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的父母,成為了孩子的「人質」,其實這樣真的不可取

2020-08-26 隨筆故事

體驗了備孕,懷孕,生產的辛苦後,產後媽媽成了孩子的「人質」

世界真的很奇怪,一些人為了時間的自由、財務的自由、生活方式的自由開始了單身主義、不婚主義、丁克家族主義,還有一些人談戀愛無果,婚姻無望,甚至因為一些原因不能擁有自己的孩子。

隨著環境因素,自身素質因素的不確定性,不能生育,孕期孩子保不住的人比比皆是,這就導致了好多女性懷孕前期就開始緊張,焦慮,甚至孩子出生後,生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整日圍著孩子轉。

云云媽媽的日常

懷孕期間:

「多吃葡萄生出來的孩子眼睛大,皮膚白」,我得讓我老公給我買葡萄。

「孕婦不適合的幾個場所」,我得好好看看。

「懷孕期間,孕媽的這幾種生理反應生出來的孩子多半聰明」我好像沒有這些反應,怎麼辦?我的孩子生出來會不會很笨呀?

「孕期就應該培養孩子的樂感」我得給我的肚子聽聽音樂了。

......

云云媽媽為了生出個漂亮、健康的寶寶每天都搜集各個平臺,網站上的育兒知識,關注有孩子父母的朋友圈,聽取其它媽媽的育兒經驗,除了醫生開的必要的營養品以外,還給自己補充各種水果,蔬菜等。

生完孩子後:

蘋果切得太大塊會不會不太好嚼呀?;

早上又沒喝牛奶,長不高可怎麼辦呀?;

是不是走累了,媽媽抱著吧,背著也行!;

公司聚會,不去了,孩子在家等我呢,;

我買什麼新衣服呀,錢得留著給孩子呢。;

......

這就是云云媽媽的日常,整日圍著孩子轉,生怕哪個地方沒有照顧到位,怕自己不配做個好媽媽。丈夫也不得休息,每天聽從妻子的指揮。

分析

其實,像云云媽媽這樣擔驚受怕的寶媽還有好多,云云媽媽的這些做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第一次升級做媽媽,大家難免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完美。媽媽對孩子的態度真的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裡怕掉了」。

現如今,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女性有自己的事業,還要照顧好家庭,成為孩子的完美的媽媽。

但是人無完人,媽媽也是初為人母。媽媽並不是「超人」,也不應該成為孩子的「人質」。反而這樣的做法不利於母子雙發的身心發展。

原因有三

父母過度的照顧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會養成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失去主動地意識。

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一直被父母嬌生慣養著,步入社會,遇到不對他「唯命是從」的人,就會變得不適應,從而哭鬧,產生逆反心理,這也是不少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身邊的孩子經常動手打人的原因。

父母變成孩子的人質,失去自我。為了孩子,朋友生日聚會不去,公司聚餐不去,甚至自己的生物鐘,食物的喜好也要和孩子保持一致,漸漸的失去了自我。

文中云云媽媽這樣的做法大可不必這樣,父母和孩子的相處可以變成另外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模式

高質量的陪伴

無效的陪伴毫無意義,相對於孩子睡覺,吃飯,自己都要在旁邊陪伴,不如利用這閒暇時間給自己放鬆放鬆,到了孩子學習,等其他需要自己參與的時候再進行陪伴,這樣不僅給了自己放鬆的時間,也可以集中精力對孩子進行高質量的陪伴。

你的愛,要讓孩子看到

可能是我們從小環境的問題,不擅長表達愛,也不輕易說出愛,總就覺得多付出了就是愛,可是孩子也許並不了解這份愛,家長不妨試著說出來,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愛。

聽過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可以不用太乖」。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孩子,同樣也適用於父母自己。「你可以不那麼完美,不必把弦崩的那麼緊」。

