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唐先引水工程將池塘「串珠成鏈」

2020-12-25 浙江環保新聞網

  「聽說鎮裡要把池塘的水引進葡萄田,用上先進的節水滴灌技術,這樣以後我們給葡萄澆水就省力多了。」在永康老東永二線旁的唐先鎮上仁村,直徑約半米的引水管正沿著道路埋設,上仁村的村民施妙梭期望集鎮引水工程能夠給田間作業帶來便利。

  「唐先鎮的集鎮引水工程是我們鎮『五水共治』十大工程中的重點。我們將通過庫塘聯網引水,把池塘的黑臭水換成潔淨的灌溉用水。」唐先鎮黨委書記胡文建介紹,目前農村池塘面臨很大的管理難題,加上農村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池塘水體流通不暢,「黑臭池塘」在許多農村是村民集中反映的問題。

  「五水共治」行動開始後,唐先鎮將大橋水庫的清水引到集鎮範圍5個村的22口池塘,把22口池塘「串珠成鏈」,讓往日的「死水」流動起來,變成了「活水」,徹底改善池塘水質,以期達到「一彎清水繞村莊」的景象,恢復「人人塘邊忙浣洗,家家門前流清泉」的鄉村美景。

  唐先鎮利用地理優勢,實施庫塘聯網引水工程。該鎮最大的大橋水庫位於集鎮上遊,水質是Ⅰ類、Ⅱ類標準,滿足農業灌溉需要。大橋水庫2012年剛剛完成除險加固,正常庫容200萬立方米,只需用管網連通,水庫的清水就能源源不斷地流到集鎮池塘。

  據了解,唐先鎮庫塘聯網引水工程計劃投資267萬元,引水管道全長2950米,4月底完成建設。工程將連結大後寺水庫、澤塘裡水庫、六泉塘水庫、大橋水庫,實現四庫聯網,除溝通水域,工程還將覆蓋唐先3000畝葡萄田的滴灌用水需要。同時唐先鎮還將建立滴灌節水長效管理機制,管好「水龍頭」,實現節水滴灌。

  唐先鎮集鎮引水工程只是該鎮「五水共治攻堅戰」中的一個項目,此外,唐先鎮還將對鎮域範圍內的118口池塘全部進行清淤;投資2940萬元開展小流域整治,在全鎮水域範圍建設63個堤壩,全鎮58個行政村中有57個村的河段納入整治計劃。今年上半年,第一期小流域整治工程已有22個村啟動,下半年還將對剩餘35個村開展整治。「這些工程的責任已具體細化到村兩委,我們的目標是『村村有項目,人人有責任,天天有進度,月月有成效』。」唐先鎮鎮長徐鵬說。

  「下一步,唐先鎮將以河道整治為綱,以集鎮引水工程、小流域整治工程、截汙納管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網,全面鋪開『五水共治』戰場,爭取打造最乾淨的酥溪、最具原生態風景的美麗華溪、最放心的南江溪。」徐鵬介紹,唐先鎮將同時實施「三溪合治」工程、農業面源汙染整治工程、提升集鎮汙水處理工程、強庫固堤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藉助「五水共治」的東風,傾力打造美麗唐先。

