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樂清「五水共治」的背景
樂清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北有景色奇秀的雁蕩山脈,南為風光旖旎的平原水鄉,境內河道縱橫交錯,河網密布。近年來,隨著我市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加上設施投入的不足,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環境受到損壞,尤其是水環境破壞、水資源汙染的現象日益突出。長期以來樂清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治水工作,不斷加大治水投入,完成了白石、鍾前、福溪等一批水庫的除險加固、沿海標準海塘建設加固、城市防洪一期等工程建設,建成楠溪江引供水工程、市汙水處理廠、虹橋汙水處理廠等並投入使用,整治完成中運河等一批景觀河道,樂清水環境局部得到了改善。但因歷史欠帳多,城鄉環境整體不容樂觀,群眾呼聲很高,改善水環境迫在眉睫。
(一) 開展「五水共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洪澇災害頻繁,防災減災基礎亟待加強。主要流域上遊控制性尚未全部建成,個別河道堤防工程建設滯後,防洪標準偏低。河道淤積阻塞嚴重,排洪能力不足。
2、局部水資源緊缺,水資源保障能力亟待提高。樂清人均水資源量934立方米,低於全省水平。平原河道水質差,既有資源性缺水,又有工程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水資源分布不平均現象非常嚴重,水資源大部份集中在大荊、清江,柳樂虹平原缺水嚴重。水資源季節變化大,大部分降雨集中在梅雨季節和颱風期間,夏秋季節往往出現旱災。平原河網水質大部份屬劣五類,農業生產用水安全問題比較嚴重。
3、水源汙染問題突出,飲水安全保障亟待提升。近年來,淡溪、白石、鍾前等承擔飲用水供水任務的水庫水質普遍下降,接連出現藍藻異常增殖現象。
4、河道水汙染嚴重,水生態環境亟待改善。河道汙染情況越來越突出,樂清有黑臭河、垃圾河130條,居溫州市之首,不僅破壞了城市形象,更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日常生活。
5、涉河違章屢禁不止,水政執法難度大。由於利益驅使,與水爭地、私自填佔河道等現象十分嚴重,水行政執法面臨嚴峻挑戰。
(二)中央、省委和溫州市宏觀政策環境的導向
近年來,從中央到各級地方的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水生態、水環境問題。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去年省委省政府科學分析我省水情,做出了以治水為突破口加快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決策;去年省委夏寶龍書記在溫州視察指導工作時強調,溫州要以治水為突破口,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13年10月,溫州市委市政府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切實解決我市的水問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優化城市人居環境、打造美麗山水智城,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做出了全面實施五水共治建設美麗浙南水鄉戰略部署。
二、當前工作開展情況
(一)明確規劃目標,細化分解任務
1、深入調研,總體謀劃。我們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求突破、五年見成效、八年基本建成」的總體要求,及時制訂出臺了《五年百億綜合治水打造美麗樂清水鄉總體實施方案》,計劃通過五年時間投入百億治水,實施「五水共治」,推進七大工程,全力打造美麗水鄉。同時制定了《樂清市水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樂清市城鄉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計劃(2014-2016)》、《樂清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計劃三年目標:全市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應建行政村覆蓋率100%,農戶接戶率達80%以上,完成重汙染行業整治和工業汙染治理、防治農業面源汙染、全面完成兩河整治,平原河道保潔率達100%,努力消除平原河網劣Ⅴ類水,基本拆除佔河違法建築,城鎮河岸綠化率達90%,並完成全省第一批節水型社會試點縣建設。