媽媽們,你們辛苦了!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控制,其實是在把孩子當「人質」
    教育是一種自醒的途徑,向外勸導你的孩子,向內勸導你自己。你覺得你的教育方式正確嗎?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根部也有問題。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問題的外在投射。從本質上講,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家長意味著「頭腦」,孩子代表著「心」。
  • 父母的控制,其實是把孩子當成自我安全感的「人質」!
    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自己問題的外在投射。 如果你把他的頭腦填得太滿太實,猶如一個瓶子被塞得太緊太實一樣,它那裡面的空就成為死空,這樣一個小孩的智慧就發揮不出來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裡面的空。 知識教育是一種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種空的教育。 記住保留給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
  • 父母的控制,其實是把孩子當成自我安全感的「人質」
    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問題的外在投射。從本質上講,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家長意味著「頭腦」,孩子代表著「心」。當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現問題時,那是「頭腦」出了問題。沒有你的角度、判定、認為,你眼中會有有問題的小孩嗎?如果你眼中有有問題的小孩,那是誰的問題?誰製造出了一個有問題的小孩?
  • 包庇孩子錯誤不可取,想讓孩子成為有擔當的人,家長可以這樣做
    執筆:曉陽定稿:西西其實孩子在生活中犯錯也是一件比較平常的事情,但是有一些父母在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喜歡包庇孩子。而這樣的做法本身就是不應該的,因為這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影響。王女士就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總是包庇孩子的錯誤。
  • 「生了弟弟,就不疼你了」,再有人這樣逗孩子,父母別坐視不理
    原來是街坊鄰居的大媽們跟孩子說,「你媽媽生了弟弟,以後就不疼你了」,孩子這才開始討厭弟弟。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這句話,長輩們只是為了逗逗孩子,但孩子卻把這句話當真了。教育家們稱其為「中國式逗笑」,意思是老一輩人看似在逗笑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 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成為「金絲雀」各位家長正確的做法其實是這樣
    現在生一個孩子可以說是越來越不容易了,作為父母肯定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完整個童年,所以對於孩子的安全問題是非常重視的,而且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肯定都是充滿著愛,巴不得每天24小時都看著孩子,待在孩子的身邊,而想要變成這個樣子,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讓孩子總是待在家裡面,讓孩子待在家長自己的視線之內,如此自己才能夠放心。
  • 若想阻止孩子成為尖子生,那就這樣對他說話!差生父母說得最多
    但事實上,阻止孩子成為尖子生的最大阻力,並不是家長不願意在孩子身上砸錢,而是家長的引導方式已經讓孩子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和熱情。縱觀身邊的很多家庭,越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其父母的引導和溝通方式就越有技巧性;而越是學習成績墊底的孩子,其父母給予子女的辱罵和打擊也就越為頻繁。那麼,究竟哪些話是影響孩子成為尖子生的呢?
  • 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樹洞:那些不被傾聽的孩子,會壓抑到想死
    多去傾聽孩子,其實真的特別重要,而且不能只是形式上,走個過場,而是要真真切切地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就像另一位家長劉靜一樣,當孩子的樹洞,讓孩子把負能量都倒出來。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多聽一聽孩子的心裡話,家長能發現自己教育上的問題,孩子也能抒發情緒,心理也能更健康、強大。
  • 冬季給孩子穿衣服,這樣的方式最不可取,會讓孩子受累、還受罪
