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完美」成為束縛你的枷鎖

2020-12-13 暖心理精選

別讓「完美」成為束縛你的枷鎖

楊楠

完美」是什麼?一幅莫奈的畫作?一曲布魯斯情歌?一件精密的探測儀?還是一套複雜的數學公式?

......

你可以說它們是完美的,也可以說它們都不是。

我們如何定義「完美」,取決於我們在它身上加了多少砝碼。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東西。「完美」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它可以成為我們追求目標的強大動力。然而,當「完美」變成了束縛一個人的枷鎖,再美好的願望和期待也會變質。

同樣是完美主義,對人造成的影響卻大相逕庭

既然完美有如此極端的兩面性,那麼,我們就有必要知道完美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心理學家們通常將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的人統稱為完美主義者,這種人格特質對個體的情感和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教授訾非在對完美主義的詳細研究中發現,完美主義是一個多維的複雜結構,其作用既有積極的一面,稱為適應性的完美主義(Adaptive Perfectionism),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推動個體進步的特質,它可以讓人們做事更有條理、更高效,而且常常因對細節的把握而大受好評;當然,也有消極的一面,被稱為非適應性的完美主義或消極的完美主義(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這樣的特質不僅不會使我們變得越來越好,反而會成為我們健康成長的嚴重阻礙。很多心理困擾,諸如強迫症、神經性厭食症、拖延、焦慮、抑鬱、羞怯、懼怕否定、低自尊、對權威的畏懼感等都與消極的完美主義脫不了干係。

消極完美主義者並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害怕不完美

具有消極完美主義特質的人存在比較嚴重的「不完美焦慮」。例如,你可能經常會看到某人做事猶豫不決、過度謹慎、害怕出錯。為了避免失敗,ta往往會制定非常周密的計劃,但卻每每因過分在意細節或是將目標訂得過高而以失敗告終。

消極完美主義者其實並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害怕不完美。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她算是我所見過的消極完美主義者的典型代表,我們暫且稱她為Tina。大學畢業後,Tina選擇來北京打拼。三年裡,她換了5次工作,而且,每換一次工作中間都要休息很長一段時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幾個人在微信群裡聊天。她說她現在面試了幾份工作,其中一家不錯的A公司已經給她工作邀請的offer了,但她還是覺得不夠好,想等另一家更好的B公司的消息。但是,她又怕她想去的那家B公司最終沒有錄用她,如果她不去A公司,可能又要面臨失業的狀況。我和另外一個人給了她一個建議,先去A公司工作,如果B公司錄用她了,再跳槽去B公司。我們都覺得這個建議對她來說是目前最好的辦法,可是,她還是找了一大堆理由拒絕去A公司,工作的事情也一拖再拖。

類似的行為還有很多,工作上是這樣,對待身邊的親人、朋友也是這樣。在北京的三年裡,Tina很少回老家看望她的母親,周末或者放假的時候,她也會自己宅在家裡,拒絕朋友的邀約,總感覺如果決定跟朋友出去,就一定要玩的值得,最起碼得對得起自己出門前的精心準備。對「不完美的焦慮」不僅在經濟上給她造成了巨大壓力,親人和朋友也漸漸因失望而遠離。

消極的完美主義特質源自父母的苛刻

完美主義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父母的教養方式是造成子女完美主義的重要原因,例如,父母對子女幹涉過多、父母表揚不一致、父母自身的成就目標過高、嚴厲的懲罰及冷漠的拒絕等,都可能成為非適應性的完美主義的促成因素。

訾非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溫暖理解的教育方式,可能有助於子女的適應性完美主義的發展,而懲罰嚴厲、拒絕否認、過度保護、過度幹涉等方式,則不能促進這方面的發展;父母過度保護和幹涉子女,會讓他們變得怕犯錯誤。

父母期望過高是孩子消極完美主義特質產生的根源。這種高期望可能是由於父母年少時自己的願望未能實現,從而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結果。他們希望這一次,孩子可以替他們獲得成功。對孩子來說,自己的失敗是父母難以接受的,唯有不斷成功才能取悅父母、換取父母的關愛。漸漸地,孩子會將嚴厲的父母形象內化,苛刻地對待自己和周圍的人。這種對父母的認同是潛意識的、自發形成的,就像內心在跟自己說,「父(母)令我害怕,要想控制這種恐懼,我只有幻想自己是父(母),而不是膽戰心驚的無助的孩子,這樣我才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對抗他們。」