2、明確目標,細化任務。根據《總體實施方案》要求,制定了《美麗樂清水鄉重點項目2014年度建設任務計劃》,2014年,全市共計劃實施七大工程共168項,計劃完成投資21.72億元,並把任務分解細化到部門、各鎮街道。今年我們還開展《樂清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方案》、《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劃》、《生態畜牧業規劃》、《畜禽養殖排洩物治理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劃及方案的編制工作,切實為系統治水提供規劃依據和政策支撐。
(二)加強機制建設,強化組織保障
1、完善組織機構。一是堅持領導帶頭。2013年10月我市專門建立了美麗樂清水鄉建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和市長分別擔任組長和第一副組長,下設水鄉辦,水鄉辦與水利局合署辦公,現水鄉辦更名治水辦。二是實行掛圖作戰。4月份籌建了「五水共治」作戰指揮室,製作一表十圖,倒排時間、明確責任制,實行掛圖作戰。三是實行集中辦公。根據省、溫州文件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成立11個專項工作組,並抽調相關部門單位人員到市治水辦實行集中辦公。
2、健全治水工作機制。一是建立目標管理制。市政府與各有關部門、各鎮(街道)籤訂「五水共治,打造美麗水鄉」目標管理責任書,確保按時完成目標任務。二是健全資金籌集機制。通過財政投入、適度融資、民辦公助等多渠道多形式,保證治水資金的到位。三是實行領導督查制。市委、市政府聯合下發了《市領導掛鈎聯繫美麗樂清水鄉建設重點項目工作制度》。經篩選確定由市領導掛鈎聯繫的重點項目共39個,每月底開展進度通報,建立督查工作機制,明確責任,督促進展。四是建立工作例會制。市治水辦每月由趙明皓副市長主持召開一次主任辦公會議,每周召開一次11個工作組例會,促進工作開展推進。五是實行激勵獎懲機制。實行「誰汙染誰治理」、「誰投入誰收益」。如清江鎮嘗試引入「以獎代補」新機制,對考核成績合格的村予以1萬元獎勵;部分沿河村主動修改村規民約,引入教育與罰款的方式,約束制止垃圾入河的行為。六是建立督查考核制。治水辦採取「一月一排名一通報,半年一檢查一評估,全年一考核一獎罰」的考核機制。每月進行一次排名並通報各部門、鎮(街道)美麗水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情況,每月開展一次進度滯後工程的專項督查,每季度開展一次全面督查,促進工作落實。
3、實行河長責任制。一是實現河長全覆蓋,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樂清市「河長制」實施方案》,全市1078條河全部配備河長,治理責任落實到人。實現省級、市級、縣級、鎮(街)級河道「河長制」全覆蓋。其中四套班子領導擔任48段縣級以上河道「河長」,其它河道也按規定全面配備河長,樹立河長公示牌,明確「河長」職責。二是實施河長考核。明確各鎮街河長是河道治理的主要力量,要求開展經常性檢查,發現重大問題及時解決,編制治理方案,做到一河一策,按期完成目標任務,並把河長考核納入年終考核的內容。
(三)突出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要求「五水共治、治汙先行」,其他「四水」齊抓共治、協調並進。我們堅持掛圖作戰,列出時間表,明確時間節點全力推進。「五水共治」主要包括治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圍墾造地和水鄉文化提升等七大工程,2014年重點治水工程投資目前調整為21.72億元。截止7月底,累計完成投資1.04億元,完成率為48.08%。
1、治汙水工程。2014年度計劃投資8.17億元,1-7月份累計完成投資4.80億元,完成率為58.83%。其中「兩河整治」是今年治汙的重點。在去年黑臭、垃圾河初步治理基礎上,今年需治理的黑臭河34條、垃圾河18條。今年3-4月份,我市「兩河」整治工作位居溫州末位, 6月8日我市專門召開了「兩河整治」推進會,要求發動全市力量,打好「兩河整治」翻身仗。市四套班子領導帶頭督查河道,尋找髒亂點,市水利局組織了7個工作組分流域輪番督查,排查出1430個河道「疤點」,要求各鎮街道在6月18日前完成「疤點」整治,考績辦進行一天一通報排名,實時督查。通過攻堅整治,在5-6月份「兩河整治」考核樂清在溫州市排名第一,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2、防洪水工程。2014年計劃投資2.89億元,1-7月份累計完成投資1.08億元,完成率為45.73%。
3、排澇水工程。2014年度計劃投資5.91億元, 1-7月份累計完成投資2.10億元,完成率為35.49%。
4、保供水工程。2014年度計劃投資1.32億元, 1-7月份累計完成投資0.45萬元,完成率34.3%。
5、抓節水工程。2014年度計劃投資0.39億元,1-7月份累計完成投資0.26億元,完成率67.65%。
6、圍墾造地工程。2014年度計劃投資2.9億元,1-7月份累計完成投資1.40億元,完成率48.26%。
7、水鄉文化提升工程。2014年度計劃投資0.16億元, 1-7月份累計完成投資0.11萬元,完成率70.61%。
(四)工作亮點及典型做法
