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備付金、反洗錢等紅線 新浪支付涉9項違規領央行千萬級罰單

2020-12-25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劉四紅)又一網際網路巨頭支付業務被罰。6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央行營業管理部公布的最新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浪支付」)因涉及九項支付違法行為,被央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65.89萬元,並處罰款1718.44萬元,罰沒合計1884.33萬元。

同時,時任新浪支付總經理邊江,因對新浪支付未落實特約商戶管理責任、違規開立與使用支付帳戶違法行為負有責任,被給予警告並處罰款35萬元。

根據公告,新浪支付違法行為類型主要包括:未落實特約商戶管理責任,支付交易信息未落實真實、完整、可追溯要求,為不符合規定的商戶開通代收業務,未按規定與外包服務機構開展業務合作,違規開立與使用支付帳戶,未按規定管理客戶備付金,未按規定公開披露有關事項,未按規定辦理相關變更事項,未按規定建立相關制度辦法。

從違規類型來看,新浪支付所踩紅線涉及反洗錢違規、違規開立與使用支付帳戶及未按規定管理客戶備付金等。針對具體違規事項及後續整改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多次向新浪支付方面進行採訪,其中多次撥打新浪支付官方客服,儘管對方回應稱已反饋,但截至發稿並未有所回應;此外記者聯繫新浪支付其他電話,但多次撥打均無人回應。

易觀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新浪支付此次被罰,主要是由於為不合規平臺違規提供支付接口,且對用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所致。從央行列舉的違法行為類型就可以看出,未落實特約商戶管理,交易信息沒有做到完整可追溯,以及為不符合規定的商戶開通代收業務等。」

王蓬博直言道,當前,應警惕支付機構為追逐短期利潤而給一些敏感行業提供接口,甚至為灰產行業提供便利的現象;此外,支付機構也要注意直接涉及C端用戶的交易項目,風控肯定是杜絕問題的第一道屏障。今後,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反洗錢等問題監控更加嚴格,即使不是主觀行為,但沒有做到「詳細知道自己客戶以及資金流向」也會受到處罰。

新浪支付此次被罰並非無跡可循。事實上,在此次被罰之前,就有多位用戶在新浪旗下黑貓投訴及聚投訴平臺上反映了新浪支付存在的多個問題,其中包括無故扣款、註銷新浪支付帳號信息不匹配等問題,還有用戶稱因無法註銷新浪支付帳戶導致無法註銷互金機構小贏旗下搖錢花等平臺帳號。

消費者張萌(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道,「我在沒有跟北京新浪支付發生過任何交易往來的情況下,新浪支付於2020年4月16日上午從我銀行卡帳戶莫名其妙扣款194.07元,至今都不清楚是什麼原因。」 針對該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新浪支付方面進行求證,對方客服回應稱需要用戶本人提供身份證號等信息才能進一步解決。

「無故扣款可能是代收付通道問題,一般籤訂協議以後平臺就能夠直接扣款,而註銷帳號信息不匹配一般屬於新浪支付系統能力問題。」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則認為,「新浪支付頻現扣款糾紛,主要是因為支付機構在使用支付帳戶、與外部機構合作時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規範所致。」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支付機構收到巨額罰單,其中,反洗錢違規和未按規定存放和管理客戶備付金,是支付機構被罰的重要原因。對於此類機構後續應如何整改,王蓬博稱,一方面,機構還需加強合規性認識和管理,做到「詳細了解和掌握客戶信息以及資金流向」;另一方面,行業產業鏈正在重組過程之中,機構要加深對行業變革的認知,業務方向可以向著新興行業拓展,加深同巨頭以及平臺型支付機構的合作。

