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成為裝模作樣型孩子父母

2021-03-04 第一語文

當下,有多少孩子父母在裝模作樣呢?

孩子在學習,他們在玩手機遊戲。這是典型的裝模作樣。

孩子在讀書,他們卻在那裡悠悠然玩著非讀書事。這同樣是典型的裝模作樣。

孩子作業做完,讓父母看看,拿過來,裝模作樣地看了,然後扔給孩子,結束。

孩子回家,一直只見母親或者只見父親,或者只見爺爺奶奶,孩子不知道其父母到底在忙什麼,父母的共同陪伴,多少孩子沒有,孩子打電話、發簡訊說:「爸爸,想你了,你什麼時候回家?」這樣的爸爸特別會裝模作樣。

……

 

多少孩子父母,自工作後看不到有多少努力,上上班賺賺錢,吃吃喝喝,非常瀟灑,但他們卻在逼著孩子努力學習,自己沒考上什麼名校名牌,卻要求孩子考什麼清華北大。

很多孩子父母會說,別指責我們,我們不批評你們老師已經給你們面子啦。你們要知道,我們作家長的都很忙,我們童年時期,我們的父母也不怎麼管我們,比我們做的更簡單。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了,今天的我們,就是家庭管理者,孩子吃我喝我用我住的都是我的,他們是被管理者,我們只能這麼做,我們這麼做沒有錯,也不犯任何法律。

理由看似非常合理,非常正確。

 

我知道,不管如何勸說他們,他們會繼續裝模作樣,直到孩子考完中考、高考停止。

為什麼要這樣裝呢?真真實實地做不就行了嗎?你累了,非常累,想休息,直接告訴孩子,你學習,爸媽不陪你了,你做完也趕緊睡,此時的孩子會更加用心的;你想看電視、玩遊戲,直接告訴孩子,爸媽白天已經做了很多事,想看看電視玩玩遊戲,你學習,我們看,等你做完,也要過來看,如果是這樣,孩子怎麼可能會逆反的讓諸多大人受不了?你在工作中是真努力還是假努力,直接告訴孩子,多好呀;孩子做作業,你就直接告訴他們,你要收拾房間,要洗洗當天的髒衣服,每個人在這個家裡都有任務,各自要把自己的任務做好;孩子要玩遊戲,你就直接跟他們玩,成為他們遊戲的夥伴,而不是敵人……如果你們真能這麼做,你們的孩子才能真真實實,做到這一點,你們的孩子會相當厲害的。

現在多少孩子的欺騙話語,就是從父母的諸多不真實、虛虛假假、裝模作樣等中得來的。

 

孩子的作文不好,還硬說自己讀書時作文全班最棒,假死了!孩子作文不好,其實最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沒有跟著孩子一起寫。過去,的確有不識字的、不會寫文章的父母,其孩子寫出好文章的,但21世紀與以前不一樣,這是一個人人都能寫作的時代。當下,年輕的孩子父母,哪個沒讀過小學、中學或者高中、大學?他們的人生真的寫過不少文章,他們都會發簡訊,發微信,玩朋友圈,這裡不都是寫作嗎?所以,人人能寫的時代,早已經在眼前了。有人會說,以前,我們的父母大人也沒跟著寫作。親愛的,我們不能總拿著我們的過去說事,你們的孩子是生在這個時代,與以前完全不一樣的時代。

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行,諸多大人要給孩子報什麼班,要請什麼老師來說。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一對一,二對一」好老師。孩子理解能力弱,與家長不重視早期大量閱讀密切相關。如果你把報班、請老師的錢,拿出來,變成書,與孩子一字一字,一本一本地讀完,讀得過程中聊一聊,爭一爭,你孩子的閱讀能力怎麼可能不會由弱變強呢?

裝模作樣,比什麼都可怕!真真實實地帶著自己的孩子讀起來,寫起來,你的孩子才能持久性的優秀。

 

很多孩子,回家了不願意交流。為什麼?

因為孩子父母裝模作樣,他們通常假惺惺地與孩子好像在說這在說那。你知道嗎?你們的孩子對此早就厭倦了。假如,你的孩子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回家就滔滔不絕地談自己的一天,父母坐在那裡是一個真實的聽眾,這種事如果一直做到孩子讀完大學,你們的孩子還會有這樣那樣的障礙?他們遇到一些可怕之事,解決策略還會那麼單一?與孩子全方位、全時性、全域性的交流,是未成年孩子健康成長的金鑰匙。

 

不得不說——

孩子多少悲劇,是父母裝模作樣導致的;

孩子多少悲劇,是父母沒有長年不斷地傾聽孩子導致的;

孩子多少悲劇,是父母不把孩子成長真當回事導致的;

