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不必成為完美的父母

2020-09-17 惠州發布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

除了一些不稱職的父母外,

還有一類追求完美的父母。

他們從成為父母的那一刻起,

就告訴自己一定要

當一個好媽媽/爸爸,

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長教育

我們「傳遞愛 共成長」微家書活動後臺

就出現了好多這樣的家長

↓↓↓


他們苦學各種育兒知識、帶娃技巧,可常常也會在魚龍混雜的教育理念面前迷失方向;

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什麼都不會,只好小心翼翼的呵護著你,想把最好的都給你。

——果果媽媽


他們謹記「正面管教」、「不吼不叫」、「高質量陪伴」,可還是會在一些時候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了脾氣,之後又懊悔自責······


「有一次因為弟弟鬧人,我也很累很累。你開心跑過來的讓媽媽看你的影子,可我卻兇了你,你趴在床上默默的哭泣,那一刻讓我瞬間淚崩!擁抱著你!向你道歉!每每想起,媽媽都會後悔不已」

——劉同學媽媽


這樣一種做完美父母的執念,對自己的苛責,反而深深影響著父母的情緒和狀態,焦慮、糾結、患得患失、壓力大。


媽媽想請樂樂原諒媽媽平時有時大聲的批評教育。請樂樂理解媽媽的嘮叨,請樂樂相信媽媽,不管我怎樣嘮叨,怎樣批評教育你,媽媽都是為你好,媽媽都是愛你的,也許媽媽使用的方式不對,媽媽也要學習,也會改正,我的缺點和不足,請你相信我,也可以監督我。

——樂樂媽媽


其實,

我們不必成為完美的父母,

做足夠好的父母、在進步的父母,

就很好了。



有些媽媽,為孩子投入了百分百的照顧和付出,也一直不斷學習科學的教育知識,生怕自己哪一點做得不好,影響孩子的成長。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給孩子按專業的指導來操作,一旦有些沒能達到自己的預期,就開始著急上火、甚至焦慮到失眠,嫌自己做得不夠好。身邊人看著她,都替她累。


教育孩子從來沒有絕對的正確。如果追求自己做一個完美的父母,那麼完美反而會成為對自己的一種束縛。

因為這種「標準」容易讓人陷入自責、愧疚、焦慮,這樣的情緒和狀態,會干擾家長的判斷和原則,不利於教育孩子,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就如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的孩子一樣。


坦然接受自己沒做好,能力有限,對自己寬容一點,會不再有那麼強的控制欲,對孩子、家人也會減少一些過高的期望和要求。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的心態才會更加平和、淡然,更多地關注當下、關注自己能改變的部分,才有可能慢慢走向「完美」。


「完美父母」們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為孩子做得太多,結果導致孩子的內在動力被削弱、成長的潛能被壓抑。有些事情上,父母做得少一些,孩子參與部分的就多些,承擔起為自己的成長應負的責任,他才會成長地更快更好。


對孩子來說,比起一個理想化的成長環境,家長合理範圍內的一些「小問題」,反而呈現了一個更為真實的世界,讓孩子有機會去學習、調節、發揮自己的內在潛能。

一個真實的父母,而不是看起來完美的父母,也會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親子之間更容易達成相互理解。


成為一個足夠好的父母,保持對自我的覺察,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和感受,尊重孩子、真誠地對待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

