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出風頭父母別高興太早,謹防「自戀型人格」,早知早糾正

2020-10-10 豌豆育兒成長記

導讀:孩子喜歡出風頭父母別高興太早,謹防「自戀型人格」,早知早糾正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喜歡出風頭父母別高興太早,謹防「自戀型人格」,早知早糾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前一陣子在兒童幼兒園舉行了開學典禮。這是兒童學校組織的第一次正式活動,所以我和我丈夫都參加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的熱情。當這是最後一個環節時,老師要求全班同學互相認識,所以他提出了在舞臺上表演的想法,於是老師問大家「誰可以表演?」
講話後,大多數孩子的第一反應是害羞而不是讓他們尷尬,但其中一個人自願說「我會來,我會,我會跳舞」。


其他孩子立刻羨慕的目光開始鼓掌。然後,這個志願服務的孩子開始莫名其妙地感到緊張,並慢慢地將腳步移到每個人的中心。也許這是孩子第一次出現在如此眾多的人中。在他面前的表演有點緊張,他的小臉有點紅。
音樂響起後,孩子的身體仍然扭曲。我不知道這是由於緊張還是其他原因。孩子的舞蹈表演不是很成功。可以說它勉強生存了下來,但至少在每個人的印象中,孩子都是勇敢的,值得稱讚。
儘管這個孩子表現不佳,但他給他留下了比其他孩子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一個成功。


但是在前一天的假期的前一天,我的孩子回來了,對我說:「媽媽,俊俊今天又自欺欺人了。他說他會唱歌,但他不能在舞臺上唱歌。所有人都嘲笑他!」我很好奇。孩子問「誰是俊俊?」孩子說:「是上學開始上一次在舞臺上跳舞的孩子。」
當我聽到孩子說的話時,我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孩子這麼「自信又勇敢」?
也許這不是自信心,可能是「自戀型人格」,就是喜歡在擁擠的地方炫耀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種判斷力。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會謙虛一些,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承認自己的缺點。
但是,有些人想吹噓自己的能力,卻明顯缺乏能力。在這個時候,他們可能被認為更「自戀」。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演變成「自戀人格」。
從心理上講,自戀型人格主要是指誇大自己價值,甚至缺乏內心對他人的常識的行為。他們可能不符合現實,無限地誇大自己的才能。更多地享受被讚美的感覺。有時,他們有意或無意地暗示自己的能力,表明「我能做到,我能做到!」
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有這些表現,家長需要注意篩查:
1.喜歡不斷被別人跟隨,同時又以各種方式尋求別人的關注。
2.我更喜歡嫉妒別人,並擔心別人偷風頭。
3.聽到別人的批評後,您會感到生氣,甚至會感到非常羞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4.我喜歡別人的誇獎,甚至沉浸在這種情緒中,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特別」的人。

(1)環境對人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環境對人類有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實際上應該讓他們的孩子處於更健康的環境中。
但是,由於當今大多數年輕人更喜歡有動力或思想過度,因此他們對一切都比較真實,必須區分贏家或輸家。例如,在家裡,丈夫和妻子會愛他們因孩子而更愛的人,誰更幸福。嫉妒是很好的。儘管這只是很小的行為,但實際上對兒童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是每個人心中最重要的存在,世界是自己最好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的自戀性格也會出現。
(2)人民教育的影響
「你是個好孩子,我從未見過一個比你更努力的孩子!」
「這就像是一個降世的仙女,你是我見過的最美麗,最可愛的孩子!」
「這次考試又是第一名,真的很好!我的孩子將來一定是最好的人!」
這些對孩子的讚美詞的確是對孩子的讚美,也可以表達對孩子的讚美,但這僅僅是鼓勵孩子對孩子的誇獎嗎?不,這會使孩子變得更加腫脹,甚至思考他是他父母說的那種人。


(3)獨生子女家庭的弊端
許多年輕人的性格特徵是任性,衝動和易怒的,特別是當男女相處時,由於自身的情況,他們可能會覺得對方不合適,即使有孩子,他們也會堅決選擇離婚,將孩子變成所謂的單親家庭。
但是,他們經常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實際上,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依賴父母,父母的離婚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為了彌補自己犯的錯誤,有些父母千方百計地愛著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生活在父母編織的夢中。
加上父母對孩子的過分誇獎,孩子會覺得自己是最好的孩子。換句話說,這是過分縱容的性格。
不管上述表現形式或影響孩子自身發展的因素,我們都需要明確這種「自戀型人格」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很多好處。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及早理解並糾正孩子的情緒。。


