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其原因是習得性無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個巨嬰,都是累積成的。一個成年人的責任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巨嬰,必須從娃娃抓起,幫助孩子獲得與自己年齡相應的獨立性。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相應的責任也應該越來越大。幫孩子代辦一切很省事,但會讓他們掉入習得性無助的泥沼。舉個例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都是餵的,到了8個月左右,孩子就可以學著自己吃了,但難免會灑的到處都是,這時候父母繼續餵是最省事的,有些父母甚至想著等他大點自然就會吃了。殊不知拖得越久,孩子就越容易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的孩子缺乏獨立性,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做他這個年紀應該去做的事情。
怎樣避開習得性無助的泥沼,讓孩子更有自信和責任感呢?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列一個清單,把孩子在他的年齡段應該能做的事情寫上去,比如穿衣服,整理玩具等。列完之後,先別急著開始,因為每個孩子有個體差異,你認為他能做的他未必實際上就能做。先和他聊一聊,問孩子的意見,哪些他認為自己能做?遇到有一些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做的,怎麼辦呢?叫他們試著做一次,就清楚了。把那些他們還沒有準備好的事情先劃掉。這樣一來,這一階段培養孩子自己去做哪些事情,你自己就心裡有數了。而且孩子在知道大人對他期望的情況下,會做得更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也會成長,記得要定時更新這份清單。
請記住,孩子學會做清單上的事情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故。比如孩子想給自己倒一杯飲料的時候不小心把果汁打翻了。這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指責孩子怎麼那麼不小心。但是請儘量克制住自己,不要去批評他們,而是心平氣和的教他們做事情的正確方式。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沒有人是完美的。
相比於大人,孩子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一件事。記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以免對他們產生壓力。假如你的孩子早上需要10分鐘來穿衣服,那就早一點起床,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來從容的做事情。隨著次數的增多,他們也會做得越來越快。
儘量讓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形成一種慣例,慣例會讓孩子變得更有責任感。如果每天的計劃變來變去,他們就會覺得很困惑,甚至無所適從。跟孩子說清楚,他們需要在什麼時候完成什麼事。例如,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在睡覺前他得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在接近睡覺時間之前,提醒他們要清理乾淨才能穿上睡衣。
孩子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千萬不要吝嗇你對他的讚美之詞,別擔心這樣會讓他們驕傲起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讚美是一種正面反饋,無數的研究已經表明,正面反饋比負面反饋(比如體罰)對孩子的成長要好得多。當孩子獨立完成了一件事的時候,表揚他。如果是這件事他之前是需要大人的幫助才能完成的,更要表揚。你甚至可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表揚他,所有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小孩子沒把事情做好容易產生挫折感,這時候他是非常需要大人的鼓勵的。比如,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上衣穿好了,卻發現穿反了,失望的說還要穿一次,覺得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這時候你可以跟他說,寶貝你能自己把衣服穿上已經很棒了,爸爸小時候也穿反過很多次呢。
總而言之,相比讓孩子自己做事情,你去幫他做要快得多,也容易得多。但是,一旦你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他們就會慢慢的把責任感和成就感植入到自己的人格裡面。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長大以後能夠遊刃有餘的處理各種各樣的難題。這樣,你還怕他會變成一個巨嬰嗎?
從長遠的角度看,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和責任感,會讓他更自信,成人之後也會在別人眼中顯得更可靠,從而憑自己的人格魅力獲得更多的資源。未來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會比之前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密切,而獨立是協作的基礎。
信公眾號 : 幫助孩子成為自己