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了備孕,懷孕,生產的辛苦後,產後媽媽成了孩子的「人質」
世界真的很奇怪,一些人為了時間的自由、財務的自由、生活方式的自由開始了單身主義、不婚主義、丁克家族主義,還有一些人談戀愛無果,婚姻無望,甚至因為一些原因不能擁有自己的孩子。
隨著環境因素,自身素質因素的不確定性,不能生育,孕期孩子保不住的人比比皆是,這就導致了好多女性懷孕前期就開始緊張,焦慮,甚至孩子出生後,生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整日圍著孩子轉。
云云媽媽的日常
懷孕期間:
「多吃葡萄生出來的孩子眼睛大,皮膚白」,我得讓我老公給我買葡萄。
「孕婦不適合的幾個場所」,我得好好看看。
「懷孕期間,孕媽的這幾種生理反應生出來的孩子多半聰明」我好像沒有這些反應,怎麼辦?我的孩子生出來會不會很笨呀?
「孕期就應該培養孩子的樂感」我得給我的肚子聽聽音樂了。
......
云云媽媽為了生出個漂亮、健康的寶寶每天都搜集各個平臺,網站上的育兒知識,關注有孩子父母的朋友圈,聽取其它媽媽的育兒經驗,除了醫生開的必要的營養品以外,還給自己補充各種水果,蔬菜等。
生完孩子後:
蘋果切得太大塊會不會不太好嚼呀?;
早上又沒喝牛奶,長不高可怎麼辦呀?;
是不是走累了,媽媽抱著吧,背著也行!;
公司聚會,不去了,孩子在家等我呢,;
我買什麼新衣服呀,錢得留著給孩子呢。;
......
這就是云云媽媽的日常,整日圍著孩子轉,生怕哪個地方沒有照顧到位,怕自己不配做個好媽媽。丈夫也不得休息,每天聽從妻子的指揮。
分析
其實,像云云媽媽這樣擔驚受怕的寶媽還有好多,云云媽媽的這些做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第一次升級做媽媽,大家難免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完美。媽媽對孩子的態度真的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裡怕掉了」。
現如今,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女性有自己的事業,還要照顧好家庭,成為孩子的完美的媽媽。
但是人無完人,媽媽也是初為人母。媽媽並不是「超人」,也不應該成為孩子的「人質」。反而這樣的做法不利於母子雙發的身心發展。
原因有三
父母過度的照顧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會養成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失去主動地意識。
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一直被父母嬌生慣養著,步入社會,遇到不對他「唯命是從」的人,就會變得不適應,從而哭鬧,產生逆反心理,這也是不少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身邊的孩子經常動手打人的原因。
父母變成孩子的人質,失去自我。為了孩子,朋友生日聚會不去,公司聚餐不去,甚至自己的生物鐘,食物的喜好也要和孩子保持一致,漸漸的失去了自我。
文中云云媽媽這樣的做法大可不必這樣,父母和孩子的相處可以變成另外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模式
高質量的陪伴
無效的陪伴毫無意義,相對於孩子睡覺,吃飯,自己都要在旁邊陪伴,不如利用這閒暇時間給自己放鬆放鬆,到了孩子學習,等其他需要自己參與的時候再進行陪伴,這樣不僅給了自己放鬆的時間,也可以集中精力對孩子進行高質量的陪伴。
你的愛,要讓孩子看到
可能是我們從小環境的問題,不擅長表達愛,也不輕易說出愛,總就覺得多付出了就是愛,可是孩子也許並不了解這份愛,家長不妨試著說出來,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愛。
聽過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可以不用太乖」。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孩子,同樣也適用於父母自己。「你可以不那麼完美,不必把弦崩的那麼緊」。
媽媽們,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