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甲午戰爭中,中國堅持不投降不賠款,日本還敢侵略我國嗎?

2020-12-16 騰訊網

清朝末年是我國最混亂的一段時期,在列強的不斷入侵之下,我國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得國家主權受到侵犯,而清政府的無能,更是讓百姓的生活受到壓榨,所以社會動蕩,外有列強入侵,內有清政府剝削,讓人民的生活陷入到了極度黑暗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前來侵略中國的國家都可以撈到好處。他們不斷逼迫清政府籤訂各種賠償條約,從而使得我國在當時損失了大量財力。

在這其中,我國也並不是沒有抵抗。當時因為洋務運動,使得清朝的確有了一定得改善,引進了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所以才發動了甲午戰爭。也是在這場戰爭當中,讓我們真正看到了清朝與日本之間的差距。在很多人看來,當時的清朝雖然受到外敵入侵,但仍然有著大國的形象,而日本只是一個小小的島國,但最後還是戰敗,這足以證明當時清政府的無能。最終,清政府還是被迫籤訂了不平等條約,賠償了日本大批銀兩。很多人也都在想,假如甲午戰爭中,中國堅持不投降不賠款,日本還敢侵略我國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多方面來進行分析。在當時進行的改革活動中,我國進行的是洋務運動,而日本則是明治維新運動。很明顯,兩個國家都在學習西方的一些先進東西,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就出現了差別。我國的洋務運動最終還是為統治階級服務,整體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阻撓,最終只是學到了西方國家的一些皮毛,僅僅是引入了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而已。但日本就不同了,這個國家在進行改革的時候,是全方位學習西方,不僅學習了先進的技術裝備,還學習了管理策略。從這一方面,日本就超出了中國很多。

除此之外,在統治者的管理態度上也有一定的差別。我國雖然引進了大批的軍事物資,有很多艦隊得到成立,但是在艦隊的養護方面並不能得到保證。當時慈禧為了過上奢侈的生活,不惜動用軍隊財產,使得當時用來購買大炮的錢都被慈禧用來建園子了,而日本統治者則為了獲得更高端的艦隊,省吃儉用,甚至每天只吃一頓飯。這樣的對比之下,足以證明日本擁有更多的底氣,他們是真心在發展軍事力量。

其實,我國在當時雖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但也有一戰之力,因為我國除了北洋艦隊之外,還有南洋和福建艦隊。三支力量如果集合到一塊,那將是日本達不到的水平,所以在北洋艦隊戰敗之後,清政府完全可以再調動其他的艦隊來圍攻日本,從而能夠對其帶來更多消耗。因為日本是遠洋作戰,他們在當時的經濟狀況也不足以維持長期作戰。因此,中國即使不投降不賠償也會有一戰之力,日本不會很快成長為一個強國,短時間內也就不敢侵略我國。但清政府最終選擇了和談,也是為了保證滿清統治,因為日本一旦真的進入內陸攻打北京城的話,那就會影響到滿清統治。

綜合考慮之下,清政府還是選擇賠償大量的白銀和土地來維護統治地位,而這樣的選擇,加重了列強侵略的野心,同時也使得國庫虧損,百姓們的生活更得不到保障。所以,那段時期的確很黑暗,所有的百姓都在這樣的影響之下,得不到正常的發展,甚至會面臨嚴重的剝削問題。這也導致當時的起義軍不斷崛起,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主權,更是為了保障生活。如今,我們已經處於和平時代,更應該珍惜這種時光,努力為國家作貢獻。