在這樣缺乏溫暖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孩子可能會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上自設各種障礙(孩子會因不斷重複這種對抗而變得越來越像ta的父母,這種認同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按照父母的樣子來苛求自己);或者只是淪為父母的替代品,窮盡一生去實現父母未完成的願望,甚至到生命最後一刻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就像Tina那樣,她有一個嚴厲、拘謹的母親,從小便嚴格要求她,讓她學芭蕾,讓她學鋼琴,讓她學英語,卻很少給她溫暖的愛與肯定。即使她已經表現得很出色,她的母親也不會說一句「孩子你真棒」,而是告訴她可以更努力、做得更好。因為,那些都是她母親想做卻沒有機會實現的願望。

別讓「完美」成為束縛你的枷鎖

對於Tina想要的東西,我不甚了解。感覺,她什麼都想要,又什麼都不想要。大多數時候,她想當一名職業舞者。她也真的為此努力過。在我們看來,她已經很優秀了,也曾在北京知名的舞蹈工作室工作。但,這對她來說,遠遠不夠。

她想進一步去國外深造,我問她,學回來以後打算做什麼,她說,不知道,只是想去做,只是想做到最好。後來,由於身體條件和經濟的限制,她放棄了出國。我想,這對她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既然自己的夢想無緣實現,她索性辭去了舞蹈工作室的工作,在家休養,順便想想接下來要幹點什麼。於是,很長時間的調整後就有了剛才我所說的選擇去哪家公司工作的事。

也許,A公司和B公司都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即使B公司邀請她一起工作,她可能又會找諸多理由拒絕。她並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又怎麼可能會做出令她滿意的選擇呢。我還記得,當時另一位朋友安慰她說,沒關係,做到你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就夠了。這句話,對其他人來說,可以支撐他們度過難關,但於她而言,卻變成了繼續苛求自己的強心劑。因為,她心中的完美,說不清源頭,也看不到盡頭。

別讓「完美」成為束縛你的枷鎖。這正是我想對她、還有其他消極完美主義者說的話。如果你有不可名狀的艱難夢想,別急著去努力實現,先問問自己,是你想要還是你的父(母)想要。

-END-

作者簡介:

楊楠,貴州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碩士,主攻同、異性戀人群及其家庭教育的心理健康研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2014年開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紮實的精神分析理論素養,擅長青少年性/性別心理諮詢和成人情感諮詢。