1.自我判斷
「孩子,你認為你好嗎?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
「您經歷過失敗的感覺嗎?是什麼?」
實際上,這些相對簡單的詞正迫使孩子思考:「我是什麼樣的人?」當一個人開始思考的時候,實際上是他繼續進步的時候,強迫孩子進入這種情況,要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不是隨便享受被稱讚的感覺。
實際上,這些相對簡單的詞正迫使孩子思考:「我是什麼樣的人?」當一個人開始思考的時候,實際上是他繼續進步的時候,強迫孩子進入這種情況,要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不是隨便享受被稱讚的感覺。
2.家長幫助分析
沒有人是完美的。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上所述,有些孩子的確理解分析,但是這個標準是完全不同的。
某些所謂的優勢可能對孩子的心理有利,但對父母的心理卻不利。
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考慮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閃點並考慮他們想要保留的東西?您享受更多?您心中最想要的是什麼?只有通過這種分析,才能給孩子留下刻板印象,孩子可以理解他自己嗎?


1.適當的讚美
「你真棒,你知道這次怎麼摺疊被子,以前真是一團糟!」
「我好耐心。這次我和你父親一起去跑步。我跑了2公裡。太好了!」
「你知道如何拯救小貓,真是太愛了!」
上面提到的一些詞實際上正在成長中,它們必須獲得很多信息,人們還考慮自己的問題。如果父母盲目地稱讚一切,雖然這會使孩子非常高興,但這實際上是一個白謊,對孩子的成長不利。讚美是可以的,不要稱讚它。
2.不要忽視孩子的缺點
「看看你的位置,你在做錯什麼嗎?你不敢,你只是不聽!」
「你為什麼想打人?你不知道你現在是什麼嗎?」
「如果你學得不好,又不注意上課的話,你就不必回家三天嗎?」
雖然需要誇獎孩子的長處,但應該糾正孩子的缺點,實際上,如果父母很認真,他們可能不會意識到孩子有問題,但這是更重要的部分,這是非常主觀的盲目地考慮孩子的優點而又不注意孩子的問題。我們必須向孩子們清楚你有問題,你並不完美。


1.承認別人的卓越
當面對讚美時,孩子們總是喜歡。實際上,部分原因在於孩子們對自己的深刻理解。當然,如果他接受並見過其他類型的比自己更好的人,他會更令人欽佩。
當面對讚美時,孩子們總是喜歡。實際上,部分原因在於孩子們對自己的深刻理解。當然,如果他接受並見過其他類型的比自己更好的人,他會更令人欽佩。
因此,父母必須糾正孩子的自戀情緒,了解他人的亮點,並說出讚美之詞。
實際上,當孩子真正學會這種稱讚時,孩子就能理解自己的能力了,在回答時可能會有取勝的欲望,到第二場比賽時,我仍然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
2.比較自己的缺點
「顯然做事很認真,這是我做不到的!」
「麗麗的作品非常漂亮,我想向他學習!」
華華的能力真的很強,她是我的榜樣
當孩子們開始接受他人的能力並開始稱讚他們時,這實際上是自我理解的開始。最好地了解自己的優勢,這樣您就不會太自以為是。了解他人的長處,知道如何做人在正確的時間立於不敗之地,的確會使孩子們更好地了解自己。