1、公檢法與職能部門聯合治水。一些非法電鍍、酸洗、發黑加工等小作坊向河道直排、偷排工業廢水是造成河道汙染的很重要的原因,這些小作坊主在利益驅動下汙染水環境行為是屢禁不止。對這些違法行為,我市公檢法與職能部門聯合加強排查力度,加大打擊力度,嚴查涉水涉河汙染水環境的違法行為。
樂清法院為保障「五水共治」工作有序推進,專門出臺十項舉措提供司法服務,依法維護行政機關推進「五水共治」合法行政行為,加大對環境保護行政非訴案件的審查和執行力度,積極推進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大力開展「五水共治」法治宣傳,擴大群眾對「五水共治」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促使形成多方協同配合、良性互動的良好局面;將依法服務「五水共治」作為法院落實司法為民、能動司法的重要抓手予以推進。去年10月以來,樂清法院共受理6件汙染環境罪案件,24名被告人涉案。
今年4月29日開始,樂清環保局與公安局聯手開展「打非清源」Ⅰ號行動,共將23名涉嫌環境違法人員移送公安部門處理。至今,環保局監測站共出具有效刑事監測報告48份,為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及時提供了有力的執法依據。環保部門與公檢法聯合採用高壓態勢打擊涉水違法行為震懾效果非常明顯。
2、開展百河整治競賽活動。為加強河道治理技術指導力量,樂清市水利局、樂清市河道辦聯手開展百河整治競賽活動,選派100名業務骨幹擔任48段縣級河道和52條垃圾河黑臭河的技術指導聯絡人員,編制完成100條河道的「一河一策」方案。為保證治理工作的持續有效,要求每條河道固定一位水利技術指導聯絡人員,直到該河道按要求按標準治理完成。市河長辦對100條河道每個月進行一次考核,考核計分實行全年100分制,每月統計結果並通報,同時,每條河考核得分與各聯絡員捆綁,考核結果列入年終考核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個人業績的重要依據。
3、成立五水共治黨代表工作室。5月9日成立五水共治黨代表工作室,為黨代表服務五水共治中心工作搭建平臺,進一步發揮黨代表暢通民意、化解矛盾、服務民生的作用。
4、成立民間社團合力治水。我市仙溪鎮自發成立仙溪溪流保護協會,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治水上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今年5月25日,樂清市河流環境保護協會成立並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共200多名協會成員參加,在端午節通過龍舟競賽的方式進行治水宣傳,宣傳效果非常好。
5、引導企業參與治水。我市芙蓉鎮黃金溪的治理就是企業參與治水的一個成功典型。黃金溪整治資金1000多萬全部來自民間,出資主體是當地一個房地產企業。如今黃金溪海口段百米寬河道由塊石鋪路作護岸,岸邊擺放石雕石柱,兩岸防洪堤達到50年一遇,花木,廊亭、遊步道、景觀燈一應俱全,景觀好、水質好吸引很多群眾來此休閒戲水。這種是半公益半市場的治水模式,首先由民間捐資主導治理工程,在公益基礎上,允許民資部分利用因整治而得以開發的資源進行營利。
另一個典型例子我市仙溪鎮一個企業與沿溪村莊籤訂溪流生態保護開發利用協議,由企業承擔溪流的日常保潔、溪床清淤、溪岸駁坎以及建設濱水公園等生態保護工作,企業與政府一起來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實現溪流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五)加強宣傳引導,全面發動治水
1、開展市級媒體「五水共治」主題報導活動。我市新聞媒體結合各自特色和氣勢,在重要版面、黃金時段開設五水共治建設美麗樂清水鄉專欄專題,樂清日報開設「五水共治潤澤樂清」、樂清電視臺開設「五水共治在行動」、樂清電臺開設「碧水藍天五水共治」專欄,形成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全力助推五水共治的更加良好的輿論氛圍。
2、開設「美麗樂清水鄉」(微信號:MLYQSX)微信公眾平臺。美麗樂清水鄉微信平臺在3月22日建立,每周發送3期,截止目前已經發送51期內容,微友已達600餘人。
3、拍攝首部環保公益微電影。劇本改編自樂清知名作家「水湄伊人」(倪旭陽)的創作,將宣傳方式從平面走向立體,從自我走向互動,讓群眾在娛樂中接受了保護河流的環保理念。
