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2020-08-07 雙子爸爸
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巨嬰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其原因是習得性無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個巨嬰,都是累積成的。一個成年人的責任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必須從娃娃抓起,幫助孩子獲得與自己年齡相應的獨立性。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相應的責任也應該越來越大。幫孩子代辦一切很省事,但會讓他們掉入習得性無助的泥沼。舉個例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都是餵的,到了8個月左右,孩子就可以學著自己吃了,但難免會灑的到處都是,這時候父母繼續餵是最省事的,有些父母甚至想著等他大點自然就會吃了。殊不知拖得越久,孩子就越容易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的孩子缺乏獨立性,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做他這個年紀應該去做的事情。

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怎樣避開習得性無助的泥沼,讓孩子更有自信和責任感呢?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 列清單

列一個清單,把孩子在他的年齡段應該能做的事情寫上去,比如穿衣服,整理玩具等。列完之後,先別急著開始,因為每個孩子有個體差異,你認為他能做的他未必實際上就能做。先和他聊一聊,問孩子的意見,哪些他認為自己能做?遇到有一些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做的,怎麼辦呢?叫他們試著做一次,就清楚了。把那些他們還沒有準備好的事情先劃掉。這樣一來,這一階段培養孩子自己去做哪些事情,你自己就心裡有數了。而且孩子在知道大人對他期望的情況下,會做得更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也會成長,記得要定時更新這份清單。

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 不要追求完美

請記住,孩子學會做清單上的事情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故。比如孩子想給自己倒一杯飲料的時候不小心把果汁打翻了。這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指責孩子怎麼那麼不小心。但是請儘量克制住自己,不要去批評他們,而是心平氣和的教他們做事情的正確方式。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沒有人是完美的。

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 給孩子足夠的時間

相比於大人,孩子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一件事。記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以免對他們產生壓力。假如你的孩子早上需要10分鐘來穿衣服,那就早一點起床,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來從容的做事情。隨著次數的增多,他們也會做得越來越快。

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 形成慣例

儘量讓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形成一種慣例,慣例會讓孩子變得更有責任感。如果每天的計劃變來變去,他們就會覺得很困惑,甚至無所適從。跟孩子說清楚,他們需要在什麼時候完成什麼事。例如,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在睡覺前他得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在接近睡覺時間之前,提醒他們要清理乾淨才能穿上睡衣。

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 千萬不要吝嗇讚美

孩子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千萬不要吝嗇你對他的讚美之詞,別擔心這樣會讓他們驕傲起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讚美是一種正面反饋,無數的研究已經表明,正面反饋比負面反饋(比如體罰)對孩子的成長要好得多。當孩子獨立完成了一件事的時候,表揚他。如果是這件事他之前是需要大人的幫助才能完成的,更要表揚。你甚至可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表揚他,所有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小孩子沒把事情做好容易產生挫折感,這時候他是非常需要大人的鼓勵的。比如,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上衣穿好了,卻發現穿反了,失望的說還要穿一次,覺得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這時候你可以跟他說,寶貝你能自己把衣服穿上已經很棒了,爸爸小時候也穿反過很多次呢。

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的5大妙招

總而言之,相比讓孩子自己做事情,你去幫他做要快得多,也容易得多。但是,一旦你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他們就會慢慢的把責任感和成就感植入到自己的人格裡面。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長大以後能夠遊刃有餘的處理各種各樣的難題。這樣,你還怕他會變成一個巨嬰嗎?

從長遠的角度看,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和責任感,會讓他更自信,成人之後也會在別人眼中顯得更可靠,從而憑自己的人格魅力獲得更多的資源。未來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會比之前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密切,而獨立是協作的基礎。