蘇筱芮則稱,新浪支付後期應當從框架設計開始,制定較為完善的制度管理辦法,加強各流程的風控審核,設立專人對各流程內容管理負責,將合規作為開展業務的第一要務。

相關焦點

  • 年內支付機構已收60多張罰單,最大罰單涉16項違規
    從今年支付機構收罰單的情況來看,截至12月2日,據「金融1號院」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央行已對支付機構開出超60張罰單,千萬元級別罰單已不再是「稀缺」個例。其中有近半罰單涉及「雙罰」,除了支付機構自身面臨處罰外,監管對違規機構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也在加大。
  • 7天9家支付機構被罰近9000萬,反洗錢違規成「重災區」
    支付機構嚴監管呈常態化,巨額罰單不時出現。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央行各分支機構公示信息統計,2020年12月25日至12月31日,即2020年最後一周,就至少有9家支付機構收到央行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達8728萬元。其中,最高一筆罰單為6971萬元。
  • 一周收2張罰單!通聯支付業務違規遭央行罰款近50萬元
    新年伊始,通聯支付連收央行2張罰單,被罰款近50萬元。1月10日,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聯支付」)被罰款2萬元。根據處罰信息公開表,通聯支付因存在違反商戶規定的違法行為,被央行杭州支中心處以罰款2萬元,依據是《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作出處罰決定的日期是2019年12月31日。據柒財經旗下柒聞網了解,這是通聯支付自2020年以來收到的第2張罰單,且距其上次收到罰單才不過一周的時間。
  • 又見反洗錢巨額罰單!這家資產近萬億銀行,被罰1948萬!
    日前央行公布的罰單顯示,北京農商銀行因存在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與其進行交易等四項違法行為,被罰近2000萬元,同時兩位時任副行長也受到處罰。據了解,反洗錢行政處罰中,為身份不明客戶提供服務或者發生交易是經常被處罰的一種行為。在整體反洗錢違規情況更加嚴重的背景下,銀行在反洗錢上的違規情況比支付機構更加嚴重。
  • 涉多項違規被罰26萬 連年被罰的錢袋寶支付怎麼了?
    同時,錢袋寶支付呼和浩特市分公司總經理王慧穎對未完整留存受益所有人核實資料這一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處罰款1萬元。從處罰形式來看,錢袋寶支付被採取的是「雙罰制」,按往常處罰案例來看,一般都是涉及到支付機構反洗錢不力等行為。針對此次被罰具體原因及後續整改進度,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向錢袋寶支付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後者回應。
  • 新浪支付涉嫌9項違法行為 已被央行北京營管部罰款1718萬元
    鐳射財經6月25日消息 央行北京營管部6月18日決定,對涉及9項違法行為的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浪支付)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65.89萬元,並處罰款1718.44萬元,罰沒合計1884.33
  • 再現支付機構領百萬級罰單 騰付通財付通等四機構被罰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2020年最後一天,再現多家支付機構「吃」上百萬元巨額罰單。根據央行深圳中心支行12月31日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因違反支付業務相關規定,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國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騰付通電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付通」)、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付通」)分別被處罰金230萬元、90萬元、614萬元和877萬元。
  • 央行罰單劍指反洗錢 銀行下調信用卡境外取現上限
    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對於反洗錢力度不斷加大。6月份以來,央行更是下發多張罰單劍指反洗錢。其中,中國人民銀行淮北市中心支行發布「淮北銀罰字〔2017〕第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某國有大行淮北市分行因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被處以21萬元罰款,同時,對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處以1萬元罰款。  為了達標監管,商業銀行也行動起來。
  • 杉德支付多項違規被罰227萬元 此前收巨額罰單曾刷新記錄
    中國網財經10月9日訊 (記者 常實 楊暢)近日,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杉德支付」)山西分公司收226.5萬元罰單。公開資料顯示,杉德支付此前曾收千萬罰單,刷新央行上海分行對支付機構處罰金額的最高紀錄。該公司在投訴網站上涉訴總量超1400條。屢遭重罰、投訴量高企的杉德支付2021年將面臨牌照續展。
  • 首信易支付收1600萬大額支付罰單,涉違反清算規定及反洗錢法