這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狀態。

惠州市「傳遞愛 共成長」微家書活動火熱進行中

學生家長們,趕緊來投稿吧!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廣東教育



相關焦點

  • 拒絕焦慮,你不必成為最完美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除了一些不稱職的父母外,還有一類追求完美的父母。他們從成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告訴自己一定要當一個好媽媽/爸爸,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長教育;他們苦學各種育兒知識、帶娃技巧,可常常也會在魚龍混雜的教育理念面前迷失方向;「我這樣做可以嗎?對孩子好嗎?」「孩子小時候沒注意讓他多爬,是不是對大腦發育不好?」
  • 做「過得去」的媽媽,不必成為「完美媽媽」
    育兒是全天下媽媽的困惑,但有心理專家指出,要養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非得是完美媽咪,只須當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了。事實上,在不遺余力為孩子提供完美童年的時候,我們讓孩子的成長變得更加艱難。所以,某種程度上說,「不完美的童年」未必是壞事。而且,女人做自己是正職,做妻子、做母親等都是「兼職」。所以,女人,請在育兒這件事上,放過自己!
  • 夜讀:其實,你不必假裝完美
    其實,生活也是另一個自己,你如何對生活,生活也如何對你。平時,你難免會看到一些人,同樣是努力工作、結婚生子、賺錢養家,卻偏偏活出了不同的畫風。有的人忙活一天,陰沉著臉,回家往沙發一躺,跟家人沒話說,問孩子的只有成績。
  • 育兒,是父母的修行: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我們接納不了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害怕承擔「自己不是好父母」的責任。第二、 父母希望孩子能馬上做到自己要求他做的事情,哪怕自己只說了一遍,或只提醒了一次,孩子就必須準確無誤地表現出來,如果孩子沒做到,父母就會責罵孩子:「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每次都記不住我的話」......
  • 成為不了完美媽媽怎麼辦?其實答案很簡單
    大概有230萬個建議,告訴一個當代女性如何成為一個好媽媽。你決定聽哪一個?還記得一年前,鄧超宣布息影,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當時的那段話真的是道出了所有父母的心酸與無奈:「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 致媽媽們:你可以不必那樣完美
    而社會總是給「媽媽」太大的壓力,你全職,他們會說「不就是帶個孩子嗎,有什麼難的」「靠老公吃飯沒什麼本事」;而你拼事業、你站在和男性一樣的高度,他們又酸溜溜的問你「請問你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你天天加班身陷職場,孩子的教育你如何兼顧」?
  • 生了孩子的父母,成為了孩子的「人質」,其實這樣真的不可取
    分析其實,像云云媽媽這樣擔驚受怕的寶媽還有好多,云云媽媽的這些做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第一次升級做媽媽,大家難免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完美。媽媽對孩子的態度真的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裡怕掉了」。現如今,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女性有自己的事業,還要照顧好家庭,成為孩子的完美的媽媽。但是人無完人,媽媽也是初為人母。
  • 成年人的潛規則:你不必苛求完美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你不必苛求完美01 別因為一點「不完美」,卻忘了對方所有的好。近日,郭敬明導演的作品《AI》被網友們推上了熱搜。講述的是AI和人類的愛情故事:傅小小在學校,遭受排擠,沒有朋友。醉酒後,她不停地說:「蘇星辰,你在哪呀?你看我現在快樂嗎?我不想要做普通人,只想要你回來,你可以回來嗎?」在最後,傅小小得知蘇星辰為了她,捨棄了自己的身體,成為了音箱,泣不成聲。她想起了蘇星辰所有的好,陪著她一起上下學,雨中為了保護她而受傷,化成音箱伴她到老。。。。。。
  • 別讓「完美」成為束縛你的枷鎖
    別讓「完美」成為束縛你的枷鎖楊楠完美」是什麼?一幅莫奈的畫作?一曲布魯斯情歌?一件精密的探測儀?還是一套複雜的數學公式?......你可以說它們是完美的,也可以說它們都不是。我們如何定義「完美」,取決於我們在它身上加了多少砝碼。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東西。
  • 做個不完美的父母有多難?
    你是一個完美的人嗎?我想大概沒有一個人會回答「是」。你是一個完美的爸爸或媽媽嗎?大概也沒有一個人會回答「是」。人們往往覺得有完美父母執念的是那些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負責任、怕出錯的家長,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卻有意無意地在用完美的形象來標榜自己,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無法面對自己的不足。