信公眾號 : 幫助孩子成為自己

相關焦點

  • 如何避免讓孩子成為「巨嬰」
    不是說我們需要刻意地讓3歲的孩子去做這些家務勞動,但聯想到現在普遍存在的一種「巨嬰」現象,還是想聊聊這方面的話題。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巨嬰」呢?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父母事事代勞,不能放手讓孩子獨立處事,從而讓孩子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人說:「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是最無知最殘忍的。他們就像老鷹不教小鷹飛翔,卻在成年後不由分說把它推下懸崖。」為人父母,我們難免擔心孩子還小,不能好好照顧自己,卻忽視了:成長過程中,渴望獨立和自我完善本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和渴求。
  • 孩子缺少自理能力?5個技巧鍛鍊孩子自理能力,避免成為「巨嬰」
    雖然我們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孩子,但是也已經過了那個需要餵飯的年紀了。回家後我就跟我老公打聽。其實都不清楚他家的事,就聽說,從小就比較慣孩子,之前家裡有錢,這幾年也快敗光了。我也是趕快的找了一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辦法和書籍,趕快我家那熊孩子用起來,我總結了這5個技巧,今天都告訴大家,我不想一個好好的孩子,變成那樣,真的太可怕了,不是親眼看見,我絕對不會相信的。
  • 智匯糖:重視心智教育,避免把孩子養成「巨嬰」
    社會中患「巨嬰症」的人比想像中要多,「生活不能自理被大學勸退」、「中年男子向母親要錢不給就打」、「70多歲老母親在街上為兒子找工作」的新聞事件頻繁走進人們的視野,這些不是個例,正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如何避免孩子長大後變成巨嬰?正確的心智教育極為重要。
  • 父母的溺愛會讓孩子成為「巨嬰」,後果不堪設想,那該怎麼做?
    小編最近看了一部動畫小短片《巨嬰》。很挖苦,很壓抑,但也很現實。可是現在社會廣泛存在「巨嬰」,這不只苦了孩子,還坑了父母。什麼是「巨嬰"?就是有了成年人的年齡和身體,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出現「幼態繼續」狀。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的:「有些我國人的心理年齡,沒有超越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 500斤媽產36斤巨嬰 巨嬰大盤點
    還能不能好好地祝這個寶寶快高長大……生個白白胖胖的孩子是一種福氣,但是不代表這種程度的胖是令人歡喜的,相反令人對準媽的健康擔憂。澳大利亞的一名產婦產下了一名巨嬰,因為這個嬰兒的體重竟然達到了18.16公斤。這個寶寶的體重相當於6歲孩子的體重,與此同時他也打破了1839年最重嬰兒17.2公斤的記錄。
  • 高鐵霸座女「你去死吧」| 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只需要三點,就會讓一個孩子大概率成為巨嬰:父母做太多,孩子不用做;過度溺愛,情感上過度保護;不切實際的稱讚,導致孩子認知錯亂。,她男人要外出很多天,怕蘭花餓著,就做了一張很大的餅,中間掏了一個洞後,掛在蘭花脖子上,然後放心的走了。
  • 高鐵霸座女「你去死吧」|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1「巨嬰」一直在往外冒,以至於這個詞一直很火。之前最火的一位巨嬰是誰?只需要三點,就會讓一個孩子大概率成為巨嬰:父母做太多,孩子不用做;過度溺愛,情感上過度保護;不切實際的稱讚,導致孩子認知錯亂。此時,孩子的情感就像爬山虎一樣,趴在你的身上,並很合理的選擇「我不要長大」,因為只要一長大,父母就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為自己解決掉所有問題了。也不要交什麼朋友,因為他們都不像父母那樣遷就我;我也不喜歡老師,因為他們也不像父母那樣無條件疼愛我。
  • 有些人長成了勇士,有些人卻以巨嬰的姿態拒絕長大!
    「從年齡上看,他們是孩子,但是出現在「戰場」上,他們就是無懼無畏的勇士。......這些孩子成了勇士,有些「大人」卻還是個「巨嬰」。【酒駕被抓,司機上演了求饒戲碼。】眼看被抓,司機上演了求饒戲碼,而理由竟是「我是一孩子」。交警內心估計心裡在想,91年還是個孩子的話,那我93年的難道是個寶寶?當然最後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啃老式巨嬰,心安理得地拒絕長大。】
  • 要求孩子聽話?小心孩子陷「倒置病」:小時假成熟,長大變巨嬰
    這樣一來,孩子明明是一個孩子的身份,卻要時不時地做出大人的行為和具備大人的思想。結果,這些孩子在成長之後,卻變成了一個個巨嬰。孩子陷入了一種"倒置病":小時候成熟,長大後變成了一個巨嬰。小孩子本來就是不講道理,不喜歡被太多的規矩約束著,天性活潑,喜愛玩鬧。
  • 「還是個孩子」不是巨嬰的擋箭牌
    覆前戒後,對個案追問「為什麼」,是為了避免下一個個案的發生。通常,這種分析是個很複雜、很有難度的工作。但放在這幾個新聞上,好像不難。「還小」「還是個孩子」,標題就給了答案。 那……破案了? 未必。
  • 長大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23歲青年手腳健全,卻被餓死在家中