相關焦點

  • 五水共治 | 苕溪工程,新建5座氣盾壩引水入城,母親河實現了親水...
    五水共治 | 苕溪工程,新建5座氣盾壩引水入城,母親河實現了親水便民、水清景美的精彩蝶變 2020-12-20 0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水共治百城擂臺 青田:潮起甌江 水秀僑鄉
    青田縣委書記徐光文:  「五水共治」是省委、省政府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轉型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們要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喊響「帶頭幹、跟我上」,堅決打贏鐵腕治水攻堅戰,動員全社會參與水環境保護與治理,舉全縣之力治出轉型發展新青田,治出城鄉環境新形象,治出幹部作風新面貌。
  • 裡水整合資源串珠成鏈 爭當生態休閒遊新星
    整合資源串珠成鏈 爭當生態休閒遊新星裡水精細謀劃促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為綠色健康小鎮「強內涵」近年來,裡水把握珠三角、廣佛都市圈旅遊業加速發展的機遇,不斷深耕旅遊資源和區位優勢。隨著賢魯島、萬頃洋、夢裡水鄉百花園等景點加速建設,裡水逐漸成為廣佛乃至珠三角市民青睞的休閒遊勝地。據悉,未來裡水將把鎮內各景點資源串珠成鏈,進一步推動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為綠色健康小鎮建設強化內涵。
  • 水東灣大橋:飛跨兩岸串珠成鏈
    以「海灣之貝」獨特造型聳立於美麗水東灣畔12月19日傍晚,在水東灣大橋橋面,大批工程人員和車輛正在施工,抓緊鋪設主橋路面瀝青。目前,水東灣大橋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 記者 岑穩 攝冬日裡的水東灣畔,有別樣的美。
  • 滇中引水:尋求工程施工與嚴苛環水保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相對於過去的粗放型建設理念及做派, 「環水保」的概念對工程人而言,應該說是比較新的概念,尤其是將其重要性與主體工程質量相伯仲,更是近年來才有的稀罕事。「做這麼大的工程,對環境一點都不影響,那不現實,但是我們要在工程施工和環水保之間尋找最大的公約數,我認為,這個公約數用人體做手術打比方,就是『微創』。」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無錫:透綠見水 串珠成鏈 城市」顏值「大...
    據了解,後期步道沿線將樹立城市雕塑等文化景觀新亮點,將割裂分散的景區街區「串珠成鏈、閉合成環」,打通東西走向的旅遊環線,打造老城廂裡的精緻「慢生活」。轉角遇見「美」 「口袋公園」點亮街頭巷尾無錫市新吳區城管局市容管理處徐鵬程表示,2020年新吳區新建的遊園面積將達到四十萬平方米左右,改建遊園約三十萬平方米,讓「開窗有景、出門見綠」的願景儘快變為現實。目前,待建「口袋公園」大多正在選點、設計階段,確定方案後將儘快啟動招標建設,預計最快今年夏天就可看到一批公園亮相。屆時,錫城街頭巷尾將增添眾多綠意宜人的城市微空間,「串珠成鏈」形成一片微生態景觀網絡。
  • 西湖區副區長:156個「五水共治」項目2014年底完成
    156個「五水共治」項目年底完成    周區長總結了2014年上半年西湖區「五水共治」項目的實施情況,並表示接下來西湖區需要在年底完工165個的治水項目、開始實施100個跨年度的項目。    據悉,西湖區「五水共治」的核心目標就是「除水患、提水質」,計劃用三年的時間投入25億元資金,實施346個項目,其中今年計劃投入10.56億元,    為「除水患」,西湖區投入了4億資金。目前,西湖區上半年順利完成了108個防洪排澇項目,完成了學院路,紫荊花路等20個主幹道的積水工程。 完成了14個住宅小區的治理工程,包括58條河道的清淤 。
  • 浙江省「五水共治」美麗河湖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出爐...
    面對不清的水、不綠的岸,覺醒的浙江,以抓浦陽江水環境綜合治理為動員令,拉開了一場「絕不把汙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的治水攻堅戰,打出了一套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治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組合拳。
  • 五水共治看樂清_時政新聞_浙江在線
    樂清法院為保障「五水共治」工作有序推進,專門出臺十項舉措提供司法服務,依法維護行政機關推進「五水共治」合法行政行為,加大對環境保護行政非訴案件的審查和執行力度,積極推進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大力開展「五水共治」法治宣傳,擴大群眾對「五水共治」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促使形成多方協同配合、良性互動的良好局面;將依法服務「五水共治」作為法院落實司法為民、能動司法的重要抓手予以推進
  • 串珠成鏈 海曙第四條農村文明示範線開線