    官網顯示,首信易支付支持的服務包括網際網路支付、行動支付、跨境支付,為電子商務、教育培訓、航空旅遊、跨境電商、軟體服務、留學繳費、公共事業等眾多行業提供量身定製的境內外支付+結算一站式解決方案;2011年獲發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2014年獲得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許可,2015 年獲得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試點許可。
  • 嘉聯支付、樂刷、快付通領人行罰單!三家機構共計被罰1008萬元
    9月1日,深圳央行發布15張罰單,對2家銀行,3家支付機構,10個個人予以處罰。主體及個人總計罰沒1372.95萬,主體罰沒1310.1萬,個人罰沒62.85萬。其中三家支付機構包括:嘉聯支付、樂刷支付及快付通,分別被處以941萬元、34萬元、33萬元罰款。
  • 年內支付機構罰單逾2億 反洗錢、非法業務結算成"重災區"
    作為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重要一環,支付嚴監管持續加壓。《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期支付領域罰單明顯增多,洗錢、非法業務結算等成「重災區」,央行年內對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已超兩億元,創歷史新高。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和各地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開出超900張罰單,處罰金額超過9.45億元(註:罰單統計以作出處罰日期為準)。其中,銀保監會對銀行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62億元,各地銀保監局對銀行以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83億元(註:統計不含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罰單)。
  • 「好孩子」國付寶,為何成為2018年支付機構罰單之最?
    8月6日,央行一次性開出5張罰單,國付寶、聯動優勢、銀盛,甚至支付巨頭支付寶均「榜上有名」,總罰金將近一億。其中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付寶」)有兩張罰單,一是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沒收違法所得22176051.47元,並被罰款22296051.47元,總處罰金額達44472102.94元。
  • 千萬罰單後連續被罰 杉德怎麼又是你?
    已是第8次被罰杉德被罰備受關注,一是因為近年來杉德屢屢被罰,據不完全統計,此次至少是第8次處罰;二是因為在2018年央行開出的6張千萬級別罰單中,杉德佔得其中一張。2018年12月24日,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被央行武漢分行罰款11萬元。2018年9月30日,杉德支付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上海分行給予警告,罰沒金額2473萬元,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並處以罰款。
  • 央行啟動反洗錢分類評級 法人金融機構將分5類11等
    原標題:央行啟動反洗錢分類評級 法人金融機構將分5類11等 摘要 【央行啟動反洗錢分類評級 法人金融機構將分5類11等】央行首次開展法人金融機構反洗錢分類評級
  • 行動支付網:2019年1-7月第三方支付罰單統計與分析報告
    在全部罰單中,央行對公司、個人同時處罰數量為9張,佔比14.29%。二、罰單原因分析1-7月,第三方支付機構罰單涉及的業務類型涵蓋備付金、清算管理、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支付結算、反洗錢等六大類。註:考慮到某些罰單可能涉及兩種或兩種以上業務,且央行並未載明一一對應的罰款金額,因此金額部分存在交叉重疊情況。
  • 踩反洗錢紅線被罰20萬 匯聯通謀增牌照難度幾何
    近年來,匯聯通一直在尋求牌照地域增項及資質增項,並力求在2020年實現網際網路支付牌照申請。然而,牌照申請未見進展,近期反而因一紙反洗錢罰單引來業內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牌照縮量、監管加碼大背景下,該公司牌照增項或將遇阻,今後,抓好合規、緊控風險仍是該公司發展的第一要義。
  • 嘉聯支付再吃央行罰單,旗下「立刷」存多項違規遭警方通報!
    近日,據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行政處罰信息顯示,雲南本元支付管理有限公司和嘉聯支付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均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被罰,前者被央行昆明中心支行警告,後者則被處人民幣2萬元罰款。值得一提的是嘉聯支付今年年內第二次被央行處罰。
  • 中信銀行7項違規收罰單 副行長、電子銀行部總經理被罰
    (詳情見:中信銀行因收單、備付金、代付等10項違規被罰款超323萬)據中信銀行2019年年報顯示,該行稱進一步健全了反洗錢治理架構,增設了專門處室負責全行洗錢風險管理等6項職責,增設全行可疑交易監測集中作業處理5項職責,調整全行反洗錢內控管理6項職責。組建了反洗錢監測中心,制定了相關作業流程,分批上收12家分行的可疑交易監測集中作業,提升了專業監測水平和複雜風險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