    不同於我們小的時候,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將所有的愛都只給了這一個孩子,對他們也會格外的寵愛一些。特別是一些骨子裡還停留著封建思想的父母,家裡若生下一個獨生的兒子,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抱著這樣的思想,父母簡直將這個家的獨苗苗寵上了天,可想而知,孩子長大後是個什麼樣。
  • 37年前,那個出生時14.5斤的「巨嬰」,現在長大後成啥樣了?
    「巨嬰」出生:體重異常引起人們的關注,轟動全國37年前即1983年,美國的新澤西州的一家醫院出現了一個剛出生體重就達到14.5斤的嬰兒,這個嬰兒名為Kevin。從而被人們冠以「巨嬰」的稱號。每個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前都會想像過孩子出生後的模樣,但Kevin卻是出乎人的意料,就連他的父母也從未想像過自己的孩子會長得如此壯實。
  • 女明星誕下「巨嬰症」,以至於產後抑鬱,孩子長大後卻長成這樣!
    她可能是因為事業的原因,到了36歲的時候,才生下一個兒子,為了生這個孩子,從懷孕到生產的過程中,秦海璐可沒少遭罪,只因在產檢的時候,被醫生檢查出腹中的胎兒有「巨嬰症」,而且,
  • 淺談當今社會的「巨嬰」
    例如:2018年「高鐵霸座」「合肥阻攔高鐵運行」「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2020年5月青島少女弒母」等等事件。 (二)「巨嬰」的形成 這是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失敗造成的。特別是有知識沒文化的父母,所教育出來的孩子百分之九十都成了「巨嬰」。
  • 「高考那天我撕掉了別人的答題卡」,怎樣避免把孩子養成巨嬰?
    柚媽覺得,在這個情緒失控的事件背後,我們真正要看到的,不只是要教會孩子去管理情緒;而是要警惕自己的孩子養成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問題遷怒他人的「甩鍋心理」,因為這種心理會讓孩子無法真正地「長大成人」,而是成為一個巨嬰。
  • 剛出生就有14.5斤的「巨嬰」,引起全國轟動,37年後現狀如何?
    每一位孩子的出生,都會讓母親備受折磨。分娩是一件極具痛苦與危險性的事情,稍有不慎,母親和孩子都有可能會遇到危險。如果胎兒的體型過大,孕媽媽分娩時要面臨的風險就會變得很高。 剛出生就有14.5斤的"巨嬰",引起全國轟動,37年後現狀如何?
  •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3歲以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育兒界很有威望。不懂分享不能慣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孩子都有「主權意識」,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孩子就會格外小氣。孩子的這種小氣,對孩子是非常沒有好處的。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的話,孩子很可能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小氣的人,眼界太狹小,很難有出息。如果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的話,我們就要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並從中獲得快樂。
  • 秦海璐自曝生下「巨嬰症」兒子,網友吐槽矯情,孩子大就是巨嬰?
    9斤就算巨嬰?孩子大就是巨嬰?不少網友吐槽明星有些矯情,看來大家對巨嬰症還是有很多誤解,其實這和家族遺傳、孕期的營養有很大關係。事實上這並不是說秦海璐在懷孕期間進補太多,而是遺傳性巨嬰症,即便是很節制地控制飲食,孩子的體重依然在猛增。鑑於情況特殊,秦海璐剖腹產生下9斤重的兒子,並且一直對兒子的保護比較好,不像其他明星帶著孩子參加綜藝,而是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和尋常人一樣的童年就好。
  • 巨嬰的危害有多大?
    但「巨嬰」由於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母適當的回應和教養,這種全能自戀心理不但沒有消失,而是深埋進潛意識,成為一種心理模式,影響著成年後的思維和行為。「巨嬰」的危害有多大?就像這位父親一樣,在「巨嬰」的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無論多少歲都仍然還沒有長大、成熟,仍然是自己心中那個三歲小孩,還要依賴父母的養育、照顧、保護甚至是控制。即使犯了錯,也只是小朋友的玩樂行為,只是「開玩笑」、「不懂事」,不需要承擔責任,也不需要道歉。
  • 家長越對孩子做這4件事,孩子越會往巨嬰的方向發展,千萬別馬虎
    現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可是孩子的壓力卻也越來越大,就業崗位少,工作壓力大,買房不容易,結婚也難。在這樣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僅考驗孩子的學習能力,更考驗孩子的社會能力。可是還有很多父母,在進行&34;培養的教育模式,這樣的孩子他日進入社會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