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青春期,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信任,有的時候,不是做父母的的不信任孩子,是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沒辦法讓我們信任。
青春期的孩子,畢竟不是成人。
他們會犯錯誤;
他們會考慮不周;
他們會做錯誤的決定。
當他們犯錯的時候,我們也能料到他們可能會錯上加錯,比如對我們撒謊。
這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高估自己,,對自己過於自信。
還有可能因為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成人感,但是畢竟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所以可能無意之中完不成約定。
還有一種是青春期的孩子是故意違反和你之間的約定,故意去做一些讓你頭疼的事情,這會使我們和孩子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朋友家的孩子13歲,不想學習,原因是媽媽把他的手機沒收了。
媽媽和孩子協商的結果是:
媽媽把手機還給孩子,
孩子白天認真學習,晚上玩半個小時的手機。
我們家長心裡清楚,孩子只拿手機玩半個小時,是根本不可能的,這與我們的信任已經無關了。
而是如果孩子真有這樣的自制力,我們家長也不會沒收手機。
我們可能會預料到孩子對我們承諾的事情,他們做不到
我們要對這種情況要有準備。
青春期的階段,其實是一個試錯的階段,失敗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
讓孩子早點經歷這些失敗,也能讓孩子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的辦法。
即使他做不到,我們也不要落井下石
這時有的家長,就會說:
「我說你做不到吧」
「當時你是怎麼答應我的?」
「你還跟我講條件,你根本做不到,以後你就得聽我的」
家長說的這些話,只會增加你們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他沒有做到他承諾的事情,但是他做了總比不做強吧
最好的方式是趁著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與他們坦誠的、心平氣和的交流,引導他們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給他們提供一個清晰的計劃來重新建立彼此間的信任,解決問題。
當孩子做了一些不成熟、危險、愚蠢的事情時,我們會發怒,失望,痛苦,害怕,
而這些情緒的背後,都有我們對孩子的需求,
我們先從孩子的身邊離開幾分鐘,告訴孩子,我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冷靜一下。
然後再跟孩子坦誠的溝通:
這件事,我很生氣,因為……
我們害怕,因為這件事意味著……
我最擔心……
當我們像孩子表達脆弱的一面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因為孩子會知道,你生氣的原因並不是他做錯了什麼事情,而是你真正的為他的幸福、安全而感到擔憂。
而且,當你展示你脆弱的一面的時候,孩子也會展示他脆弱的一面。
讓孩子討論接下來善後事宜,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孩子想出來的善後的方法,往往他們會心甘情願的去做。
我們要跟孩子再去協商,接下來要怎麼做?
我們可以協商重新制定我們的計劃,也可以選擇接受懲罰。
但是善後的方法一定要切實可行。
比如孩子說每天玩一個小時的手機,他沒有做到,他會接受懲罰,懲罰的措施是,他打掃1個月的家裡衛生。
這個實現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我們可以想一些切實可行的策略,比如,你每天玩一個小時的手機,未來的一個月之內,由家長來監督你玩手機的時間。
我們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發展與孩子的關係,
幫助他們培養健康的、富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能力。
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關鍵方法是引導孩子自我反省,幫助他進一步的認清自己。
我們可以嘗試問孩子下面的問題:
「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那我們如何來解決這些困難」
「我怎麼才能知道什麼時候你更誠實、更可靠呢?」
「通過這一件事,你對自己有了什麼了解?」
「如果你有機會重新做這件事,你會改變什麼?」
「你還有什麼事情需要跟我溝通嗎?」
要教給孩子,如果想要解決問題,就需要和你多交流。
如果我們家長能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誠懇的與他談論發生的事情、遇到了什麼困難,
坦誠的與他們交流我們的恐懼、我們的憂慮,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就會看到事件背後隱藏的東西,也能夠意識到你是真的為他的幸福、安全和未來擔憂。
他們才會在迷茫中尋找到方向,在失敗中學會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