不良事件數量相似。
3. 出血模式有何改善?
根據 Cochrane 對 RCTs 的一篇綜述報導,在大多數研究中,與標準治療方案相比,延長方案的出血模式是等效的或有所改善的。
一項包括 RCT 和觀察性研究的系統性綜述得出結論,總的來說,持續或延長治療方案的出血總天數低於周期性使用口服避孕藥。雖然在使用連續或延長治療方案的頭幾個月,突破性出血增加,但隨後的時間裡,其頻率和強度均下降。
4. 出血導致的併發症有沒有改善?
諸如頭痛、盆腔疼痛、腹脹和乳房壓痛等症狀在無激素的間隔期間比服用激素期間更為常見。研究顯示,婦女可選擇延長方案以避免或減少相關症狀的發生。
Cochrane 綜述的 RCTs 發現,有研究表明,延長 COC 治療可改善月經相關頭痛、腹脹、疲勞和月經疼痛。
5. 延長治療方案後恢復生育能力是否受到影響?
一項研究發現 187 名年齡在 18 - 49 歲婦女年連續服用 COC 至少 6 個月後停藥,98.9% 的女性在 90 天內恢復正常月經或懷孕。類似的結果在其他研究中也得以證實。
了解了英國最新指南的相關內容,讓我們回到最初的思考題——口服避孕藥間斷 7 天究竟有沒有醫學意義?對於英國最新的指南,你又怎麼看?
快留言和我們討論吧~
推薦閱讀
本文首發 | 婦產時間
編輯 | 江小兔
題圖來源 | 站酷海洛plus
投稿及合作 | einsmeer@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