範凡有話要說:
隨著孩子的成長,總是會有很多問題。特別是當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一些父母表現出痛苦的狀態。
實際上,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知道該給孩子些什麼?特別是在孩子長大時,不要過多地關注孩子,而要給孩子正確的指導。
如果您盲目地稱讚您的孩子,只會使他們更加自戀,而不會使他變得更好。
即使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有信心,我們也必須把握住它。隨意的讚美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頻繁的讚美只會使孩子更加「膨脹」。
我們也希望每個父母都能認識到這些問題,以了解他們的作用並幫助他們的孩子繼續成長。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自戀型人格障礙(NPD)和表演型人格障礙(HPD)的區別
    自戀型人格障礙和癔症型人格障礙的區別,很難理解。CAPA理論課老師推薦的這篇論文,做了比較好的說明。我將它翻譯並分享給大家,僅供學習和討論之用。像浪蕩公子唐璜和卡薩諾瓦那樣的好色和愛出風頭的人。表演型人格障礙在女性發病的情況多於男性。表現出類似症狀的男性通常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行為。
  • 經常控制不住的打罵孩子?或許是自戀型人格作祟!
    我想這可能是自戀型氣質作祟。說到自戀型氣質,我想先普及一下「自戀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常被誤解的複雜人格障礙,基本特徵是對自我價值感的誇大。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覺得世界是圍著我轉的,對自我的關注度過高,把自己凌駕於一切人和事物之上。然而自戀型人格障礙是非常難被確診的。
  • 自戀型人格
    其實,可能並非是這個人性格不好或者脾氣不好,而是存在人格心理障礙。​常見行為​他們是「無敵」般的存在,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就都會無限被放大。​在他們眼中,所有人都應該為他們服務,以他們為中心。​嫉妒心非常強,並且是雙向的,總會認為別人也在嫉妒自己。​沒有共情的能力,其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與他們無關。
  • 行走的教科書:川普與自戀型人格
    臨床心理學家George Simon表示,由於川普作為自戀型人格來說太過經典,已經成為一部自戀型人格的「行走的教科書」,因而他保存了川普的不少視頻剪輯,作為課程和討論的素材使用,而不必再專門找演員拍攝(McAdams, 2016)。
  • 常常照鏡子是自戀型人格障礙?自戀型到底是什麼
    只愛自己,不愛別人是自戀型人格障礙嗎?而這被稱為自戀型人格障礙。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目前尚無完全一致的標準,一般認為其特徵主要如下: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儘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2.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別關注。
  • 擊敗自戀型人格,做有愛的母親
    很多母親,尤其是全職母親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但是卻不懂如何和孩子相處,在不經意間給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母親是毫無疑問的主力軍。而在養育女兒的母親中有很多媽媽都有一定的自戀傾向甚至是自戀型人格。有些媽媽看似做什麼都是為了女兒好,但其實會在潛意識中把女兒當成是自己的附屬品,當成自己的延伸,就好像看見了年輕時的自己,對女兒過度掌控。
  • 白話心理學之自戀型人格障礙
    介紹自戀型人格障礙,不得不提一下科胡特和他的自體心理學。精神分析理論技術的一種,源自海因茲·科胡特對自戀型人格疾患的研究,關注的是自體的發展及自體客體轉移關係。自體心理學主張三極自體結構,以及正常自體是鏡映、理想化和孿生需求的平衡。
  • 孩子老實聽話,父母別高興得太早,聰明父母用3招讓孩子更有主見
    父母喜歡太老實聽話的孩子嗎?老實聽話的孩子看起來很省心,但是父母別高興得太早,長大後容易缺乏獨立思考和反抗精神,遇事沒有主見。德國心理學家海茨進行過一次調查,以2至5歲的兒童為對象,分成具有反抗精神和沒有反抗精神的兩個測試組各100名進行調查,一直到孩子青年期進行追蹤調查。
  •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綜合上述的行為,如果出現在一個人的日常行為中,說明他很有可能是自戀型人格障礙或者是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形成原因在我國,自戀型人格障礙人群比例大概是1%,形成原因大多和成長過程有關係。家庭成員長期分離,或者在成長過程中存在溺愛、過於粗暴的情況,都有可能形成自戀型人格障礙。
  • 心理諮詢師:識別強迫型和自戀型人格障礙 | 知識專欄
    本節是專欄第2節,講解強迫型和自戀型人格障礙。對這些行為,普通的強迫症患者會覺得十分痛苦,他們知道自己這樣不太正常,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他們會去找心理諮詢師求助,正是想要停止這些行為。但強迫型人格障礙則會認為,自己沒什麼問題,這些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不做,就會發生危險和意外。
  • 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與父母這種行為有關,不想害娃就收手