相關焦點

  • 別讓「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成為你的枷鎖
    這種做法我不予以評價,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生活的態度,我不會激進到告訴別人「你所謂的穩定只是在浪費生命」,也不會去說別人「你居然為了虛無縹緲的夢想遠離父母」這些話。你想怎麼生活是你的事情,他人無法幹預,我在這篇文章想說的是,不要讓「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成為了你的枷鎖,要記住,這句話還有後半句「遊必有方」。
  • 利益鏈上的大學文憑,是束縛人生夢想的枷鎖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家庭並不富裕,高考考了676分,原本以為她會選擇一些熱門專業,來幫助家裡緩解經濟狀況,最後鍾芳蓉的高考志願報了北京大學的考古系,因而被罵上熱搜,這種束縛人生的枷鎖
  • 時空穿梭爽文:他衝破無盡的幻想,解開枷鎖的束縛,還得逍遙自由
    時空穿梭爽文:他衝破無盡的幻想,解開枷鎖的束縛,還得逍遙自由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明凱七醬來辣,小說已經成為眾多書迷打發時間的娛樂方式了,看到有喜歡的小說就會投入進去,有人說看不同的小說就像是在經歷不同的世界,下面我給大家推薦四本小說!
  • 當父母強求的「完美」,成了孩子的「枷鎖」,他的人生已然偏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但是很多的父母卻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完美的人。為了他們的期望,這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嚴格,處處希望孩子能夠做到讓所有人滿意。但是這種行為真的可取嗎?父母的所謂期望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好事嗎?
  • 陰陽師:詳細分析和解讀朋友束縛系統,你和你的朋友花了三次嗎?
    遊戲本身只是一個「死物」,一個虛擬代碼,遊戲的角色可能對玩家有一些束縛,但他不是雙向的束縛,遊戲本身成為兩個人之間的一個重要的東西,因為遊戲熟人和遊戲連接在一起。因此社交遊戲非常重要,而好友束縛系統則是對社交遊戲產品的改進。遊戲中有很多社交功能,陰陽的系統是維護一組玩家之間的聯繫,使玩家在遊戲中有歸屬感,陰陽中的任務也會給玩家一種使命感。
  • 兒童節將至:給孩子一朵「小紅花」,解開束縛成長的「無形枷鎖」
    兒童節將至:給孩子一朵「小紅花」,解開束縛成長的「無形枷鎖」 2020-05-29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今天的努力,是為了將來有資格選擇生活,不讓生活成為枷鎖?
    有一天,我問範姐,你活得這麼拼,不累嗎?她說,非常累,你不累嗎?常在夾縫中求生存,察言觀色的那些人,累不累?背著沉重的房貸,每天計算收入和支出,連買小菜都要精打細算的,那樣累不累?世界有多少人不累?站在單調的流水線上,日復一日做著重複的工作,加班沒有補助,周末沒有雙休的,累不累?
  • 打破世俗的枷鎖,懂得有辯證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世俗是約束人發展最沉重的枷鎖,因為幾乎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從打破世俗觀念開始的。羅伯斯說過:無形的枷鎖比有形的鐵鏈堅固得多,不打碎它,我們就永遠也別想真正的成功。其實有時候當你能夠認定一件事的話,你就不應該受世俗的影響,你要有掙脫世俗束縛的勇氣,你要考慮的是將來,所謂的世俗常規一文不值。
  • 原神獅牙鬥士的枷鎖怎麼獲得?獅牙鬥士的枷鎖獲取攻略[多圖]
    原神獅牙鬥士的枷鎖如何獲取?玩家要獲得獅牙鬥士的枷鎖,首先要找到獲取的途徑,並且充分的了解獅牙鬥士的枷鎖的作用,這個物件其實是比較重要的,具體的獲取方法我們這次一起來認識了解一下。 原神獅牙鬥士的枷鎖獲取攻略 名稱:獅牙鬥士的枷鎖 獅牙鬥士的枷鎖主要是用來做武器突破的,所以它比較重要的一個物件。
  • 《天才槍手》:父母的期望,不要成為孩子的壓力與束縛
    之後更是在國際會考上,跨國為富家公子作弊,並與另一名天才學生班克,策劃了一場跨時區的完美作弊。這部影片於2017年10月在中國內地上映,雖然票房無法跟印度神作《摔跤吧!爸爸》相比,但還是憑寫實的題材拿下了豆瓣8.3的評分。而最近,這部影片被改編成電視劇在中國內地播出了。
  • 初一作文:將我束縛
