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遠去的方言-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2020-12-16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2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石天星)古語有云:「禮失求諸野,善在黎民。」

一群人,行走阡陌間,訪尋各地最會說方言的人,用紙筆記錄、用音像攝錄,終於在2018年年底推出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浙江項目首批語保成果——「浙江方言資源典藏」(第一輯),叢書共16卷,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將於3月上市。

來自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的王洪鐘教授是浙江語保的首席專家,也是該叢書的主編之一。他說,方言體現的是我們的民族性與地域性,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根脈。說著相同方言的人,會有旁人無法體會的心有靈犀與默契,留住方言就是留住鄉愁,「因為方言裡有著普通話無法傳遞和表達的妙處」。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在學者們看來,方言,無時不刻不在解答這些哲學上的經典之問。

方言發音人 選擇標準高

2015年以來,每年暑假,來自浙江全省各高校方言學專業的教師們都會組成多支語保專家團隊,分赴全省各地進行田野調查。2015年,他們試點調查了杭州、金華等12個方言點,2016年調查了長興、定海、東陽、海鹽、麗水、寧波、浦江、慶元、衢州、瑞安、嵊州、遂昌、天台、餘杭、樂清、諸暨等16個縣市的方言點。他們要用文字和現代的聲像技術對各地方言資源進行音標轉寫、記錄和保存,將其編著成一本適合普通讀者閱讀、視聽的圖文音像方言書,「讓百姓回味鄉音,讓遊子排遣鄉愁,讓遊客體味鄉韻,讓官員體察鄉情」。

每到一地,語保專家都要會同當地語委通過當地媒體招募方言發音人4名,分別是老年發音人男女各1人、青年發音人男女各1人,再另外尋訪若干「口頭文化發音人」,展示當地豐富的方言口頭文化,如歌謠、諺語、謎語、歇後語、順口溜、隱語、吆喝、故事、曲藝、戲劇等。

方言發音人,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當地人。

「第一,要口齒清楚,像年紀大的發音人,不能找掉了門牙的,說起話來容易漏風;第二,文化水平不能太高,不然受普通話影響太大,說著說著就冒出普通話的表述來了;第三,家裡至少三代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這樣,說的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語言。」王洪鐘話語幽默,但也流露出一些擔憂。專家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年長的發音人還好找,年輕的發音人就不好找了。「因為,現在能講相對地道方言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酷暑攝錄忙 辛苦但暖心

在長興,一位叫喬紀良的老人看到了媒體上尋找長興方言發言人的消息,第二天就去縣教育局報了名。

喬紀良家有個小孫女。每次他接孫女放學,都想跟孫女說長興方言,但孫女根本聽不懂,還會對他說:「爺爺,要講普通話!」

到底該不該教孫女說方言呢?喬紀良這回豁然了:方言,是需要保護的語言資源呀!

2016年7月9日,他接到通知到縣圖書館會議室參加面試。經過和其他幾位老男發音人緊張的面試PK,第二天,他被錄取了,當天就開始了錄製工作。

「從7月10日至30日,整整20天,我們經歷了長興最熱的日子。」對此,喬紀良十分難忘。

一開始,方言發音人是在語保專家住的酒店房間進行紙筆記錄,因為時間緊,晚上常常得加班。為了保證記錄的準確性,專家們常常讓老喬一遍又一遍地發音,又一遍又一遍地校正,直到準確為止。

此後,大家進入長興龍山中學開始錄音錄像。時值盛夏酷暑,為了保證錄音錄像的質量,不能開空調,連扇子也不能扇。室內最高溫度有時達到40℃,坐在椅子上一會兒,就全身汗溼了。

一開始錄製時,喬紀良很不適應——連吞口唾沫也不行,如果不小心有「吧唧」的聲音,又得重錄。喬紀良說,發音看似簡單,實則很難。一邊忍著高溫,一邊還要挺直腰板,保持形象,同時還要確保發音準確,不能咽口水。此外,還得細看對面的提示板,目不斜視。「當時,浙江科技學院的語保專家們每天吃著快餐,熱得頭髮都溼成一縷一縷的,中午也不休息,日以繼夜地工作,有時為了一個字要反覆校正十幾遍。看到他們這麼投入,我這點困難又算什麼呢?」老喬感慨道。