相關焦點

  • 日本戰敗後,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都獲得了賠款,為啥中國卻沒有?
    中國近代是咱們民族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伴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朝政府籤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除了割地就是賠款。從鴉片戰爭到後來的甲午戰爭,清朝政府一共賠付西方列強的白銀高達17.6億兩,這些錢財當然都是清朝統治者從老百姓那裡搜刮來的。
  • 勒索中國賠款最多的國家,相當十幾年收入,還用來侵略中國
    鴉片戰爭打開了清朝的國門,此後東西方列強接踵而來,古老的中國備受列強們蹂躪。在各種侵略方式中,有一種比較直接,更讓人們認清了他們的真面目,這就是戰爭賠款。自《南京條約》開始,到《辛丑條約》為止,清朝籤訂了很多涉及賠款的不平等條約,那麼哪個國家勒索中國的賠款最多呢?
  • 近代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歷史特徵及警示
    直到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投降,日本侵略者的足跡遍及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幾乎與世界上主要的大國都交過手。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頻率如此之高、範圍如此之廣、對象如此之眾,在世界戰爭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戰爭土壤的根植性日本統治者推動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公元391年,日本通過武裝入侵一度確立了對百濟、新羅等朝鮮半島南部國家的宗主權。
  • 她是日本最美女人,老公一手策劃甲午戰爭,耍詭計讓中國割地賠款
    她是日本最美女人,老公一手策劃甲午戰爭,耍詭計讓中國割地賠款文/煮史論道君鹿鳴館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在東京建的一所類似於沙龍的會館,供改革西化後的達官貴人們聚會風雅的地方。由於來客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棟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於鹿鳴館。
  • 當年日本投降時,需向中國賠償巨額戰爭賠款,為何我國主動放棄了
    中國在歷史上的發展相當不易,我們國家曾遭受第2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巨大打擊。二戰中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華行動,這一次的戰爭使中國損失慘重,不過第2次世界大戰最終以日本失敗告終,日本的戰敗也讓我們國家緩了一口氣。
  • 假如甲午戰爭中國打贏了會怎麼樣?
    文|陳事美清末的中國,屢遭欺凌,窩囊又憋屈。就在中國努力奮發進取之時,鄰居日本又來騷擾幹仗。中國窩火了很多年,想教訓一下日本,給西方列強一點顏色看看。中國不示弱,我洋務運動很多年,日本敢挑事,我明治維新進步大。雙方動刀動槍動大炮,一頓貼身肉搏,最後中國被日本猛揍。中國失敗了,世界並不震驚,因為在預料之中,只有中國人無法接受。
  • 假如在甲午戰爭中,清政府贏了,中國歷史該走向何方?
    我們都知道在19世紀末1894年當時的清朝政府與日本進行了第一次中日戰爭,也就是史稱「甲午戰爭」,日本傾盡全國之力投入到這場戰爭中,這場戰爭以清朝政府慘敗告終,花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獲得大量賠款,從而躋身世界強國。
  • 如果1945年,日本還不投降,能堅持多久?最多6個月,就會被餓死
    如果不是日本本土被核武器攻擊,讓日本認識到,他們本國的軍事實力到現在已經非常薄弱,想要戰勝並建立帝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此境況下,他們還要繼續作戰嗎?還是選擇投降呢?就算不投降日本又能堅持多久呢?
  • 二戰投降後,一支日本軍隊躲中國地下,寧願吃老鼠都不敢出來
    日本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居,很長一段時期內也實行著閉關鎖國的政策,直到「佩裡叩關」事件發生後,淪為半殖民地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改革,逐漸擺脫了帝國主義控制,並一躍成為當時的亞洲頭號強國。後來在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的情況下,受軍國主義思潮影響的日本對中國發起了侵略。
  • 日本宣布投降後,中國與日本還打了一場戰爭,很多人卻根本不知道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國土面積很小,而且是有四個大島以及好多個小島構成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日本國土面積也不大,許多文化都來自中國。然而,就是如此一個小國也想要摧毀中國。抗日戰爭十四年後,日本宣布了投降,但在無條件投降的情況下,日軍和我們還有一場戰爭。
  • 甲午戰爭繼續打,清朝勝算多大?日本籤約時其實很心虛,再打躺贏
    以前歐洲侵略清朝,賠款頂多千萬兩,割地也就一些小島嶼,而小小的日本的胃口之大讓清朝驚訝,甚至讓歐洲列強都目瞪口呆。此戰後,大清朝的腐朽無能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前後持續30年的洋務運動也沒能富國強兵。列強本來以為清朝已經崛起,沒想到這4萬萬人的大帝國還是那麼不堪一擊。於是,西方列強再次雲集東亞,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 【舊民主|多】你敢動嗎?不敢不敢...