    有的父母會感覺孩子這樣是好事,甚至還會沾沾自喜。卻不知,孩子一旦形成這種討好型人格,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是很大的。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與父母經常吼孩子、吵罵孩子有關,孩子年紀小,對來自父母的指責和批評很多時候他們是害怕的,如果父母總是吼孩子、無端責罵孩子,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就會逼迫自己形成一種「討好型人格」去討父母歡心。
  • 自戀型人格障礙者適合談戀愛嗎?
    自戀型人格障礙者適合談戀愛嗎? 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親密關係的障礙。而且他們總是認為自己高高在上,喜歡指使周圍的人。對於長期生活在身邊的伴侶,這將非常的痛苦。與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發展親密關係是弊大於利的。與自戀型人格障礙者談戀愛,或者是結婚,都是非常痛苦的。
  • 賈伯斯的自戀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在探索心理學的路上,我發現了這本《十二人格》,給了我莫大的啟發,原來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或兩種人格,甚至有些人有多種人格。這本書不僅幫助我了解了十二種人格,還幫助我換個視角看待那些令我困惑的人和事,給了我一定的啟發。
  • 自戀型人格障礙心理治療的十個階段
    我想糾正一下,以上說法都不是真的。自戀型人格障礙可以被有效地治療。改變很困難,但有可能。每個人都有成長和發展的能力,其中包括自戀型人格障礙者。那麼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心理治療無法治療自戀型人格障礙呢?我們沒有聽到成功治療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三個基本原因如下:專門教授自戀型人格障礙診斷和治療的心理治療培訓機構很少。大多數心理治療培訓計劃旨在培養一般性執業者,而不是專家。想要學好這門專業很困難,昂貴且費時費力。至少需要三年的高級培訓才能勝任這一領域。大多數自戀者感覺受到威脅或不舒服時會迴避心理治療或過早退出治療。
  • 為啥孩子被罵後扭頭就忘?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作怪,別不當回事
    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作怪,別不當回事漸漸地,星星的父母發現:發現星星越來越「乖」,從不給他們找麻煩,即使他們發火罵她也不記仇,第二天就忘了,父母也就習慣了這種管理方式。討好型人格表現在這些方面,已經發現的父母,請不要不當回事討好型人格多伴隨著「慕強」心理
  • 曉晨心理——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通常是在童年時期受到過多的關注和無原則的讚賞,同時又很少承擔責任,很少受到批評與挫折而形成的。自戀性人格障礙的中心特點大多表現為自我重視、誇大、缺乏同情心、對別人的評價過分敏感。 自戀性人格障礙表現大致分為以下幾種: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2:喜歡指使他人為自己服務。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詞,希望備受關注。4:對無限的成功、權利、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分的幻想。5:認為自己應該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6:渴望持久的關注和讚美。
  • 這種孩子看似「優秀」,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父母不要高興得太早
    導讀:這種孩子看似「優秀」,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父母不要高興得太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種孩子看似「優秀」,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父母不要高興得太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如何把孩子變成病態自戀的年輕人
    儘管這議題很吸睛,但我無意責怪父母。正如下面和其他地方所討論的,代際問題是每個人都有責任的,而不是去責怪任何人。01.健康自戀vs.病態自戀 自戀本身是一種正常、健康的人格特徵。——百度詞條)、過高期待、寬大仁慈和虐待等方面入手,招募了328名年齡在17-25歲之間的參與者,其中大多數(77%)是女性,並要求他們完成一系列測試: l 病態自戀量表(PNI):該量表區分自戀的兩種類型:浮誇型和脆弱型。
  • 自戀型人格障礙有那麼可怕嗎?惡性自戀確實可以等同於心理變態
    此外我們也需要思考一下自戀的根源性原因。除了文章中提到的自我防禦機制之外,是否自戀也具有積極意義?這意味著我們內心一直在憧憬著一個更好的自己?當然這裡指的並非被歸入「人格障礙」範疇中的自戀型人格表現,而是所有人。
  • 切記:千萬別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將會毀了他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成人後會成為大家眼中的老好人,喜歡察言觀色,不懂拒絕,總是默默地把委屈藏在肚裡自行消化。 童年時期不能得到父母陪伴的孩子,潛意識層面一定是受到傷害的,這種缺失不是父母拼命滿足物質需求就能解決的。 還有那些寄人籬下的孩子,他們會有一種「我只有討好他們才有飯吃」的潛意識,這種就是典型的「我需要讓別人高興,我才能生存」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