還好,經過幾天的摸索,喬紀良和語保專家們都找到了錄製的規律和竅門,進度也大大加快了,終於在20天後順利完成了長興方言的攝錄工作。

那個夏天,語保專家張薇帶著6歲的女兒初初,一同經歷了3個語保點的方言調查工作。每天早上,初初幫著擦洗工作用的桌椅,負責提醒發音人保持正確坐姿;晚上,語保專家們整理材料,初初就自己看書、畫畫。而初初唯一的特權就是在攝錄場地搭一個地鋪,累了可以隨時睡覺。

老男發音人應大叔見到初初時很驚訝:「張老師,你們幹這活也不容易啊,孩子這麼小就拖出來了!我一定好好配合!」之後的日子,應大叔不管攝錄場地多遠,總能按時趕到,還把他的兩個孫女帶來與初初做伴……

老女發音人張阿姨不願意收下辛苦錄製一天的勞務費用,她推辭說:「張老師,這錢給孩子買點吃的吧,你們做這工作也挺不容易的!」

這樣的暖心事,在方言調查過程中時有發生。

多彩浙江話 立體式典藏

浙江大多數人口使用的語言,都屬於吳語。聽上去紛繁複雜的浙江方言,其實分屬語速、語調和用詞不同的吳語。此外,全浙江還有100萬人使用閩語,基本集中在浙江南方的一些縣市。浙江西部的千島湖附近,則分布著大量徽語人口。從南方遷徙而來的客家人和畲話,在浙江南部頗有活力。令人稱奇的是,浙江還有大量北方官話的「方言島」。從宋朝南遷到太平天國運動,從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南下到改革開放後大量務工者集聚浙江,浙江話中的北方方言就此豐富了起來。加之浙江地形多山,水系短促狹小,幾千年來,方言互通與趨向統一的速度也極為緩慢,逐漸形成了「浙江話」多姿多彩的樣貌。

浙江方言點極多,所以要用一套叢書起到「典藏」之效,必須制定統一的體例標準和規範,工作之繁雜不言而喻。

漢語方言本與農耕文明相伴相生,處在城鎮化進程加劇的當今社會中,其處境的逼仄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學界的一批先知先覺才設立、推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項目,利用現代聲像技術對現有的語言與方言實施搶救性記錄、保存。

「浙江方言資源典藏」叢書,由此成為全國首個以「省」為單位編寫出版的語言資源成果。2018年年底,來自全省的語保專家團隊已完成69個縣市的漢語方言調查。叢書第一輯16冊包含長興、定海、東陽、海鹽、麗水、寧波、浦江、慶元、衢州、瑞安、嵊州、遂昌、天台、餘杭、樂清、諸暨等地漢語方言調查點的研究成果,即將於2019年3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第二輯和第三輯計劃於2019年年內出版。

紙質圖書內容包括方言概況、語音、詞彙、語法、話語、口頭文化等,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翔實,具有十分珍貴的方言語料價值。同時,紙質圖書還融合立方書技術,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各調查點語保專家團隊採錄的相關音視頻,創新方言資源的呈現和保存模式。只需掃一掃二維碼,讀者就能零距離感受各地方言。

浙江省語委辦已部署在2020年前完成浙江省88個漢語方言調查點的調研成果——「浙江方言資源典藏」叢書(共88冊)的出版工作。全省88個方言調查點,一點一本,力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浙江方言的獨特韻味和地方特色。

  一起呵護 「土著語言」

  石天星

  在方言消失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重新認識方言保護的意義。

  2019年被聯合國定為「國際土著語言年」。方言的活態保護與傳承,正成為世界倡導的主流。

  在方言保護界,流傳著許多傳奇。多年來,節目主持人汪涵還有另一個身份——語言保護者,他個人出資搭建團隊對湖南各地的方言進行搜集研究和聲像記錄,進行資料庫整理後,無償捐獻給湖南省博物館作為人文類史料保存。

  他說:「哪怕在500年之後,有一個年輕人聽到了祖先用這樣的聲音描述當年的生活,他感動了,為了那滴感動的眼淚,我也要堅持做下去。」

  推廣普通話與傳承方言並不矛盾。因此,有識之士都主張,要尊重方言、愛護方言,營造容許在非特定場合自由使用方言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