    (2015-多選)甲午,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特殊含義,在我國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義。1894年7月,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清朝在戰爭中戰敗。這場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有( )1898年的「百日維新」如曇花一現,只經歷103天就夭折了。
  • 日本害怕的四個國家,第一不是俄羅斯美國而是名不見經不轉的小國
    日本,與我國相鄰的一個島國,真的是海島上的一個國家,這也大概是為什麼是很多人都稱日本為島國的原因,其實真的是就是一個島國。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抗日戰爭那一段歷史,日軍對於我國人的傷害是永遠的彌補不了的。就從目前來看,有四個國家是最為讓日本害怕的:看完後你會明白,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
  •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
    1895年3月,甲午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一個71歲的老人,中國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東渡日本,作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權大使,與日本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日馬關條約》。《馬關條約》規定:(一)中國承認朝鮮獨立。
  •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本很清楚中國的強大,為何還敢侵略中國?
    日本這個國家和我們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現在提到日本,很多中國人民還是會感到很不舒服,因為日本在抗日戰爭時期給我國帶來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他們在我國製造了無數的流血事件,很多無辜的百姓就都死在了日本鬼子的手中,這些慘痛的經歷,我們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
  • 日本為何敢發動侵華戰爭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要問中國人最討厭的國家,百分之百的回答是日本。日本對我們來說就是歷史上的恥辱,他們的存在無時不刻不在提醒著我們曾經的屈辱史。小小彈丸之地侵略我泱泱中華,害我國家人民,佔我國家土地,搶我們白銀糧食等等。日本就是個白眼狼,在古代唐朝的時候來我們的國家學習我們的文化,制度風俗,直到現在日本還保留我們的文化,他們的歷史文化都是我們中國的。
  • 領國一狂人,找日本要80億賠款,不給賠款就殺日本戰犯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日本不僅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而且也給亞洲各國帶去無盡的災難。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同盟國向日本提出了54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讓許多人想不到的是,由於中、蘇、美、英等國放棄了向日本索要戰爭賠款當時出於各方面的考慮中國最後放棄了要求日本賠償,但並不是所有亞洲國家都如此。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那麼客氣。所以日本最終支付的賠款還不足540億美金的零頭,實際僅支付了22.3億美金。日本支付的這22.3億美金中,其中有8億是支付給了中國的一個領國—菲律賓。
  • 重讀甲午中國甲午戰爭,半點贏的機會都沒有嗎?
    甲午戰爭是大清王朝距離19世紀最近的一次戰爭,當時是清朝和日本進行的戰爭,日本人不宣而戰迅速的擊敗了大清帝國,大清帝國失敗之後不但沒有反思,反而陷入了無限的賠款當中,他們不把賠款當回事,只是想要從老百姓的身上撈取更多的銀子。而中國甲午戰爭也成了現代或者是近代的痛苦。
  • 真實的日本鬼子投降:雙手舉過頭頂不敢放下,圖4該被槍斃!
    我們在電視劇中,或多或少的見過鬼子投降,因為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為的都是效忠天皇,一旦任務失敗就會面臨剖腹自盡的下場。但是真實的日本鬼子投降是這樣的嗎?實際上有的雙手舉國頭頂不敢放下,而有的日本兵則應該被槍斃!
  • 即使中國打贏了甲午戰爭 情況不一定會更好
    許多人都缺乏民族國家的整體觀念,「今思十年前甲午之役,臺灣既已割讓,然官僚中竟有不知之者。甚至庚子之變時,京畿之地雖為之震驚,然東南地方官僚中竟有全然不知、歌舞醉飽者。」(《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第一編《三、黃瑞麟摺》)中國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實際上是在抵抗侵略的國難與危機中形成的——實際上,最初體現在康有為公車上書之中的現代民族國家觀念,是經由日本明治憲法而介紹到中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