孩子多少悲劇,是父母把孩子推給他人、過分相信他人導致的;

孩子多少悲劇,是父母與孩子相處距離越來越遠導致的;

…………

 

孩子是你們的,孩子是你們生的,你們的責任比誰都大。

 

相關焦點

  • 詩詞漫畫:人生也就幾晃,哪有閒空惆悵,快樂抓緊分享,別再裝模作樣
    到點吃飯到點睡 別太衝動別太累有空出去看街景 即可養眼也養胃大道至簡,修行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他無需刻意追求與用功。識得飢來吃飯,困來即眠,便可以窺見生活的奧妙,洞悉人生的真諦。人生,到最後,落實到一粥一飯間,就變得踏實妥帖。
  • 受過父母傷害的孩子與「有毒父母」的相處模式
    她把對子女造成傷害的父母稱為「有毒的父母」。而那些從小到成年一直受到父母一方或雙方傷害的孩子,根據性格不同,與父母相處的模式表現不同。分為以下兩種:順從型行為1. 無論我的感受如何,我經常向父母屈服。2. 我經常對他們隱藏我的真實想法。3. 我經常對他們隱藏我的真實感受。
  • 孩子寫作業慢?磨蹭?在家裡裝模作樣?名師告訴你原因及如何應對
    相反,如果孩子的父母做事拖拉、沒有條理、優柔寡斷,那麼孩子也就傾向於沒有太強的時間觀念。由此,我們不要去苛求和責備孩子作業總是做不完,為人父人母者,首先應該自我反思,從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改正自己身上的一些欠妥做法和不良習慣,主動作為,給孩子樹立榜樣、做孩子思想的導師和行動的標杆!
  • 別讓父母的格局限制了孩子,做成長型父母,助孩子終身受益
    父母對孩子的印象決定了相應的早教啟蒙方式,父母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你對自己的孩子的印象是什麼?通常,父母對孩子的印象就是一張白紙,父母覺得孩子太小了,什麼也不知道於是,自孩子出生起,父母就開始在這張白紙上作畫,幫孩子規劃他的性格品質,教化孩子的思想意識,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把孩子我們把孩子安排的太好,包括各式各樣的學習安排,最後孩子成為了一個純粹的被動學習者。
  • 「裝模作樣奶爸」帶娃看書火了,娃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爸爸的套路
    導讀:「裝模作樣奶爸」帶娃看書火了,娃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爸爸的套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裝模作樣奶爸」帶娃看書火了,娃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爸爸的套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解析《瑪莎與熊》:成為「滋養型」父母,才能養出快樂健康的孩子
    二、"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大熊米沙不只是瑪莎的朋友,他擔任的角色還是"滋養型父母",他面對瑪莎上躥下跳、調皮搗蛋,仍然耐心接納,心平氣和地與瑪莎相處。成為父母后我們的溫柔也被孩子慢慢消磨著,但我們要提醒自己的是:每一次自己的情緒崩盤,可能都會導致孩子對自身的質疑和安全感的丟失。3、用心陪伴孩子成長,親子關係更緊密大熊不管瑪莎的遊戲多幼稚,他都願意第一時間陪在瑪莎身邊,陪著她一起玩。
  • 陪伴孩子時,父母情緒焦慮怎麼辦?別著急,做成長型父母可以解決
    剛出生52天的小寶寶是一名男嬰,白白胖胖,一看就是非常可愛的小寶寶,但是,這個年齡的嬰兒本應該是被爸爸媽媽呵護的小寶貝,但是這名男嬰卻成為其父母爭執吵架的發洩工具。看過視頻中的小寶寶後,小寶寶可憐的模樣一直在腦中浮現!到底是怎樣的父母忍心對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嬰兒下此狠手?
  •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成為一個成長型父母,你到底差了哪一步? 央視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裡面有一句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因此,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 別把孩子養成「巨嬰」和公主病,也別成為一個沒有原則的父母
    一旦父母說加班沒空,她就立即發脾氣,也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睡覺,對著手機罵父母沒有用,一點點要求都不能滿足。早上我們洗漱好出門上學,她還在睡覺,叫她就會被她說多管閒事。一旦她遲到了,又會在宿舍發脾氣,抱怨大家不叫她,不幫她打好水、佔好座位。總之,都是別人的錯。
  • 親子溝通時總感覺孩子「無病呻吟」?心理學:別當消沉型父母
    這也是大多數家庭關係不好的起始原因吧,父母無法理解孩子的難處,孩子也責怪父母沒能幫自己分擔苦楚。對於孩子出現的情緒問題,不同類型的父母有不同的做法:一、消沉型父母上述案例所說的小雨媽媽就是這類父母。這類父母不懂得如何安撫孩子消極的情緒,只會一味地將適用自己的管理情緒的經驗「傳授」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慢慢理解、消化。可是最終的結果是,孩子會認為父母無法理解自己,很難與自己產生共鳴,無法分擔自身的痛苦,既而對父母的看法也會逐漸改變,關係就會漸行漸遠了。