    網上看到一個視頻,某幼兒園內,一名萌娃穿的衣服太厚,老師一層一層掀開,發現孩子竟然五顏六色穿了8層衣服。網友感慨說:8層衣服像防彈衣一樣厚,摔倒了都不知道疼。這真的用行動詮釋了有一種冷,叫家人覺得你冷。擔心孩子受涼怕感冒,並不是給孩子穿得越多就越好,反而是因為穿得過多,才會導致孩子容易感冒。為什麼這麼說呢?
  • 父母討厭自己的孩子,正常嗎?
    用懲罰來簡單粗暴的教育孩子:「你給我罰站去!」 ……… 你可以說這裡希望孩子成為龍,成為鳳的方式之一,但是我們細看,這裡不管用如何好聽話語來說話這些行為,都可以看出來,對自己孩子的厭惡。
  • 父母討厭自己的孩子正常嗎?
    在心理學裡面,其實每個父母都有討厭孩子的一面,只不過這個討厭自己的孩子,並不被世俗所接受,所以一般都會壓抑。但是在生活中這部分其實是處處可見的,父母無意中用各種方法來表達對孩子的厭惡。用拋棄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走了!」
  • 你家的孩子是幾歲上幼兒園的?3歲入園不可取
    導讀:你家的孩子是幾歲上幼兒園的?3歲入園不可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家的孩子是幾歲上幼兒園的?3歲入園不可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咋辦?盲目打罵不可取,父母要正確引導
    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對於很多父母來說照顧孩子是他們每天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孩子在平常表現的比較好,那麼對於這些父母來說就會很省心,但是有一些孩子卻給父母帶來了不少麻煩。
  • 別成為裝模作樣型孩子父母
    孩子在讀書,他們卻在那裡悠悠然玩著非讀書事。這同樣是典型的裝模作樣。孩子作業做完,讓父母看看,拿過來,裝模作樣地看了,然後扔給孩子,結束。孩子回家,一直只見母親或者只見父親,或者只見爺爺奶奶,孩子不知道其父母到底在忙什麼,父母的共同陪伴,多少孩子沒有,孩子打電話、發簡訊說:「爸爸,想你了,你什麼時候回家?」這樣的爸爸特別會裝模作樣。
  • 父母這樣做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學習積極的人
    我們相信,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會作出傷害孩子的反應。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愛孩子的、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會責備、羞辱、譴責、嘲笑、威脅、收買、懲罰孩子,給孩子定性,或者對孩子嘮叨說教。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多數父母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他們發現自己說出來的話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對他們說過的,發現他們正用一種自己也不喜歡的語氣跟孩子說話,他們原本沒打算這樣的。
  • 別抱怨孩子成不了尖子生,看看人家父母是怎麼做的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生下孩子卻不願意養?年輕父母欲放棄親兒子,網友:孩子是無辜的
    你身邊有多少家庭裡面的孩子,父母只負責生而不負責養的。有的父母是迫於老人的壓力,自己不得不生。而有的父母生了孩子之後生活過得不幸福,而家長則把這種不幸歸咎到孩子的身上,於是棄孩子與不顧。2.父母小時候也是這樣被對待有的父母之所以生孩子而不養,其實跟父母小時候的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父母小時候可能就是這樣被父母對待的,父母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把孩子扔給老人,或是讓孩子寄宿在某個地方,在孩子的印象中父母跟不存在是一樣的。所以這樣的孩子將來成為父母之後也會如此。
  • 孩子患上「手機癮」,強行幹預不可取,這3招輕鬆給孩子「解癮」
    導讀:孩子患上「手機癮」,強行幹預不可取,這3招輕鬆給孩子「解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患上「手機癮」,強行幹預不可取,這3招輕鬆給孩子「解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生了二胎真能一碗水端平麼?其實父母的偏心,孩子早已一清二楚
    人心從一開始就是偏的,即使是面對自己的骨肉親情,肯定會有更喜歡的,別說是年齡有所差距的二胎了,就說雙胞胎,同樣的年紀,同樣的長相,父母都有可能會差別對待。但父母並不承認這個事實,反而一直強調二胎出生後都是一碗水端平,但事實上這不過就是父母的感覺而已,在孩子眼中事實並不是這樣,因此大多老大都是看不慣二胎的。
  • 這樣的父母是孩子的災難
    何烈勝深信「不打不成器」的教子法則,且深信自己的實驗一定會成功,對於孩子的學習計劃,他早已做好了安排,對於孩子後續的發展他也早就擬定好了劇本。他希望多多以後能成為一個企業家,而多多也確實把這個當成了自己的理想。多多的學習模式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