  「浙江方言資源典藏」叢書的責任編輯包靈靈說,叢書並不打算成為束之高閣、只供方言學者們查閱的小眾學術書,而是要努力走向市場,成為「讓所有對方言感興趣的普通百姓都能觸及」的大眾圖書。讀者可通過新華書店、浙江大學出版社天貓旗艦店、各網絡書店等渠道購買,也可與浙江大學出版社市場運營中心聯繫購買,單冊定價48元。

  由當地人用當地話講當地的人和事,相信這樣一種充滿親切感的方式,將引導人們重新認識方言的價值,進而建立對母語文化的自信。



相關焦點

  • 保護傳承桐鄉方言,留住鄉音裡的鄉愁
    2019-02-28 13:24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陳亞萍探尋一地的文化,有一個有趣的視角,便是傾聽唇齒間鮮活著的鄉音。然而,不知從何時起,身邊講方言的人日漸少了。近期,一組《桐鄉方言詞語配音朗讀》的微信在桐鄉人的朋友圈激起了漣漪。它的傳播或許是對漸漸遠去的鄉音最好的記錄和傳承。《桐鄉方言詞語配音朗讀》分10次推送,由桐鄉市名人與地方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士傑撰稿、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語文教師李肇忠朗讀。
  • 村民演 村民看--浙江在線-浙江新聞
    村民演 村民看 www.zjol.com.cn 2003年11月17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日報》溫嶺11月16日電
  • 文化鑄魂 產業添翼-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5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嚴粒粒)五月的深圳,夏意已濃。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深圳文博會」在此開幕。第九次參展的浙江派出歷屆文博會以來規模最大的參展團,以「萬億產業 勇立潮頭」為主題的2100平方米展廳裡,參展的全省80餘家重點企業和單位全面展現了浙江文化產業的發展新成果,引來各方讚美。
  • 為什麼浙江方言聽起來像日語?
    一個浙江朋友曾告訴我,國外旅行時,前腳和家人說方言,後腳就被東北大哥直接認成日本友人。在這個方言的大觀園裡,依然有一種語言一騎絕塵,豔壓群芳,統治了浙江大部分地區——吳語。98%的浙江人以吳語為方言,一般來說,浙江話指的也是吳語。浙江吳語有多像日語?看看它們的讀音就能略知一二。
  • 寧波企業「種」鑽石-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責任編輯: 洪慧敏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
  • 盧大根 - 盧大根-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盧大根 發布時間:2015-04-16 16:57:23 來源:浙江在線   盧大根,1956年4月出生,浙江新東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 為什麼浙江有許多方言,但是浙江人說普通話沒有特別濃的口音?
    其實浙江人說普通話,也是帶有口音的,特別是在北方人聽來,帶有明顯的南方味道,而之所以感覺浙江人說普通話,沒有特別濃的口音,大概率源自浙江母語方言語速比較慢、輕,不容易給人留下「噼裡啪啦」的急躁感。另外也與浙江地區重視教育,普通話普及程度高有關,單純只看南方省份的普通話使用,浙江確實屬於口音相對較輕的。
  • 韓語和浙江方言互通?這10句韓國話,大部分浙江人能聽懂!
    後來王先生的女朋友解釋道,在韓國,嶽父的發音是「蒼寧」,和浙江方言丈人「丈寧」基本相同,可以互通。其實浙江方言和韓語有許多互通的地方,下面收集了10句韓語,90%的浙江人都能聽懂。特別是浙北地區的浙江人,幾乎完全能聽懂。有網友開玩笑說,浙江吳語片的人已經達到韓語1級的水平。
  • 浙江方言歌曲完爆網紅好嗎!
    2016-06-17 10:01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餘旻佳
  • 浙江首屆親子博覽會 家長和小寶都有的玩_新聞中心_浙江在線
    浙江省首屆親子博覽會暨浙江智慧童玩節(以下簡稱:親博會)今天上午在杭州和平會展中心隆重開幕。首屆親子博覽會是由浙江在線新聞網站主辦、政府指導和各界參與的特別的博覽會,也是一屆融合了產業、新品、親情和科技的博覽會。
  • 平安中國的浙江實踐-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推廣楓橋經驗50周年,也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帶領十一屆浙江省委作出平安浙江建設重大決策的第十個年頭。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今天,平安浙江,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倡導、十一屆浙江省委於2004年初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經過近10年一以貫之的落實與堅持,使浙江始終呈現民富民安齊頭並進的和諧發展態勢。
  • 曹志耘、沈丹萍 | 論浙江方言注音方案研製