  •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Dr.魏說,千萬別做「直升機型父母」
    小到一起玩的朋友,大到考大學選專業父母都要幹涉孩子,讓孩子聽自己的。在《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裡》Dr.魏說「這樣的家長,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隨時準備俯衝下來,解救孩子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直升機型父母」。
  • 切記:千萬別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將會毀了他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成人後會成為大家眼中的老好人,喜歡察言觀色,不懂拒絕,總是默默地把委屈藏在肚裡自行消化。,如果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與正確的引導,那孩子的性格會內向、自卑、悲觀。 2、父母本身就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父母,自我價值感很低,不自覺地就會照顧別人家孩子父母的情緒,也會不自覺引導孩子去在意別人的評價。
  • 偏執型父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世界上的父母內心深處無疑都是愛自己的,特別是很多父母在愛的表達上不擅長,對子女的愛也相對來說偏執的更多。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不接受別人的言論。即使表面上接受了,但是在行動的過程中也是照常依舊。有時候往往感受不到對方的需求,也看不清對方真正想要的東西,讓對方成為他控制欲的犧牲品。控制欲十分強的人可能就是偏執型人格。這種人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給對方的傷害。當對方提出來之後,只會覺得這是對方找的藉口。偏執型人格往往讓人生厭,腦筋死板,一根筋。經常讓人嫌棄甚至排斥。與他人產生矛盾時往往會固執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而且與他爭辯,他是完全聽不進去,你簡直就是浪費口舌。
  • 心理學:父母好心的囑咐,有時會成為孩子的詛咒,別小瞧你的話
    「過馬路不要緊張,別亂跑,否則會被車撞的!」「考試的時候不要馬虎,否則你會考砸的」--------上面的這些話是不是特別的熟悉?很多人日常都會如此好心地去囑咐孩子,生怕孩子出點什麼問題,卻不知道恰恰是我們的這些囑咐,讓孩子陷入了問題和麻煩之中!1、越是囑咐孩子的父母,孩子出問題的機率越高。
  • 別做充值型父母
    兒童教育套路多,「充值型」父母的悲哀。各種「智商稅」花樣翻新。前晚帶娃參加朋友聚會。孩子自然是主要話題。席間有人說,孩子不在乎學習成績有多好。不能讓孩子成為書呆子。需要不惜花費重金重點培養孩子的情商、交際能力和領導力。表情裡充滿著老司機才有的自信和驕傲。子女培養究竟是成績重要,還是情商交際能力重要?
  • 別讓父愛成為孩子前進的阻礙
    我花了很長時間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我特別想回到過去,去抱抱小時候的自己,安慰她不要怕,都會過去。 但這些並不會過去,它們是我身上結的硬硬的痂。它們是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它們就是我自己。過去的種種經歷已經深深的烙在我身上,最後成為了我。對我來說,父愛是沉甸甸的負擔,我曾經一度想逃離這個家。
  • 「裝模作樣」英語怎麼說?
    put on an act:裝模作樣、裝腔作勢。She put on an act of being busy working to shy away from me.你應該認真做作業,而不是裝模作樣。Nancy put on an act, pretendingshe did not care about me in theleast.
  • 情緒型的父母 容易養出習慣壓抑的孩子
    要談情緒型父母的議題,首先要了解自己或雙親是否屬於情緒型家長。情緒型父母會有的特徵1、情緒管理能力差常常將自己的情緒加在孩子身上。2、喜歡指責和抱怨他們總是對世界不滿,誰都對不起他。更是看孩子不順眼,總是批評孩子的表現。
  • ​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成為一個成長型父母,你到底差了哪一步?——鹿媽 55%是溝通中的態度,包括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穿著儀表等;震驚源於我們總是習慣把注意力放在說話的內容上,而忽略了很多語言內容之外的東西。很多父母脾氣一上來,眼睛瞪著、聲音變大,語氣中充滿著責備、不耐煩,說不定手指頭已經指到孩子的鼻尖或者腦袋瓜上了。腦補這個形象、態度和語氣,93分全丟,孩子怎麼會聽話。可
  • 孩子喜歡出風頭父母別高興太早,謹防「自戀型人格」,早知早糾正
    導讀:孩子喜歡出風頭父母別高興太早,謹防「自戀型人格」,早知早糾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喜歡出風頭父母別高興太早,謹防「自戀型人格」,早知早糾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