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孩子養成「巨嬰」和公主病,也別成為一個沒有原則的父母

2020-08-17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現在的孩子,一方面非常早熟,

初中可能就會戀愛、蹦迪,

成人世界的玩樂一清二楚;

另一方面又非常無能,

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對爸媽發號施令,

有些男孩,越長大越沒男子氣概,

有些女孩,越長大公主病就越嚴重。

「巨嬰」男孩和「公主病」女孩

在生活中有什麼表現?

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動手能力差。

現在很多人,以自己不會做家務、不會做飯為榮。當社交中大家提出分工合作時,這類人會極度不配合,表示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幹過活,憑什麼要在這裡受委屈。

他們沒有責任意識,沒有公平意識,從小的習慣,讓他們認為大家就應該讓著他,照顧他。

高中有個舍友,一到就寢時間就跟爸媽打電話。大家都睡下了,她還非常大聲,撒嬌著跟爸媽要求買這個那個,還說自己衣服積累了一個星期的衣服,周末要讓爸爸帶回去洗。

一旦父母說加班沒空,她就立即發脾氣,也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睡覺,對著手機罵父母沒有用,一點點要求都不能滿足。

早上我們洗漱好出門上學,她還在睡覺,叫她就會被她說多管閒事。一旦她遲到了,又會在宿舍發脾氣,抱怨大家不叫她,不幫她打好水、佔好座位。總之,都是別人的錯。

當其他舍友反駁時,她會表現的好像受到了極大欺負,去找老師控訴,說大家不理解她,不照顧她。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錯誤自己承擔,是每個正常人都懂的道理。社會不是你家,沒有人會像你爸媽一樣縱容你。

所以,疼愛孩子要有度,培養孩子基本的勞動能力也是每個父母的責任。

上述的舍友只能說是被爸媽寵成了公主病,嚴重的溺愛還會讓孩子變成惡魔。

曾經轟動一時的「留日學生刺母案」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一位母親來機場接自己已經在日本留學了5年的兒子,沒想到接到兒子後,還沒寒暄幾句,就被兒子連刺9刀,生命垂危。

而兒子如此下狠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父母不能滿足他在日本的生活費用。

一個留學了5年的成年人,不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反而因為一點生活費痛下殺手,想想就不寒而慄。

圖片來自中國新聞

據媒體調查,這位母親非常溺愛自己的孩子,從小包辦一切,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以為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好的教育,卻沒想到,孩子不但不知恩圖報,反而成為了白眼狼。

溺愛孩子一陣子,就等著他啃老一輩子吧!

慣子如殺子,你盲目的愛孩子,孩子只會被愛所害,在象牙塔的假象中,丟失方向,拒絕成長。

每個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你的教育方式會給他印上不同的色彩,從而變成他的人生底色。