    並介紹了具體的設計方法: 整理全省方言音系,制定統一規則,編制方言注音符號表。最後展示了浙江方言注音方案初稿和樣品。關鍵詞:方言注音; 拼音方案; 浙江方言; 吳語國際音標是國際上通行的用於記錄人類各種語言和方言的音標符號。我國語言學界調查記錄漢語方言,也一律使用國際音標。
  • 南腔北調|十裡不同音:浙江方言緣何支離破碎?
    吳語,又稱吳越語、江南話、江東話、江浙話,是我國的第二大漢語方言。浙江是吳語的主要分布地區,約有四千多萬,類似單一方言佔主體的南方省份其實並不多見。但浙江內部丘陵眾多,嚴重阻礙了古人的交通,也影響了各地的語言交流。
  • 浙江有88種方言 試試看你能聽懂幾種
    你還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嗎?日前,一張《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圖,引發人們的鄉愁和回憶。浙江雖是吳語大省,但圖上所示,杭甬溫三地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分列倒數2-4名。其實,在方言保護研究層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下稱國家語委)和浙江省語委早有涉及。特別是2015年以來,教育部、國家語委聯合下發文件,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以來,浙江作為四個試點省市之一,目前已完成三批次48個調查點的漢語方言調查項目。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我省確定的方言點有88個,這也意味著我省有88種方言。此外,還有一些使用群體非常小的「瀕危方言」。
  • 尋夢山水間-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十年來,浙江砥礪前行,在美麗中國、綠色發展的浩瀚長卷上寫下了先行先試的美麗答卷。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精心策劃,浙江衛視擔綱製作的三集大型政論紀錄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全球視野、歷史視角,深刻闡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講話提出的時代背景及其折射的理論光輝;生動展示了十年間浙江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真情記錄了浙江人民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大步奔向「綠富美」-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1月11日訊 (浙江日報記者 祝梅 翁傑 通訊員 高曉曉 孔朝陽)從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試點省建設到浙江漁場修復振興暨「一打三整治」行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從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到26縣摘帽奔向「綠富美」,在全國率先高標準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樹立全國樣板到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挑著希望 - 挑著希望--浙江在線-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7月04日訊汪全樹今年51歲,是杭州石祥路運河碼頭年紀最大,磚頭挑得最多,也是挑得最開心的一個。他戴著一頂舊草帽,挑著一擔150多斤重的磚頭,走在窄窄的跳板上,汗水把後背的汗衫滲透,但臉上仍然露著微笑,因為他又為兒子讀書賺到了一擔磚頭錢!  汪全樹的老家在安徽安慶,家裡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 浙江很難聽懂的方言,與普通話有不同的語音體系,僅有約58萬人說
    如今在我國的城市語言文化中,其實方言是最具特色的一種語言,也是能看出一個城市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中所體現出來的意義和價值不同之處,只是在對我國的許多城市中看來,其城市的方言都是極具特色的,在本地人看來是日常交流的基礎,聽起來是非常正常的,但在對浙江的其它地區人看來,卻還是顯得難以捉摸
  • 五彩蔬菜 活色生香-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1月29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顏偉傑)距羊年農曆春節不到一個月時間了,而每當年關將近,也是農貿市場最熱鬧的時候。近日,記者在採訪時發現,除了常見的彩椒,紫色、綠色的生菜,市場上的其他彩色蔬菜也多了起來,黑色的西紅柿、紫色的胡蘿蔔,還有亮黃色的花菜都悄悄出現。
  • 用浙江多地方言讀《詩經》 聲音美到你不敢聽!
    節目中,鍾祺坦言:這歌是他真實地對家鄉的表達,他希望用方言做出更多優秀的吳語類作品。鍾祺口中的這個「吳語」,其使用人口佔浙江總人口的 95%以上,是浙江的主體方言。提到「吳語」,知道它的人有多少?為什麼浙江方言不如四川、陝西這些地區的方言有名呢?「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