  • 我的「完美」孩子:追求完美,其實是最大的不完美
    讓父母放棄對孩子的「夢想」,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有時,甚至是需要孩子付出巨大的代價乃至生命,才能讓父母醒悟。就像父母永遠不覺得自己完美一樣,孩子,無論多麼聰明、伶俐,可以達到優秀或者卓越,卻永遠無法達到父母的願望 ……如果希望培養一個極為優秀的孩子,那麼,可能就要接受她平衡高壓力生活的某些怪方式;如果完全不能接受,那就要放棄對培養一個「完美」孩子的追求。
  • 即使你是不完美媽媽,做到這4點,你也可以成為好媽媽
    但是電視劇總是有理想化的成分,現實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比起讓自己變成完美媽媽,不如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努力成為好媽媽。其實我們是在氣惱自己,當孩子出現問題而我們無法解決時,潛意識裡我們會覺得自己是無能的,這說明我們是不稱職的媽媽 。但其實我們不必太過自責,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等我們情緒平靜下來之後,要跟孩子真誠地道歉,擁抱孩子,告訴孩子:「媽媽還是很愛你的。」
  • 完美父母從來就不存在,我們只能努力,成為更好的父母
    ,其實,「覺察」便是開始,當你覺察後,更重要的是為自己是否改變做出「選擇」 ,然後為自己的選擇不斷的「練習」。我是為了你好!然而,我們都是當了父母以後,才在父母角色中一邊擔當、一邊學習與修正的,沒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父母,事實上,完美父母從來就不存在,我們都是努力成為夠好的父母而已。
  • 父母是人不是神,成為足夠好的父母,無需苛求完美
    其實你有想過嗎,當你成為一個做夠好的媽媽之前,其實你最最需要的是,更好的成為你自己這個自己不是別人希望你成為的樣子,而是你自己喜歡的自己的樣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很多媽媽跟我聊起自有了寶寶,家人的聚焦不自覺的側重於寶寶,無形之中的一句話都有可能給媽媽帶來很多的壓力與負擔。
  • 父母可以多瘋狂,別做讓人討厭的「完美」父母,你本可以不這麼累
    這個把控制孩子的方式做到了極致的媽媽,其實可以說就是一個完美主義父母。會說這樣話的父母,雖然不是完美主義,但也是在無意識地用一種挑剔的眼光在看自己的孩子啊,更多的看到的是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希望孩子能夠達到自己要的標準,所以會下意識地用言語去控制孩子,讓他達到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個成績好的孩子,一個寫字很好看的孩子或者其他等等。
  • 人生一世,不必刻意追求完美,時光最終會給你答案
    我們的聲、臺、行、表都在無時無刻的上演,我們極力追逐完美來討好所謂的觀眾。其實,翻看起寫有我們名諱的這場歲月大戲,觀眾和主角也只是我們自己一人。不要過於計較別人評價,他並不會替代你承受任何感知。真的喜歡自己才會用心擁抱生活。煩惱只是暫時的憂慮,時光最終會給你答案,何必憂心自擾,自在做自己。
  • 做OK爸媽,你也是壓力過大的父母嗎?
    包辦媽的特色是,希望自己完美,更希望孩子完美,有點像訂做一個父母心中完美的孩子。因此自己有空便參加各種課程;也帶孩子趕場各種學習,因為太過聚焦未來的成果,而忽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來不及吃飯,就在車上吃,以便趕往下一場;孩子沒時間照顧自己也沒關係,媽媽全部包辦!在這當中,孩子也許逐漸沒有自我,也許開始反叛,原本媽媽應是孩子獨立自主的推手,包辦媽卻成為製造痛苦的人。
  • 親愛的,你無須成為一個完美媽媽
    每次在家人那得到鼓勵與肯定「你已經做得夠好了」之後,小A會愈發內疚。 她會不斷地從生活中找出各種例子,哪怕是一點小事,來證明自己做得不夠好,來證明自己配不上「好媽媽」這個稱號。 我問小A:倘若是我偶爾太累了,沒有力氣陪孩子;或者偶爾有情緒了,朝孩子大聲說話,你會認為我不是一位好媽媽嗎?
  • 「不完美的她」教你知道如何做個好父母!
    但是,有時候恰恰是我們自己出現問題,這些孩子之所以不夠「幸福」,一切的根源,其實正來自於我們每個成年人。林緒之的親生媽媽,認為把她丟棄是為了她好,結果是她一直活在痛苦中。林緒之的繼母從小對林緒之比對她兩個妹妹好,對她格外關注。須不知就是因為這種格外的好,讓林緒之覺得她對她像外人,沒辦法袒露心扉。
  • 問問自己:你是世界上完美的父母嗎?孩子是世界上完美的孩子?
    也許忙碌的生活,已經讓你無暇坐下來閱讀,那就利用休息的時候來看看吧。這段話道出了養育孩子的意義,成為有覺悟的父母,這是真正的修行啊!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在外面如何的叱吒風雲,但卻搞不定家裡的孩子,所有外人沒給受的氣,受的委屈,家裡的孩子全給了,也許此刻想起孩子的時候,心中依然充滿了擔心和焦慮,他的作業還沒寫完呢,每天在看到孩子松松垮垮的樣子,很是著急,或者孩子還沉迷在手機裡。這些看來都是挑戰,但同樣也是教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