別成為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父母,別培養不明是非、不知輕重的孩子。

只有人生底色描繪得好,孩子才會擁有幸福的能力。

相關焦點

  • 不想孩子加入「啃老族」,這3件事就要從小拒絕,別養成一個巨嬰
    導讀:不想孩子加入「啃老族」,這3件事就要從小拒絕,別養成一個巨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想孩子加入「啃老族」,這3件事就要從小拒絕,別養成一個巨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和兒子對峙:無原則的父母,只會把孩子養成一灘「爛泥」
    媽媽持刀和兒子對峙:無原則的父母,只會把孩子養成一灘「爛泥」無原則包容和放縱的家庭,養不出好孩子。父母的愛,沒有條件,但有原則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堅持原則,其實並不矛盾,而應當同時存在,否則,愛就變成了縱容,孩子也會成為「巨嬰」。
  • 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
    第二,掌控孩子的欲望太強我們發現,生活中,被父母養成「巨嬰」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對他們一定有及其強烈的控制欲。總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對孩子有強烈控制欲的父母,總想著替孩子解決所有問題。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喪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辨認是非的能力。一旦出現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父母幫忙,讓父母去解決。而自己,就只需要扮演好「巨嬰」的角色就好了。第三,不成熟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之所以會變成「巨嬰」,家庭教育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 父母的溺愛會讓孩子成為「巨嬰」,後果不堪設想,那該怎麼做?
    小編最近看了一部動畫小短片《巨嬰》。很挖苦,很壓抑,但也很現實。可是現在社會廣泛存在「巨嬰」,這不只苦了孩子,還坑了父母。什麼是「巨嬰"?就是有了成年人的年齡和身體,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出現「幼態繼續」狀。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的:「有些我國人的心理年齡,沒有超越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 還記得變形記「巨嬰」女孩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媽媽:富養女
    父母平時忙於生意,大多時候都是保姆照顧,長期的嬌慣之下,養出了劉思琪一身的「公主病」。家境富裕的她,完全沒有金錢概念,花錢大手大腳,出門有保鏢和豪車護駕。,宛如一個「巨嬰」。想要富養女兒,單純靠金錢和物質的堆砌,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養成揮金如土的觀念,她會變得嬌慣、庸俗、虛榮;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她會缺乏奮鬥精神和自理能力。
  • 不要把孩子養成「巨嬰」
    孩子自己的事情,捨不得讓他做,家長幫他做好,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遇到挫折,或願望得不到滿足時,家長捨不得孩子傷心、失望,就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只想看到孩子開心快樂!有些父母有了孩子後,全身心地撲在孩子身上,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怕孩子受傷、吃苦,這不讓做那不讓碰,盡全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沒有危險的環境;學習上,執著於孩子的成功,把育兒變成了產品開發,不惜斥巨資投入在各種補習班、興趣班、遊學項目中,仿佛沒有上重點、上名校,孩子的人生就沒希望了;
  • 「巨嬰」兒子33歲了還離不開母親,別綁架式育兒了,會害了孩子
    明明已經成年,但是心理水平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就像一個沒斷奶的娃娃一樣。事事都需要父母的幫助與處理,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巨嬰」。:33歲沒離開過媽半步,親情都失去界限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她和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 《貓和老鼠》,寶貝貓咪,被養成巨嬰的湯姆!
    《貓和老鼠》,寶貝貓咪,被養成巨嬰的湯姆!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已經成年,但是卻什麼都不會做,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稱為巨嬰。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的動畫訴說、嘲諷的就是這樣一個社會現象。這是貓和老鼠動畫裡的一集——寶貝貓咪。在裡面,我們經常被傑瑞戲耍,湯姆再也不是那個被主人忽視,命令去捉老鼠的貓咪了,而是一個被主人當成寵物貓來飼養的貓咪寶貝。動畫開頭是湯姆的小主人把湯姆當成了一個嬰兒,確切的說,一個玩具來養。她讓它帶在嬰兒床裡,給他墊上尿不溼和戴上嬰兒帽,準時給它餵奶。過上了真正的寵物貓的生活。
  • 16歲女孩吃飯要媽媽餵,父母的過度保護,會把孩子養成「巨嬰」