    我的目光化為一粒粒光子炸彈,恨不得把束縛在我牙上「刑器」擊得粉碎。就在剛才,我因為牙齒痛如釘鑿,不得不放棄佳餚,任由菜香入鼻,口水飛湧。焦躁!焦躁!焦躁!我怎麼不焦躁!該死的牙套,該死的束縛!我突然想起醫生給我箍牙時的告誡:「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可能要做手術,你以後一定要以此為戒,明白?」看來,有時候約束也不見得是錯的。還記得考試前的一段學習時光,之前的我竟然有幾次數學考試不及格!我沒有反省,甚至還繼續一意孤行,成績飛流直下三千尺,第三名、第十二名、第三十六名……直到老師叫我去辦公室的那一天。
  • 網際網路:區塊鏈的「枷鎖」
    於是,區塊鏈以及其衍生品數字貨幣便成為了另外一個斂財的工具,所謂的顛覆與創新僅僅只是華麗且浮誇的外表而已。思考數字貨幣之外的區塊鏈新應用,成為消解這種狂熱氣氛的主要渠道和途徑。但是,對於區塊鏈如何與網際網路行業結合,如何與實體產業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人們並未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最終讓區塊鏈在落地與應用的過程當中依然會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
  • 其實,你不必成為完美的父母
    想把最好的都給你。你開心跑過來的讓媽媽看你的影子,可我卻兇了你,你趴在床上默默的哭泣,那一刻讓我瞬間淚崩!擁抱著你!向你道歉!請樂樂理解媽媽的嘮叨,請樂樂相信媽媽,不管我怎樣嘮叨,怎樣批評教育你,媽媽都是為你好,媽媽都是愛你的,也許媽媽使用的方式不對,媽媽也要學習,也會改正,我的缺點和不足,請你相信我,也可以監督我。
  • 高中生議論文:「圈」別讓擁有把你束縛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圈內,但同時圈內的所有東西又都在互相束縛,難以突破。人生表面上像個舒適圈,但又何嘗不是束縛圈呢?有這樣一對叔侄,他們靠養牛賣奶為生,日子過得倒也愜意,但是他們被牛束縛了,牛場不可一日無人,所以出遠門旅遊成了舒適圈外遙不可及的事。放眼社會,這對叔侄也不過是所有人的一個縮影。
  • 別讓我們的記憶,成為孩子童年的枷鎖,給孩子陪伴式的成長
    情緒有的時候像一陣風,來的時候提醒自己要冷靜,最好找個地方先發洩,然後才去找孩子溝通,別讓我們的記憶成為孩子童年的枷鎖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更能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也會和父母分享自己想法,和父母的關係更融洽。
  • 拒絕焦慮,你不必成為最完美的父母
    其實,我們不必成為完美的父母,做足夠好的父母、在進步的父母,就很好了。01 完美,是對自己的一種束縛我認識一位媽媽,為孩子投入了百分百的照顧和付出,也一直不斷學習科學的教育知識,生怕自己哪一點做得不好,影響孩子的成長。
  • 毛姆《人性的枷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其實是一個玩笑
    當你的男/女朋友對你表白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可別高興太早,背後可能是另一番心情!最近看毛姆《人性的枷鎖》中,菲利普和女招待米爾德裡德之間的感情糾葛,菲利普對她的情感可以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為米爾德裡德花光父親留下的遺產,滿足她的一切物質需要,捨棄自己的事業,情到濃時,菲利甚至願意獻上自己的生命。
  • 別讓名字束縛了孩子的未來!
    別讓名字束縛了孩子的未來!所以家長們在為寶寶起名時忌用不和諧的名字來束縛寶寶的未來。又例如:韓國演員宋慧喬,原名:宋慧教。這個名字給宋慧喬帶來很多事業上的束縛,所以通過寓意好的【喬】字起名,寓意著重新出發,以新的形象帶來不一樣的自己等等,現在的她人如其名,事業紅火。 採用生肖起名:當寶寶在2018年出生時,生肖屬狗,那麼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屬狗之人,忌用哪些字,這樣才不會束縛寶寶,給寶寶帶來很好的未來。
  • 束縛帶你用了嗎?把握好產後恢復的最佳時間,恢復完美曲線
    很多女性被社會的一些觀念所影響,他們認為「一白遮三醜,一胖毀三觀」,而束縛帶也是媽媽們恢復體形的選項之一。束縛帶你用了嗎?把握好產後恢復的最佳時間,恢復完美曲線市面上,品牌繁多、五花八門的束縛帶,質量也很難辨別和保證,多數冠以「健身塑形、保護腰椎、減肥瘦身、產後收腹」等「功效」,事實上,產後束縛帶真的有這麼多神奇的功能嗎?
  • 鬼哭神懼號「大枷」,漫談古今枷鎖手銬
    」,打破封建枷鎖,粉碎殖民枷鎖……無不讓人立刻感受到一股豪情壯志。與之語境相近的字眼還有「桎梏」,不過就比枷鎖輕鬆許多,多比喻為陳舊思想事物的束縛。的確,伴隨著人類階級社會的產生,壓迫與束縛就成為挑戰階層維護其統治秩序所必備的手段與工具。「枷鎖」「桎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