    今天上午,海曙區集士港鎮「廣德鄉韻」農村文明示範線正式開線,這是海曙區繼龍觀「清新鄉居」文明示範線、鄞江「山水古韻」文明示範線、章水「最紅章水」文明示範線後,打造的第四條農村文明示範線。&nbsp&nbsp&nbsp&nbsp「廣德鄉韻」農村文明示範線分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共串聯了廣昇、四明山、深溪、雙銀、山下莊、西陸、嶽童、新後屠橋村八個新農村。
  • 美麗水東灣畔,她飛跨兩岸串珠成鏈!
    當然,水東灣大橋除了給予人們壯美的視覺衝擊之外,還將串接起我市境內東西走向的廣東濱海旅遊公路,直接帶動水東灣畔「南海旅遊島」發展,並實現茂名182公里海岸線旅遊資源的「串珠成鏈」,助力濱海「魅力茂名」建設發展。
  • 「四水共治」怎麼治?武漢重點實施「八大工程」
    長江日報全媒體訊(記者鄭汝可)1日下午,武漢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四水共治」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部署「四水共治」工作。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強調,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打造「濱水生態綠城」為目標,以防洪水、排澇水、治汙水、保供水「 四水共治」為突破口,實施「八大工程」,「護一城淨水、繪兩江畫廊、顯三鎮靈秀」,讓全市人民共享治水改革發展成果。
  • 神木大柳塔試驗區(礦區)巖溶水引水工程全線試通水成
    12月15日,神木市大柳塔試驗區(礦區)巖溶水引水工程進行通水前試通水,並對全長52公裡的輸水管道進行加壓洗管。大柳塔試驗區(礦區)巖溶水引水工程由神東煤炭集團投資建設,於2020年5月20日開工建設,總投資2.8億元,大柳塔試驗區負責管道沿線的拆佔及環境保障工作,大柳塔試驗區城投益民巖溶水水務公司負責後期自來水運營。
  • 沙磁步道:「串珠成鏈」造就獨特步道風景
    連珠成串加強景區聯繫沙磁步道共分為三期,全長30公裡,呈「一環多支」體系,在設計之初,沙磁步道就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的原則,完善步道系統,將白公館、渣滓洞、磁器口三大景區有效串聯,並實現了3個軌道站點、12個公交車站的有機聯繫,「串珠成鏈」形成步行環道。
  • 五水共治靠萬眾,齊心共創美家園
    水是生命之源,是文明的搖籃。水是生產之基,生態之要。杭州自古「以水為美」,古有錢王射潮、築塘捍海、西湖疏浚、李泌鑿井等著名治水人文典故,今有萬裡治水、保護運河、五水共治等治水新策。——體驗觀察在學習五水共治小知識時,大小隊員們了解了一個和水有關的小知識:酸鹼度。小隊員們拿出採水器放入河裡取水,將飲用礦泉水和河水進行對比觀察水色,對比水溫,再聞聞氣味。他們小心翼翼地將PH試紙一頭輕輕浸入採樣水中,觀察其顏色變化,測試水的酸鹼度。瞧,一個個都觀察得那麼認真仔細,專注的小眼神活像一個個小科學家呢!
  • 引水工程施工完結,村民換水吃成為現實,生活質量提高
    我村的引水工程進展神速,昨天下午就完成了管道的鋪設,並和我村的水廠連接,這就完成了通水的條件,換水吃已經成了現實。引水管道已經和水廠連接。引水工程就這樣結束了嗎?完成管道的連接就算完工了嗎?當然不是,引水工程切開的路面還要施工隊補齊,下邊要進行路面的補修工作,讓路面和原來一樣,這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環。
  • 謝崗開展「三創」工作督導檢查 計劃打造城市亮點「串珠成鏈」
    □信息時報記者 劉桂平 通訊員 劉建飛 黃佳惠    記者從謝崗鎮獲悉,日前謝崗鎮委書記胡毅峰、鎮委副書記呂琳等深入各村(社區)開展「三創」工作督導檢查,實地檢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市品質綜合提升等工程建設進展情況,提出打造城市亮點「串珠成鏈」等措施,全域提升人居環境,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有效提升人居環境水平
  • 雲南滇中引水工程阿子衝1號隧洞順利貫通 工程將惠及1112萬人
    日前,位於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境內的滇中引水工程阿子衝1號隧洞順利貫通,這是滇中引水工程全線58座隧洞中第二座貫通的引水隧洞,設計全長285米。今年3月復工以來,中鐵三局全面加強安全質量紅線管控,優化施工方案,克服了中斷塌方、圍巖多變等施工難題。
  • 五水共治進行時 ∣ 鄉賢助力「五水共治」共同營造美好環境
    8月16日,路南街道永福村村民在散步時,看到村內前浹頭河塘也成了路南街道的一口「示範河塘」,紛紛給予點讚。近幾年,隨著「五水共治」工作的不斷推進,許多鄉賢助力治水的優秀事跡陸續湧現出來。永福村前浹頭河塘是路南街道的「示範河塘」之一,也是永福村一口由鄉賢參與其中建設的河塘。
  • 五水共治後寧波高橋西塘河重生了,不信你看!
    悠悠塘河,流經萬戶千家,孕育了寧波大地的綠樹成蔭,鍾靈毓秀。然而近年來,城市建設快速推進,汙水排放與日俱增。河水渾濁,魚蝦難覓,母親河成了問題河。  令人欣喜的是,在「五水共治」工作的推動下,一度讓人揪心的塘河開始煥發昔日的光彩容顏,越來越多的綠水青山逐漸回歸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