    劉思琪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是她的父母和家裡保姆在照顧,直到她16歲,仍然需要母親或保姆的幫助,甚至吃飯也要父母喂。這也引起了人們對她的吐槽,覺得她是一個活生生的「巨嬰」,仗著家裡有錢為所欲為。一、父母的過度保護,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危害?
  • 高鐵霸座女「你去死吧」| 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只需要三點,就會讓一個孩子大概率成為巨嬰:父母做太多,孩子不用做;過度溺愛,情感上過度保護;不切實際的稱讚,導致孩子認知錯亂。如果把父母比作這個老公,孩子比作蘭花,你就會發現這個事普遍得令人吃驚。「我們總是給孩子做的太多,而孩子自己慢慢的失去了自我照顧的能力。」我們總以為學習永遠第一位,除了學習之外,你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我見過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天熱了不知道脫衣服,我問她,你不熱嗎?
  • 高鐵霸座女「你去死吧」|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我以為這位高鐵男已經是巨嬰國的極品了,今天又出來一個,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巨嬰更比巨嬰強。這位佔了別人的座,不但完全沒有不好意思,還直接說:你去死吧!只需要三點,就會讓一個孩子大概率成為巨嬰:父母做太多,孩子不用做;過度溺愛,情感上過度保護;不切實際的稱讚,導致孩子認知錯亂。
  • 談教育:如果你這樣做,孩子將會被養成巨嬰或者一個廢物!
    孩子從小就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流,但這就是導致他成為現在這樣的原因嗎? 這個男孩回國以後,整天呆在家裡打遊戲,就連吃飯都要送到身邊才肯吃,甚至有時候一個月都不會離開他的房屋一步! 他不會與人交流,甚至連打電話叫個外賣都做不到,已經活生生成為了一名『廢物』! 這幾乎已經沒有自理能力了,更別說讓他工作。
  • 22歲男孩殺害父母:父母的這3種行為,容易將孩子養成白眼狼
    最近發生了一件讓人很震驚的事件,一個22歲的男孩,在家中將自己的親生父母給殺害,他的父母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著名的律師。按理說,這應該是很幸福的一家人,因為在大家的眼中,男孩的媽媽是一個很溫和的女人,爸爸也是一個俊朗有禮的男人。
  • 如何避免讓孩子成為「巨嬰」
    大家好,我是丹丹老師,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美國一個3歲孩子為了為媽媽準備晚餐,事無巨細,購買食材、摘花、準備桌椅微波爐加熱、倒飲料等等,整個過程中,孩子小小的身高與稚嫩的行為,甚至是可愛的表情,與他在做事情時表現出來的專注、自信、和獨立呈現巨大的反差,讓我們這些做母親的特別感動。為什麼要說這個話題呢?
  • 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一個成年人的責任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必須從娃娃抓起,幫助孩子獲得與自己年齡相應的獨立性。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相應的責任也應該越來越大。幫孩子代辦一切很省事,但會讓他們掉入習得性無助的泥沼。
  • 你的孩子是「巨嬰」嗎?是誰養成的?‖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節日感悟
    做了三十七年在職教師,感慨頗多,曾經自以為自己是合格的媽媽和老師。昨天和女兒聊天,讓我感到自己需要更新的觀念很多。女兒說,比起孩子的智力發展,更應該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做人。女兒本科學的是數學,研究生學的是金融和運籌,她不是教師出身,卻道出了教育的真諦。
  • 媽媽持刀和兒子對峙:無原則的父母,只會把孩子養成一灘「爛泥」
    ……一個是習慣得到「寵愛」,更加有恃無恐的兒子;一個是多次拋開了心中的標尺,隨意放任孩子的缺點和惡習的母親。出現這樣的結果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無原則包容和放縱的家庭,養不出好孩子。02 父母的愛,沒有條件,但有原則看過一個視頻。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女兒去逛超市,小女兒突然打掉姐姐手裡的東西。
  • 富養女不是養出「公主病」,孩子教育要用心,父母更要把握好尺度
    放棄自我的修煉和成長,將自己的幸福的主動權拱手相讓。重點富養女兒之三:從小培養琴棋書畫增加氣質。女孩子從小就被送去學習各種才藝,抓住各種機會展現自己,為了接近富豪階層更是千方百計的努力。很多媽媽尺度掌握不好,把孩子養成「公主病「。小的時候還不明顯,等到大了以後,各種天真幼稚的行為就出來了。
  • 所有「巨嬰」的誕生,都源自父母的溺愛
    2018年,一部七分鐘的動畫短片《巨嬰》,引發很多人的思考,也讓巨嬰這個詞成為了一個網絡流行語,同時流行的還有一個近義詞:媽寶。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從小到大,孩子遇到任何的問題和需求,只要喊一聲「媽」,就一切OK了。而爸爸呢,除了負責掏錢,好像屋內一切都與他無關。不幸的是,有天爸爸遇上車禍,死了。
  • 家長越對孩子做這4件事,孩子越會往巨嬰的方向發展,千萬別馬虎
    有巨嬰性格的人,大多都是被原生家庭的教育所致。&34;也是對巨嬰的一種諷刺稱呼。怎麼避免孩子養成巨嬰性格孩子是白紙,孩子的成長和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強勢的媽媽,往往會有一個焦躁,懦弱的孩子,一個不負責任的爸爸,往往兒女長大以後也多不尊重他。一對吝嗇的父母,孩子往往過分的看重金錢。一對善良的父母,孩子性格也會純良無害。而巨嬰是如何養成養成的呢,如何才能避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