4、開展五水共治進校園活動。組織黨員幹部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市實驗小學、八小、建設路小學、鎮安小學等學校,通過上五水共治講解課、分發五水共治宣傳學習用品、組織學生參觀五水共治展板、開展節水知識有獎問答等形式,積極開展五水共治進校園活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突出重點,紮實推進「五水共治」各項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城鄉汙水治理。①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大荊汙水處理廠和磐石汙水處理廠一期提標改造和續建工程,並投入試運行;完成清江汙水處理工程主體工程;建設泵站18座,其中建成9座。加快建設117個行政村截汙納管工程,建成汙水管網384.1公裡,中心城區、柳白片、虹橋、芙蓉等汙水管網收集工程要加快進度,重點要解決好「最後一米」的問題,做到應收盡收。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城鄉垃圾一體化管理體系,加快大荊蒲灣、市區蠣灰窯等5個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無害化治理工程和10座中轉站建設。②加快128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要求接戶率達80%以上,把握好規劃設計、管材選用、施工組織,加快試點建設,並及時落實跟進建成後的運行維護。③全面推進電鍍鑄造等高汙染行業的整治提升。加快推進環保產業園區建設,除保留的3家外其餘電鍍企業爭取年底前全部搬遷入園,其他原地整治的化工企業必須全部通過驗收。
二是突出抓黑河、臭河、垃圾河綜合整治。目前18條垃圾河已全面通過溫州市級驗收,下一步要落實好長效管理機制.下半年要重點開展14條黑臭河整治攻堅戰,確保年底前完成並通過驗收。今年,平原河道的保潔率要達到100%,落實三級「河長制」,強化市、鎮街、村三級聯動。
三是突出抓防洪排澇工程。對防洪工程,重點要加快建設樂虹平原防洪二期及配套工程、北白象三山排澇工程、大荊鎮城防工程、永樂烏牛溪(樂清段)治理工程、淡溪水庫加固改造工程等重點工程。對排澇工程,要加快推進百裡骨幹河道綜合整治,樂成中心城區、樂清經濟開發區、樂清灣港區河網建設工程和樂琯運河、東幹河等清淤工程。
同時,我們還要大力抓供水,大力抓節水,大力抓水鄉文化。
(二)凝聚合力,確保「五水共治」工作有序推進
一是屬地負責,合力攻堅。根據《「五水共治」專項行動方案》要求,由治水辦牽頭,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協同並進,形成合力。
二是強化擔當,嚴格督查。鎮街「一把手」每周研究、督查、協調,掌握情況;市裡分管領導、有關部門每半個月進行督查,開展分片對接,市四套班子每個月開展督查。同時,發揮新聞媒體的跟蹤作用,進行宣傳、引導、曝光。對進度滯後、排名靠後的單位,要進行通報批評;對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責任單位負責人,要進行問責處理。
(三)加強宣傳,真正實現全民參與「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要真正治出實效,就必須實現「全民共治」。在下一階段「五水共治」宣傳工作中,把「五水共治」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加以推進,特別是充分發動廣大群眾參與治水。進一步優化「五水共治」宣傳方案,豐富宣傳活動,用鮮活的形式反映基層真實情況、「五水共治」中典型做法、人物、事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治水,允許市場機制運轉,如芙蓉鎮黃金溪的成功經驗。並進一步加大媒體的輿論監督力度。
年內預計下放近95%審批權 已向環保部建議豁免小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通俗說就是分析項目建成投產後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並提出汙染防治對策和措施
小到餐飲店,大至重化工項目,都需要進行環評,這也被認為是環境主管部門最大的行政許可權。
省環保廳建設項目管理處博士徐獻文介紹,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目前涉及環評的產業類別共有308項,且還在不斷調整中。
2009年,省環保廳下放了6.4%的審批權限到設區市、縣級市(區、縣),一些環境汙染較小的產業項目實現屬地審批。
真正大刀闊斧的權力下放出現在2012年,省環保廳提請省政府出臺了分級管理規定,依法將69.5%的省級立項項目的環評審批權限直接下放到市、縣,有效縮短了環評審批時間。
根據文件規定,省環保廳只保留了石化化工、農藥、燃煤熱電、輻射等重汙染、重影響生態、高環境風險的產業類別。環境汙染輕、生態影響小的農林牧漁、社會事業等小項目被列入《建設項目環評豁免審批名錄》。
此外,審批環節從原有的環評預審、評估、審查和審批4個減少為環評審查、審批2個。環評報告書、報告表、登記表的審批時間分別從60天、30天、15天壓縮為20天、10天、3天。
今年,省環保廳計劃進一步下放環評審批權限,累計約有95.45%的產業項目劃歸設區市、縣級市(區、縣)屬地管理。徐獻文說:「脫硫脫硝、綜合發電、機械電子類、碼頭水運、城市基建等都會下放。」
去年浙江全省共受理28000多件環評,其中40%都是登記表,也就是環境影響較小的產業類別。為了進一步加快審批效率,省環保廳已多次向環保部建議對涉及產業列別進行豁免。
浙江在線記者 潘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