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梅汝璈在東京審判時寫下的名句,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與銘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億萬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個特殊的日子。
今天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我們更不應該忘了一個人,他叫——梅汝璈,著名律師、法學家,生前是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委員。1973年4月23日,梅汝璈在北京逝世,終年68歲。
資料圖:江西南昌市青雲譜區梅村梅汝璈故居內,梅汝璈的石像引人注目。中新社發 姜濤 攝
1946年5月,由中、美、英、蘇、澳、加、法、荷、新、印、菲等11個國家組成的遠東軍事法庭對日本28名甲級戰犯進行審判。
梅汝璈任該法庭中國代表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大審判。面對千百萬冤死的同胞,梅汝璈立誓:「我既受國人之託,決心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爭元兇逃脫法網!」
來源:中新視頻 截圖
法庭組建伊始,澳大利亞籍庭長韋伯宣布把中國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國之後。梅汝璈認為中國是受日本侵略最烈、抗戰最久、犧牲最大的國家,他氣憤地脫下法袍,提出抗議,拒絕參加法庭預演。最終全體法官表決,同意梅汝璈關於法官座次按各受降籤字國順序排定。
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正式開庭,開啟了一場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國際審判活動」。
梅汝璈(圖片前排右二)與其他10國法官參加「東京審判」時合影照片。來源:中新視頻 截圖
1948年4月,法庭工作進入起草判決書階段。在梅汝璈的爭取下,由中國法官負責起草判決書中有關中國的部分。梅汝璈在助手的幫助下,在300餘頁的初稿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主張判決書中單設一章對南京大屠殺予以說明,獲得了法庭的同意。
量刑階段,法官們對是否判處戰犯死刑產生了很大分歧。梅汝璈日夜與各國法官磋商,經歷了多次爭論,最後法庭投票表決:6∶5!以一票之微弱多數,判處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等7名首惡以絞刑。
時過境遷,如今走進梅汝璈的故居,他的雕像樹立正中,館中陳列著的東京審判時他的日記、生活用品等物件,以及南京大屠殺部分史料圖。
8月14日,遊客在梅汝璈故居參觀遊覽。劉力鑫 攝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的帳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這句梅汝璈在東京審判時寫下的名句更被鐫刻在顯眼位置。
視頻來源:中新視頻
今日之中國
已在風雨洗禮中脫胎換骨
苦難的歲月
將永遠停留在記憶之中
但和平歲月來之不易
國難莫忘
吾輩自強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綜合中新視頻、央視新聞、光明日報、解放日報、人民網等
編輯:楊碩
責編:宋方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